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练二 文言文阅读
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2024·天津)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佳木秀而繁阴 秀:茂盛
B.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旧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竹:管乐器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翳:遮盖
2.下面句子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②段作者抓住多个时间节点,写出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和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
B.第③段所写的太守宴上投壶弈棋的乐趣,只有太守这个级别的官员才能享受。
C.第④段写日暮而归,在叙事中融入议论和抒情,托出本文“与民同乐”的主旨。
D.本文骈散结合,语言简洁流畅,错落有致,生动传神,体现了欧阳修游记散文独特的语言风格。
二、(2024·长春)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2.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原文的表达效果。
原文 改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三、(2024·北京)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隶而从者”中的“从”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从头至尾 B.择善而从
C.从长计议 D.从天而降
2.对“其境过清”中“境”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溪水时隐时现,溪岸交错不齐,渺远不见源头。
B.竹子树木丛生,枝叶茂密繁多,环绕小潭四周。
C.地处荒僻之野,平时没有人来,环境寂静寥落。
D.小潭清幽深邃,风光明媚可爱,空气清爽宜人。
3.根据《小石潭记》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二十五,游里湖,登放鹤亭,旋泊西泠桥。登岸步入西村,隔岸望孤山后。朱阑傍水,翠幕垂窗,古楼覆屋,小艇系门。余乃悦其幽寂,呼舟对渡,果佳境也。
(取材于浦祊君《游明圣湖日记》)
“隔”,产生距离,引发好奇。柳宗元隔竹听声,小石潭水声“如鸣珮环”,他“心乐之”,于是“① ”,探看小潭全貌;浦祊君隔岸观景,孤山后景色秀丽,色彩斑斓,他“悦其幽寂”,于是“② ”,得以欣赏“佳境”。
四、(2024·凉山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以衾拥覆 以:用
B.缀公卿之后 之:助词,的
C.今诸生学于太学 于:在
D.求而不得者也 而:表承接,相当于“就”
2.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A.因为其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穿和俸禄不如别人。
B.认为其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C.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D.认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穿和俸禄不如别人。
3.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阳马生序》属于赠序。
B.选文第①段先写物质条件的匮乏,再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写出了求学的“勤且艰”。
C.本文多用对比手法,如选文第②段将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求学的艰辛形成对比。
D.“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道出了在学习中用心、专心的重要性。
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2024·成都)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临溪而渔 临:到
B.泉香而酒洌 洌:清
C.选贤与能 与:给予
D.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杂然而前陈者/面山而居
B.宴酣之乐/下车引之
C.不独子其子/其真无马邪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皆以美于徐公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A.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B.苍白的脸色,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陶醉了。
C.苍白的脸色,花白的头发,萎靡坐在众人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D.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萎靡坐在众人间,(这)是太守陶醉了。
4.下列有关乙文“大同”的表述,在甲文中没有得到体现的一项是 ( )
A.社会稳定 B.生活安乐
C.为人诚信 D.关系和睦
二、(2024·重庆B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①自得。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②。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③而去之。
执事者闻之,以(渊明)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④至,县吏请曰:“应束带⑤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⑥去职,赋《归去来》。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⑦。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注释】①任真:任性率真。②祭酒:官职名。③麾:同“挥”,挥手。④督邮:官职名。有说此督邮品行低劣,陶渊明鄙视其人。⑤束带:此处指装束整齐,穿着官服。⑥绶:丝带,常用于拴玉和印。⑦会卒:恰巧去世。
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便舍船 同舍生皆被绮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
C.善属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D.麾而去之 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思路明晰,先写桃花源景物,接着交代桃源人来此的原因,最后写桃源人对渔人的热情款待。
B.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设酒杀鸡作食”等句,描绘出桃源人丰衣足食、自在安适的生活
场景。
C.根据乙文“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可见:陶渊明委婉拒绝檀道济,是因为其有强烈的自卑心理。
D.乙文檀道济对陶渊明从“往候之”到“麾而去之”,其对陶渊明的态度由最初的尊重变为了鄙视。
4.陶渊明的一生,做官时间短暂,更多的是田园归隐。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分析其归隐的原因。
三、(2024·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乙】
二里,见大溪自石门①出,溪北无路入,乃下就溪中;溪中多巨石,多奔流,亦无路入。惟望石门近在咫尺,上下逼凑,骈削万仞,相距不逾二丈。盖本一山外屏,直从其脊一刀中剖而成者,故既难为陆陟②,复无从溯溪。徘徊久之,得一径东向,复从以入,将及门下,复渡溪北。溪中缚木架巨石以渡,知此道乃不乏行人,甚喜过望。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当门分为二道。
(选自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有删节)
【注释】①石门:位于云南苍山。②陟:登,上。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伐竹取道/会天大雨,道不通
B.潭中鱼可百许头/杂然相许
C.乃下就溪中/瞬息可就
D.惟望石门近在咫尺/先达德隆望尊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将及门下,复渡溪北。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乃 先 降 而 就 溪 则 溪 水 正 从 门 中 跃 出 有 巨 石 当 门 分 为 二 道
4.乙文作者探游石门的经历与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的情景有何相似之处 请简要分析。
5.学校地理社团拟在“游山河,赏胜景”主题活动中宣传“小石潭”“石门”两处景观。作为社团成员,请你任选一处,结合文段内容,写一则宣传语。要求:①包含景观名称;②突出景观特点;③语言简洁。
四、(2024·兰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沈①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②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③国死义乎。”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沈:同“沉”,深沉。②朔望:阴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③徇:同“殉”,为某种目的而死。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未冠,挽弓三百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3.甲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请从以下两句中任选一个加点词,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该词所蕴含情感的理解。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我选: (填词语),我的理解是:
。
4.有评者说:“义”是诸葛亮和岳飞共同的人生准则。岳飞遵循的“义”是什么 在他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请结合乙文内容回答。
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一、(2024·长沙)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郭守敬①
(守敬)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中统三年,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授提举②诸路河渠。先是,古渠在中兴者,兵乱以来,废坏淤浅③。守敬更立闸堰④,皆复其旧。
初,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言,遂以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十七年,新历告成。十九年,恂卒。时历虽颁,然其推步之式与夫立成之数,尚皆未有定稿。守敬于是比次⑤篇类,整齐分杪⑥。
二十八年,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守敬领之。三十年,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敝⑦水,大悦,名曰通惠河,赐守敬钞万二千五百贯。
(选自《元史·郭守敬》,有删减)
【注释】①郭守敬:元朝杰出科学家。②提举:管辖。③淤浅:堵塞。④闸堰:闸门堤坝。⑤比次:按顺序排列。⑥分杪(miǎo):分类细致。⑦敝:同“蔽”,遮蔽的意思。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荐”有“进献”“祭祀”“推举”等义项,“文谦荐守敬习水利”中的“荐”应为“进献”之意。
B.“新历告成”中的“成”与成语“百炼成钢”中的“成”意思相同。
C.“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中的“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D.“于是复置都水监”中的“置”和“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欧阳修)中的“置”意思相同。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 B.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
C.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 D.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
4.班上开展“古代科学家大推荐”的活动,郭守敬在被推荐之列。请你依据上文,概括郭守敬的主要贡献。
二、(2024·武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萧会理,字长才。少聪慧,好文史。太清二年,侯景围京邑。台城陷,侯景遣前临江太守董绍先以高祖①手敕召会理,其僚佐咸劝距之。会理曰:“诸君心事,与我不同。天子年尊,受制贼虏,今有手敕召我入朝,臣子之心,岂得违背。且远处江北,功业难成,不若身赴京都,图之肘腋。吾计决矣。”遂席卷而行,以城输绍先。至京,景以为侍中、司空,兼中书令。虽在寇手,每思匡复,与西乡侯等潜布腹心,要结壮士。时范阳祖皓斩绍先,据广陵城起义,期以会理为内应。皓败,辞相连及,景矫诏免会理官,犹以白衣领尚书令。
是冬,景往晋熙,京师虚弱,会理复与柳敬礼谋之。敬礼曰:“举大事必有所资,今无寸兵,安可以动 ”会理曰:“湖熟有吾旧兵三千余人,昨来相知,克期响集,听吾日定,便至京师。计贼守兵不过千人耳,若大兵外攻,吾等内应,直取王伟②,事必有成。纵景后归,无能为也。”敬礼曰:“善。”因赞成之。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后事不果,与弟祁阳侯通理并遇害。
【注释】①高祖:与后文的“天子”都指梁武帝萧衍。②王伟:侯景的谋士。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受制贼虏 制:挟持
B.以城输绍先 输:献给
C.期以会理为内应 期:等待
D.景矫诏免会理官 矫:假托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A.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B.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C.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D.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萧会理和他的下属对侯景以天子名义发出的诏令,有着不同的看法。
B.萧会理考虑到天子的处境,同时希望寻找机会成就功业,决定前往京城。
C.萧会理在祖皓起义失败之后遭受牵连,被侯景惩罚,失去了原有的官职。
D.萧会理趁侯景在外,以自己的三千余旧部为内应攻打京城,结果失败被杀。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在寇手,每思匡复,与西乡侯等潜布腹心,要结壮士。
三、(2024·陕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①陇西牧簿,得隐②马二万匹,帝怒,收慕容悉达等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 ”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帝悟,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③尔善言。”遂皆以减论。
(通)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
(节选自《新唐书》,有改动)
【注释】①覆:审察。②隐:隐藏。③旌:表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后家长安:
(2)朕不明,乃至是:
(3)时贼珍用山积:
(4)固辞,改工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命至重,死不复生。
(2)清以奉国,名定不虚。
4.屈突通具有怎样的品质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一、(2024·贵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訾汝道①
《元史》
訾汝道,德州齐河人。……母高氏治家严,汝道承顺甚恭。母尝寝疾,昼夜不去侧。一日,母屏人授以金珠若干曰:“汝素孝,室无私蓄,我一旦不讳,此物非汝有矣,可善藏之,毋令他兄弟知也。”汝道泣拜曰:“吾父母起艰难,成家业,今田宅牛羊已多,汝道恨无以报大恩,尚敢受此,以重不孝之罪乎!”竟辞之……
性尤友爱,二弟将析居②,汝道悉以美田庐让之;二弟早世,抚诸孤如己子。乡人刘显等贫无以为生,汝道割己田各畀③之,使食其租终身。里中尝大疫,有食瓜得汗而愈者,汝道即多市瓜及携米,历户馈之。或曰:“疠气能染人,勿入也。”不听,益周行问所苦,然卒无恙。……尝出麦粟贷人,至秋,蝗食稼,人无以偿,汝道聚其券焚之……
【注释】①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四》,有删节。訾(zī),姓。②析居:分家。③畀(bì):给予。
1.选文除了訾汝道,还提到的人物有 ( )
A.家人与乡邻 B.同窗与恩师
C.友人与商贩 D.官员与郎中
2.《元史》中的部分列传分为“良吏”“孝友”“隐逸”等类别。选文被列入了“孝友”一类,请结合选文分析原因。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
A.汝素孝,室无私蓄 天下缟素(《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B.汝道恨无以报大恩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出师表》)
C.使食其租终身 食之不能尽其材(韩愈《马说》)
D.多市瓜及携米 百里奚举于市(《<孟子>三章》)
二、(2024·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为学者如山阴王雪湖①之画梅焉,斯②可矣。雪湖画梅,闭门端坐,内求诸己,久之能出梅之神情风韵于五指间。曾画一株在倪中丞③厅壁,期年之后,墨气尚浮,游蜂飞蝶往来采食,华蕊皆尽。若是其神也!
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④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
……
仲房丧志归家,岁云⑤暮矣。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构崛⑥,清古简傲,横斜倒侧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轴,曰:“得之矣!”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尝谓予曰:“吾学画梅二十年矣,向者贸贸⑦焉远而求之雪湖……愈远愈失⑧,不知雪湖之《梅谱》,近在庭树间也!”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王雪湖:明末清初画家。②斯:连词,乃。③中丞:官名。④游湖涉越:游历湖州,跋涉到越州。⑤云:语助词,无义。⑥幽特构崛:姿态优雅而结构奇崛,指梅的形态。⑦贸贸:轻率貌。⑧愈远愈失:越是向远处追求就越是迷失了追求目标。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尽:
(2)岁:
(3)尝: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期年之后,墨气尚浮。
(2)若是其神也!
3.本文借龙仲房学画梅花的故事论学,启示后人。请你把得到的启示概括为一句话,赠送给求学道路上的同学以共勉。
三、(2024·天津)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皭①为福建将乐令,春秋行乡饮酒礼时,至村落间问民疾苦,牧竖②妇女皆环集,导之以善,肫
然③如家人。期月,邑人悉向化④,境无盗贼,讼庭稀鞭扑声。皭初至官,与家人约曰:“在官,俸金外皆赃也,不可以丝毫累我。”官廨⑤有桂二株,方花开,李指之曰:“此亦官物也,擅折者必治之。”自是家人不敢簪桂花。尝出郭省敛⑥,从仆摘道旁一橘,顾见之,责曰:“岂可坏法自汝始!”立下马杖之,命偿其直。居三年,上官有索馈者,无以应,遂去官归。
(选自《清稗类钞》)
【注释】①李皭(jiào):清朝顺治年间福建将乐县县令。②牧竖:牧童。③肫(zhūn)然:诚恳真挚的样子。④向化:受到感化而归顺。⑤官廨(xiè):官署。⑥省敛:考察收取租税。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至村落间问民疾苦:
(2)命偿其直: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亦官物也,擅折者必治之。
3.请结合原文分析,李皭是一个怎样的人。
【详解答案】
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
1.B 解析:B项,句意: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陈:陈列,摆开。
2.A 解析:A项,句意: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B项,句意: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不是判断句。C项,句意: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不是判断句。D项,句意: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不是判断句。
3.B 解析:B项,由第③段“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知,太守宴上的投壶弈棋的乐趣并非只有太守这个级别的官员才能享受,而是参加宴会的众人都能参与其中,共同欢乐。
二、
1.(1)做,干 (2)同“避”,躲避
2.原文作者有意把它分成三句构成排比句,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强调了主人公坚定的立场和崇高的品质。
3.示例:舍生取义在当代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时代背景的不同,“舍生”更多的是说我们面对人生抉择时,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取义”也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义。只有让舍生取义的精神牢牢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我们的民族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三、
1.B 解析:“隶而从者”的句意是:跟随着同去的人。“从”的意思是跟从。A项,从头至尾:从开头到结尾,指完整的过程。从:起于,“从……”表示“拿……做起点”。B项,择善而从:(同行者中)选择好的(人),跟从(向他学习),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从:跟从。C项,从长计议:①慢慢儿地多加商量;②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从:起于,“从……”表示“拿……做起点”。D项,从天而降:从天上突然降下来。形容突然出现,出乎意料。从:起于,“从……”表示“拿……做起点”。
2.D 解析:D项,第④段中“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的意思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作者因被贬内心悲凉,故他的快乐是暂时的,情感终究是悲伤的。由此可知,选项中“风光明媚可爱,空气清爽宜人”有误。
3.①伐竹取道 ②呼舟对渡
四、
1.D 解析:“求而不得者也”句意:求教但却无所收获的。而: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但是,却”。
2.C 解析:“以”:因为。据此可排除B、D两项。“口体之奉”:吃穿的供给。据此可排除A项。
3.B 解析:结合第①段“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可知,这是先写自然环境的严酷;结合“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可知,这是再写物质条件的匮乏。故选文第①段先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再写物质条件的匮乏。
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
1.C 解析:句意: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与,同“举”,推举。
2.A 解析:A项“而”的意思均为:连词,表修饰。B项“之”的意思分别为:助词,的/代词,代指元方。C项“其”的意思分别为:代词,自己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D项“于”的意思分别为:介词,从/介词,比。
3.A 解析:重点词:“苍”,苍老;“颜”,容颜;“颓然”,倒下的样子;“醉”,喝醉;“……者,……也”,……是……。B项,“苍颜”“醉”翻译错误。“苍颜”应译为“苍老的容颜”,“醉”应译为“喝醉”。C项,“苍颜”“颓然”翻译错误。“苍颜”应译为“苍老的容颜”,“颓然”应译为“倒下的样子”。D项,“颓然”“醉”翻译错误。“颓然”应译为“倒下的样子”,“醉”应译为“喝醉”。
4.C 解析:由甲文中“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等可知,社会稳定,人们生活安乐,关系和睦。C项,甲文写了太守与人民共同出游的快乐,没有体现“为人诚信”的内容。
二、
1.D 解析:A项“舍”的意思分别为:动词,舍去/名词,客舍。B项“道”的意思分别为:动词,说、讲/名词,正确方法。C项“属”的意思分别为:动词,写/动词,同“嘱”,嘱托。D项“去”的意思均为:动词,离开。
2.(1)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亲自耕种,自给自足,于是得了疾病。
3.B 解析:A项,甲文先写桃花源景物,接着写桃源人对渔人的热情款待,最后交代桃源人来此的原因。本项先后顺序有误。C项,“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意为: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这句话是陶渊明的自谦之语,不能表现“其有强烈的自卑心理”,选项中因果关系不成立。D项,“麾而去之”意为:陶渊明却挥手叫檀道济离开。主语是“陶渊明”,不能表现檀道济“对陶渊明的态度由最初的尊重变为了鄙视”。
4.①陶渊明不满黑暗现实,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②他不堪官场的繁文缛节与黑暗污浊;③他不满官场对其的束缚,厌恶官场,本性上向往自由;④他对做官没太大兴趣,淡泊名利。
【参考译文】
【乙】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写文章不受拘束,有自己的风格。(他)家里很穷,双亲老迈,被起用为州祭酒。(陶渊明)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亲自耕种,自给自足,于是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 ”(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檀道济离开。
当政者听说后,任命(陶渊明)做彭泽县令。到了年末,恰逢州郡派遣督邮来视察,县吏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着官服去拜见他。”陶渊明长叹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去向乡里小儿低头弯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下了《归去来》。元嘉四年,(他)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
三、
1.A 解析:A项“道”的意思均为:名词,道路。B项“许”的意思分别为:数词,表示约数/动词,赞同。C项“就”的意思分别为:动词,靠近/动词,完成。D项“望”的意思分别为:动词,远看/名词,名望、声望。
2.(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我)快要到石门下方时,又渡到溪流北部。
3.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当门/分为二道
4.两文都描写了在探游过程中,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情景。都体现了遇到困难不要放弃,总会发现新的希望和机遇,找到前进的道路的精神。
5.示例一:看潭中鱼趣,享清幽小林,非小石潭莫属。
示例二: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石门胜景。
【参考译文】
【乙】行二里,见到一条大溪从石门流出来,溪北岸无路进去,就下去靠近溪中;溪中有许多巨石,(水)多奔泻急流,也无路进去。只是望见石门近在咫尺之间,上下紧逼束拢,两面陡峭,高有万仞,相距不超过两丈。大概本来一座山崖像屏风一样矗立,从山脊中间一刀笔直剖开形成了这座山,所以既难以从陆地上上登,又无法从溪中逆水而上。徘徊了很久,找到一条向东去的小径,再沿着它进去,(我)快要到石门下方时,又渡到溪流北部。溪水中有绑着的木头架在巨石上以便渡过,知道这条道有不少行人,大喜过望。于是先向下走近溪边,就见溪水正从石门中跃出来,有块巨石挡在门口扼住流水,分成两条水道。
四、
1.(1)拜访 (2)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
2.(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于陛下的职责。
(2)(他)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
3.示例一:感激 感奋激发,表达了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示例二:恐 表达了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
4.岳飞的“义”是情义(或重情重义)和正义(或家国情怀)。既有对师父的“孝”,也有对国家的“忠”。师父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十五都到他坟前祭奠,赢得父亲赞誉,认为他将来能为国家、为正义而献身。
【参考译文】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年少时的岳飞就有气节,沉默忠厚,很少言语,虽家里穷,但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膑吴起的兵法。岳飞天生有惊人的力量,不到二十岁,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他父亲认为儿子为人仁义,说:“你将来如果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家、为正义而献身吧!”
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一、
1.C 解析:A项,“文谦荐守敬习水利”的意思是:张文谦向朝廷推荐郭守敬,说他是位擅长水利工程的人才。“荐”应为“推举”之意,并不是“进献”之意。B项,“新历告成”的意思是:新的历法终于编纂完成。“成”的意思是“完成”。“百炼成钢”的意思是:比喻久经锻炼,变得非常坚强。“成”的意思是“变成”。两个“成”的意思不相同。D项,“于是复置都水监”的意思是:于是又重新设立了都水监机构。“置”的意思是“设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的意思是:于是取出一个葫芦放置在地上。“置”的意思是“放置”。两个“置”的意思不相同。
2.A 解析:句意:皇帝看了奏章,高兴地说,应该赶快就办。可知,“帝览奏”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喜”修饰“曰”,“当速行之”这是皇帝说的话。故断为: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
3.(郭守敬)天生拥有与众不同的操守,从不沉迷于嬉戏玩乐之事。
4.①修复旧渠;②参与历法改革;③整理历法书籍;④兴修水利。
【参考译文】
(郭守敬)天生拥有与众不同的操守,从不沉迷于嬉戏玩乐之事。中统三年时,张文谦向朝廷推荐郭守敬,说他是位擅长水利工程的人才,他思维灵巧,胜过平常人。元世祖召见(他),让他担任管辖各个地方河渠的官职。在这之前,在中兴的古老渠道,自从战争以来,被废弃损坏,淤积了许多泥沙(,变得水深不足)。郭守敬重新修建了闸门堤坝,所有的地方都被修复到了原来的状况。
当初,秉忠认为《大明历》自辽、金以来已经沿用了二百余年,建议进行修正,但未能完成就去世了。至元十三年,江左平定后,元世祖想采用他的建议,于是让郭守敬和王恂率领南北的日官,在各地分别掌管测验和推步的工作。至元十七年,新的历法终于编纂完成。至元十九年,王恂去世。当时虽然已经颁布了新历,但其中的推步方法和一些固定的数值还没有最终确定。郭守敬于是按顺序排列整理这些内容,并将其整齐细致分类。
至元二十八年,郭守敬趁机向皇帝上奏了关于水利建设的十一件事。皇帝看了奏章,高兴地说,应该赶快就办。于是又重新设立了都水监机构,让郭守敬为主管。至元三十年,皇帝从上都回朝,路过积水潭,只见首尾相接的船只来来往往,把水面都遮蔽了。皇帝非常高兴,把它命名为通惠河,赐给郭守敬钱钞一万二千五百贯。
二、
1.C 解析:句意为:希望让萧会理作为内应。期:希望。
2.A 解析:句意为:这时百姓厌恶贼人,都想要为萧会理效命,从丹阳至京口的百姓,没有不同意这样做的。“于时百姓厌贼”主谓结构完整,其后断开;“咸思用命”动宾结构完整,其后断开;“自丹阳至于京口”写出响应的人数之多,其后断开;“靡不同之”写出百姓赞同这件事情的一致态度,可单独成句。
3.D 解析:D项,“以自己的三千余旧部为内应”表述有误。依据第二段“会理曰:‘湖熟有吾旧兵三千余人,昨来相知,克期响集,听吾日定,便至京师。计贼守兵不过千人耳,若大兵外攻,吾等内应,直取王伟,事必有成。纵景后归,无能为也。’”可知,萧会理让自己旧部的三千余人为外援,自己作为内应,里应外合,想共同攻占京城。
4.(萧会理)即便在叛贼侯景手下任职,还是常常想着挽救国家,和西乡侯等人暗中安插亲信,邀约结交勇士。
【参考译文】
萧会理,字长才。小时候聪明有智慧,喜好文史书籍。太清二年,侯景围攻京城。台城失陷,侯景派遣前任临江太守董绍先用高祖的名义,持皇帝的诏书命令萧会理前来,萧会理的僚佐都劝他拒绝应召。会理说:“诸君的心事,和我不同。天子年纪大了,受到贼人的挟持,现在有诏书召我入朝,我秉持着做臣子的心,怎么能违背呢 而且(我们)远处江北,功业难有成就,不如亲自赶赴京都,在天子左右(为他)谋划。我的主意已经定了。”于是带着所有的军备出发,把南兖州城献给绍先。来到京都,侯景任命他做侍中、司空,同时担任中书令。(萧会理)即便在叛贼侯景手下任职,还是常常想着挽救国家,和西乡侯等人暗中安插亲信,邀约结交勇士。当时范阳人祖皓斩杀了绍先,占据广陵城起义,希望让萧会理作为内应。祖皓起义失败,供词中牵连涉及了萧会理,侯景假托诏令免去萧会理的官职,仍然(让他)凭借平民百姓的身份担任尚书令。
这年冬天,侯景前往晋熙,京师兵力虚弱,萧会理又与柳敬礼图谋起兵(的事情)。敬礼说:“发动(这样的)大事一定要有作为资本的东西,现在手里没有多少士兵,怎么可以行动 ”会理说:“湖熟有我旧兵三千余人,昨日有人来告诉(我),约定日期就可以响应聚集,听到我起兵的日子定下来,就能来到京都。估计贼寇的守兵不过千人罢了,如果大兵在外进攻,我们在内配合,直接捉拿王伟,事情一定能成功。即使侯景回来,也不能有所作为了。”敬礼说:“好。”因此赞成起兵。这时百姓厌恶贼人,都想要为萧会理效命,从丹阳至京口的百姓,没有不同意这样做的。后来起义的事情没有成功,(萧会理)和弟弟祁阳侯萧通理一起被杀害。
三、
1.(1)安家 (2)这,这样 (3)像山一样 (4)推辞
2.B 解析:“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意为:怎能因为牲畜财产而一天杀戮一千五百人呢 以:连词,因为。A项“以”的意思为:连词,来。B项“以”的意思为:连词,因为。C项“以”的意思为:介词,用。D项“以”的意思为:动词,认为。
3.(1)人的生命最重要,死了就不能再生。
(2)(为官)清廉侍奉国家,名声一定不虚假。
4.①为人耿直。以死劝谏文帝不要因为牲畜财产杀戮一千多人。②洁身自好。在别的将士争抢珍宝时,他独善其身,不为所动。③有自知,能进退。对自己不能胜任的官职坚决推辞。
【参考译文】
屈突通,他的先辈大概是昌黎徒何人,后来在长安安家。在隋朝担任虎贲郎将。隋文帝命令他审查陇西牧的文簿,查出隐藏的二万匹马,皇帝大怒,逮捕了慕容悉达等一千五百人,将要把他们全部处死。屈突通说:“人的生命最重要,死了就不能再生。陛下用最仁慈的品德养育天下,怎能因为牲畜财产而一天杀戮一千五百人呢 ”皇帝呵斥他,屈突通上前叩头说:“我愿意自己去受刑,来宽缓众人的死罪。”皇帝醒悟,说:“我不明智,才到了这个地步。现在应当赦免慕容悉达等人,表彰你的好建议。”于是都按照减刑论处。
(屈突通)跟随(朝廷)平定薛仁杲,当时贼人的珍宝堆积如山,诸位将领争相获取,只有屈突通无所求取。皇帝听说后,说:“(为官)清廉侍奉国家,名声一定不虚假。”……几年后,召他担任刑部尚书。他自己因为不熟悉文墨,坚决推辞,改任工部尚书。
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一、
1.A 解析:结合“母屏人授以金珠若干”“二弟早世,抚诸孤如己子”“乡人刘显等贫无以为生”“里中尝大疫”等可知,选文除了訾汝道,还提到了母亲、弟弟与乡里人。
2.①訾汝道对母亲十分孝敬。母亲生病的时候,他能够昼夜伺候在床边;母亲给他财物,訾汝道不接受,并为自己没有能够报答父母恩德感到遗憾。②訾汝道对弟弟、乡里邻居等十分友善。他把那些肥沃的田地和宽敞的房屋全部分给了弟弟,并在弟弟去世后抚养其子女;他帮助贫穷无以为生的乡人刘显;家乡遭受瘟疫时,他买瓜、带上粮食分给乡邻;家乡遭受蝗灾时,他焚烧他人租借的凭证,免去他们的债务。
3.B 解析:A项“素”的意思分别为:副词,向来/名词,白色的绢,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B项“恨”的意思均为:遗憾。C项“食”的意思分别为:动词,吃,引申为享有/动词,喂。D项“市”的意思分别为:动词,买/名词,集市。
【参考译文】
訾汝道,德州齐河县人。……他的母亲高氏治理家庭很严格,訾汝道对家人遵奉顺从十分恭敬。母亲曾经病了,他昼夜伺候在床边。一天,母亲让其他人回避,然后拿出若干金珠说:“你向来孝顺,家里又没什么积蓄,我一旦去世了,这些东西不是你应该有的,你要好好收藏,别让其他的兄弟知道。”訾汝道哭着下拜说:“我的父母起家很艰难,成就了现在的家业,现在田地、房屋、牛羊已经很多,我十分遗憾不能报答父母的恩德,怎么敢接受这些东西,来加重自己不孝顺的罪名!”最后,他拒绝接受金珠……
(訾汝道)性情格外友爱,两个弟弟将要分家,訾汝道把那些肥沃的田地和宽敞的房屋全部分给了弟弟;两个弟弟早早离世,訾汝道抚育弟弟的子女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乡里刘显等人因贫困无法维持生计,訾汝道割让自己的田地分别给予他们,让他们享有田租以养终老。乡里曾经发生瘟疫,有吃瓜出汗而痊愈的人,訾汝道就买了很多瓜,带上粮食,一户户亲自送去。有的人说:“瘟疫会传染人,不要去。”訾汝道不听从,更加到周围询问老百姓的疾苦,却始终没有得病。……(訾汝道)曾经拿出粮食(的种子)借给他人,到了秋天,蝗虫吃了庄稼,人们没有能力偿还,訾汝道把借券聚集到一起焚烧了……
二、
1.(1)完,没有了 (2)年 (3)曾,曾经
2.(1)满一年之后,墨的味道还在。
(2)像这样太神奇了!
3.示例一:实践出真知。
示例二:观察、反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示例三:求人不如求己。
【参考译文】
做学问的人能像山阴的王雪湖画梅花一样,那才可以。王雪湖画梅,关上门端正地坐着,向自己的内心寻求,时间长了就能从手中画出梅花的神态风韵。他曾在倪中丞厅堂的墙壁上画了一株梅花,满一年之后,墨的味道还在,飞来的蜜蜂、蝴蝶来来往往到上面采食,结果画里梅的花蕊都被吃完了。像这样太神奇了!
我的好友龙仲房听说王雪湖有一本《梅谱》,于是游历湖州,跋涉到越州去寻求它,到那儿才知道王雪湖已死了很长时间了。
……
龙仲房丧气失意地回家,已是年末了。他一个人烦闷地坐在庭院中间,刚好到了庭院里的梅花初开的时节,白雪朗月互相辉映,梅花的倒影映在地上,姿态优雅而结构奇崛,那风韵清新古朴而简练孤傲,横斜倒插偏侧的姿态就好像画的画一样。(龙仲房)躺坐在梅花的下面,突然跳起来大喊,伸手拿纸操笔,一口气就画了好几幅,嘴里还说:“得到了画梅的真谛了!”这以后龙仲房画梅在江右就位居第一了,他曾经对我说:“我学画梅二十年了,过去冒失地到很远的地方去王雪湖那里寻找真谛……越是向远处追求就越是迷失了追求目标,却不知王雪湖的《梅谱》就近在庭院中的梅树之间呀!”
三、
1.(1)到 (2)抵偿,赔偿
2.这也是官署的财物,擅自折花的人(我)一定惩治他。
3.李皭为官期间到民间考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引导百姓向善,乡人都受到感化而归顺,说明他是一个关爱百姓、治理有方的官员;他告诫家人不可贪赃,并惩治违反规定的仆从,说明他是一个清正廉洁、坚持原则的人;职位比他高的官员向他索要财物,他没有任何回应,说明他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
【参考译文】
李皭担任福建将乐县的县令,在春秋举行乡饮酒礼的时候,到村落里询问百姓的疾苦,牧童和妇女都围拢过来,他用善道引导他们,诚恳真挚的样子就像对待自家人。满一个月,县里的人都受到感化而归顺,境内没有盗贼,诉讼公堂很少有鞭打的惩罚声。李皭刚到任时,和家人约定说:“在任为官,俸金以外的都是赃物,不能因为丝毫财物连累我。”官署里有两棵桂树,正逢花开,李皭指着它们说:“这也是官署的财物,擅自折花的人(我)一定惩治他。”从此家人不敢簪戴桂花。他曾经出城考察收取租税,随从的仆人摘了路边的一个橘子,他回头看到,责备说:“怎么能从你开始破坏法规!”立刻下马用棍子打他,命令他赔偿橘子的价钱。过了三年,上级官员有(向他)索要财物馈赠的,他没有回应,于是辞官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