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2024年5月,第29届白玉兰奖入围名单揭晓,
《何以中国》入围最佳系列纪录片名单。
《何以中国》纪录片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最新发现,讲述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创生的故事,以影像溯源历史、寻脉中华 。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中国文化精神视角下
协和万邦的外交体制
04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03
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02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01
目录
一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材料一:历朝历代统治阶级为调整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而颁布、下达了各种各样的法律、命令、条例、诏书等,这些法律、条例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习俗等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陈育宁《中国民族史学理论新探索》
问题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镇压
和亲
机构
屯垦
战争
羁縻
历 朝 历 代
政 治 管 理
经 济 通 理
军 事 治 理
文 化 同 理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按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分为四组,阅读书本第一至三子目并结合所学知识,梳理历朝历代民族政策的具体举措及特点。建议用时间轴或表格形式,时间为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展示。
乾陵章怀太子墓壁画
《礼宾图》
班固《燕然山铭》石刻
冼夫人,一生忠义为国,被尊称“岭南圣母”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政 治 管 理 经 济 通 理
“宾”“小行人”
典课、典属国官职;地方设郡
设大鸿胪;西域都护府;河西四郡;乌桓校尉;田官 屯戍政策;
南方经济开发
礼部、鸿胪寺;册封;郡县制
礼部、鸿胪寺;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唐蕃会盟;加封南诏王
榷场
四等人制;宣政院;行省;册封
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敕封 马市;贡赐、茶马贸易;
理藩院;土司制;办事大臣;册封
制度一体化
贸易规模化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军 事 治 理 文 化 达 理
华夏认同
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
出击匈奴;西域都护府;屯戍政策 和亲政策
战争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归附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遣唐学习
政权并立;战争
长城;“九边”;都司卫所;
平定准噶尔叛乱 满蒙联姻
剿抚双向化
交流认同化
问题探究2:请你用新的划分标准将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进行分类。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问题探究2:请你用新的划分标准将民族政策进行分类。
政策内容
政策背景
政策影响
从纵向看,民族融合是一种历史,具有前后相应的连续性;从横向看,民族融合又是一种结构,具有左右关联的系统性。只有在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结构变化的系统性上综合把握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全面揭示民族融合的客观必然性。
二
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二、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
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
元明清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
五代辽宋夏金
政权并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未中断
春秋战国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演变的历程
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开启自觉发展新阶段
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
问题3:梳理中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的演进过程。
材料一: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构成的更高层级的族群,这些民族在文化、经济、语言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又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
二、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问题探究4:从中国文化角度,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理解中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材料一:中国文化丰富多彩,中国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 (1)刚健有为,(2) 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
——张岱年《中国文化精神》
材料二: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尧典》
材料三: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而日益壮大,而且渗人其他民族的聚居区,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称为中华民族。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民族自立
民族协和
民族实在
多元性在一体性的框架内实现,一体性以体现多元性为前提条件。
三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秦 汉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汉: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
隋: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常骏出航到赤土国
唐: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海路交通活跃、日本派遣唐使来华,推动大化改新
宋:陆路交通阻隔,海路发达;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元:通往欧洲的海陆道路通畅;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马可波罗行纪》
明:郑和下西洋、海禁;
清: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两代:均维持朝贡贸易体制
问题探究5:完成时间轴,分析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有何特点?
与外部世界交往扩大—
对外关系空前发展—
从海路发达到海陆畅通—
对外关系逐渐转型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并举
(1)和平交往为主
(2)海陆并行,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
(4)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
三、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四
协和万邦的外交体制
材料1:朝,就是指臣下觐见君主;贡,就是指臣下向君主献纳礼物。朝贡最早是先秦时期形成的天子与诸侯之间隶属关系的表现,但在秦汉以后被推广运用到处理与域外关系上,成为历代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模式。汉朝时,中外交往中的“朝贡体制”便已形成。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
外国使节来华被视为前来“朝贡”,即承认中国为宗主、自己为藩属,外国使节觐见皇帝时需行臣属之礼。中国君主会“册封”那些国家统治者各种名号,“回赐”各种礼物。反映到经济上就是“朝贡贸易”。只有与中国建立朝贡关系的国家才可以与中国进行贸易。
朝贡贸易
具有等级色彩
由官方垄断、控制
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材料2: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 ——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
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特
点
问题探究6:结合材料分析朝贡体制的特点。
天朝上国的文化心理
四、协和万邦的外交体制
四、协和万邦的外交体制
问题探究7: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协和万邦” 走向了“闭合万邦” ?
材料一:经营天下之最终目的是使整个世界实现内部化(internalization of the world),使世界成为一个再无任何外部性(externalities)的万民共享社会,使一切政治实体得以协和共在,所谓“协和万邦”。
——赵汀阳《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
材料二: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农业经济和封建专制主义压迫下长期形成的“国民积习”,是一种封建时代文明的老年综合征。
————张岱年《中国文化精神》
天下观的狭隘趋向
国家观的衰败趋向
民族观的泛滥趋向
材料三:18世纪,马戛尔尼访华,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乾隆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界贸易,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板书设计
古代中国
民族关系
对外交往
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协和万邦的外交体制
民族政策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陆路海路
朝贡贸易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