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单
【单元学习任务】
核心任务 课型安排 学习任务 课时安排
基于选择与坚守及“士子”精神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 单元导读课 任务一:初读诗文,读准字音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1课时
单篇精读课 《鱼我所欲也》精读《唐雎不辱使命》精读《送东阳马生序》精读 6课时
整合联读课 《词四首》整合阅读 2课时
读写共生课 任务一:了解布局谋篇任务二:从课文学习布局谋篇任务三:布局谋篇方法训练 1课时
单元小结课 任务一:课文回顾任务二:探究思想内涵任务三:探讨现实意义任务四:分享独特感悟 1课时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读通课文,查阅资料书,了解文章及作者相关信息。
【课前预学】
1.熟读本单元的课文。
2.掌握本单元的词语。
【课中探究】
任务一: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课文 重点字词及读音 方法建议
《鱼我所欲也》 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
《唐雎不辱使命》
《送东阳马生序》
1.初读本单元的三篇文言文,了解课文内容,注意读准字音。记录下初读时未能理解的字词和自己的问题。
2.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节奏清楚。
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1.自学:查阅资料书,了解文章作者相关背景信息或是文章出处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单。
课文 作者/出处 背景信息相关介绍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2.互学: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补充。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熟读《鱼我所欲也》。
第二课时 《鱼我所欲也》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抓住文章的主要论点,理解全篇内容。
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把握其论证方法。
【课前预学】
熟读课文。
【课中探究】
任务一:疏通文意,体会文风
1.学生朗读课文。
2.画出句中停顿。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任务二:理清层次,把握论证
1.解读第1段,理清论证层次。
默读第1段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作者是怎样提出观点的 这样提出观点有什么好处
(2)作者是如何通过说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是心”的内涵。你是如何理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句话的 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何作用
2.解读第2段,理清其论证层次。
默读笫2段,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此段用了哪些具体事例来论证 这些事例的论证角度有何不同
(2)再为文章提供几则可以论证“舍生取义”观点的事例。
(3)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画出本文的论证结构图。
(1)
(2)学生交流补充事实论据,师生评价。
(3)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教师补充讲解。
任务三:比较研读,加深理解
请学生找出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中与本文思想内涵一致的句子,与本文进行对比研读,加深对孟子思想的认识。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根据本文论证结构图,尝试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鱼我所欲也》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的论述风格和语言特色。
2.通过研读,了解孟子的观点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课前预学】
尝试背诵全文。
【课中探究】
任务一:赏读,学习说理艺术
1.对比研读,说说改句与原句的区别,把握本文论述风格。
(1)第一组:
原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改句:生、义,皆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第二组:
原句: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改句: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也。
(3)第三组:
原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改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比喻论证,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学习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
任务二:研读,思考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做人准则,如文天祥、秋瑾、李大钊等;但在当今社会,我们又常听老师、家长说,不要在力所不及的情况下见义勇为。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在今天,我们还需要“舍生取义”吗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拓展阅读《孟子》的其他篇章。
第四课时 《唐雎不辱使命》
【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2.把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
【课前预学】
熟读课文。
【课中探究】
任务一:自读文本,了解文章大意
1.解题。
结合课文注释,说说课文标题的意思。
2.学生交流,了解《战国策》和本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3.朗读文本,把握文中对话。
(1)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学生在全班展示读,师生一起纠错后,全班齐读。
(2)分角色朗读,感知人物说话语气。
①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
角色:旁白、安陵君、秦王、唐雎。
②注意下列几组句子的语气。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反问语气)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陈述语气)
C.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反问语气)
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疑问语气)
E.与臣而将四矣。(陈述语气)
任务二:概括文意,梳理情节
1.整理文中实词和虚词。
小组合作,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常用虚词”整理文中实词和虚词。小组梳理后,老师小结。
(1)通假字。
(2)词类活用。
(3)一词多义。
(4)常用虚词。
2.概括文意。
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梳理情节。
思考:唐睢的使命因何而起 他是如何完成使命,折服秦王的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熟读课文。
第五课时 《唐雎不辱使命》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诵读课文,注意表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神情。
【课前预学】
熟读课文。
【课中探究】
任务一:分析对话,感受外交辞令艺术
1.探讨交流:在这场外交交锋中,唐睢是如何与秦王斗智斗勇,最后折服秦王、不辱使命的
第一个回合:
第二个回合:
第三个回合:
2.小结:唐睢的语言的三个特点。
任务二:赏析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
1.文中有两种人物、两种思想和行为的对比,试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并体会对比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俗话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请想想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衬托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学生讨论后,教师补充小结。
任务三:课本剧演绎,深度解读文本
根据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进行课本剧演绎。注意把握秦王和唐雎前后情绪变化。
1.秦王先倨后恭的具体表现:
2.唐雎先恭后倨的具体表现:
3.安陵君柔中带刚的具体表现:
任务四:拓展阅读,对比思考
1.将下面文言文选段和课文进行比较阅读,思考文后问题。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 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因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注:晏子,字平仲,原名晏婴,春秋时齐国大夫。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
(1)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维护国家的利益在方式上有什么异同
(2)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请结合他的言语说说你的看法。
2.春秋战国时期有个特殊的群体,叫做“士”。这个群体里有策士、勇士、谋士等。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结合课文和以上材料中对“士”的描写,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士人”在精神方面具有哪些共同点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背诵课文。
第六课时 《送东阳马生序》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劝学”主旨。
2.梳理常见文言词汇及特殊句式。
【课中探究】
任务一:解题并了解背景资料
1.思考并交流:标题“送东阳马生序”是什么意思
2.学生交流课前所查作者生平、作品创作背景及“序”的相关资料,教师补充小结。
任务二:朗读文章,初步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4)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任务三:疏通文意,讨论释疑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合作梳通文意。
3.整理归纳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现象和特殊句式。
(1)通假字。
(2)词类活用。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5)特殊句式。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梳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背诵课文前两段。
第七课时 《送东阳马生序》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合理借鉴。
【课前预学】
背诵课文前两段。
【课中探究】
任务一:梳理文章层次结构,把握作者思路
1.请学生自读文章,理清文章层次。
2.默读第一部分。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因难 他是如何克服的
遇到的困难 克服的办法
任务二:品读细节,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1.作者是如何描写求学过程之难的 说说你感触最深的细节。
2.品析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1)除记叙、描写外,本文还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请在文章中找到议论抒情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2)体会本文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赠序特点。
原 文 表达方式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仲”“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四支僵劲不能动”“被”“戴”“腰”“假”“ 备 ”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
“当余之从师也”“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余之志也”“岂知于者哉”
任务三:浏览全文,体会对比中见精神的写法
1.浏览全文,填写下面表格。
对比内容 宋濂求学条件 太学生求学条件
食
衣
行
住
书
师
2.文中还有其他对比吗
3.这些对比在文章的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任务四:研读文本,深入理解主旨
1.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2.文章为什么最后才点出赠别的主旨
3.从整篇文章来看,你觉得作者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1.古人勤奋求学的故事还有哪些 请搜集相关故事。
2.背诵课文。
第八课时 《词四首》整合联读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2.把握词的内容,结合创作背景,初步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课前预学】
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1.关于词这种体裁。
2.关于词的流派
【课中探究】
任务一:知人论世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搜集四位作者的生平事迹相关信息,了解创作背景,完成学习任务单。
篇目 作者信息 背景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小住京华)》
2.初读感知
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
任务二:研读词意
1.这四首词上阕一般叙事、写景,下阕多是抒情或议论。请分别用一个字或词概括这四首词所描绘的画面特点和初读时的情感。请你自由朗读并思考,完成学习任务单。
词篇 画面特点 情感初体会
《渔家傲·秋思》 异
《江城子·密州出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豪壮悲慨
《满江红(小住京华)》
2.词人的生平与词的创作背景,我们已然知晓,并且记录下了初读之时的感受。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会如我们所读到的那般吗?小组讨论,深入解读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小住京华)》
任务三:赏读品评
仿照示例,从课文中另选几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点评。
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点评:
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点评:
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点评: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背诵四首词。
第九课时 《词四首》整合联读
【学习目标】
1.了解用典手法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内容。
2.体会用典在诗词创作中表情达意的效果,理解作者在词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学】
了解有关使用典故的知识。
1.用典的概念:
2.分类和形式:
【课中探究】
任务一:巧用典故,以典达情
本课的四首词都有用典,在有限的词文中展现更为丰富的情感内涵,使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请完成《词四首》用典明细梳理表。
词篇 词句 释义 用典 表达情感
《渔家傲·秋思》 燕然未勒归无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 亲射虎,看孙郎 要像孙权一样,亲自骑马射虎。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西北望,射天狼 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八百里分麾下炙
马作的卢飞快
《满江红(小住京华)》 四面歌残终破楚
青衫湿
任务二:对比探究,情感解读
四首词中有忧伤,有无奈,有悲凉,有知音难觅的孤独。有共性主题,但也有不同。在思想感情的呈现方法上,我们需多加体味,请根据表格已有的提示,对比阅读,完成学习任务单。
自学:四首词情感异同对比学习单
词篇 异同对比
异 同
《渔家傲·秋思》 爱国情感:这四首词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感,无论是思乡的愁绪还是对国家的忧虑,都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厚感情。豪情壮志:词中都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他们渴望报国,希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同时也对个人的遭遇和命运感到无奈和悲叹。
《江城子·密州出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小住京华)》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有人认为《词四首》中“征夫泪”“鬓如霜”“可怜白发生”“青衫湿”等充满愁情的词句,削
弱了这四首豪放词的英雄气概,请结合诗句和创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第十课时 读写共生课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对材料进行梳理,并拟出材料框架。
2.在材料框架的基础上,学习拟写写作提纲,并能根据实际所需修改提纲。
3.培养布局谋篇的意识和习惯。
【课中探究】
任务一:了解布局谋篇
1.自由阅读教材写作“布局谋篇”,了解“布局谋篇”的基本内容。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是布局谋篇?
(2)怎样才能更好地布局谋篇?
(3)在布局谋篇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任务二:从课文学习布局谋篇
揣摩《送东阳马生序》的结构大纲图,说说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
任务三:布局谋篇方法训练
以教材“写作实践”第一题为例进行布局谋篇训练。
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试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1.梳理材料,草拟材料框架。
(1)猜家乡。
(2)说说家乡名片。
(3)拟出材料框架图。
2.列写作提纲
在材料框架基础上,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明确文章全貌。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第十一课时 单元小结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梳理本单元各篇文章蕴含的主要思想内涵,谈谈作者在人生征途中有怎样“选择与坚守”。
2.运用历史眼光审视先贤的思想精华,感悟其在当代求学与人生成长路途上的意义。
3.畅谈自己面对人生挑战的“选择与坚守”,或倾吐自己的成长期许,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
【课中探究】
任务一:课文回顾
自学:课文内容与中心梳理。
课文内容与中心梳理卡①《鱼我所欲也》:②《唐雎不辱使命》:③《送东阳马生序》:④《词四首》:
任务二:探究思想内涵
梳理本单元各篇文章蕴含的主要思想内涵,谈谈他们在人生征途中选择的是什么,坚守的又是什么?完成学习任务单。
任务三:探讨现实意义
①这些先贤的思想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如何形成的?其思想精华对于当时的社会有何影响?
②在当代社会,这些先贤的思想精华是否仍然具有价值?为什么?
任务四:分享独特感悟
对于个人来说,人生就是不断的选择与坚守。学完本单元,相信你肯定收获了一些独特的感悟,未来的自己也会感谢现在认真求学的你。请你结合单元学习收获,给未来的自己的写一封信。可以畅谈自己对人生挑战的“选择与坚守”或倾吐自己的成长期许,600字左右。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完善修改写给未来的自己的信。
选择与
坚守
生死
选择
义利
选择
④___
不畏
强暴
⑥___
谦虚
向学
⑦___
忠心
报国
《送东阳马生序》
⑤_____________
⑨___
③___
《词四首》
⑧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
①___________
《唐雎不辱使命》
②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