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思维】专题01 认识生物--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新思维】专题01 认识生物--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2-02 14:57:0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认识生物
考点分布 考查内容
考点1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特征 2.区分生命现象和非生命现象 3.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基本步骤 4.生物分类的标准;根据不同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
考点2 科学探究
01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特征 举例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民以食为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生物能进行呼吸; 鲸鱼浮出水面换气;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植物落叶;动物排尿、排汗、呼出气体;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 含羞草的叶子受到触碰时会合拢;明月别枝惊鹊;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长:一株幼苗长成大树;蘑菇由小长大;
繁殖:鸟、鱼等产卵;蜻蜓点水;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考向1 生物的基本特征
【典例1】(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语句中没有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 B.横看成岭侧成峰
C.草长莺飞二月天 D.一枝红杏出墙来
【答案】B
【解析】A.描述了稻谷成熟时散发出的香气,以及人们谈论丰收年景的情景。稻谷的生长、开花和结果都是典型的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描述的是山岭在不同视角下的形态变化。这里主要描述的是地形地貌,而非生命现象。山岭本身虽然可能包含生物,但诗句本身并没有直接体现生命现象,B符合题意。
C.描绘了春天里草木生长、黄莺飞舞的景象。草木的生长和黄莺的飞翔都是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描述了红杏从墙内生长出来,越过墙头向外伸展的情景。红杏的生长和伸展都是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向2 生命现象的判断
【典例2】(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了乡村田野的优美景色。水稻、青蛙等都是生物,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描述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有系统
B.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现象
C.生物都能运动
D.生物都能适应任何环境
【答案】B
【解析】A.单细胞生物体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没有系统,A不符合题意。
B.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现象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B符合题意。
C.植物不能自由运动,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就像一座座神秘的宝库,吸引着人们去探究和发现。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珊瑚 D.生石花
【答案】D
【解析】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礁不能呼吸,不能生长和繁殖等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生石花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小康同学在作文中写了“……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朵朵白云,静静的湖面上荷花绽放……”一段话。其中能够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A.蔚蓝的天空 B.朵朵白云
C.静静的湖面 D.荷花绽放
【答案】D
【解析】天空、白云、湖面都不具有生命的特征,都属于非生物,而荷花具有生物的特征,因此荷花绽放能够体现生命现象,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4·河南·中考真题)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今日黄河,岸高林密,鱼跃鸟鸣,岁岁安澜。下列选项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鲤鱼戏水 B.波光鄰鄰
C.层峦叠嶂 D.云蒸霞蔚
【答案】A
【解析】波光鄰鄰、层峦叠嶂、云蒸霞蔚都属于自然现象,没有涉及到生物,不属于生命现象。鲤鱼属于生物,鲤鱼戏水属于生命现象,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4·湖南·中考真题)窗台上的小绿植渐渐向窗外有阳光的方向生长。这主要体现了生物( )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进行呼吸
C.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答案】A
【解析】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窗台上的小绿植渐渐向窗外有阳光的方向生长,这主要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但不能体现生物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2024·江西·中考真题)草履虫在水中游动时,遇到阻碍会改变方向,避开阻挡物。这体现草履虫具有的生物特征是( )
A.能进行呼吸 B.能生长和繁殖
C.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D
【解析】当草履虫身体前端遇到棉花纤维的阻碍时,它们会采取后退的方式,改变方向后,再试探着前进,直到避开阻挡物。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中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能生长 B.需要营养 C.能排出体内废物 D.能繁殖
【答案】A
【解析】“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现了生物具有生长的特征,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能够呼吸 B.能够繁殖
C.需要营养 D.排出废物
【答案】B
【解析】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够繁殖后代。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豆豆养了两只小仓鼠,每天定时给它们投喂食物,一个月后小仓鼠长大了不少,从一开始看到人就躲,到现在和豆豆成为了好朋友。以上描述体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③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题目中豆豆每天定时给小仓鼠们投喂食物说明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一个月后小仓鼠长大了不少说明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一开始看到人就躲说明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题干中并未体现③生物能够繁殖后代,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02 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1.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调查、实验、资料分析、模拟探究、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
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或测量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等。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探究前首先要明确探究目的。
3.当调查或检测范围很大,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抽样检测。如果用于调查,则叫抽样调查。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六个环节,请把以下探究过程补充完整:
(1)提出问题:从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资料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书面表达这些问题。
(2)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订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4)实施计划:进行观察、实验;收集证据、数据;尝试评价证据、数据的可靠性。
(5)得出结论: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交流探究过程和言论,写出探究报告。
2.探究实验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做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订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能否成功的关键。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设置的这种不同的条件即本实验控制的单一变量。
4.设计对照实验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实验分组编号;确定并描述控制变量的方法;确定实验能顺利进行的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注意事项:
(1)明确实验目的:对实验的仪器、材料、步骤和方法进行规划和设想,提出可行方案。
(2)设计原则:①对照实验;②一般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保证除变量外,其他因素都相同;③可重复原则。另外,注意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简便性和安全性。
5.评价试验方案
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时,首先检查实验过程是否准确无误,如果实验过程完好,则说明作出的假设的有误,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重新实验。
6.解答实验设计题的方法
方案在理论上是否科学合理,具有严谨性,特别是对照试验是否合理;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操作是否简单易行;从经济角度评价,是否节约原料成本;从环境角度考虑,是否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考向1 科学方法的判断
【典例1】(2024·吉林·中考真题)吉林省查干湖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淡水湖泊。为了解查干湖地区植物资源组成及数量,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调查法 B.比较法 C.实验法 D.推测法
【答案】A
【解析】A.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所以吉林省查干湖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淡水湖泊,为了解查干湖地区植物资源组成及数量,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调查法,故A正确。
B.比较法指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查干湖地区植物资源组成及数量,不能用比较法,故B错误。
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了解查干湖地区植物资源组成及数量,不能用实验法,故C错误。
D.推测法指根据已有的信息,推测出可能的结论或答案,了解查干湖地区植物资源组成及数量,不能用推测法,故D错误。
故选A。
考向2 对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典例2】(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瑞雪兆丰年”描述了雪对作物的积极影响。关于影响原理,有人提出了“①雪中含有某些物质,这些物质促进作物生长”“②雪冷冻作物,冷刺激促进作物生长”两种观点。某同学以麦苗为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对此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冷冻处理 培养液 培养温度 麦苗长势
甲 否 清水 25℃
乙 否 融雪水 25℃
丙 是 清水 25℃
A.上述实验在设计上不合理,违背了单一变量原则
B.增加上述实验的重复次数,能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C.分析甲、乙两组麦苗长势,能判断观点①的正误
D.分析甲、丙两组麦苗长势,能判断观点②的正误
【答案】A
【解析】A.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冷冻处理和培养液,因变量是麦苗的长势,而培养温度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甲乙为对照时变量为培养液;甲丙对照时是否冷冻处理为变量,因此该实验设计合理,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A错误。
B.增加实验重复次数,能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B正确。
C.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培养液,因变量是麦苗的长势,因此分析甲、乙两组麦苗长势,能判断观点①的正误,C正确。
D.甲、丙两组的自变量是冷冻处理,因变量是麦苗的长势,因此分析甲、丙两组麦苗长势,能判断观点②的正误,D正确。
故选A。
考向3 生物分类的标准;根据不同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
【典例3】(2024·甘肃武威·三模)水稻和玉米是粮食作物,玫瑰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这样分类的依据是(  )
A.用途 B.形态结构 C.生活环境 D.生物数量
【答案】A
【解析】结合分析可知,水稻和玉米是粮食作物,玫瑰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这是根据生物的用途进行分类的,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下面是4位同学调查身边的生物时所表达的观点,你不认同的是( )
A.甲:芦花鸡、莲、香菇、水稻都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个体等结构层次
B.乙:雄鸡报晓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C.丙:莲、水稻的茎都是空心的,有利于根部的呼吸,更好地适应水中生活
D.丁:动物园内安装摄像头记录羊驼的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观察法
【答案】A
【解析】A.芦花鸡属于动物,其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莲、香菇、水稻属于植物,其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无系统层次,A错误。
B.雄鸡报晓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人人生来就有,B正确。
C.莲、水稻的茎都是空心的,可以使根浮于水面,有利于根部的呼吸,更好地适应水中生活,C正确。
D.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方法,动物园内安装摄像头记录羊驼的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观察法,D正确。
故选A。
2.(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滕州红荷湿地内哪种荷花的花期最长
B.峄城万亩石榴园内哪种石榴花最美
C.抱犊崮山上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D.台儿庄运河中哪种鱼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答案】B
【解析】A.“滕州红荷湿地内哪种荷花的花期最长?”这个问题涉及荷花的花期这一可观察、可测量的自然现象,且答案需要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种类荷花的花期来得出,因此是一个科学问题,A不符合题意。
B.“峄城万亩石榴园内哪种石榴花最美?”这个问题涉及“美”这一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且“美”这一属性难以通过客观的实验或测量来验证,因此不是一个科学问题,B符合题意。
C.“抱犊崮山上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这个问题涉及植物的自然生长速度,这是一个可观察、可测量的自然现象,且答案需要通过长期观察和记录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情况来得出,因此是一个科学问题,C不符合题意。
D.“台儿庄运河中哪种鱼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这个问题涉及鱼的蛋白质含量,这是一个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测量的物理量,且答案需要通过对不同种类鱼的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来得出,因此也是一个科学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观察是科学探究中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需借助显微镜观察的是(  )
A.桃花的雌蕊和雄蕊 B.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C.鸡卵的卵黄和胚盘 D.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
【答案】B
【解析】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生物实验常需要观察一些比较细微、细小的结构或物体。用肉眼难于分辨,需要借助放大的工具,而在生物上用于放大的仪器主要有放大镜、显微镜等。其中放大镜相对放大倍数较小,显微镜相对放大倍数较大。所以在观察方式上,一般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选项中“桃花的雌蕊和雄蕊”、“鸡卵的卵黄和胚盘”和“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都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而“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则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老师提供了大、小两个品种的花生果实。以下四个实验小组提出的取样方法,最科学的是(  )
A.选取大、小花生中最大的各1枚
B.选取大、小花生中最小的各1枚
C.随机抽取大、小花生各5枚
D.随机抽取大、小花生各30枚
【答案】D
【解析】A.只选取最大的一枚花生,无法代表整个品种的花生大小分布情况,存在极大的偶然性。同时,由于只选取了一枚,样本量过小,无法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A不符合题意。
B.选取最小的一枚花生同样无法代表整个品种的大小分布情况,且样本量过小,无法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B不符合题意。
C.有随机性,但样本量仍然相对较小。在统计学上,较小的样本量可能导致结果的偏差较大,不够稳定可靠,C不符合题意。
D.既有随机性,又保证了足够的样本量。随机性可以确保每个花生被选中的概率相等,从而避免人为的偏差;而足够的样本量则可以提高统计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D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要了解鸡卵的结构,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调查 B.观察 C.比较 D.推测
【答案】B
【解析】A.调查通常用于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了解某个现象或问题的整体情况。它不适用于直接了解鸡卵的结构,A错误。
B.观察是通过直接观看和记录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变化来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方法。要了解鸡卵的结构,可以通过显微镜或肉眼观察鸡卵的外部和内部结构,如蛋壳、蛋白、蛋黄等,B正确。
C.比较是通过对比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来了解其特征和规律的科学方法。虽然比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类型的卵的差异,但不是直接了解鸡卵结构的主要方法,C错误。
D.推测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合理的猜测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推测不能直接提供关于鸡卵结构的具体信息,D错误。
故选B。
6.(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为研究性格形成的机制,研究人员选取“负责任”母鼠(善于舔舐和清洁幼崽)和“不负责任”母鼠(不善于舔舐和清洁幼崽)进行亲子抚养实验,观察幼崽成年后的性格特点,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幼崽来源 抚养方式 幼崽成年后性格特点
1 “负责任”母鼠的幼崽 “负责任”母鼠抚养 安静,放松
2 “不负责任”母鼠的幼崽 “不负责任”母鼠抚养 敏感、紧张
3 “负责任”母鼠的幼崽 “不负责任”母鼠抚养 敏感、紧张
4 “不负责任”母鼠的幼崽 ? 安静,放松
A.本实验的变量是母鼠的抚养方式
B.组别4的抚养方式是“负责任”母鼠抚养
C.实验结果说明幼崽成年后的性格特点与其生母无关
D.实验启示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利于其形成良好的性格
【答案】A
【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和实验设计表格可知,1和3做对照,2和4做对照,变量是抚养方式,1和4做对照,2和3做作对照,变量是幼崽来源,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抚养方式和幼崽来源,A符合题意。
B.根据1、2、3组幼崽来源、抚养方式、幼崽成年后性格特点可以推测,组别4的抚养方式是“负责任”母鼠抚养,B不符合题意。
C.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幼崽成年后的性格特点与抚养方式有关,而与其生母无关,C不符合题意。
D.本实验的结果是:“负责任”母鼠抚养的幼崽成年后性格特点是安静、放松,“不负责任”母鼠抚养幼崽成年后性格特点是敏感、紧张;可见,母鼠的抚养方式(即关爱程度)对幼崽的性格形成有重要影响。这一结论可以类推到人类,由此启示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利于其形成良好的性格,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酸奶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一种乳酸饮品。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制作酸奶的实践活动,步骤如下:
①将600mL新鲜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②取3个大小相同的小碗,沸水中煮3分钟,冷却后分别倒入200mL混合后的牛奶;
③将3个小碗用保鲜膜密封,分别置于15℃、35℃、55℃的恒温箱中培养;
④10小时后,分别从3个小碗中取样检测其酸度,并记录。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活动探究了温度对乳酸发酵的影响
B.用保鲜膜密封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杂菌进入
C.加入酸奶的目的是接种乳酸菌
D.可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曲线图以便分析
【答案】B
【解析】A.根据“将3个小碗用保鲜膜密封,分别置于15℃、35℃、55℃的恒温箱中培养”的步骤可知,该活动探究了温度对乳酸发酵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因此,用保鲜膜密封的主要目的是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的环境,B符合题意。
C.酸奶中含有乳酸菌,因此,加入酸奶的目的是接种乳酸菌,C不符合题意。
D.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图或柱状图,能更形象直观的进行实验分析;因此,可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曲线图以便分析,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生物有许多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蘑菇 B.机器人 C.钟乳石 D.煮熟的鸡蛋
【答案】A
【解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蘑菇属于真菌类,具有繁殖和生长等生物特征,属于生物;机器人、钟乳石、煮熟的鸡蛋,不具有生长和繁殖等生物特征,不是生物,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花开花落 B.饿虎扑食
C.水滴石穿 D.汗流浃背
【答案】C
【解析】A.花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具有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饿虎扑食,老虎为了获取食物,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具有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
C.石头不是生物,不具有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
D.汗流浃背,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具有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中华古诗词中有很多诗句都蕴含着生命的现象,下列与生命现象无关的诗句是(  )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薄寒能几许,春雨满池塘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答案】C
【解析】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现象,A正确。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现象,B正确。
C.薄寒能几许,春雨满池塘,描述春雨涨满池塘,没有体现生命现象,C错误。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现象,D正确。
故选C。
4.牵牛花又称“勤娘子”,通常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能排出身体里的废物 B.能进行呼吸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能生长和繁殖
【答案】C
【解析】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不能说明能排出身体里的废物、能进行呼吸、能生长和繁殖,是对光照刺激做出的反应,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夏天,小明在学习时不住地出汗,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能生长和繁殖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呼吸
【答案】A
【解析】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夏天,小明同学不停地出汗,这说明生物具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的特征。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某生物兴趣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桂花、狗、花生归为一类;将鲤鱼、荷花、草履虫归为另一类,他们的归类方法是( )
A.按生物的用途 B.按生物的生活环境
C.按生物形态结构 D.按生物的个体大小
【答案】B
【解析】A.生物按用途分:作物、家畜、家禽、宠物等,将桂花、狗、花生归为一类;将鲤鱼、荷花、草履虫归为另一类,不符合按生物的用途分类,A错误。
B.生物按生活环境分: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等,将桂花、狗、花生归为一类,他们均生活在陆地;将鲤鱼、荷花、草履虫归为另一类,他们均生活在水中,B正确。
C.生物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等,从分类来看,两类均有动物和植物,C错误。
D.将桂花、狗、花生归为一类,这类生物中既有个体大的,也有个体小的;将鲤鱼、荷花、草履虫归为另一类,这类生物中既有个体大的,也有个体小的,D错误。
故选B。
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属于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
A.能生长 B.能发育
C.具有遗传的特性 D.具有变异的特性
【答案】C
【解析】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的是亲子代间的具有相同的性状,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是通过生殖细胞将控制性状的基因传给下一代而实现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奇妙大自然,万象生机藏。下列自然现象中没有直接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A.春暖花开 B.螳螂捕蝉
C.地动山摇 D.飞蛾扑火
【答案】C
【解析】A.春暖花开:春天温暖的气候使得植物开花,这是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现象,直接体现了生命现象,A错误。
B.螳螂捕蝉:螳螂捕食蝉,这是动物的捕食行为,属于生命现象,B错误。
C.地动山摇: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和山体摇晃,这是地质活动,不涉及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现象,C正确。
D.飞蛾扑火:飞蛾被火光吸引并飞向火焰,这是动物的趋光性行为,属于生命现象,D错误。
故选C。
9.“早秋惊落叶“”、“秋雨梧桐叶落时”,说明植物(  )
①需要营养
②能排出体内废物
③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④能适应环境
⑤能繁殖后代
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答案】B
【解析】题目中 “早秋惊落叶”“秋雨梧桐叶落时” 体现了植物落叶是排出体内废物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对季节变化等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也是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生物都具有许多的生命现象,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
A.自由运动 B.新陈代谢 C.繁殖后代 D.遗传变异
【答案】A
【解析】A.自由运动不是生物的特征,如植物一般不能移动位置,A错误。
BCD.根据分析可知,新陈代谢、繁殖后代、遗传和变异等都是生物的基本特征,BCD正确。
故选A。
11.花花同学从池塘中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一些小颗粒,下列可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
A.能随着水滴流动 B.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C.能被碘液染上颜色 D.具有一定的结构
【答案】B
【解析】结合分析可知:“能随着水滴流动”、“能被碘液染上颜色”、“具有一定的结构”都不能据此判断这些小颗粒是否是生物;“能对刺激做出反应”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可据此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学实践活动中,发现一湖内生活着鱼、虾、水草、鸭子等各种生物,有同学说还有细菌和病毒。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由细胞构成 B.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都能生长和繁殖 D.都有应激性,能趋利避害
【答案】A
【解析】生物都能进行新陈代谢、都能生长和繁殖、都有应激性,能趋利避害,这些属于生物的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3.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描述的植物主要的生命特征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排出代谢废物
C.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有应激性
【答案】C
【解析】A.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A不符合题意。
BC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意思是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句诗表现了生物在温暖的气候里生长的现象,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但不能体现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和有应激性,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4.小李同学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同学的实验结果不一致,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修改自己的实验数据 B.否定同学的实验结果
C.否定自己的实验结果 D.与同学一起分析原因
【答案】D
【解析】A.修改自己的实验数据是不诚信的行为,违背了科学探究的原则,A错误。
B.不能轻易否定同学的实验结果,可能双方的实验过程中都存在一些未被发现的因素影响了结果,B错误。
C.也不能盲目否定自己的实验结果,也许自己的实验操作是正确的,C错误。
D.与同学一起分析原因是正确的做法,可以从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环境等多方面去查找导致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有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D正确。
故选D。
15.为配合霍邱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某政府机构对路边绿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摸排,此过程采用的科学方法为( )
A.推测法 B.调查法 C.比较法 D.实验法
【答案】B
【解析】A.推测法通常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观察,对未知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初步的、非确定性的判断或猜想,它并不涉及直接的数据收集或实地观察,A不符合题意。
B.某政府机构对路边绿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摸排,该过程不涉及对未知事物的初步判断或猜想(推测法),也不涉及对已有数据的分析(比较法),更不涉及人为改变条件来观察变化(实验法)。 这个过程完全符合调查法的定义,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路边绿化植物)现实状况的材料,B符合题意。
C.在生物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C不符合题意。
D.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生物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仓鼠逃生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仓鼠快速找到玻璃台从而逃生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B.第一次逃生所需时间越长,仓鼠的学习能力越强
C.随着逃生次数的增加,仓鼠的逃生时间越来越长
D.不同仓鼠逃生所需的时间完全由环境条件决定
【答案】A
【解析】A.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仓鼠快速找到玻璃台进而逃生这种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学习获得的,A正确。
B.第一次逃生所需时间越短,仓鼠的学习能力越强,B错误。
C.随着逃生次数的增加,2号和3号逃生时间缩短,故不能说明随着逃生次数的增加,仓鼠的逃生时间越来越长,C错误。
D.不同仓鼠的遗传物质不一样,所以不同个体的学习能力不相同,故不同仓鼠逃生所需的时间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D错误。
故选A。
17.媛媛同学想知道光对鼠妇的分布是否有影响,你建议她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 B.调查 C.实验 D.推测
【答案】C
【解析】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但对于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观察法难以准确得出结论,故A错误。
B.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不太适合研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故B错误。
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研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变量,能更准确地得出结论,故C正确。
D.推测是根据已知的情况,对未知的情况进行估计和猜测,故D错误。
故选C。
18.实验法和观察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常用方法,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方法的本质区别是对研究的动物是否施加外界因素影响
B.两种方法的本质区别是研究动物时是否在实验室进行
C.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主要采用了观察法
D.研究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主要采用了实验法
【答案】A
【解析】A.实验法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这意味着研究者会对动物施加外界因素的影响,以观察其反应或行为变化。而观察法则是在自然状态下,不对动物施加任何外界影响,仅仅是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因此,两种方法的本质区别确实在于是否对研究的动物施加外界因素影响,A正确。
B.实验法并不一定要在实验室进行,它可以在任何可以控制条件的环境下进行。同样,观察法也不仅限于在野外或自然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实验室中对动物进行无干扰的观察。因此,两种方法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研究动物时是否在实验室进行,B错误。
C.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研究者通常会设置不同的光照条件(如明亮和阴暗),然后观察鼠妇在不同条件下的分布情况。这明显是一个实验过程,因为研究者对鼠妇施加了外界因素(光照)的影响,所以应该采用实验法而非观察法,C错误。
D.研究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时,研究者主要使用显微镜等工具对草履虫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而不需要对其施加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个过程应该采用观察法而非实验法,D错误。
故选A。
19.小刚从郊外小河中取回水样,在实验室中借助显微镜发现其中有许多微小生物。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小刚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量法 C.观察法 D.统计法
(2)在水样中,小刚观察到了一些球形的绿色小颗粒,以下判断合理的是( )
A.一定属于植物 B.一定不属于生物
C.一定属于生物 D.不足以准确判断
【答案】(1)C (2)D
【解析】(1)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细致的观察,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题干中:小刚从郊外小河中取回水样,在实验室中借助显微镜发现许多微小生物。小刚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观察法,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小刚观察到了一些球形的绿色小颗粒,这些不足以准确判断是否是生物,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科普课“天宫课堂”中“用筷子喝茶”:将飘浮在太空舱中形似果冻的“茶水”夹起,像吃菜一样放入口中。这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环节(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实施计划 D.得出结论
【答案】C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详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表述这些问题;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作出假设,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订计划,拟定计划,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组。
实施计划,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记录现象、数据;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得。
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因此,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科普课“天宫课堂”中“用筷子喝茶”:将飘浮在太空舱中形似果冻的“茶水”夹起,像吃菜一样放入口中。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实施计划。
故选C。
21.为了研究昙花开花过程,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摄像机记录下了罢花开花的全过程,反复观看并写成小论文交流。上述科学探究过程主要运用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资料分析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答案】C
【解析】A.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A不符合题意。
B.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①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②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B不符合题意。
C.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C符合题意。
D.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调查。人口普查也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请对本实验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1)制订计划: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5只大小相同、生长状态良好的鼠妇,观察并记录。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 ,经上述处理之后,铁盘两侧(明亮和阴暗)形成 实验。
②铁盘两侧各放1只鼠妇不能得出准确结论的原因是 。
实施计划:按照上述方案做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环境 时间/分钟
2 3 4 5 6 7 8 9 10 11
明亮/只 4 3 3 2 2 1 1 0 0 0
阴暗/只 6 7 7 8 8 9 9 10 10 10
(2)依据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答案】(1) 光照 对照 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
(2)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或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解析】(1)①该实验的变量是光,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为阴暗环境,另一侧盖上透明玻璃板为明亮环境,经上述处理之后,铁盘两侧(明亮和阴暗)形成对照实验。
②铁盘两侧各放1只鼠妇不能得出准确结论的原因是样本数量太少,偶然性大。1只鼠妇可能因自身状态、外界环境等因素影响实验结果,不能代表整体情况。
(2)依据实验数据,随着时间推移,明亮处的鼠妇数量越来越少,阴暗处的鼠妇数量越来越多,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认识生物
考点分布 考查内容
考点1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特征 2.区分生命现象和非生命现象 3.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基本步骤 4.生物分类的标准;根据不同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
考点2 科学探究
01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特征 举例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民以食为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生物能进行呼吸; 鲸鱼浮出水面换气;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植物落叶;动物排尿、排汗、呼出气体;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 含羞草的叶子受到触碰时会合拢;明月别枝惊鹊;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长:一株幼苗长成大树;蘑菇由小长大;
繁殖:鸟、鱼等产卵;蜻蜓点水;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考向1 生物的基本特征
【典例1】(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语句中没有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 B.横看成岭侧成峰
C.草长莺飞二月天 D.一枝红杏出墙来
考向2 生命现象的判断
【典例2】(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了乡村田野的优美景色。水稻、青蛙等都是生物,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描述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有系统
B.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现象
C.生物都能运动
D.生物都能适应任何环境
1.(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就像一座座神秘的宝库,吸引着人们去探究和发现。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珊瑚 D.生石花
2.(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小康同学在作文中写了“……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朵朵白云,静静的湖面上荷花绽放……”一段话。其中能够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A.蔚蓝的天空 B.朵朵白云
C.静静的湖面 D.荷花绽放
3.(2024·河南·中考真题)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今日黄河,岸高林密,鱼跃鸟鸣,岁岁安澜。下列选项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鲤鱼戏水 B.波光鄰鄰
C.层峦叠嶂 D.云蒸霞蔚
4.(2024·湖南·中考真题)窗台上的小绿植渐渐向窗外有阳光的方向生长。这主要体现了生物( )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进行呼吸
C.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5.(2024·江西·中考真题)草履虫在水中游动时,遇到阻碍会改变方向,避开阻挡物。这体现草履虫具有的生物特征是( )
A.能进行呼吸 B.能生长和繁殖
C.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6.(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中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能生长 B.需要营养 C.能排出体内废物 D.能繁殖
7.(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能够呼吸 B.能够繁殖
C.需要营养 D.排出废物
8.(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豆豆养了两只小仓鼠,每天定时给它们投喂食物,一个月后小仓鼠长大了不少,从一开始看到人就躲,到现在和豆豆成为了好朋友。以上描述体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③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02 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1.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调查、实验、资料分析、模拟探究、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
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或测量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等。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探究前首先要明确探究目的。
3.当调查或检测范围很大,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抽样检测。如果用于调查,则叫抽样调查。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六个环节,请把以下探究过程补充完整:
(1)提出问题:从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资料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书面表达这些问题。
(2)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订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4)实施计划:进行观察、实验;收集证据、数据;尝试评价证据、数据的可靠性。
(5)得出结论: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交流探究过程和言论,写出探究报告。
2.探究实验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做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订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能否成功的关键。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设置的这种不同的条件即本实验控制的单一变量。
4.设计对照实验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实验分组编号;确定并描述控制变量的方法;确定实验能顺利进行的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注意事项:
(1)明确实验目的:对实验的仪器、材料、步骤和方法进行规划和设想,提出可行方案。
(2)设计原则:①对照实验;②一般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保证除变量外,其他因素都相同;③可重复原则。另外,注意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简便性和安全性。
5.评价试验方案
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时,首先检查实验过程是否准确无误,如果实验过程完好,则说明作出的假设的有误,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重新实验。
6.解答实验设计题的方法
方案在理论上是否科学合理,具有严谨性,特别是对照试验是否合理;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操作是否简单易行;从经济角度评价,是否节约原料成本;从环境角度考虑,是否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考向1 科学方法的判断
【典例1】(2024·吉林·中考真题)吉林省查干湖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淡水湖泊。为了解查干湖地区植物资源组成及数量,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调查法 B.比较法 C.实验法 D.推测法
考向2 对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典例2】(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瑞雪兆丰年”描述了雪对作物的积极影响。关于影响原理,有人提出了“①雪中含有某些物质,这些物质促进作物生长”“②雪冷冻作物,冷刺激促进作物生长”两种观点。某同学以麦苗为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对此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冷冻处理 培养液 培养温度 麦苗长势
甲 否 清水 25℃
乙 否 融雪水 25℃
丙 是 清水 25℃
A.上述实验在设计上不合理,违背了单一变量原则
B.增加上述实验的重复次数,能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C.分析甲、乙两组麦苗长势,能判断观点①的正误
D.分析甲、丙两组麦苗长势,能判断观点②的正误
考向3 生物分类的标准;根据不同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
【典例3】(2024·甘肃武威·三模)水稻和玉米是粮食作物,玫瑰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这样分类的依据是(  )
A.用途 B.形态结构 C.生活环境 D.生物数量
1.(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下面是4位同学调查身边的生物时所表达的观点,你不认同的是( )
A.甲:芦花鸡、莲、香菇、水稻都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个体等结构层次
B.乙:雄鸡报晓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C.丙:莲、水稻的茎都是空心的,有利于根部的呼吸,更好地适应水中生活
D.丁:动物园内安装摄像头记录羊驼的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观察法
2.(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滕州红荷湿地内哪种荷花的花期最长
B.峄城万亩石榴园内哪种石榴花最美
C.抱犊崮山上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D.台儿庄运河中哪种鱼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3.(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观察是科学探究中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需借助显微镜观察的是(  )
A.桃花的雌蕊和雄蕊 B.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C.鸡卵的卵黄和胚盘 D.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
4.(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老师提供了大、小两个品种的花生果实。以下四个实验小组提出的取样方法,最科学的是(  )
A.选取大、小花生中最大的各1枚
B.选取大、小花生中最小的各1枚
C.随机抽取大、小花生各5枚
D.随机抽取大、小花生各30枚
5.(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要了解鸡卵的结构,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调查 B.观察 C.比较 D.推测
6.(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为研究性格形成的机制,研究人员选取“负责任”母鼠(善于舔舐和清洁幼崽)和“不负责任”母鼠(不善于舔舐和清洁幼崽)进行亲子抚养实验,观察幼崽成年后的性格特点,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幼崽来源 抚养方式 幼崽成年后性格特点
1 “负责任”母鼠的幼崽 “负责任”母鼠抚养 安静,放松
2 “不负责任”母鼠的幼崽 “不负责任”母鼠抚养 敏感、紧张
3 “负责任”母鼠的幼崽 “不负责任”母鼠抚养 敏感、紧张
4 “不负责任”母鼠的幼崽 ? 安静,放松
A.本实验的变量是母鼠的抚养方式
B.组别4的抚养方式是“负责任”母鼠抚养
C.实验结果说明幼崽成年后的性格特点与其生母无关
D.实验启示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利于其形成良好的性格
7.(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酸奶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一种乳酸饮品。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制作酸奶的实践活动,步骤如下:
①将600mL新鲜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②取3个大小相同的小碗,沸水中煮3分钟,冷却后分别倒入200mL混合后的牛奶;
③将3个小碗用保鲜膜密封,分别置于15℃、35℃、55℃的恒温箱中培养;
④10小时后,分别从3个小碗中取样检测其酸度,并记录。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活动探究了温度对乳酸发酵的影响
B.用保鲜膜密封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杂菌进入
C.加入酸奶的目的是接种乳酸菌
D.可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曲线图以便分析
1.生物有许多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蘑菇 B.机器人 C.钟乳石 D.煮熟的鸡蛋
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花开花落 B.饿虎扑食
C.水滴石穿 D.汗流浃背
3.中华古诗词中有很多诗句都蕴含着生命的现象,下列与生命现象无关的诗句是(  )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薄寒能几许,春雨满池塘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牵牛花又称“勤娘子”,通常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能排出身体里的废物 B.能进行呼吸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能生长和繁殖
5.夏天,小明在学习时不住地出汗,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能生长和繁殖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呼吸
6.某生物兴趣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桂花、狗、花生归为一类;将鲤鱼、荷花、草履虫归为另一类,他们的归类方法是( )
A.按生物的用途 B.按生物的生活环境
C.按生物形态结构 D.按生物的个体大小
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属于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
A.能生长 B.能发育
C.具有遗传的特性 D.具有变异的特性
8.奇妙大自然,万象生机藏。下列自然现象中没有直接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A.春暖花开 B.螳螂捕蝉
C.地动山摇 D.飞蛾扑火
9.“早秋惊落叶“”、“秋雨梧桐叶落时”,说明植物(  )
①需要营养
②能排出体内废物
③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④能适应环境
⑤能繁殖后代
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0.生物都具有许多的生命现象,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
A.自由运动 B.新陈代谢 C.繁殖后代 D.遗传变异
11.花花同学从池塘中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一些小颗粒,下列可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
A.能随着水滴流动 B.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C.能被碘液染上颜色 D.具有一定的结构
1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学实践活动中,发现一湖内生活着鱼、虾、水草、鸭子等各种生物,有同学说还有细菌和病毒。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由细胞构成 B.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都能生长和繁殖 D.都有应激性,能趋利避害
13.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描述的植物主要的生命特征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排出代谢废物
C.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有应激性
14.小李同学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同学的实验结果不一致,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修改自己的实验数据 B.否定同学的实验结果
C.否定自己的实验结果 D.与同学一起分析原因
15.为配合霍邱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某政府机构对路边绿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摸排,此过程采用的科学方法为( )
A.推测法 B.调查法 C.比较法 D.实验法
16.生物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仓鼠逃生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仓鼠快速找到玻璃台从而逃生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B.第一次逃生所需时间越长,仓鼠的学习能力越强
C.随着逃生次数的增加,仓鼠的逃生时间越来越长
D.不同仓鼠逃生所需的时间完全由环境条件决定
17.媛媛同学想知道光对鼠妇的分布是否有影响,你建议她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 B.调查 C.实验 D.推测
18.实验法和观察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常用方法,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方法的本质区别是对研究的动物是否施加外界因素影响
B.两种方法的本质区别是研究动物时是否在实验室进行
C.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主要采用了观察法
D.研究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主要采用了实验法
19.小刚从郊外小河中取回水样,在实验室中借助显微镜发现其中有许多微小生物。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小刚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量法 C.观察法 D.统计法
(2)在水样中,小刚观察到了一些球形的绿色小颗粒,以下判断合理的是( )
A.一定属于植物 B.一定不属于生物
C.一定属于生物 D.不足以准确判断
20.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科普课“天宫课堂”中“用筷子喝茶”:将飘浮在太空舱中形似果冻的“茶水”夹起,像吃菜一样放入口中。这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环节(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实施计划 D.得出结论
21.为了研究昙花开花过程,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摄像机记录下了罢花开花的全过程,反复观看并写成小论文交流。上述科学探究过程主要运用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资料分析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22.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请对本实验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1)制订计划: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5只大小相同、生长状态良好的鼠妇,观察并记录。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 ,经上述处理之后,铁盘两侧(明亮和阴暗)形成 实验。
②铁盘两侧各放1只鼠妇不能得出准确结论的原因是 。
实施计划:按照上述方案做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环境 时间/分钟
2 3 4 5 6 7 8 9 10 11
明亮/只 4 3 3 2 2 1 1 0 0 0
阴暗/只 6 7 7 8 8 9 9 10 10 10
(2)依据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