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2 14:0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你能否列举出你知道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都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深刻的生活道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则中国寓言,其中的两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
学习目标

了解寓言的特点及文学常识,理解寓言的寓意。(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难点)

1.了解作者、作品,识记生字、词语。(重点)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走近作者
吕不韦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编撰的。全书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代表作品: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文学知识——寓言
穿井得一人
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古今异义
及其家穿井 (古义:挖掘、开凿。今义:把衣服等物套在身上)
国之道也 (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一词多义

闻之于宋君 (听到,这里指“使听到”)
求闻之若此 (消息)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介词,向)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介词,在)

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必记字词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凿,打。
告诉,对……说。
传播,转述。
【译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个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
【译文】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命令,派遣。
介词,当“向”讲。
听到,得到。
像。
不如。
向宋国的国君报告这件事。
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译文】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的国君报告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
【译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像这样听传闻,还不如不听。
2.再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起因
(第1、2句)
误传
真相
(第3、4句)
(第5句)
宋国姓丁的人家将因打井而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国人以讹传讹,国君询问真相。
收束全文,用议论点明文章主旨。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道听途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精读文本:
丁氏的意思是:“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道听途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2.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由此看出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精读文本:
因为宋君不太相信那个姓丁的人能够“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宋君是一个不盲目轻信传言,开明正直的君主。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精读文本:
最后一句在结构上,收束全文,表达对故事的看法;
在内容上,运用议论的方式,点明文章主旨,简洁明了,画龙点睛。
4.“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精读文本:
原因:传播者没有调查事实,道听途说。
道理:①说话要防止产生歧义(从丁氏的角度)。
②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
(从“传之者”的角度)。
③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从宋君的角度)。
1.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合作探究: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不能以讹传讹。
幽默风趣。
姓丁的人说的话,因有一个多义词“人”(既可以理解为“人”,也可以理解为“劳动力”)而被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闻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闻。
艺术特色
叙事完整,寓意深刻
文章不足百字,却完整地讲述了一个故事。从“家无井而出溉汲”,到“穿井得一人”,再到传言四起,最后澄清事实。结构完整,内容清晰明了。文章最后一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寓意深刻。
《穿井得一人》记叙了宋国的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话,一定要细察,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主旨归纳
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
起因:丁氏穿井,“得一人”
结果:宋君问询,丁氏释真相
经过:以讹传讹,闻之于宋君
议论:求闻若此,不若无闻
流言不可轻信
耳风不可乱传
记叙
你还能从中国古代成语中找出一个意思和《穿井得一人》的寓意相似的吗?请你把故事给大家讲述一下,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示例: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能真正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
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庞葱陪太子回国后,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个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
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列子(约前450年—前375年),名御寇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走近作者
列子
这则寓言节选自《列子·天瑞》,题目是编者加的。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很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背景资料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它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代表作品:
通假字
身亡所寄 (“亡”同“无”,没有)
其人舍然大喜 (“舍”通“释”,解除、消除)
古今异义
若屈伸呼吸 (古义:你。今义:如,好像;如果)
亦不能有所中伤 (古义:伤害。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必记字词

其人曰 (代词,那,那个)
奈何忧其坏 (代词,它,指地)
日月星宿 (名词,太阳)
终日在地上行止 (名词,一天)

一词多义
杞人忧天
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杞人忧天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崩塌坠落。
为他的忧虑而担心。
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告知,开导。
聚积的气体。
(四肢)弯曲伸展。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
疏通字词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文】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空会崩塌,大地会陷落,自己会没有生存的地方。因为太担心了,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着。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还有一个人,怕他整天担忧、犯愁,身体会生病于是就去开导他,说:“整个天空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团气体而已,气体哪里会崩塌呢 你看你每天都会仲胳膊踢腿,每天都会呼吸,这些活动都是在空气里进行的,为何要担心空气会坠落下来呢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星宿:星辰。宿,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宿。
纵使,即使。
伤害。
地崩塌怎么办?奈……何,拿……怎么办?
疏通字词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落怎么办?”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亲何忧其坏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落呢?”
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2.再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起因
(第1段)
经过
结局
(第2—6段)
(第7段)
交代故事的起因——杞人担忧天塌地陷,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晓之者耐心地向杞人解释了天不会塌、地不会陷的原因。
交代故事的结局,杞人的担心没有了,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很高兴。
请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寝食难安。有个热心人告诉他天是由气体构成的,不会塌,地是由土块堆积而成的,也不会陷,他才放下心来。
整体感知
1.杞人“忧” 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他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他情绪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精读细研
“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忧”的程度:废寝忘食。
情绪变化:忧虑到舍然、大喜。
情绪的变化与“晓之者”有关。
2.“晓之者 ”是怎样解“忧” 的?
精读细研
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
精读细研
“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4.作者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精读细研:
寓意:本文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庸人自扰,为毫无根据的事情瞎担心。
成语意思: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1.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合作探究:
“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如李白《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这个传说和“杞人忧天”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
对话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则寓言对人物对话中的语气把握得非常准确,较好地传达出了人物当时的心理,如杞人的问话,“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写出了杞人的怀疑,而“晓之者”的话,“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则消除了杞人的怀疑,杞人由“忧”到“喜”的心理变化过程都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表现的。
艺术特色
篇幅短小,人物形象鲜明
这则寓言短小精悍,字数不多,却完整地叙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而且描绘了两个人物:忧心忡忡、无法释怀的杞人和热心解忧、悉心劝解的晓之者。文章精当的语言描写以及“舍然大喜”的神态描写,将人物刻画得生动可感。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虽然讽刺的是杞人,但是对我们也有很强的警示意味。之所以杞人可笑,是因为他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这启示我们要努力学习,发奋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不要闹出这样低级的笑话来。
主旨归纳
板书设计
杞人忧天
杞人: 忧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废寝食
晓之者
天,积气耳,在天中行止
地,积块耳,在地上行止
杞人与晓之者——皆舍然大喜
毫无根据地担忧
不会崩坠
天下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