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之杜甫诗《旅夜书怀》课件(10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之杜甫诗《旅夜书怀》课件(10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7 20:51:05

文档简介

课件10张PPT。旅


怀学习目标
了解杜甫生平。
诵读诗歌,体味诗情。
初步掌握欣赏写景诗的方法,建立初步鉴赏能力。背景介绍: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初读感知
诗文大意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初看《旅夜书怀》这题目,觉得它写的是什么呢?
①“旅夜书怀”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发自己的情怀,那为什么引发情怀呢?由什么触动了他的情怀?
②对景的描写有哪些?
③这两联的写景中包含哪些意象?
④先看首联,从诗中找一个词来概括其意象特点,为什么这个字最形象?
⑤再来看颔联,刚刚说了意象有 “星、平野、月、江流”这些意象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诗中一个字概括意象特点的话你会选什么?
⑥首联写的是孤舟,写出了孤寂,可颔联却给我们展示了如此雄浑阔大的景象,那是人到底要写的是孤独还是阔大?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①面对着景,触发了诗人的情怀,说说诗人想借这景抒发怎样的情怀?
② 怎么样理解这一联?分别从手法、内容、情感去分析。
③这一联的感情基调应是怎样?从哪些字眼可以体现诗人的这种情感?
④面对这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诗人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天地间所依存的一只沙鸥,即诗中所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诗人的自况,这样写有何效果?
再读诗歌,感悟情感与诗歌意境?
意境雄浑开阔
感情深沉悲凉
小结课堂。
漂泊江湖的辛酸没有抹去杜甫悲天悯人的情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一路颠沛流离一路泪沾衣襟。合上书本合不上思绪,我想对杜甫说:走出你的旅夜书怀,走出你的沉郁顿挫,我愿意继续做一只飞翔的沙鸥,不管风霜还是雨雪,我都会坚定最初的梦想,那是千年后的灵魂对你的一种悼念和铭记。
教学主题
旅夜书怀
一、教材分析
《旅夜书怀》是鲁人版高中语文课本,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杜甫诗三首中的一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诵读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了解杜甫诗歌的写作特点,并进一步了解盛唐诗歌的整体风格。理解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初步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并能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羁旅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题材,?而杜甫又在自己的创作中把这一?题材扩展和深化,写出了新的意味、创造了新的形象,因此,把握这些意象和语?词就可以对羁旅诗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综上所述,构成本堂课的知识建构是:杜少陵漂泊西南天地间,曾写下许多羁旅诗,《旅夜书怀》是这些诗歌中的精品,情感深邃,语词尤工,特别是“飘飘”这一肺腑之语和“沙鸥”这一典型意象所?抒发的强烈感情,?更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羁旅”?是少陵诗歌的重要题材,?这其中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乱世飘零、生活窘困的人生上的漂泊,更有他政治的失?意、壮志难酬的心灵的漂泊。
二、学生分析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感悟”。因此,对学生的现状分析必不可少,本诗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7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年代,受经历与知识水平所限,对这首感慨个人经历、抒发社稷理想的古代诗歌要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鉴于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介绍背景,拉近和学生的时代距离;范读、配乐朗读,理解作者的感情。
?
三、教学目标
了解杜甫生平。
诵读诗歌,体味诗情。
初步掌握欣赏写景诗的方法,建立初步鉴赏能力。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利用音频、视频创设学习诗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听名家朗读或课文朗读录音教材,因为它是朗读等语言专业工作者经过认真揣摩、反复推敲后制作而成的优秀语言作品。它用准确、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转换了书本上的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旨意,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从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在纯正的普通话语言环境熏陶中,学生较容易学好普通话,也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主要通过课件展示诗文翻译,以提高学习基础知识的效率;在理解分析文章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要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问题,以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方向。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我们刚刚学过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兵车行》,诗中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大气的胸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对杜诗也有了一点了解,而今天我们将再学一首杜诗,来进一步感知杜甫,走近杜甫。
?
?
?
朗读示范
播放名家朗读录音
听录音
音频
初读感知
展示翻译
自主翻译
课件
探究鉴赏
出示问题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研讨展示成果
课件
评价总结
点评学生答案
点评补充其他同学答案
?
训练
?
完成随堂练习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原则进行,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上:一个是对于文意的处理,本课虽然是首诗歌,但理解文意是读懂诗歌的前提,本次教学采用学生课前自学,教师课上点拨难点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分析诗歌内容,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二是对于诗歌内容理解的处理,主要是采用展示问题环节,通过“夜”字察实景,通过“抒怀”悟实情,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完成的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