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第4课《氓》课件(14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临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第4课《氓》课件(14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7 20:41:33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氓《诗经》
教学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
2.赏析比兴手法。
1、读准字音
【匪我愆期】qiān 【渐车帏裳】 jiān cháng
【将子无怒】qiāng 【犹可说也】 tuō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古义: 今义:
【总角之宴】古义: 今义: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 夙:
夜:
【士贰其行】 贰:
【三岁食贫】 贫:检查重点知识4、重点词语
【将子无怒】将:
【渐车帏裳】渐:
【女也不爽】爽:
【淇水汤汤】汤汤:
【乘彼垝垣】乘:
【以】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1、注音
【匪我愆期】 qiān 【渐车帏裳】 jiān cháng
【将子无怒】 qiāng【犹可说也】 tuō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总角之宴】古义:欢聚 今义:宴会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 夙:在早晨,夜:在夜里
名词作状语
【士贰其行】 贰:使……不专一 使动用法
【三岁食贫】 贫:贫苦的生活 形容词作名词检查重点知识4、重点词语
【将子无怒】将:请
【渐车帏裳】渐:溅湿、浸湿。
【女也不爽】爽:差错。
【淇水汤汤】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
【乘彼垝垣】乘:登上。
【以】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介词,把,用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目的连词,来
把握人物形象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三处淇水的描写见证了女子怎样的生活和情感变化? 当代著名学者鲍鹏山在《第三只眼看诗经》对《氓》这首诗的女主角有这么一句评价。他说:“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叙述、描写)
比就是比喻,有的通篇用比,如《硕鼠》;有的局部用比。
兴,就是联想,而联想应该是从眼前景物而想到所要吟咏的景物人事,也叫托物起兴;两者之间若有相似点,同时也能构成比喻,叫做比兴。
(1)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敖包相会》 )
(2)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天仙配》)
鉴赏比兴手法
找出本诗中使用比兴手法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如果时空逆转,你现在站在课文主人公回家的路边,在了解其悲惨遭遇之后,请你借助比兴手法向主人公说一句你劝慰或祝福的话,或者是对那负心男子的告诫。谢谢大家作业 (1)课后请背诵这首诗歌。
(2)推荐阅读:安意如的《思无邪》和鲍鹏山的《第三只眼看诗经》。教学主题
《氓》
一、教材分析
《氓》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诗歌,《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课的学习对于了解古人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等都有巨大作用。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关雎》和《蒹葭》,对于诗经及“赋比兴”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高中所要做的,是通过诵读、品味、探究等多种方法,深入领会诗经的手法及其中的浓浓的诗情。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
2.赏析比兴手法。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对《诗经》内容及表现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导入环节借助歌曲《在水一方》导入,在歌曲播放的过程中,ppt展示初中学过的两首诗歌《关雎》和《蒹葭》,同时结合“水边总是爱情的发生地”进行解说,引入本课。这样既是对以前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讲授环节赏析比兴手法时,ppt展示赋比兴表现手法的含义及民歌、戏曲部分资料,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引领。同时借助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运用比兴手法写作的内容,现场进行批阅,修改,从而训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屏幕上显示的是我们初中所学的《诗经》中的两首诗《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都表现了青年男女相互爱慕、彼此追寻的美丽爱情,不管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还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水边总是爱情的发生地。唱不完的爱情就紧贴着流不尽的河水蜿蜒生长。四季奔腾的水流,成了爱情的见证,爱情的象征。今天我们就随着《氓》这首《诗经》中的经典之作,去一条名叫淇水的河边聆听一位痴情女子的爱情故事。
看屏幕感悟
借助歌曲《在水一方》导入,在歌曲播放的过程中, ppt展示初中学过的两首诗歌《关雎》和《蒹葭》
检查预习
展示PPT检查预习基础知识,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查缺补漏。
?
思考、回答、识记、诵读
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通过ppt展示学生的疑惑,并将理解及延伸内容用幻灯的形式展示。
探讨形象
揭示问题:女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呢?
?
小组讨论交流
PPT展示著名学者鲍鹏山所写的《第三只眼看诗经》对这首诗的女主角有的评价: “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赏析手法
检测学生对于比兴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及语文表达文字书写的效果。
思考讨论
ppt展示赋比兴表现手法的含义及民歌、戏曲部分资料,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引领。
拓展
如果时空逆转,你现在站在课文主人公回家的路边,在了解其悲惨遭遇之后,请你借助比兴手法向主人公说出劝慰或祝福的话,或者是对那负心男子的告诫。
学生写作交流
运用实物投影仪投放适时进行评价及修改。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氓》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诗歌,《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课的学习对于了解古人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等都有巨大作用。授课中使用了PPT制作技术、音频剪辑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再加上两个目标设计精准贴切,使整个课堂富有高效。
2、利用背景音乐进行铺陈渲染,利用画面给学生直观性的体验,在音画的欣赏中引发学生对作者,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重视朗读。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诵读、美读、有感情的读,在语文教学中既是方法,也是目标。适时适度的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真切的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