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2 09:0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51分)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6分)
地球是生命的yáo lán(     ),她是一个ɡuǒ(   )着水蓝色“纱衣”的jīnɡ yínɡ(    )球体。地球上曾经到处是山清水秀、yīnɡ ɡē yàn wǔ(       )的景象,但由于人类的乱砍làn(   )伐,我们这位hé ǎi kě qīn(       )的母亲身上已是千疮百孔。她不由发出kǎi tàn (     ):“孩子们,请善待我吧!”所幸,近些年,人们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注重对地球母亲的保护。
二、选字组词。(6分)
【绕 饶 浇】 缠(  ) (  )水 富(  )
【睹 堵 赌】 (  )钱 添(  ) 目(  )
【慨 概 溉】 (  )率 灌(  ) 感(  )
【莹 荧 萤】 (  )屏 晶(  ) (  )火虫
三、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的答案。(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郭(guō)  肆虐(niè)  璀璨(cuǐ)
B.盘踞(jù) 耙地(pá) 劳作(náo)
C.蝈蝈(ɡuō) 铁锹(qiāo) 拐杖(zhàng)
D.威胁(xié) 记载(zhǎi) 闺女(ɡuī)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对自己能否胜任这项工作充满信心。
B.各个班级完善和建立了班级管理制度。
C.今天,她大概可能会买一束花。
D.李伟皱起眉头,思考书中的问题。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五行:金、木、水、火、土
B.五谷:稻、麦、黍、粟、菽
C.五音:宫、商、角、徵、羽
D.五彩:黄、青、赤、白、黑
4、“对仗”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是指两句古诗相同位置上的词语相近或相对,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绿”对“青”。以下运用对仗的诗句是(  )
A.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B.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5、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净无苔(青苔)  九曲黄河(弯)
B.山郭(姓) 节制(限定、约束)
C.枯竭(干涸) 参天(高耸在天空中)
D.排闼(小门) 毁坏(破坏,损害)
6、对下列文段所要表达的观点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水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水千变万化,雕塑出美丽的湖泊,创造出宝贵的湿地资源。据有关资料介绍,如果一个人不吃饭,依靠自己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或消耗自体组织,可以活上一个月。但是如果不喝水,连一周的时间也很难度过。
A.水创造出宝贵的湿地资源。  B.水是生命之源。
C.水是自然界的产物。   D.水千变万化。
四、根据语境和提示,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四字词语。(4分)
1、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冲上来,但都被我军击退了。(一次又一次,说明次数多。)
2、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________________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含数字,指多年。)
3、真正的友谊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旅程中产生的。(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救援工作进行得___________________,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形容整齐而有次序。)
五、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4分)
1、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2、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
3、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
4、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六、按要求完成练习。(6分)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这几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的渺小。
(2)请用这两种说明方法描写一下学校的教学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玲不断地努力学习。李玲的成绩提高得很快。(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给下面的句子排序,把序号写在括号里。(3分)
(  )环境恶化,动植物开始灭绝,这对人类的生存将造成直接的威胁。
(  )因此,有理由说,保护各种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  )最近,动物学家发现,地球上许多地区的两栖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有些地区有数以十万计的青蛙神秘失踪,某些蛙类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消失的。
(  )由于人类与各种动植物在共同的家园——地球上共同生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条相对平衡的生物链。
(  )因此,“青蛙消失”很可能是一种警告,表明环境状况已普遍恶化。
(  )生命力很强的两栖动物,对于环境的要求远比人类要低,而对于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却比人类要高。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只有一个地球,如果_______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__________。
2、《江南春》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写的一首描绘江南春景的诗,诗中能表现江南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黑和土地》一诗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________________的喜悦之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25分)
九、非连续性文本阅读。(4分)  
1、振兴小学的王明放学后在公交车站等车,他应该看的站牌是( )。(1分)
A.38路 B.169路 C.598路
2、刘辉所在的车站能同时看到三个站牌,他可能在哪一站?(  )(1分)
A.文华路或翠湖宾馆
B.翠湖宾馆或兰陵小区
C.兰陵小区或市政府
3、李芳住在光明小区,周末她要去兰陵小区看望奶奶,然后约了同学去运动中心游泳,晚上8:00要回家上网课。请写出她正确的乘车往返路线。(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内阅读。(10分)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告别——(    ) 领会——(    )
2、选文主要写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联系全文来看,它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另一种东西”表面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指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选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2分)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总结上文。
C.表示话题的转换。 D.表示声音的延长。
4、对“青山是不会老的”理解正确的是(  )(2分)
A.山上的树木四季常青,一直都是郁郁葱葱的。
B.老人执着、崇高的精神将永远流传。
十一、课外阅读。(11分)
亚马孙河曾是一条绿色的河,因为这里有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守护着它;亚马孙河流域曾是动植物的王国,因为这里有绵延不尽的绿色。
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东西长3400千米,南北宽2000千米,覆盖着地球上7%的大地,相当于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这片广袤的森林中蕴藏着世界上最宝贵、最稀缺的热带雨林资源,其中阔叶林占全球的56%,森林储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这里有3000万个生物物种,是动植物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难怪有人称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为“地球之肺”。它的确像大地母亲的一片肺叶,呵护着大地母亲的健康与安全。
然而,现在,亚马孙河河畔昔日旖旎的自然风光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地母亲的肺叶正在遭受侵害。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政府在亚马孙河地区毁林伐木,卖木材赚钱,同时发展养牛业,使牧场自南向北不断扩张。到80年代,亚马孙河地区每年砍伐的森林为200万至300万公顷。据估计,近十年的时间亚马孙河地区的木材产量增加了34倍,其代价就是热带雨林的锐减。为了种植经济作物,哥伦比亚32万公顷的原始森林毁于一旦。进入90年代,毁林的风潮又开始从边缘地带逐渐深入。目前,留在巴西大西洋沿岸一带的森林的面积,仅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代的2%。这些惊人的数字证明: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毁坏雨林,大地母亲的肺叶上已经千疮百孔。
如果人们继续挥舞着手中的斧头砍伐森林,执迷不悟地残害大地母亲,那么,人类必将踏上漫漫的赎罪之路。大地母亲流下的苦涩的泪水,是在警示人们:自然对人类一无所求,而人类只有在她的庇护下才能得以生存。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她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却不是永远的乐园。(有删改)
1、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  )(3分)
A.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像大地母亲的一片肺叶,呵护着大地母亲的健康与安全。
B.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毁坏雨林,大地母亲的肺叶上已经千疮百孔。
C.自然对人类一无所求,而人类只有在她的庇护下才能得以生存。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填空。(2分)
“大地母亲的肺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遭受侵害”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大地母亲的肺叶”千疮百孔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进行概括。(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句子分别与本单元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的哪一句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请写出来。(4分)
(1)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却不是永远的乐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24分)
十二、主题交流:低碳生活小窍门。(4分)
环保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过低碳生活,也是在为环保作贡献。请介绍一种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习作展示。(20分)
题目:________________的遗书
A.白豚   B.华南虎   C.塞特凯达斯瀑布
要求:从给出的选项中任选一项补全题目,围绕“环保”的主题写一篇文章。
答案
一、摇篮 裹 晶莹 莺歌燕舞 滥 和蔼可亲 慨叹
二、绕 浇 饶  赌 堵 睹
概 溉 慨  荧 莹 萤
三、1.C 2.D 3.B 4.C 5.B 6.B
四、1.三番五次 2.三年五载
3.风雨同舟 4.井然有序
五、1.B 2.A 3.C 4.D
六、1.(1)列数字 作比较
(2)示例:教学楼矗立在学校东北角,共有五层,和旁边的实验楼相比,它显得十分雄伟。
2.因为李玲不断地努力学习,所以她的成绩提高得很快。
七、4 6 1 5 3 2
八、1.它被破坏了 别无去处 都枯竭了
得到补充
2.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3.拥有土地 农民热爱土地、向往美好生活
九、1.A 2.B
3.李芳先乘598路从光明小区坐四站到兰陵小区下车看望奶奶,然后乘169路从兰陵小区坐六站到运动中心去游泳。游泳后再乘169路从运动中心坐六站到兰陵小区下车,转乘598路从兰陵小区坐四站到光明小区下车。
十、1.道别 领悟
2.所想 总结全文
3.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 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4.A 5.B
十一、1.C
2.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
人们毁林伐木,使热带雨林锐减
3.(1)伐木卖钱,扩张牧场。
(2)种植经济作物,毁掉森林。
4.(1)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2)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十二、示例:可以随身携带一双筷子,不管在哪里吃饭,都不要用一次性筷子了。这是我们都能做到的小事,对环保是大有益处的。
十三、例文略。
思路点拨:根据要求从选项中选择一项补全题目,从“环保”的主题出发,谈一谈人类与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