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期末复习 1-5章(声现象、光现象、光的折射 透镜、物态变化和物体的运动) 科普阅读题15题
考点一、辨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声消声
科学研究发现,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如图甲),会压缩外侧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又变疏;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的声波由近处向远处传播,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在这些位置几乎听不到声音。
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消声器,图乙是这种消声器的结构原理图,某声源发出的一列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当入射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声现象。
消声器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经消声处理后,其排气噪声可以降低70%以上。
(1)图甲音叉叉股振动时,在音叉的左边、右边都会传播声波,则声波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________;
A.是疏密相间的 B.是变密的 C.是变疏的 D.是均匀的
(2)用疏密相间的竖线表示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如图丙),P、Q表示密部,M、N表示疏部,则两列声波相遇时,消声效果最明显的情况是 ;
A.P与Q相遇 B.P与N相遇 C.M与N相遇 D.P与M相遇
(3)图乙中,B处声音响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处声音响度;
(4)消声器的使用效果与噪声的频率和响度有关,如图丁是某型号消声器在控制不同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时的性能图像,阴影部分为消声达标,以下情况中,消声达标的是________的声音。
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 B.响度为40dB,频率为210Hz
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 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
【答案】(1)A
(2)B
(3)小于
(4)C
【详解】(1)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会压缩外侧邻近的空气, 使这部分空气一会儿变密,一会儿变疏,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故音叉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都是疏密相间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2)A.由题干中的表述可知,“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 “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对照选项可知P与Q相遇属于两列声波的“密部”相遇,故A不符合题意;
B.P与N相遇符合“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相遇”,消声效果会明显,故B符合题意;
C.M与N相遇属于两列声波的“疏部”相遇,故C不符合题意;
D.P与M相遇属于同一列声波的“密部”与“疏部”相遇,不能达到消声的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由上述“消声”原理可知,声音从A处传来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声现象,因此,B处声音的响度小于A处声音的响度。
(4)对照图象可知,A选项中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B选项中响度为40dB,频率为210Hz,D选项中响度为90dB,频率为 350H所示的声音,在消声后所对应的坐标位置都不在图象中达标的阴影范围之内, 只有C选项中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的声音在消声后所对应的坐标位置在图象中达标的阴影范围之内,因此消声达标,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二、辨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古琴与三分损益法
古琴由面板、底板、岳山、龙龈、徽位、琴弦等部分组成。面板多为梧桐木等轻质木材,以传导声音;底板则选用梓木等硬质木材,以增强共鸣效果。琴弦通过岳山固定在面板上,另一端缠绕在龙龈处以固定张力。徽位则用于标记音高位置,帮助演奏者准确按弦。
琴弦的振动通过岳山传递到面板上,引起面板的微小振动。面板的振动进而带动共鸣腔体内的空气振动,形成声波向四周传播。
古琴蕴含着深邃的考点音律科学,在众多古代音乐理论中,三分损益法作为制定音律的重要法则,它基于弦长与音高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图,通过三分(将长度分为三等分)和损益(增加或减少其中一份)的操作,推导出一系列音律。具体说,第1个音以“宫”音为例,假设其弦长为基准长度L。首先,通过“三分损一”得弦长为L,生成第2个音;随后,第2个音的弦长“三分益一”,得弦长为L,(L×=L),生成第3个音;再对第3个音弦长进行“三分损一”,得弦长为L,(L×=L),生成第4个音;最后,对第4个音弦长进行“三分益一”,生成第5个音。如此,便可生成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
(1)制作古琴材料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这些材料优良的 (声/光)学特性。
(2)文中的“音高”对应声音三要素中的 。
(3)古琴优美而独特的琴声的振动物体是________。
A.琴弦 B.面板 C.共鸣箱内空气振动 D.三种情况都有
(4)文中的第5个音对应的弦长应该为 L。
(5)“宫、商、角、徵、羽”依次对应简谱中的“1、2、3、5、6”。相同情况下,弦长越长音高越低,则文中第1-5个音的生成顺序是________。
A.宫商角徵羽 B.宫羽徵角商
C.宫徵商羽角 D.宫角羽商徵
【答案】(1)声
(2)音调
(3)D
(4)
(5)C
【详解】(1)古琴的作用是发出美妙的音乐,所以制作古琴材料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声学特性。
(2)古琴中的“音高”是指古琴弦振动时产生的频率高低,所以是指声音三要素中的音调。
(3)文中提到,琴弦的振动通过岳山传递到面板上,引起面板的微小振动,面板的振动进而带动共鸣腔体内的空气振动,形成声波向四周传播,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由题意可知,对第4个音弦长进行“三分益一”,生成第5个音,故第5个音对应的弦长应该为
(5)“三分损益法”的基本原理是以一段圆径绝对均匀的发声管为基数——宫;然后,将此发声管均分成三段,舍弃其中的一段保留二段,这就是“三分损一”,余下来的三分之二长度的发声管所发出的声音,就是徵;将徵管均分成三份,再加上一份,即徵管长度的三分之四,这就是“三分益一”,于是就产生了商;商管保留三分之二,“三分损一”,于是得出羽;羽管“三分益一”,即羽管的三分之四的长度,就是角管,角管发出为角。所以“宫”音其弦长为基准长度L,“徵”音其弦长为基准长度L,“商”音其弦长为基准长度L,“羽”音其弦长为基准长度L,“角”音其弦长为基准长度L,由题意可知,相同情况下,弦长越长音高越低,所以“宫”音的弦长最长,对应的音高最低,而“角”音其弦长最小,对应的音高最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三、超声波的利用
3.(23-24八年级上·江苏泰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传统指纹识别TouchI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随着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SenseID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
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
人类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大约是20Hz到20000Hz,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此外,超声波扫描能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霜或凝露等,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
(1)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 Hz的声波,在空气传播过程中,超声波的速度与说话声音的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2)Senser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可以让超声波透过屏幕进行指纹识别,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的特点;
(3)超声波指纹识别是通过声波获取指纹的信息。以下各项应用中与此不同的是______;(填序号)
A.医生利用“B”超检查病情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C.技工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D.交警利用超声波测量汽车的速度
(4)声呐是一种声学探测设备,舰船可以利用声呐水下通信和对水下目标进行定位。声呐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传递信息的,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这是因为 。
(5)SenserID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指纹的大致形状,最符合的选项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D.
【答案】(1) 20000 相同
(2)较强穿透能力
(3)B
(4) 超声波 真空不能传声
(5)B
【详解】(1)[1]人耳能够听到20Hz~20000Hz的声,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
[2] 声波的传播速度主要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等有关,与声波类型无关,故在空气传播过程中,超声波的速度与说话声音的速度相同。
(2)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故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让超声波透过屏幕进行指纹识别。
(3)超声波指纹识别的原理是声能传递信息,医生利用“B”超检查病情、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深度、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都是利用声能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故ACD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1]声呐是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具有较高的方向性,适合用于精确测量和定位。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不能在月球上使用。
(5)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距离越远,则接收到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越长,所以与图对应的指纹的特点是图B,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四、影子的形成原理
4.(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手术无影灯
手术无影灯用来照明手术部位,尽量消除医护人员的头、手和器械等对手术部位造成的阴影。
手术无影灯是怎么做到“无影”的呢?晚上在教室内只打开一盏日光灯,仔细观察你自己的影子,会发现影子中部特别黑暗,四周稍浅。影子中部,日光灯发出的光不能照到,特别黑暗,叫本影。四周灰暗的部分叫半影。
为了解释无影灯的工作原理,在课桌上点两支蜡烛分开放置于A、B两个位置,蜡烛前面立一本书,关掉日光灯可以看到墙壁出现书的本影和半影,如图甲。如果点燃三支甚至四支蜡烛,书的本影部分就会逐渐缩小,半影部分会出现很多明暗不同的层次。
手术无影灯是将发光强度很大的许多灯排列在灯盘上,合成一个大面积的光源,这样就能从不同角度把光线照射到手术台上,既保证手术视野有足够的亮度,同时又不会产生明显的本影。
(1)图甲的上侧半影区域中,蜡烛 。
A.A和B发出的光都照到 B.A发出的光照到,B照不到
C.A和B发出的光都照不到 D.B发出的光照到,A照不到
(2)在手术无影灯下,医护人员的手和器械等在手术部位 (会/不会)产生本影。
(3)请在图乙中画出第三支蜡烛C照到课本上时,在墙上产生的本影区域(仿图甲,在墙壁上对应位置画出阴影)。( )
(4)如果在乙图中再点燃更多的蜡烛,书的半影部分 。
A.明暗更明显,层次更多
B.明暗更明显,层次更少
C.明暗更不明显,层次更多
D.明暗更不明显,层次更少
(5)小明同学想用9盏相同的LED灯(图中用 表示)排列合成一个大光源作为无影灯,下列设计效果最好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不会 C A
【详解】(1)[1]蜡烛B处于A的上面,故图甲的上侧半影区域中,B发出的光可以照到,A照不到。
(2)[2]手术无影灯是将发光强度很大的许多灯排列在灯盘上,合成一个大面积的光源,这样就能从不同角度把光线照射到手术台上,既保证手术视野有足够的亮度,同时又不会产生明显的本影。故在手术无影灯下,医护人员的手和器械等在手术部位不会产生本影。
(3)[3]仿图甲,作图如下:
(4)[4]如果在乙图中再点燃更多的蜡烛,书的本影部分就会逐渐缩小,半影部分增加,明暗更不明显,层次更多。
(5)[5]对同一个物体,其本影区的大小,与光源发光面的 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光源到物体的距离一定时,光源发光面越大,则物体的本影越小;光源发光面越小,则物体的本影越大;光源发光面一定时,光源到物体的距离越小,则物体的本影区越大;光源到物体的距离越大,则物体的本影区越小;因此医院外科手术室中的无影灯是由多个大面积光源组合而成的,故应该选择A。
考点五、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5.(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驾驶中科技与物理
在高速行驶时,如果驾驶员低头观看仪表信息,在前方遇有紧急状况就有可能因来不及采取有效措施而造成事故,汽车平视显示系统(简称HUD)正是为了高速行驶的车辆而研发,如图乙所示,HUD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显示屏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信息,如车速、导航等,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确保驾驶安全。
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开着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都有可能变得模糊,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有些高档汽车车窗采用了内加电热丝的“智能玻璃”,实现对车窗玻璃温度的调节。
(1)挡风玻璃所成的是 (正立/倒立)的 (实/虚)像;
(2)如图乙所示,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驾驶平台上,设想挡风玻璃是平面玻璃,显示器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 度;若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 (远离/靠近)挡风玻璃;
(3)冬季干燥寒冷的天气开车时,汽车挡风玻璃上容易变得潮湿,关于潮湿的位置和“智能玻璃”的温度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的外侧变得潮湿,应调高玻璃温度
B.玻璃的外侧变得潮湿,应调低玻璃温度
C.玻璃的内侧变得潮湿,应调高玻璃温度
D.玻璃的内侧变得潮湿,应调低玻璃温度
【答案】 正立 虚 45 靠近 C
【详解】(1)[1][2]挡风玻璃成像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2)[3]根据平面镜成像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当显示器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
[4]若要使挡风玻璃所成的像降低,根据平面镜成像可知,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挡风玻璃。
(3)[5]AB.冬天汽车内的温度高于汽车外的温度,所以水雾会出现在玻璃内侧,故AB错误;
CD.玻璃的内侧变得潮湿,是因为玻璃的温度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需要调高玻璃的温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考点六、光的折射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6.(23-24八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偏折的方向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大小不同,相对而言,光速大的介质是光疏介质,光速小的介质是光密介质。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果同一种介质不均匀,光速大小不同,也会形成折射现象。如图所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果入射角比较大,大于某一个角度时,有可能造成折射角大于90°,这种情况下就不存在折射光线了,只存在反射光线,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1)相比于空气来说,水是 介质;
(2)大气层密度是不均匀的,越到高空越稀薄,早晨我们看到初升的太阳是在它实际位置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
(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选填“会”或“不会”);
(4)光从玻璃中进入空气,如果入射角为46°时,发生了全反射现象,则以下列角度入射的光线中,能发生全反射的是( )
A.30° B.42° C.45° D.50°
【答案】 光密 上方 不会 D
【详解】(1)[1]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大小不同,相对而言,光速大的介质是光疏介质,光速小的介质是光密介质;相比于空气来说,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所以水是光密介质。
(2)[2]大气层密度是不均匀的,越到高空越稀薄,所以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故我们看到初升的太阳是在它实际位置的上方。
(3)[3]由题意可知,在折射现象中,当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大于90°时,会发生全反射;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4)[4]由于光从玻璃中进入空气,如果入射角为46°时,发生了全反射现象,即折射角大于90°;由于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所以入射角大于46°,折射角大于90°,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七、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
7.(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是集光学、机械、电子一体化的产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功能。如图甲是通过伸缩镜头实现完美成像的某型号数码相机,光通过单镜头或者镜头组进入相机,再通过成像元件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影像运算芯片储存在存储设备中。
快门是照相机用来控制感光部分有效曝光时间的构件,相机上所标快门数据“100”表示快门打开的时间是秒,打开快门时间越短越容易抓拍急速移动的目标。图乙的光圈是相机内用来控制光通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光量的装置,它的大小决定着感光元件受光的多少,光圈大小的计算公式为:。单位时间内,太阳光射入单位面积的光能是恒定的。实验发现:通过选择不同的“光圈”和“快门”,可以控制进光面积和进光时间,两者组合起来可以控制进光能量一定,从而能拍出亮度稳定的照片。
(1)数码相机是通过调节 距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清晰的像;
(2)抓拍运动员百米冲刺瞬间的照片,快门数据要调 一些;
(3)某品牌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为50mm,若此时镜头通光孔直径为25mm,那么光圈数据为 ;
(4)如果用(3)中相机拍摄遥远处物体时,像距约为 (填整数)cm;
(5)下表列出了某时光圈与快门的正确组合,请判断当光圈数据为“6”时,对应的“快门”数据应该是 。
光圈 20 15 12 10 6 5 4 3 2
快门 9 16 25 36 144 225 400 900
【答案】 像 大 2 5 100
【详解】(1)[1]远近不同的物体,与相机的物距不同,成像的像距也不同,所以数码相机需要调节像距来成清晰的像。
(2)[2]抓拍运动员冲刺瞬间的照片,快门的数据要调得大一些,因为打开快门时间越短越容易抓拍急速移动的目标,而快门数据越大,打开快门时间越短。
(3)[3]据光圈大小的计算公式得,某品牌数码相机光圈数据
(4)[4]在凸透镜成像中,物远像近像变小,相机拍摄远处物体,则物距趋于无限远,像距无限接近焦点,所以接近50mm=5cm。
(5)[5]由表格数据可知,光圈减小得越小,快门增加得越大,根据规律,大概可把表格补充完整如下:
光圈 20 15 12 10 9 8 7 6 5 4 3 2
快门 32 42 52 62 72 82 92 102 122 152 202 302
所以光圈数据为“6”时,对应快门的数据为102=100。
考点八、红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8.(23-24八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末)某兴趣小组活动时,小明同学给大家表演了自己“隔纸看字”的“超能力”。观众用黑色的笔在白纸上写了两个字,然后将其装入褐色信封里,又在外面套了一层白色信封,封好后交给小明。小明接过信封后,把它对着点亮的台灯,然而小明和观众并没有看到里面的字。这时他利用可弯曲的厚卡纸进行一番操作后,看到并读出了里面的字,引起同学们的惊叹与好奇。
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当光射到透明或半透明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也有一部分光会透过物体,称为透射现象。光照射几层薄纸时也会发生透射现象。我们通常无法看到封在信封里的字,这是由于从信封背面透射的光比信封正面反射到我们眼睛里的光弱得多。只有当透射过信封的光比信封正面反射的光强烈得多时,我们才能看到信封里面的字。
生活中还有不可见光透视现象的应用:例如一些数码照相机用的感光元件CCD能感应所有光线,这就会造成所拍摄影像和我们肉眼看到可见光所产生的影像不同,因此需要在相机的镜头和CCD之间加装一个ICF滤光镜,过滤掉人眼看不到的光。在无光的夜晚,数码摄像机在夜摄模式下,向景物发出红外线,关闭ICF,人们就能通过数码摄像机看到景物的影像。
(1)小明同学利用厚卡纸看到信封里的字,厚卡纸起到的作用是 ;
(2)白天,数码照相机的ICF处于 (选填“打开”或“关闭”)状态,其目的是 ;夜间,数码照相机拍到的影像是 反射回来形成的(选填“可见光”“红外线”或“紫外线”)。
【答案】 见解析 打开 过滤掉人眼看不到的光 红外线
【详解】(1)[1]利用厚卡纸可以减弱信封正面反射光的强度,可以使透射过信封的光强一些。
(2)[2][3][4]由材料可知,白天,数码照相机的ICF处于打开,过滤掉人眼看不到的光。夜间,数码摄像机向景物发出红外线,红外线反射回来形成影像。
考点九、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9.(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虹和霓
雨过天晴,人们常会在与太阳光相对方向的天空看到一明一暗的两道弧形彩色光带,即虹霓景象,虹一般比霓更清晰。
如图甲所示,为一束红色激光从点B进入圆球形水球,先后经点C、D射出水滴的光路。当光线到达半空中圆球形水珠外侧或内侧上的某点(入射点)时,连接该点和水珠球心O的直线(图中未画出),就是该入射点处的法线。
虹和霓都是因为阳光照射到空中圆球形的小水滴时,发生光的折射及反射而形成的,如图乙所示为虹的形成光路,图丙所示为霓的形成光路。
(1)不同色光通过圆形水珠时的偏折程度是不同的,紫光的偏折程度比红光 (大/小);
(2)太阳光被圆形水珠色散的原因是发生了光的 现象;
(3)仅用红、绿、蓝光中的某一种色光照射充有水雾的空气 (会/不会)出现虹霓现象;
(4)下列对虹与霓现象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虹比霓清晰,是因为入射光的强度不同
B.虹比霓清晰,是因为光的折射次数不同
C.虹比霓清晰,是因为光的反射次数不同
D.虹比霓清晰,是因为色光分布次序不同
(5)图甲中,若∠BCD=60,则红色激光进入水珠时的折射角为 。
【答案】 大 折射和反射 不会 C 30°
【详解】(1)[1]由图乙可知,红光在上,紫光在下,所以紫光的偏折程度比红光大。
(2)[2]由材料表述可知,太阳光被球形水珠色散的原因是发生了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3)[3]用红、绿、蓝光中的某一色光照射充有水雾的空气,由于它们是单色光,所以不会出现虹霓现象。
(4)[4]由材料表述和图乙、丙可知,虹比霓清晰,且它们对光的反射次数不同,霓的反射次数更多一些,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5)[5]如图所示,连接BO和CO即为过B和C点的法线,若∠BCD= 60°,则∠ BCO = 30°,由于 BOC组成等腰三角形,则∠CBO=30°,即红色激光进入水珠时的折射角为30°
考点十、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
10.(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干湿温度计能测量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干”、“湿”温度计的量程均为0~40℃,“湿”温度计的测温泡裹有湿棉纱,由于水蒸发,“湿”温度计的示数常小于“干”温度计。转盘式湿度标尺由两个同轴的圆盘组成,测量范围是10~100,值越大湿度越大,外盘是固定的,内盘可以绕轴转动。内、外盘上有温度的刻度,当内、外盘上的相同温度值对准时,“相对湿度”的箭头正好指向100,如图所示。
(1)通常情况下,示数稍低的是 温度计,两温度计示数差异越大表示空气相对湿度越 ,如果在使用时发现两温度计示数相同,说明空气相对湿度为 ;
(2)某天中午,湿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26.0℃、22.0℃,晚上,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16.0℃、12.0℃这说明中午的空气湿度 晚上的空气湿度。
【答案】 “湿” 低 100% 大于
【详解】(1)[1]通常情况下,由于湿棉纱上的水蒸发吸热,使湿温度计的测温泡温度低于周围大气温度,进而湿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温度计的示数稍低。
[2]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大,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少,空气越干燥,相对湿度越低。
[3]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空气越潮湿;若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即饱和状态,则湿泡温度计湿布上的水分将不能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和干泡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2)[4]从图丙可以看出,干泡和湿泡温度刻度大小是不均匀的。温度越高,相邻刻度线越紧密;温度越低,相邻刻度越稀疏。中午将内盘干温度计26.0℃刻度转到湿温度计22.0℃刻度线对齐,“相对湿度”的箭头转过的角度为θ1,晚上将内盘干温度计16.0℃刻度转到与湿温度计12.0℃刻度线对齐,“相对湿度”的箭头转过的角度为θ2,由图丙可得,θ1<θ2,所以表示“相对湿度”的箭头在中午指示的相对湿度较大,即中午空气的相对湿度大。
考点十一、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现象
11.(23-24八年级上·江苏淮安·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能源智能汽车
图甲为某款新能源智能汽车图片,车顶覆盖薄膜式太阳能电板,车窗采用“智能玻璃”,除了可实现调节温度和透明度(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之比),还具有单向透光功能,可以从车内看到车外景象,而车外看不见车内景象;车身配有多个雷达,充分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1)薄膜式太阳能电板设计成黑色,理由是 ;
(2)冬天行车时,汽车风挡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容易出现一层白雾,此时应将“智能玻璃”温度调 ;
(3)“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知,玻璃的透明度随车外光照度的增加而 。
【答案】 黑色表面物体吸热本领强 内 高 减小
【详解】(1)[1]黑色物体对光与热的吸收能力强,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能量多。
(2)[2]冬天,车外温度低,车内温度高,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玻璃,温度下降液化为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因此白雾是出现在玻璃车内一侧的。
[3]提高智能玻璃的温度,使车内空气与车玻璃间的温差小,水蒸气不容易液化。
(3)[4]读乙图知,车外光照度增大时,车玻璃的透明度减小。
考点十二、蒸发致冷的应用
12.(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湿度
湿度表示空气干燥的程度,是对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一种度量。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内含有的水蒸气越少,则空气湿度越小,空气越干燥;水蒸气越多,则空气湿度越大,空气越潮湿,但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最多能够容纳的水蒸气是有限的。
相对(RH)是表示空气湿度的一种形式。它是指一定温度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与最多能够容纳的水蒸气质量的百分比,例如,10℃时,1m3的空气最多能够容纳8g水蒸气。如果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为8g,那么它的相对湿度就是100%。
相对湿度可以用“干湿温度计”测得。如图所示。干湿温度计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一支用来测量气温,称为干球温度计,另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由一块浸满水的沙布覆盖,称为湿球温度计。两支温度计放在相同的空气中时湿球温度计的读数比干球温度计的读数要低,两支温度计出现一定的示数差。相对湿度可以通过相对湿度表格(如表)中的干球温度示数和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查找出。表格中干球温度示数和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两项数据相交处的数字就是相对湿度。
在医学上空气的湿度与呼吸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一定的温度下氧气比较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一般在45~55%的相对湿度下,人感觉呼吸最舒适。
相对湿度
干球温度 干湿球温度示数差
1℃ 2℃ 3℃ 4℃ 5℃
0℃ 82% 65% 47% 31% 15%
5℃ 86% 71% 58% 45% 32%
10℃ 88% 76% 65% 54% 44%
15℃ 90% 80% 70% 61% 52%
20℃ 91% 82% 74% 66% 58%
25℃ 92% 84% 76% 68% 61%
30℃ 93% 86% 79% 73% 67%
35℃ 94% 87% 81% 75% 69%
(1)湿度是表示一定空气中所含 多少的物理量;
(2)依据文中所说“10℃时,1m3的空气最多能够容纳8g水蒸气”,如果此温度下1m3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为2g,则相对湿度是 %;
(3)在相同的空气中,湿球温度计的读数比干球温度计上的读数低的原因是 ;
(4)一定气温下,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值越大,表明 ;
A.相对湿度越大,空气越干燥
B.相对湿度越大,空气越潮湿
C.相对湿度越小,空气越干燥
D.相对湿度越小,空气越潮湿
(5)在相同的空气中,当温度计的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分别为 时,人体感觉呼吸比较舒适。
A.10℃和14℃
B.14℃和9℃
C.20℃和16℃
D.24℃和22℃
【答案】 水蒸气 25 水蒸发吸热 C B
【详解】(1)[1]由文章第一句话可知,湿度表示一定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多少。
(2)[2]相对湿度是指一定温度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与最多能够容纳的水蒸气质量的百分比。水蒸气含量为8g时,相对湿度为100%,故水蒸气含量为2g时,相对湿度为
(3)[3]湿球温度计中的水蒸发会吸热,故湿球温度计的示数会比干球温度计低。
(4)[4]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大,说明湿球温度计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即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少,故相对湿度越小,空气越干燥,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5]在45%﹣55%的相对湿度下,人呼吸最舒适,在表格中干球温度为5℃,干湿球温度示数差为4℃和干球温度为10℃、干湿球温度示数差为4℃以及干球温度为15℃、干湿球温度示数差为5℃时和干球温度为0℃,干湿球温度示数差为3℃时满足条件,故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分别为5℃、1℃和10℃、6℃以及15℃、10℃和0℃、3℃时,故B最接近,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十三、运用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
13.(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阅读下面的短文。
超声波测速
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
测距是测速的基础。如图甲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是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象,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
测速仪测量汽车速度的原理是: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所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测速仪在公路上对某跑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跑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s,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s,两次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象(t从第一次发射信号开始计时)如图丙所示。经测速仪测定,该跑车超速,驾驶员将受到交警部门处罚。(超声波速度取340m/s)
(1)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 等特点;
(2)如图乙所示,若t0=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m;
(3)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是 m,跑车的速度为 m/s。
【答案】 不能 反射能力强 68 51 60
【详解】(1)[1]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高于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
[2]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
(2)[3]如图乙所示,若,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3)[4][5]第一次发射信号与跑车相遇的时间为
则跑车在第一次反射信号的瞬间与测速仪的距离为
第二次发射信号与汽车相遇的时间为
则跑车在第二次反射信号时与测速仪的距离为
测速过程中,跑车通过的路程为
测速过程中,跑车行驶的时间为
跑车的速度为
考点14.(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区间测速
区间测速是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基于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违章,如图甲所示,区间测速采取计算平均车速的方法来检测车辆是否超速,堵住了司机投机取巧的手段,更加科学公正。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某些车主采取部分路段超速、部分路段低速行驶,使得在测速区间平均速度不超速,因此在区间测速路段有固定的测速点还会设置瞬间测速,只要测速区间路段中某一时刻速度超过规定限制速度,仍然会判定为超速行驶,所以投机取巧不可取,遵守交通法规,安全规范驾驶才是正道。
(1)如图乙,在不超速前提下,汽车通过该区间测速路段的时间不得少于 min;
(2)在通过图乙区间测速路段时,有车主提出了以下应对方法;前13.5km控制车速为90km/h,剩余测速路段控制车速为130km/h,则该车通过全部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为 km/h。结合短文内容,可以断定该车主的应对方法 (选填“会”或“不会”)超速;
(3)在某段区间测速路段,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丙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0.95s,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 m,汽车速度是 m/s。(超声波速度是340m/s)
【答案】 10 100 不会 34 40
【详解】(1)[1]由图乙知,区间测速长度为20km,限速为120km/h,在不超速前提下,由可得汽车通过该区间测速路段的时间不得少于
(2)[2][3]前13.5km控制车速为90km/h,这段路程用时
剩余测速路段控制车速为130km/h,剩余路段用时
则该车通过全部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为
可以断定该车主的应对方法不会超速。
(3)[4][5]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由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15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这34m共用时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考点十四、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15.(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蝙蝠与测速仪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 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如果将蝙蝠的耳朵堵住,它就会丧失方向感,不能躲避障碍物。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是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 10-20 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索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生反射。蝙蝠根据接受到反射回来声音的方向和时间间隔,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这种利用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有反射现象的原理探测物体方位和距离的方式叫回声定位。
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 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发出的超声波遇不到反射物,显示屏上只显示发出的超声波,如图乙中的p1、p2所示;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 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p1、p2的发射波n1、n2如图丙所示。
(1)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2)如果图乙和图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 次超声波, 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v=340m/s,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发射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m;
(3)图丙p2、n2之间的时间间隔t2小于之p1、n1之间间隔t1,由此可以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静止 B.向左运动 C.向右运动 D.无法判断
(4)在另一实验中,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 0.4s。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 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 则经过 m 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 72km/h 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 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 。(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答案】 C 2 34 B 8 0.7 变慢
【详解】(1)[1]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是在进行实验,故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根据题意知道,图乙和图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超声波次数是
[3]因为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则超声波第一次发射后到汽车接到p1时所用时间是
由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发射后到汽车接到p1时,超声波通过的路程是
(3)[4]根据题意知道,则超声波发射后到汽车接到时所用时间是
根据可知,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
即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在变小,由甲图可知是汽车是向左运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5]由可得,志愿者的反应距离为
[6]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比没有接听电话反应过程多出的距离
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比没有接听电话反应过程多出的时间
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的刹车反应时间
[7]由此实验及上述数据表明,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八上物理期末复习 1-5章(声现象、光现象、光的折射 透镜、物态变化和物体的运动) 科普阅读题15题
考点一、辨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小题)
考点二、辨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1小题)
考点三、超声波的利用(1小题)
考点四、影子的形成原理(1小题)
考点五、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1小题)
考点六、光的折射的实验现象及结论(1小题)
考点七、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1小题)
考点八、红外线的特点及应用(1小题)
考点九、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1小题)
考点十、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1小题)
考点十一、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现象(1小题)
考点十二、蒸发致冷的应用(1小题)
考点十三、运用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2小题)
考点十四、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1小题)
考点十五、综合题(8小题)
考点一、辨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声消声
科学研究发现,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如图甲),会压缩外侧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又变疏;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的声波由近处向远处传播,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在这些位置几乎听不到声音。
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消声器,图乙是这种消声器的结构原理图,某声源发出的一列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当入射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声现象。
消声器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经消声处理后,其排气噪声可以降低70%以上。
(1)图甲音叉叉股振动时,在音叉的左边、右边都会传播声波,则声波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________;
A.是疏密相间的 B.是变密的 C.是变疏的 D.是均匀的
(2)用疏密相间的竖线表示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如图丙),P、Q表示密部,M、N表示疏部,则两列声波相遇时,消声效果最明显的情况是 ;
A.P与Q相遇 B.P与N相遇 C.M与N相遇 D.P与M相遇
(3)图乙中,B处声音响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处声音响度;
(4)消声器的使用效果与噪声的频率和响度有关,如图丁是某型号消声器在控制不同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时的性能图像,阴影部分为消声达标,以下情况中,消声达标的是________的声音。
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 B.响度为40dB,频率为210Hz
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 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
考点二、辨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古琴与三分损益法
古琴由面板、底板、岳山、龙龈、徽位、琴弦等部分组成。面板多为梧桐木等轻质木材,以传导声音;底板则选用梓木等硬质木材,以增强共鸣效果。琴弦通过岳山固定在面板上,另一端缠绕在龙龈处以固定张力。徽位则用于标记音高位置,帮助演奏者准确按弦。
琴弦的振动通过岳山传递到面板上,引起面板的微小振动。面板的振动进而带动共鸣腔体内的空气振动,形成声波向四周传播。
古琴蕴含着深邃的考点音律科学,在众多古代音乐理论中,三分损益法作为制定音律的重要法则,它基于弦长与音高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图,通过三分(将长度分为三等分)和损益(增加或减少其中一份)的操作,推导出一系列音律。具体说,第1个音以“宫”音为例,假设其弦长为基准长度L。首先,通过“三分损一”得弦长为L,生成第2个音;随后,第2个音的弦长“三分益一”,得弦长为L,(L×=L),生成第3个音;再对第3个音弦长进行“三分损一”,得弦长为L,(L×=L),生成第4个音;最后,对第4个音弦长进行“三分益一”,生成第5个音。如此,便可生成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
(1)制作古琴材料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这些材料优良的 (声/光)学特性。
(2)文中的“音高”对应声音三要素中的 。
(3)古琴优美而独特的琴声的振动物体是________。
A.琴弦 B.面板 C.共鸣箱内空气振动 D.三种情况都有
(4)文中的第5个音对应的弦长应该为 L。
(5)“宫、商、角、徵、羽”依次对应简谱中的“1、2、3、5、6”。相同情况下,弦长越长音高越低,则文中第1-5个音的生成顺序是________。
A.宫商角徵羽 B.宫羽徵角商
C.宫徵商羽角 D.宫角羽商徵
考点三、超声波的利用
3.(23-24八年级上·江苏泰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传统指纹识别TouchI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随着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SenseID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
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
人类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大约是20Hz到20000Hz,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此外,超声波扫描能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霜或凝露等,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
(1)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 Hz的声波,在空气传播过程中,超声波的速度与说话声音的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2)Senser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可以让超声波透过屏幕进行指纹识别,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的特点;
(3)超声波指纹识别是通过声波获取指纹的信息。以下各项应用中与此不同的是______;(填序号)
A.医生利用“B”超检查病情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C.技工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D.交警利用超声波测量汽车的速度
(4)声呐是一种声学探测设备,舰船可以利用声呐水下通信和对水下目标进行定位。声呐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传递信息的,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这是因为 。
(5)SenserID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指纹的大致形状,最符合的选项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D.
考点四、影子的形成原理
4.(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手术无影灯
手术无影灯用来照明手术部位,尽量消除医护人员的头、手和器械等对手术部位造成的阴影。
手术无影灯是怎么做到“无影”的呢?晚上在教室内只打开一盏日光灯,仔细观察你自己的影子,会发现影子中部特别黑暗,四周稍浅。影子中部,日光灯发出的光不能照到,特别黑暗,叫本影。四周灰暗的部分叫半影。
为了解释无影灯的工作原理,在课桌上点两支蜡烛分开放置于A、B两个位置,蜡烛前面立一本书,关掉日光灯可以看到墙壁出现书的本影和半影,如图甲。如果点燃三支甚至四支蜡烛,书的本影部分就会逐渐缩小,半影部分会出现很多明暗不同的层次。
手术无影灯是将发光强度很大的许多灯排列在灯盘上,合成一个大面积的光源,这样就能从不同角度把光线照射到手术台上,既保证手术视野有足够的亮度,同时又不会产生明显的本影。
(1)图甲的上侧半影区域中,蜡烛 。
A.A和B发出的光都照到 B.A发出的光照到,B照不到
C.A和B发出的光都照不到 D.B发出的光照到,A照不到
(2)在手术无影灯下,医护人员的手和器械等在手术部位 (会/不会)产生本影。
(3)请在图乙中画出第三支蜡烛C照到课本上时,在墙上产生的本影区域(仿图甲,在墙壁上对应位置画出阴影)。( )
(4)如果在乙图中再点燃更多的蜡烛,书的半影部分 。
A.明暗更明显,层次更多
B.明暗更明显,层次更少
C.明暗更不明显,层次更多
D.明暗更不明显,层次更少
(5)小明同学想用9盏相同的LED灯(图中用 表示)排列合成一个大光源作为无影灯,下列设计效果最好的是 。
A. B. C. D.
考点五、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5.(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驾驶中科技与物理
在高速行驶时,如果驾驶员低头观看仪表信息,在前方遇有紧急状况就有可能因来不及采取有效措施而造成事故,汽车平视显示系统(简称HUD)正是为了高速行驶的车辆而研发,如图乙所示,HUD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显示屏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信息,如车速、导航等,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确保驾驶安全。
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开着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都有可能变得模糊,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有些高档汽车车窗采用了内加电热丝的“智能玻璃”,实现对车窗玻璃温度的调节。
(1)挡风玻璃所成的是 (正立/倒立)的 (实/虚)像;
(2)如图乙所示,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驾驶平台上,设想挡风玻璃是平面玻璃,显示器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 度;若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 (远离/靠近)挡风玻璃;
(3)冬季干燥寒冷的天气开车时,汽车挡风玻璃上容易变得潮湿,关于潮湿的位置和“智能玻璃”的温度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的外侧变得潮湿,应调高玻璃温度
B.玻璃的外侧变得潮湿,应调低玻璃温度
C.玻璃的内侧变得潮湿,应调高玻璃温度
D.玻璃的内侧变得潮湿,应调低玻璃温度
考点六、光的折射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6.(23-24八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偏折的方向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大小不同,相对而言,光速大的介质是光疏介质,光速小的介质是光密介质。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果同一种介质不均匀,光速大小不同,也会形成折射现象。如图所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果入射角比较大,大于某一个角度时,有可能造成折射角大于90°,这种情况下就不存在折射光线了,只存在反射光线,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1)相比于空气来说,水是 介质;
(2)大气层密度是不均匀的,越到高空越稀薄,早晨我们看到初升的太阳是在它实际位置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
(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选填“会”或“不会”);
(4)光从玻璃中进入空气,如果入射角为46°时,发生了全反射现象,则以下列角度入射的光线中,能发生全反射的是( )
A.30° B.42° C.45° D.50°
考点七、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
7.(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是集光学、机械、电子一体化的产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功能。如图甲是通过伸缩镜头实现完美成像的某型号数码相机,光通过单镜头或者镜头组进入相机,再通过成像元件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影像运算芯片储存在存储设备中。
快门是照相机用来控制感光部分有效曝光时间的构件,相机上所标快门数据“100”表示快门打开的时间是秒,打开快门时间越短越容易抓拍急速移动的目标。图乙的光圈是相机内用来控制光通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光量的装置,它的大小决定着感光元件受光的多少,光圈大小的计算公式为:。单位时间内,太阳光射入单位面积的光能是恒定的。实验发现:通过选择不同的“光圈”和“快门”,可以控制进光面积和进光时间,两者组合起来可以控制进光能量一定,从而能拍出亮度稳定的照片。
(1)数码相机是通过调节 距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清晰的像;
(2)抓拍运动员百米冲刺瞬间的照片,快门数据要调 一些;
(3)某品牌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为50mm,若此时镜头通光孔直径为25mm,那么光圈数据为 ;
(4)如果用(3)中相机拍摄遥远处物体时,像距约为 (填整数)cm;
(5)下表列出了某时光圈与快门的正确组合,请判断当光圈数据为“6”时,对应的“快门”数据应该是 。
光圈 20 15 12 10 6 5 4 3 2
快门 9 16 25 36 144 225 400 900
考点八、红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8.(23-24八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末)某兴趣小组活动时,小明同学给大家表演了自己“隔纸看字”的“超能力”。观众用黑色的笔在白纸上写了两个字,然后将其装入褐色信封里,又在外面套了一层白色信封,封好后交给小明。小明接过信封后,把它对着点亮的台灯,然而小明和观众并没有看到里面的字。这时他利用可弯曲的厚卡纸进行一番操作后,看到并读出了里面的字,引起同学们的惊叹与好奇。
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当光射到透明或半透明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也有一部分光会透过物体,称为透射现象。光照射几层薄纸时也会发生透射现象。我们通常无法看到封在信封里的字,这是由于从信封背面透射的光比信封正面反射到我们眼睛里的光弱得多。只有当透射过信封的光比信封正面反射的光强烈得多时,我们才能看到信封里面的字。
生活中还有不可见光透视现象的应用:例如一些数码照相机用的感光元件CCD能感应所有光线,这就会造成所拍摄影像和我们肉眼看到可见光所产生的影像不同,因此需要在相机的镜头和CCD之间加装一个ICF滤光镜,过滤掉人眼看不到的光。在无光的夜晚,数码摄像机在夜摄模式下,向景物发出红外线,关闭ICF,人们就能通过数码摄像机看到景物的影像。
(1)小明同学利用厚卡纸看到信封里的字,厚卡纸起到的作用是 ;
(2)白天,数码照相机的ICF处于 (选填“打开”或“关闭”)状态,其目的是 ;夜间,数码照相机拍到的影像是 反射回来形成的(选填“可见光”“红外线”或“紫外线”)。
考点九、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9.(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虹和霓
雨过天晴,人们常会在与太阳光相对方向的天空看到一明一暗的两道弧形彩色光带,即虹霓景象,虹一般比霓更清晰。
如图甲所示,为一束红色激光从点B进入圆球形水球,先后经点C、D射出水滴的光路。当光线到达半空中圆球形水珠外侧或内侧上的某点(入射点)时,连接该点和水珠球心O的直线(图中未画出),就是该入射点处的法线。
虹和霓都是因为阳光照射到空中圆球形的小水滴时,发生光的折射及反射而形成的,如图乙所示为虹的形成光路,图丙所示为霓的形成光路。
(1)不同色光通过圆形水珠时的偏折程度是不同的,紫光的偏折程度比红光 (大/小);
(2)太阳光被圆形水珠色散的原因是发生了光的 现象;
(3)仅用红、绿、蓝光中的某一种色光照射充有水雾的空气 (会/不会)出现虹霓现象;
(4)下列对虹与霓现象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虹比霓清晰,是因为入射光的强度不同
B.虹比霓清晰,是因为光的折射次数不同
C.虹比霓清晰,是因为光的反射次数不同
D.虹比霓清晰,是因为色光分布次序不同
(5)图甲中,若∠BCD=60,则红色激光进入水珠时的折射角为 。
考点十、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
10.(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干湿温度计能测量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干”、“湿”温度计的量程均为0~40℃,“湿”温度计的测温泡裹有湿棉纱,由于水蒸发,“湿”温度计的示数常小于“干”温度计。转盘式湿度标尺由两个同轴的圆盘组成,测量范围是10~100,值越大湿度越大,外盘是固定的,内盘可以绕轴转动。内、外盘上有温度的刻度,当内、外盘上的相同温度值对准时,“相对湿度”的箭头正好指向100,如图所示。
(1)通常情况下,示数稍低的是 温度计,两温度计示数差异越大表示空气相对湿度越 ,如果在使用时发现两温度计示数相同,说明空气相对湿度为 ;
(2)某天中午,湿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26.0℃、22.0℃,晚上,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16.0℃、12.0℃这说明中午的空气湿度 晚上的空气湿度。
考点十一、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现象
11.(23-24八年级上·江苏淮安·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能源智能汽车
图甲为某款新能源智能汽车图片,车顶覆盖薄膜式太阳能电板,车窗采用“智能玻璃”,除了可实现调节温度和透明度(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之比),还具有单向透光功能,可以从车内看到车外景象,而车外看不见车内景象;车身配有多个雷达,充分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1)薄膜式太阳能电板设计成黑色,理由是 ;
(2)冬天行车时,汽车风挡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容易出现一层白雾,此时应将“智能玻璃”温度调 ;
(3)“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知,玻璃的透明度随车外光照度的增加而 。
考点十二、蒸发致冷的应用
12.(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湿度
湿度表示空气干燥的程度,是对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一种度量。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内含有的水蒸气越少,则空气湿度越小,空气越干燥;水蒸气越多,则空气湿度越大,空气越潮湿,但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最多能够容纳的水蒸气是有限的。
相对(RH)是表示空气湿度的一种形式。它是指一定温度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与最多能够容纳的水蒸气质量的百分比,例如,10℃时,1m3的空气最多能够容纳8g水蒸气。如果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为8g,那么它的相对湿度就是100%。
相对湿度可以用“干湿温度计”测得。如图所示。干湿温度计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一支用来测量气温,称为干球温度计,另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由一块浸满水的沙布覆盖,称为湿球温度计。两支温度计放在相同的空气中时湿球温度计的读数比干球温度计的读数要低,两支温度计出现一定的示数差。相对湿度可以通过相对湿度表格(如表)中的干球温度示数和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查找出。表格中干球温度示数和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两项数据相交处的数字就是相对湿度。
在医学上空气的湿度与呼吸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一定的温度下氧气比较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一般在45~55%的相对湿度下,人感觉呼吸最舒适。
相对湿度
干球温度 干湿球温度示数差
1℃ 2℃ 3℃ 4℃ 5℃
0℃ 82% 65% 47% 31% 15%
5℃ 86% 71% 58% 45% 32%
10℃ 88% 76% 65% 54% 44%
15℃ 90% 80% 70% 61% 52%
20℃ 91% 82% 74% 66% 58%
25℃ 92% 84% 76% 68% 61%
30℃ 93% 86% 79% 73% 67%
35℃ 94% 87% 81% 75% 69%
(1)湿度是表示一定空气中所含 多少的物理量;
(2)依据文中所说“10℃时,1m3的空气最多能够容纳8g水蒸气”,如果此温度下1m3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为2g,则相对湿度是 %;
(3)在相同的空气中,湿球温度计的读数比干球温度计上的读数低的原因是 ;
(4)一定气温下,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值越大,表明 ;
A.相对湿度越大,空气越干燥
B.相对湿度越大,空气越潮湿
C.相对湿度越小,空气越干燥
D.相对湿度越小,空气越潮湿
(5)在相同的空气中,当温度计的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分别为 时,人体感觉呼吸比较舒适。
A.10℃和14℃
B.14℃和9℃
C.20℃和16℃
D.24℃和22℃
考点十三、运用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
13.(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阅读下面的短文。
超声波测速
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
测距是测速的基础。如图甲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是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象,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
测速仪测量汽车速度的原理是: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所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测速仪在公路上对某跑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跑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s,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s,两次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象(t从第一次发射信号开始计时)如图丙所示。经测速仪测定,该跑车超速,驾驶员将受到交警部门处罚。(超声波速度取340m/s)
(1)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 等特点;
(2)如图乙所示,若t0=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m;
(3)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是 m,跑车的速度为 m/s。
考点14.(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区间测速
区间测速是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基于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违章,如图甲所示,区间测速采取计算平均车速的方法来检测车辆是否超速,堵住了司机投机取巧的手段,更加科学公正。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某些车主采取部分路段超速、部分路段低速行驶,使得在测速区间平均速度不超速,因此在区间测速路段有固定的测速点还会设置瞬间测速,只要测速区间路段中某一时刻速度超过规定限制速度,仍然会判定为超速行驶,所以投机取巧不可取,遵守交通法规,安全规范驾驶才是正道。
(1)如图乙,在不超速前提下,汽车通过该区间测速路段的时间不得少于 min;
(2)在通过图乙区间测速路段时,有车主提出了以下应对方法;前13.5km控制车速为90km/h,剩余测速路段控制车速为130km/h,则该车通过全部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为 km/h。结合短文内容,可以断定该车主的应对方法 (选填“会”或“不会”)超速;
(3)在某段区间测速路段,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丙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0.95s,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 m,汽车速度是 m/s。(超声波速度是340m/s)
考点十四、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15.(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蝙蝠与测速仪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 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如果将蝙蝠的耳朵堵住,它就会丧失方向感,不能躲避障碍物。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是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 10-20 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索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生反射。蝙蝠根据接受到反射回来声音的方向和时间间隔,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这种利用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有反射现象的原理探测物体方位和距离的方式叫回声定位。
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 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发出的超声波遇不到反射物,显示屏上只显示发出的超声波,如图乙中的p1、p2所示;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 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p1、p2的发射波n1、n2如图丙所示。
(1)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2)如果图乙和图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 次超声波, 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v=340m/s,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发射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m;
(3)图丙p2、n2之间的时间间隔t2小于之p1、n1之间间隔t1,由此可以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静止 B.向左运动 C.向右运动 D.无法判断
(4)在另一实验中,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 0.4s。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 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 则经过 m 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 72km/h 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 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 。(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