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九上科学《进阶培优》 第四章 有机物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空3分,总计45分)
1.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奥运火炬的迭代,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列有关两火炬的说法错误的是( )
“祥云”火炬 “飞扬”火炬
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 铝合金 碳纤维复合材料
燃料 丙烷(C3H8) 氢气(H2)
A. 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非金属单质 B.燃料都具有可燃性
C.燃料燃烧时,助燃物都是氧气 D.燃料燃烧时,都有水生成
2. 2022年冬奥会将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办,冰上运动场馆的外墙将采用新型的塑料膜材料聚氟乙烯(C2H2F2)n,它美观耐用,使用寿命达15年以上。关于聚氟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难溶于水 B.化学性质稳定
C.属于无机材料 D.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3. 如图表示我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管道煤气有毒 B.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C.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D.使煤分解制成管道煤气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4. 有一系列有机物按以下顺序排列:CH3CH=CHCHO,CH3CH=CHCH=CHCHO,CH3(CH=CH)3CHO…在该系列有机物中,分子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最接近于( )
A.95.6% B.92.3% C.85.7% D.75.0%
5.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为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少 B.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
C.减少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 D.增大燃料气进入量或减少空气进入量
6. 醋酸、甲醛的化学式依次是C2H4O2、CH2O,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并溶解于水,所得混合液中H、O元素质量比无法确定
B.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并溶解于水,所得混合液中H、O元素质量比是定值
C.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是11:9
D.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无法确定
7. 下列各组内的有机物等分子数燃烧时所消耗氧气质量相等的是( )
A.C2H2、C6H6 B.C2H6、C2H5OH C.C3H8、C3H6 D.CH3CHO、C2H2
8. 通过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B.②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③既说明火柴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又说明二氧化硫能使稀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④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又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纤维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释放热量
C.蛋白质受热凝固属于化学变化 D.淀粉和油脂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0.下列关于人体营养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鱼类、豆类食物富含蛋白质 B.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C.人体内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D.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可在人体内合成
11.烷烃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物,通常把烷烃泛称“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烷烃,依次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代表其碳原子数.部分有机物分子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下:
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化学式 CH4 C2H6 C3H8 C4H10 C5H12
结构式
据此推测己烷的化学式为( )
A.C6H12 B.C6H24 C.C6H18 D.C6H14
12.乙醇发生不完全燃烧,可表示为:2C2H5OH+5O2(O2不充足)2CO+2CO2+6H2O,假设得到燃烧产物CO、CO2、H2O的总质量为25.2g,其中H2O为10.8g,则产物中CO的质量是( )
A.5.60g B.6.53g C.16.8g D.不确定的
13.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长发育很快。营养学专家建议青少年要适当多吃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因为蛋白质是人体( )
A.主要的供能物质 B.主要的贮能物质
C.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D.细胞生长和组织修补的主要原料
14.气体打火机使用的有机燃料,稍加降温即可液化,减压(打开阀门)很容易气化,你认为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机燃料是( )
A B C D
化学式 C2H6 C3H8 C4H10 C5H12
沸点(℃) ﹣88.6 ﹣42.1 ﹣0.5 ﹣36.1
熔点(℃) ﹣183.3 ﹣189.7 ﹣138.4 ﹣129.7
A.A B.B C.C D.D
15.茶叶文化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浙江人种茶、饮茶历史悠久。茶叶中含有的茶氨酸(C7H14O3N2)具有清热解毒降压消脂等功效。下列有关茶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茶氨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氮原子构成 B.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C.相对分子质量是174g D.茶氨酸是一种有机物
二、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46分)
16.(12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开发新能源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和天然气,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2)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煤燃烧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做饭、取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 ②化学反应一定放出热量
③氧化反应一定放出热量 ④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能发生反应:SO2+NO2═SO3+X,其中X的化学式为 。
(4)天然气、氢气、乙醇、汽油、柴油,其中属于无污染的清洁燃料的是 。
(5)如图中的新能源是 。
(6)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是一种未来的新能源,可燃冰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7)若汽车以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作燃料,可以减少污染。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12分)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运用生活经验及所学化学知识填空:
(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它们所属的类别是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大米、面粉等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
(2)桔子、柠檬等水果中含有酸,吃起来越酸的水果其果汁的pH越 (填“大”或“小”)。
(3)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它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①根据信息可知,维生素C溶液显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②在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填选项序号)。
a.食盐 b.苛性钠 c.硫酸镁
③为较好吸收利用维生素C,食用黄瓜时宜 (填“凉拌”或“煮熟”)。
18.(10分)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
(1)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是我国为解决 (填“甲状腺肿大”,“贫血”或“骨质疏松”)而实施的项目.这里的铁指的是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2)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净水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常见的食品脱氧剂多为无机铁系脱氧剂,其主要成分为活性炭粉等.请将下列脱氧中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Fe(OH)2+O2+2 ═4Fe(OH)3.
(4)铁质的地下管道逐渐被一种新型塑料管代替,其意义是 (写一条)
19.(4分)2021年3月26日,我国首次通过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到南、北半球火星侧身影像,化学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探测器天线骨架涂有一层聚酯纤维网,聚酯纤维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材料”、“合成材料”或“复合材料”)。
(2)天问一号在火星着陆后,将利用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作为其动力,制取砷化镓(GaAs)的化学原理为: ,Y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0.(4分)(1)下列氮肥含氮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用序号表示)。
常见氮肥 ①NH4NO3 ②NH4HCO3 ③CO(NH2)2
相对分子质量 80 79 60
(2)有机物中碳氢化合物可用CxHy表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xHy+(x+)O2xCO2+H2O。判断等质量的①CH4②C2H2③C2H4三种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序号表示)。
21.(4分)为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我国宣布将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乙醇(C2H5OH)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若燃烧时氧气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为检验乙醇的燃烧的产物,设计如下实验:
(1)按气流从左至右顺序连接装置(填装置序号) →①。
(2)为处理尾气,可选用图所示装置中的 ______代替①。
三、探究题(每空2分,总计36分)
22.(10分)汽车作为一种常见交通工具,已走进千家万户.请回答下列问题:
钢铁的防腐是汽车制造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①某同学设计了图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只有a管中铁钉会锈蚀 B.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仍保持一致
C.该实验不能说明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D.该实验说明铁的锈蚀与空气和水有关
②为防止铁生锈,除了在其表面形成保护膜或制成不锈钢外,习惯上还可 .
若只用一种金属单质和两种盐溶液,来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则验
证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完成“铜树”实验时,先要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膜,常用的物理方法是 ;若用稀盐酸处理,当看到 现象时,表明氧化膜已被破坏.
23.(16分)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释放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镁条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 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猜想①:该气体是CO2;猜想②:该气体是 。
【进行实验】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 (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装置B中的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则装置C中的现象为 。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 。
【拓展延伸】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 。
A.牙膏 B.食醋 C.肥皂水 D.烧碱
24.(10分)为探究某塑料的组成元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定性检测(已知: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入试剂并按如图进行实验。通入O2,一段时间后,点燃A处酒精灯。 ①装置B中无水CuSO4变 色 塑料燃烧产物中有H2O
②装置C中 塑料燃烧产物中有CO2
③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塑料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定量测定
为进一步确定组成,将1.4g该塑料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共产生了4.4g CO2和1.8g H2O,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该塑料 (填“含有”或“不含”)除上述③中结论之外的元素,且组成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四、综合题(25题14分,26他6分,27题6分,28题7分,总计36分)
25.(14分)人们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燃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图1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图片。它将于今年五月下旬进入我省合肥、淮南、芜湖、绩溪、黄山五个城市。奥运火炬所用燃料称为丙烷(化学式为C3H8),丙烷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燃烧产物中 属于《京都议定书》中限排物质。
(2)图2是“西气东输“﹣V程的图片。“西气东输”工程使我省部分城市用上了 (填燃料名称),其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有一类物质叫做烷烃。其中CH4为甲烷,C2H6为乙烷,
C3H8为丙烷,C4H10为丁烷….则分子中含有8个碳原子的烷烃的化学式为 。这类物质随氢原子数增多,其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C3H8和CH4分别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前者 后者(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6.(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烷烃的通式可以表示为CnH2n+2,人工合成汽油中含有烷烃,其中n的值为5~8。
资料2:已知在密闭容器中,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分子数之比。
(1)请书写当n=5时,人工合成汽油中含有烷烃的化学式: 。
(2)我国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自创技术,实现了中国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真正产业化。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它主要分为合成气制造和合成油制造两个步骤:
①在合成气制造过程中,主要采用部分氧化的方法,以天然气为原料,在80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合成气(CO和H2),利用部分氧化的方法得到的CO和H2的体积比为 。
②在合成油制造过程中,主要采用费托合成的技术,将合成气在35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反应生成合成油(人工合成汽油)和水。若向密闭的容器内通入一定比例的CO和H2,采用费托合成的方法,保持容器内温度不变,当完全反应后,发现无CO和H2剩余,而塔内气体体积降低到原来的。试通过计算来说明这时有无合成汽油生成: (填“有”或“无”)。
27.(6分)央视网2022-03-20消息:在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新冠病毒肺炎第九版诊疗方案中,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利托那韦片作为治疗特异性抗新冠病毒药物,现已从上海入关,迅速运往全国抗疫一线,以下是利托那韦的信息表。根据信息回答:
(1)利托那韦属于 (填 “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一个C37H48N6O5S2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
(3)C37H48N6O5S2中H、N、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
28.(7分)按我国政府要求2021年1月1日起餐饮行业已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可降解的环保吸管。环保纸吸管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而原来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化学式为(C3H6)n。
(1)纤维素是一种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纤维素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3)计算32.4克纤维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与多少克聚丙烯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同?
2024九上科学《进阶培优》 第四章 有机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A
【解析】[命题考向: 考查物质的分类、燃烧的必要条件与化学产物。解析:已知两种火炬外壳采用不同的制作材料,其中铝合金含有铝、镁等,属于混合物;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组成的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因此两者均属于混合物。燃烧的必要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有助燃剂(最常见助燃剂为氧气),三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作为燃料必须具有可燃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丙烷(C3H8)充分与氧气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水。]
故答案为 A
2.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冰上运动场馆的外墙将采用新型的塑料膜材料聚氟乙烯(C2H2F2)n,它美观耐用,使用寿命达15年以上,结合有机物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聚氟乙烯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聚氟乙烯(C2H2F2)n,它美观耐用,使用寿命达15年以上,则它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C、聚氟乙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属于有机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D、聚氟乙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塑料的性质、应用、有机合成材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 【答案】D
【解析】【分析】A、根据管道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利用放出的热量取暖或煮饭等进行分析;
C、根据石油化工的产品进行分析;
D、根据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解答】解:A、管道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所以管道煤气有毒,故A正确;
B、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利用放出的热量取暖或煮饭等,故B正确;
C、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而来的,是一种化工产品,故C正确;
D、使煤分解制成管道煤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煤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组成、综合应用,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4. 【答案】B
【解析】【分析】观察式子,符合通式CH3(CH=CH)nCHO,利用数学求极限的方法计算,n无限大时,C元素的含量接近之间重复基团C2H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观察式子,符合通式CH3(CH=CH)nCHO,n无限大时,C元素的含量接近之间重复基团C2H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2H2最简式为CH,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2.3%。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难度中等,注意利用书写极限法进行计算。
5.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1分子的天然气燃烧需要2分子氧气,而1分子液化石油气燃烧需要5分子氧气,由此可得知相同体积的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需要消耗氧气的体积大于相同体积的天然气,从而判断改为液化石油气时为保证气体完全燃烧对灶具所需要做的改动。
【解答】解:相同情况下,气体体积相同所含分子数相同;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同分子即同体积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液化石油气需要更多的氧气;为确保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氧气量充分,需要把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的燃料进气量减少或增大空气进入量;
故选:C。
【点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微粒间个数关系,即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
6.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设,醋酸、甲醛的化学式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C:H=1:2;H、O原子个数比为2:1;H、O元素质量比为1:8,为定值;有机物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分别是由碳氢元素的量决定的,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醋酸、甲醛的化学式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C:H=1:2,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是22:9,醋酸、甲醛的化学式中H、O原子个数比为2:1;H、O元素质量比为1:8,为定值;
故选:B。
【点评】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7. 【答案】D
【解析】【分析】有机物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时,1个碳原子结合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1个氧原子。
【解答】解:A、1个C2H2分子完全燃烧时,消耗氧原子个数是5个,1个C6H6分子完全燃烧时,消耗氧原子个数是15个,该选项消耗氧气质量不相等;
B、1个C2H6分子完全燃烧时,消耗氧原子个数是7个,1个C2H5OH分子完全燃烧时,消耗氧原子个数是6个,该选项消耗氧气质量不相等;
C、1个C3H8分子完全燃烧时,消耗氧原子个数是10个,1个C3H6分子完全燃烧时,消耗氧原子个数是9个,该选项消耗氧气质量不相等;
D、1个CH3CHO分子完全燃烧时,消耗氧原子个数是5个,1个C2H2分子完全燃烧时,消耗氧原子个数是5个,该选项消耗氧气质量相等。
故选:D。
【点评】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消耗氧原子个数的多少,进一步可以判断出消耗氧气质量相等的物质。
8. 【答案】A
【解析】【分析】①说明有水生成.②图中能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③图中能说明火柴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又说明二氧化硫能使稀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④图中说明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A、使用干冷的烧杯只能证明甲烷燃烧生成水,不能证明生成二氧化碳,也不能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故错误;
B、能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正确;
C、能说明火柴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又说明二氧化硫能使稀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正确;
D、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氨水能使酚酞变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通过图示对多个实验进行探究,既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又巩固学过的知识,可谓一举兼得.
9. 【答案】D
【解析】【分析】A.根据纤维素的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葡萄糖的作用进行分析;
C.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
D.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征进行分析。
【解答】解:A.纤维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过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供机体活动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故B正确;
C.蛋白质受热凝固属于蛋白质变性,性质不同于原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下,不是高分子,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10.【答案】D
【解析】【分析】A、根据富含有蛋白质的物质考虑;B、根据人类的主要供能物质考虑;C、根据脂肪的作用考虑;D、人体需要的维生素不能在人体内合成,主要从外界摄入.
【解答】解:A、鱼类、豆类食物富都富含蛋白质,故A说法正确;
B、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故B说法正确;
C、人体内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故C说法正确;
D、人体需要的维生素不能在人体内合成,主要从外界摄入,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六大营养素和在人体内的作用.
11.【答案】D
【解析】【分析】由“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代表其碳原子数,部分有机物分子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可以看出烷烃的化学式的通式可表示为CnH2n+2,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代表其碳原子数,部分有机物分子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可以看出烷烃的化学式的通式可表示为CnH2n+2;己烷的碳原子数为6,氢原子数为6×2+2=14,其化学式为:C6H14。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由部分有机物分子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确定烷烃的化学式的通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确定反应中生成水与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利用这一质量关系可由生成水的质量计算产生中一氧化碳的质量.
【解答】解:设产生中CO的质量为x,
2C2H5OH+5O2(O2不充足)2CO+2CO2+6H2O
56 108
x 10.8g
=
x=5.6g
故选:A。
【点评】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由反应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可计算反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
13.【答案】D
【解析】【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解:A、供能的主要物质是糖类。不合题意。
B、主要的贮能物质是脂肪。不合题意。
C、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是水。不合题意。
D、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
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大量的蛋白质,所以,应多吃一些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C
【解析】【分析】“打火机的燃料稍加压即可以液化,减压后(打开开关)液体又容易气化,遇明火即燃烧”,则需要选择沸点较高的可燃物,故可以根据燃料的沸点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A、B、D的物质的沸点很低,不容易液化.
【解答】解:C2H6、C3H8、C5H12等物质的沸点很低,不容易液化。C4H10的沸点是﹣0.5℃,说明丁烷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燃料的沸点,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5.【答案】D
【解析】【解答】解:A、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茶氨酸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氮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茶氨酸分子中含有氮原子,不含氮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D、茶氨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6.【答案】故答案为:(1)石油;(2)③;(3)NO;(4)氢气;(5)太阳能、风能;
(6)混合物;(7)CH4+2O2CO2+2H2O。
【解析】【分析】(1)根据当今世界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中,有的放热,有的吸热;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等知识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改变进行分析;
(4)根据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进行分析;
(5)根据当今的新能源:氢能、核能、太阳能、水能和潮汐能等进行分析;
(6)根据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进行分析;
(7)根据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2)①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化合反应,所以燃烧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故错误;
②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吸收热量,所以化学反应不一定放出热量,故错误;
③氧化反应是有氧参与的反应,一定放出热量,故正确;
④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所以不一定是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故错误;
(3)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能发生反应:SO2+NO2═SO3+X,反应物中有1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生成物中有1个硫原子、3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NO;
(4)天然气、氢气、乙醇、汽油、柴油,其中属于无污染的清洁燃料的是氢气;
(5)如图中的新能源是太阳能、风能;
(6)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是一种未来的新能源,可燃冰属于混合物;
(7)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答案为:(1)石油;(2)③;(3)NO;(4)氢气;(5)太阳能、风能;
(6)混合物;(7)CH4+2O2CO2+2H2O。
【点评】本题即对三大化石燃料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考查,又对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了考查,还考查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量都不变进行了考查.
17.【答案】(1)有机物;糖类;(2)小;(3)①酸性;②b;③凉拌。
【解析】【解答】解:(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属于含有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物质,属于有机物;大米、面粉主要组成为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所以含有营养成分是糖类;
(2)越酸说明酸性越强,酸性越强pH越小;
(3)①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说明其显酸性;
②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可与碱性物质反应,食盐与硫酸镁为中性物质,只有苛性钠为碱性物质,所以与苛性钠反应;
③高温下维生素C不稳定,所以不能被完全吸收,因此凉拌可以更好保护维生素C。
故答案为:(1)有机物;糖类;(2)小;(3)①酸性;②b;③凉拌。
18.【答案】故答案为:(1)贫血;元素;(2)+6;(3)H2O;(4)铁质的地下管道容易生锈,塑料管不容易生锈.
【解析】【分析】根据铁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回答.
使金属与水和氧气隔绝可以防止生锈;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高铁酸钠(Na2Fe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解答;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考虑用塑料管.
【解答】解:(1)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是我国为解决贫血而实施的项目;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说的是铁元素.故填:贫血;元素;
(2)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故填:+6;
(3)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后含有4个Fe原子,12个O原子,12个H原子,反应前含有4个Fe原子,10个O原子,8个H原子,故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和一个O原子,其化学式为H2O.故填:H2O.
(4)铁质的地下管道容易生锈,塑料管不容易生锈.
故答案为:(1)贫血;元素;(2)+6;(3)H2O;(4)铁质的地下管道容易生锈,塑料管不容易生锈.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酸碱盐的特征、化学式的书写、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跟的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9.【答案】 ①. 合成材料 ②. CH4
【解析】【答案】 ①. 合成材料 ②. CH4
【详解】(1)聚酯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故填合成材料。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3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个镓原子和1个砷原子,反应后出现了1个镓原子和1个砷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尚缺的3个碳原子和12个氢原子存在于3Y中,即1个Y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其化学式为CH4,故填CH4。
20.【答案】(1)③①②。 (2)①③②。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方程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填:③①②。
(2)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知道,(12x+y)g有机物参与反应需要的氧气,假设有机物的质量为1g,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m,由,解得m=,对于①,m=4g,对于②,m=3.08g,对于③m=3.43g,故三种碳氢化合物消耗氧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①③②,故填:①③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元素质量的计算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1.【答案】(1)④→②→③ (2)A为处理装置
【解析】【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仪器的连接与装置气密性的检查;酸碱盐的应用.
【分析】(1)根据气体组成分析回答此题;
(2)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合适收集装置。
【解答】解:(1)乙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首先利用无水硫酸铜验证水的存在,然后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再利用氢氧化钠去除二氧化碳,最后再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还有二氧化碳残留,最后气体通过氧化铜加热,看黑色粉末是否变为红色,验证一氧化碳是否存在,所以顺序为④→②→③;
故答案为:④→②→③。
(2)尾气需要处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从长口进气被吸收,一氧化碳从短口进气,被收集即可,故选A为处理装置;
故选:A。
答案为(1)④→②→③ (2)A为处理装置
三、探究题
22.【答案】故答案为:BC、 保持干燥;Cu+2AgNO3 =2Ag+Cu(NO3)2、砂纸打磨、铝丝表面产生气泡时.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中,铁生锈与空气、水都有关,a试管内铁钉生锈,消耗了氧气,故L端液面比R端的液面高度高,故BC说法错误;为防止铁生锈,除了在其表面形成保护膜或制成不锈钢外,习惯上还可保持干燥;
若只用一种金属单质和两种盐溶液,来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则验证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 =2Ag+Cu(NO3)2.用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完成“铜树”实验时,先要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膜,常用的物理方法是 砂纸打磨;若用稀盐酸处理,当看到铝丝表面产生气泡时 现象时,表明氧化膜已被破坏.
故答案为:BC、保持干燥; Cu+2AgNO3 =2Ag+Cu(NO3)2、砂纸打磨、铝丝表面产生气泡时.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燃料的燃烧及对环境的影响.我国已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23.【答案】实验探究一 (1)红 (2)H2。
实验探究二 (1)氢、氧。 (2)CO。
进行实验 I 不成立 II 澄清石灰水便浑浊
讨论交流 没有处理尾气
拓展延伸 BD
【解析】【分析】【实验探究一】
显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镁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实验探究二】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进行实验】
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讨论交流】
一氧化碳有毒,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拓展延伸】
食醋显酸性,烧碱有强腐蚀性。
【解答】解:【实验探究一】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故填:红。
(2)将镁条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H2。
故填:H2。
【实验探究二】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氢、氧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故填:氢、氧。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猜想①:该气体是CO2;猜想②:该气体是CO。
故填:CO。
【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说明气体不是二氧化碳,则猜想①不成立。
故填:不成立。
Ⅱ.装置B中的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则装置C中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讨论交流】
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没有处理尾气。
故填:没有处理尾气。
【拓展延伸】
不会选择的物质是食醋(显酸性)和烧碱(强腐蚀性)。
故填: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答案】故答案为:(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蓝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H;
(2)不含;6:1。
【解析】【分析】(1)根据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1)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入试剂并按如图进行实验。通入O2,一段时间后,点燃A处酒精灯。 ①装置B中无水CuSO4变蓝色 塑料燃烧产物中有H2O
②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塑料燃烧产物中有CO2
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塑料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
(2)塑料中碳元素质量:4.4g×=1.2g,氢元素质量:1.8g×=0.2g,氧元素质量:1.4g﹣1.2g﹣0.2g=0,说明塑料中不含有氧元素;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1.2g:0.2g=6:1。
故答案为:(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蓝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H;
(2)不含;6: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综合题
25.【答案】故答案为:(1)有机物,二氧化碳;(2)天然气,CH4+2O2CO2+2H2O;(3)C8H18;增大,减少。
【解析】【分析】(1)根据丙烷的组成和燃烧的产物分析;
(2)“西气东输”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根据氢原子数与碳原子的个数的关系进行总结即可。
【解答】解:(1)丙烷(化学式为C3H8),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其燃烧产物中二氧化碳属于《京都议定书》中限排物质。
(2)“西气东输”的是天然气,使我省部分城市用上了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3)由碳原子个数与氢原子个数的关系,可发现每增加1个碳原子,氢原子个数增加2个,那么含8个碳原子的烃中含的氢原子个数应该比甲烷中碳原子多7个,氢原子多14个,即化学式为C8H18;这类物质随氢原子数增多,其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C3H8和CH4分别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前者小于后者;
故答案为:(1)有机物,二氧化碳;(2)天然气,CH4+2O2CO2+2H2O;(3)C8H18;增大,减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式确定组成物质元素之间的微粒个数关系;学会由题中的信息找规律的方法
26.【答案】(1)C5H12。 (2)① 1:2 ② 无
【解析】【分析】(1)根据烷烃的通式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1)烷烃的通式可以表示为CnH2n+2,当n=5时,人工合成汽油中含有烷烃的化学式为C5H12,故填:C5H12。
(2)①以天然气为原料,在80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合成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CH4+O22CO+4H2,则得到的CO和H2的体积比为2:4=1:2,故填:1:2。
②氢气和一氧化碳合成烷烃的反应方程式为nCO+(2n+1)H2CnH 2n+2+nH2O,塔内气体体积降低到原来的,而由,可得n=3,即恰好完全生成丙烷,无汽油生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能力,难度稍大。
五、计算题
27.【答案】(1)有机物 (2)98 (3)12: 21: 20
【解析】【答案】(1)有机物 (2)98 (3)12: 21: 20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含碳元素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2)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1) 利托那韦属于有机物;
(2) 一个C37H48N6O5S2分子中共有37+48+6+5+2= 98个原子;
(3) C37H48N6O5S2中H、N、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48:(14×6):(16×5)=12:21:20.
故答案为:(1)有机物;(2)98;(3)12:21:20。
28.【答案】(1)有机物;(2)2:1;(3)16.8g。
【解析】【解答】解:(1)纤维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1个纤维素分子中含有10n个氢原子、5n个氢原子,则纤维素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0n:5n=2:1。
(3)设需要聚丙烯的质量为x
32.4g××100%=x××100% x=16.8g。
故答案为:(1)有机物;(2)2:1;(3)16.8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