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练三 古诗文阅读(中考新题型)
古诗文阅读(一)
一、(2024·连云港)古诗文阅读课,围绕“问天”这一主题,老师选取了下面三篇诗文,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2年版)
【乙】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丙】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谓汝多知乎 ”
(节选自《列子集注·汤问篇》
中华书局2018年版)
1.下列对甲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阕主要写实景,开头写天、云、雾、星河、千帆,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境界开阔,气势磅礴。
B.“路长嗟日暮”化用《离骚》诗意,感叹人生之路漫长修远,但是自己已至暮年。表达词人珍惜学习时光的紧迫感。
C.“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希望大鹏送自己去往海上仙山,体现词人消极避世的思想。
D.全词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词人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志怪者也:
(2)去以六月息者也:
(3)孔子不能决也:
(4)孰谓汝多知乎:
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日 初 出 沧 沧 凉 凉 及 其 日 中 如 探 汤 此 不 为 近 者 热 而 远 者 凉 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5.丙文中,两小儿辩的是怎样的问题 从他们的辩论和“孔子不能决也”中,你读出了什么
6.古人叩问苍天,寻找万物发展的情理,探索精神本原。这三篇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请分享你的阅读收获。
二、(2024·青海)中国古典诗文中不乏体现忧国忧民的作品。为了锤炼思想,获得情感的激励,班级开展了“见贤思齐·修身心”古诗文阅读活动,请你阅读以下三段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文本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文本三: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有删改)
1.读文本·明节奏:
下面的句子该如何划分朗读节奏呢 请用“/”标记出来。(画两处)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2.理文意·析字义:
为了更好地读懂文本,同学们就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以上诗文,将下表补充
完整。
文言语句 方法及示例 释义
未尝家居 课内迁移法: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尝:
止宿公署 语境推测法:“未尝家居,止宿公署”,联系上下文推断 (2)止:
或异二者之为 成语借鉴法:大有作为 (3)为:
卒年六十 查阅词典法:①兵②完毕 ③最终 ④死亡 ⑤同“猝” (4)卒: (此空填序号)
3.品手法·明内涵:
《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句是 的文言句式,意思是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愿与“古仁人”一样,具有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文本三中“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一句意思是 ,表现了张养浩的济世情怀。
4.悟精神·促成长:
请你从以上三段文本的相关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文本阐述他的“忧国忧民”思想。
三、班级开展范仲淹形象探究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渔家傲·秋思①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材料二:
岳阳楼记①(节选)
范仲淹
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是进亦忧,退亦忧。④然则何时而乐耶 ⑤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注释】①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以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身份,提出了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先后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岳阳楼记》作于他任邓州知州时。
材料三:
邠州建学记(节选)
范仲淹
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①,亲奉圣谋,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②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为邠城守。署事③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材出于诸生备矣。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因议改卜④于府之东南隅。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明年夏,厥功⑤告毕。
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楹,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⑥,以树其德业哉 ”
【注释】①贰国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俾:使。③署事:到衙门上任。④改卜:另行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⑥服膺:牢记在心中。
1.“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中的“孤城”即指词人镇守的延州。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你认为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是怎样的 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吾谁与归 查阅词典法:①返回 ②归还 ③归附,归属 ④结局,归宿 (1) (填序号)
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 课内迁移法: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2)
今夫子庙隘甚 联想词语法:心胸狭隘 (3)
广厦高轩,处之显明 结合语境法:前文有“地为高明,遂以建学” (4)
3.如果将材料二划分为两个层次,下列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5.宋代沈作喆评价范仲淹“文正公真一世英杰”。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内容,概括范仲淹被赞为“一世英杰”的原因。
古诗文阅读(二)
一、(2024·唐山遵化二模)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诗人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擢①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入为监察御史。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被贬为播州刺史,后易连州。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唱和往来。梦得尝为《西塞山怀古》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
(选自《新唐书》《旧唐书》,有删改)
材料二:诗人作品
◎贬谪期间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②人狂。
◎晚年生活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酬乐天咏老见示》)
【注释】①擢(zhuó):提拔,选拔。②嗾(sǒu):使。
1.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土 风 僻 陋 举 目 殊 俗 无 可 与 言 者
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释义
善五言诗 成语推断法:多谋善断 (1)
执政不悦 语境推断法:“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 (2)
又徙夔州刺史 查阅字典法:①迁移 ②调动(官职) (3) (填序号)
尝为《西塞山怀古》 课内迁移法: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去京师又十余年。
(2)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4.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词》(其二)前两句的画面。
5.两首《秋词》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任选一处诗句加以分析。
6.通过此次主题学习,你从刘禹锡身上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二、(2024·张家口一模)小冀所在学习小组进行古诗文中“桥”的专题探究,请你按要求帮助他完成下面问题。
【甲】题卢沟晓月图
[明]赵宽
银河半落长庚①明,城高万户皆鸡声。
长桥卧波鳌②背耸,上有车马萧萧行。
苍烟淡接平芜③迥④,沙际朦胧见人影。
举头一望天宇高,残月苍苍在西岭。
【乙】石桥铭并序
[唐]张嘉贞
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⑤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试观乎穹隆⑥崇,豁然无楹⑦,吁可怪也!蹴两涯,嵌⑧四穴,盖以杀⑨怒水之荡突,虽怀山⑩而固护焉。非大深智远虑,莫能创是。其栏槛华柱,锤斫龙兽之状,蟠绕拏踞,眭盱翕欻,若飞若动,又足畏乎!
夫通济利涉,三才一致。天江临乎析木,徒闻于耳,不觏于目。目所觏者工所难者比于是者莫之与京。
(有改动)
【注释】①长庚:启明星。②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③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④迥:远。⑤迹:这里指李春遗留下来的桥梁。⑥穹隆:本指天空中央高而四周低。这里指桥身呈弧拱形。⑦楹:柱子。⑧嵌:设置。⑨杀:减削。⑩怀山:本指四面环水之山,这里指洪水滔天。创:创造。锤斫:雕刻。踞:蹲或坐。眭盱(suī xū):形容龙兽矫健的样子。通济利涉:有利交通。济、涉,均指渡水。三才:古时天、地、人谓之三才。这里指天上与地下。析木:古人将析木看作天河的桥梁。京:大。
1.甲诗首联中哪两个短语照应题目中的“晓”字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甲诗尾联呈现的画面。
3.根据表格提示,写出加着重号词语的语境义。
句子 释义方法 语境义
题卢沟晓月图 联想《题西林壁》中的“题” (1)
豁然无楹 联想《桃花源记》中的“豁然” (2)
蹴两涯,嵌四穴 联想《鱼我所欲也》中的“蹴” (3)
盖以杀怒水之荡突 联系整个句子的意思 (4)
4.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标三处)
目 所 觏 者 工 所 难 者 比 于 是 者 莫 之 与 京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2)非大深智远虑,莫能创是。
6.将乙文中第二段结尾处的叹号改为句号好不好 请说明理由。
7.同样写桥的功用,甲诗画横线句子通过描写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来侧面表现卢沟桥的重要交通地位,乙文画横线句子通过直写“ ”(用文中词句)来表现赵州桥的交通价值。
三、(2024·吉林)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材料二: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①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②,夫藩篱之③,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④,暴鬐⑤于碣石,暮宿于孟诸⑥,夫尺泽之鲵⑦,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⑧,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
为哉!
(节选自《古文观止卷四·楚辞》)
【注释】①绝:超越。②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脚踏浮云,翱翔在极高远的天空。③藩篱:篱笆。:一种小鸟。④墟:山脚。⑤暴(pù):暴露在阳光之下。鬐(qí):鱼脊鳍。⑥孟诸:泽名。⑦鲵(ní):一种小鱼。⑧瑰意琦行:卓越不凡的思想行为。
材料三: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怒而飞 阴风怒号
B.志怪者也 处处志之
C.鲲鱼朝发昆仑之墟 野芳发而幽香
D.暮宿于孟诸 暮投石壕村
3.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
4.朗读有助于了解文意,体悟感情。材料二结尾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应该用下列哪种语气来读 请说明理由。
A.平淡 B.祈使 C.反问 D.迟疑
5.大鹏形象的塑造,是庄子对中国古代文学一个了不起的贡献。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形象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
6.上述三则材料都运用了想象这一写作手法,请从中任选一例分析其妙处。
【详解答案】
古诗文阅读(一)
一、
1.D 解析:A项,词的上阕主要写虚景;B项,“路长嗟日暮”化用《离骚》诗意,感叹人生之路漫长修远,但是自己已至暮年,表达词人空有才华、孤独无依的苦闷;C项,“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希望大鹏送自己去往海上仙山,体现词人积极向上的精神。
2.(1)记载 (2)离开 (3)判定,决断 (4)同“智”,智慧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了正午距离人近。
5.两小儿就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进行了辩论。他们的辩论反映出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孔子不能决也”,表明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不是无所不知的,还可以看出孔子对待知识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6.这三篇诗文里有李清照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有庄子对于相对空间位置的辩证思考,有两小儿对自然现象的探求。既有哲学思考,又有生活情趣。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人的探求精神、理性思考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二、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1)曾,曾经 (2)只,只有 (3)行为 (4)④
3.倒装/宾语前置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遇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遇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
4.示例: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尽管他住破旧的茅屋,布衾冷似铁,但他依然关心民生疾苦,体察百姓冷暖,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参考译文】
文本三:张养浩,字希孟,是济南人。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饿的百姓出现人吃人的现象,(朝廷)特地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所有财产都分给乡里的贫困人家,然后登上车子赴任,(一路上)遇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遇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张养浩)到任四个月,不曾回家住过,只住在官府,一天到晚没有丝毫懈怠。最终他因此得病不起,去世时六十岁。关中的百姓,悲哀得如同失去了父母。
三、
1.示例:秋天到了,延州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2.(1)③ (2)古代学官的统称 (3)小 (4)光线明亮
3.C 解析:①②③④⑤句是讲述古仁人不同于因外物或喜或悲的人的原因,并由此引出作者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⑥句则感叹没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因此应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
4.(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扩大学宫,这是优待生员。
5.因为范仲淹心系祖国,为国效力,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参考译文】
材料三:庆历甲申年,我担任枢密副使、参加政事二职,亲自遵照圣上旨意,下诏书命令天下州县兴建学校,使每年推举的士人全部出自州县学堂。
第二年春天,我请求担任邠州知州。到衙门上任第三天,拜谒了孔夫子庙,邠州通守太常博士王稷告诉我说:“奉圣旨兴建学堂,才俊从诸位士子中产生,已经齐备了。如今孔夫子庙太狭小,读书人无安身之处。”于是商议改动(庙址),选择建在州府的东南角。(那里)地势高光线明,于是用来建学堂,连同夫子庙一块迁移到这儿。第二年夏天,该工程宣告完毕。
增大庙的尺度,这是推重师礼;扩大学宫,这是优待生员。在大堂谈论经书,在书库珍藏书籍,长廊迂回曲折,学舍环绕四周,总计一百四十间,宽广的厦房,高高的窗户,置身其中感觉光线明亮,众位学子高高兴兴地来到这里,如同回到家中。并且说:“我们这些人居住在后稷、公刘创业的地方,沐浴唐尧、虞舜、夏商周三王的醇厚风俗,岂不是我圣君的赐福,我文道的盛大节日吗 怎么敢不铭记于心,来树立其厚德大业啊!”
古诗文阅读(二)
一、
1.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2.(1)善于,擅长 (2)高兴 (3)② (4)曾经
3.(1)离开京城又十多年。
(2)虽然(刘禹锡)官位不显达,(但)公卿大官中有很多人与他交往。
4.示例:霜降时节,山明水净,夜晚白露凝结为霜;远处的树木,都变成深红,间或还有一两枝浅黄,耀眼夺目,绚烂
缤纷。
5.示例一:第一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运用对比手法,把人们对秋天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作对比,热情赞美秋天,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示例二:第二首“岂如春色嗾人狂”将春季的繁华热闹与秋季的端庄素雅作对比,突出了秋之高洁和沉稳,反映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
6.①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有像刘禹锡一样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不屈的意志。②要相信自己终能战胜困难。
【参考译文】
材料一:刘禹锡,字梦得。(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考中进士,又考中博学宏辞科,入朝做了监察御史。(刘禹锡)精通写文章,善于作五言诗。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刘禹锡因为在当时名气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太子继承皇位后,朝廷中的重大议题和秘策多出自王叔文之手。(王叔文)请刘禹锡和柳宗元到宫中商议(国事),(刘、柳)所提出的建议都被(王叔文)采纳。
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州),(又被再)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方偏僻,民风粗陋,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任职)。但刘禹锡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讥讽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他)又被贬出(京城)做播州刺史,后来改为连州刺史。离开京城又十多年,接连在几个州任刺史,又迁任夔州刺史。
刘禹锡晚年和少傅白居易交好,诗词文章,当时没有在他们之上的人。(白居易)常常和(刘禹锡)相互和诗酬答。刘禹锡曾经写了《西塞山怀古》等诗,江南文士称这些诗为佳作,虽然(刘禹锡)官位不显达,(但)公卿大官中有很多人与他交往。会昌二年七月(刘禹锡)去世,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二、
1.长庚明、皆鸡声。
2.示例:诗人抬头仰望高高的天空,那一弯淡淡的残月悬挂在不远处的苍茫西岭上空,显得高冷孤寂。(意思对即可)
3.(1)书写,题写 (2)开朗广阔的样子 (3)踩踏 (4)冲击,冲刷,冲撞(意思对即可)
4.目所觏者/工所难者/比于是者/莫之与京
5.(1)桥的构造很奇特,人们不知道它是怎样建成的。
(2)如果不是智虑深远(的人),不能创造出这样的桥。
6.不好。“其栏槛华柱,……又足畏乎”描绘了桥栏华柱上龙兽栩栩如生的姿态,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敬畏之情。如改为句号,表达效果会被大大削弱。(意思对即可)
7.桥上行走的众多车马 通济利涉
【参考译文】
【乙】赵州洨河上的石桥,是隋朝工匠李春遗留下来的建筑。桥的构造很奇特,人们不知道它是怎样建成的。
且看它桥身弧拱高耸,架空而起没有柱子,实在令人惊异啊!它两端踏在河的两岸,大弧拱上设四个小拱,原来是用来减弱激流的冲击,即使洪水滔天也能牢固地保护住大桥。如果不是智虑深远(的人),不能创造出这样的桥。桥面两旁有栏杆和雕花的望柱,上面雕刻龙兽形状,盘绕持搏,或蹲或坐,矫健威猛,好像在飞动,又足以使人畏惧啊!
建桥以利交通,天上和地下一致。析木便是天河的桥梁,只是听说,而没有亲眼见过。亲眼所见的是这座大桥,以技巧不易者与它相比,也没有比它更伟大的了。
三、
1.道
2.D 解析:A项“怒”的意思分别为: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猛烈。B项“志”的意思分别为:记载/做记号。C项“发”的意思分别为:出发/开放。D项“暮”的意思都是傍晚。
3.因此不只是鸟中有凤,鱼中有鲲,士人之中也有英才。
4.选C。理由:“安”解释为“怎么”或“哪里”,作者用反问语气表达自己不与世俗之人为伍的傲岸清高,流露出无奈和愤慨之情。
5.从“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可见其硕大无比;从“鹏之徙于南冥也”,可见其志向高远;从“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见其力大无穷;从“去以六月息者也”,可见其善借长风。后世人们常借这样的形象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
6.示例一:材料一中,庄子想象大鲲变为大鹏,其硕大无比、扶摇直上,并能从北海飞往南海,想象雄奇,富有浪漫
色彩。
示例二:材料二中,作者想象凤凰翱翔九天的雄姿,鲲鱼遨游万里的形象,表达了对高远壮阔生活境界的赞美。
示例三:材料三中,李清照想象搏击长空的大鹏正乘着风振翅高飞,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表现了词人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参考译文】
材料二:所以鸟类中有凤凰,鱼类中有鲲鱼。凤凰展翅上飞九千里,超越云霓,背负着苍天,脚踏浮云,翱翔在极高远的天空,那跳跃在篱笆下面的小雀,岂能和它一样了解天地的高大!鲲鱼早上从昆仑山脚下出发,(中午)在渤海边的碣石山上晒脊背,傍晚在孟诸过夜,那一尺来深的水塘里的小鲵鱼,岂能和它一样测知江海的广阔!
因此不只是鸟中有凤,鱼中有鲲,士人之中也有英才。圣人的卓越不凡的思想行为,超出常人而独自存在,一般的人又怎能知道我的所作所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