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说明文阅读 学案 2025年中考语文部编版专题复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2 说明文阅读 学案 2025年中考语文部编版专题复习(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3 11:3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二 说明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
何 尊
①这是一件青铜尊。它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又富有变化。此刻,它被安置在国宝的最高
展台。
②三千年前的日落,在大地上映射出两个年轻人的身影。他们一个建立了一座至今依旧繁荣的都城,一个铸造了一件记载荣光跨越十几个朝代不朽的青铜器。他们的父辈曾经并肩浴血奋战,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
③这两个青年一个是周武王之子,刚刚继位五年的周成王姬诵,另一个是同宗的贵族何。虽然王朝新的领袖姬诵才十几岁,但已经在他四叔姬旦(一位令后世孔子都尊崇的儒学先驱)辅佐下开始励精图治,并依照父王姬发临终的遗愿,为保江山永固,在距离当时王城三百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建立了新的都城。这些事迹使得同是年轻人的何热血沸腾,父亲的业绩得到一国之君的认可,自己又被新王看重,为此,他也要做一件热血的事情。在得到批准后,何铸造了一件青铜尊,在尊底有限的范围里最大限度地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
④考古学家在一百二十二字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四个字的时候,无异于在方寸之间看到了埋藏千年的谜底。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宅兹”是居住在这里的意思。在城邦的中心会树立旌旗,金文的“中”字由此而来;家园需要有护城河阻挡外来入侵,并在军队的护卫下才能得以安宁,因此金文的“国”字有兵戈守护。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是现在的洛阳一带。
⑤这些写给祖先的字迹,更像是写给数千年后十三亿中国人的信。
⑥三千年历史演进、朝代更替,“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
继而又被赋予了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直到清末,“中国”一词被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书当中。
⑦三千年过去了,那对年轻的身影早已不在,太多故事也被黄土掩盖,但洛阳城繁华依旧。同样被黄土掩埋的青铜尊于1963年在陕西的一处土崖中被发现,后被命名为“何尊”。虽没有了最初夺目的光泽,但尊底的一百二十二字铭文却没有辜负它主人的期望,跨越三个千年,将祖先的丰功伟绩展现在后人眼前。
⑧“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作:中国。
贵族何铸造这件青铜尊的目的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尊铭文中的“中国”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结合全文说说何尊为什么被称为国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
漫话石鼓文
①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楷书和行书。
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作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②什么是石鼓文呢 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作为国宝,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每面石鼓上一首,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情况。其字体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显然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③据史籍记载,石鼓于唐代初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后被置于陈仓(今宝鸡市附近)之野。当时在凤翔做官的郑余庆移至凤翔夫子庙予以保护。经五代战乱,全部散失。入宋,凤翔太守司马池四处寻访,集得九鼓,至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找到另一鼓。北宋末年移至汴京保存,宋徽宗下令以金涂字,以示贵重。金兵攻占汴京,以为奇物,于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运至燕京(今北京市)。元代又散失于草野之中,后被国子助教成钧发现,由兵部派车运回国子监,这以后就一直保存在北京。到1933年,被运往南京,埋于地下。新中国成立后访得,再运回北京。
④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唐代张怀瓘等人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至南宋史学家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十一年刻。可以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
(选文有改动)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B.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的情况。
C.石鼓文字体不同于金文,也不同于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D.石鼓文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③段文字说明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历代学者的考证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
①所谓转基因,是指把某种生物(比如植物甲)的基因中的一个或一组片段,转移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物(比如植物乙)的基因组合之中,由此创造出一个新的生物(比如植物丙)来。植物丙,可能与植物甲、也可能与植物乙外形相似,但三者的基因组都不相同。
②简单地说,转基因就是在某种基因中引入外来基因,而太空种子所发生的基因变异,却完全是在某个种子的单体内部完成的。当种子处于微重力、弱地磁、高真空、超低温、高洁净、多变化的太空环境中,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高能宇宙射线“轰击”时,其内部DNA上的基因,会发生断裂、扭曲、重组等各种变化。
③那时,种子的基因们只要没有被完全摧毁,就会仅仅发生变异而不是消亡。当种子回到地面,种入土壤,并发芽出苗、成长壮大时,它所表现的各种特征,就都是受到变异后的基因所控制的了。但是,在接受射线轰击、发生变异,再回到地面种入土壤的全过程中,每一个种
子的基因变化都是“自主完成”的,没有任何一点外来基因的干涉和参与,就连跟这个种子挤在一起的其他同类种子的基因,也不可能跑过来跟它捣乱一下。
④所以,太空种子只是在“变基因”,而不是在“转基因”。小麦依然是小麦,只不过变得产量更高,或者更抗倒伏;青椒依然是青椒,只不过变得个头更大,口感更佳。总之,永远不会“小麦吃出青椒味,青椒用来做面包”。
太空种子发生基因变异的条件有哪些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中,加色的“捣乱”一词在选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苹果与梨嫁接长出的苹果梨”是变基因水果还是转基因水果 请根据选文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科学解说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一、说明文的分类及特征
类别 特征 示例
按对 象分 事物说明文 以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事理说明文 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 《大自然的语言》《大雁归来》
按语 言分 平实说明文 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 《中国石拱桥》运用大量数据对说明对象作客观的说明
生动说明文 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大雁归来》以拟人化的笔法描写大雁,知识性、抒情性和思想性完美结合,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说明文的结构
总分式 “总分”式: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分总”式:如2017年河北中考说明文。第①~③段先介绍“转基因”是什么以及“太空种子”发生基因变异的原理;第④段总说“太空种子”只是在“变基因”,而不是在“转基因”
“总分总”式:如2013年河北中考说明文《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第一部分(第①段),总述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的原因;第二部分(第②~④段),从三个方面说明汉字的价值;第三部分(第⑤段),总结全文,说明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多用于逻辑顺序的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从物候现象到物候规律的认知过程就是典型的从现象到本质的层层递进式结构
并列式 文章各部分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结构。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如《苏州园林》中对苏州园林布局的介绍,采用了并列的结构形式
三、说明文的顺序
时间 顺序 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常以表时间的词语为标志,如年月、朝代等。 如《中国石拱桥》是按石拱桥建造的历史发展顺序进行说明的
逻辑 顺序 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①由现象到本质。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思路是: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就是典型的逻辑顺序。 ②由主要到次要。如《苏州园林》一文第3段至第6段紧扣第2段的四个“讲究”,介绍了苏州园林设计和建造方面的主要特点,而第7段至第9段则说明苏州园林不大被人注意的角落及局部的特点。按照先主后次的逻辑顺序,使文章不仅脉络清晰,而且重点突出。 ③由概括到具体。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作者先总述石拱桥的特点,继而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建筑特征和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④由浅入深。如《梦回繁华》中介绍《清明上河图》,作者先浅说画作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介绍画作的作者,紧接着深入介绍画作的内容,最后说明画作的艺术特色。 注:除此之外,逻辑顺序还包括由原因到结果、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简单到复杂、由特点到用途、由一般到特殊等
空间 顺序 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等。 如《梦回繁华》就以《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为主体内容来说。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三个词语将画作切分成三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进行说明
  一篇说明文,一般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整体上采用的是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而在举桥梁例子的时候,则采用了由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在第6段具体介绍卢沟桥时,又采用了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 解说 判断标志 示例 作用
举例子 列举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解释抽象的道理或说明深奥的科学知识 比如、例如、譬如、据说等 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中国石拱桥》) 通过列举……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某事物或物体的特征和本质 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比、度数、倍数等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中国石拱桥》) 用具体的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大小、长短、多少等特点,使说明更具体、准确、直观,更有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 为了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具体,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文、俗语、名言警句等进行说明 引用名言、诗文、新闻报道、逸闻趣事等各类资料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中国石拱桥》) 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对象,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③引用诗句:引用……的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比较 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或现象加以比较,以说明其中一种事物的特征 较……、比……、相对于……、而……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中国石拱桥》) 把……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打比方,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像、仿佛、有如、犹如等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中国石拱桥》)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下定义 用简洁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事物的本质特性或某一概念的内涵作规定性的说明 这就是……、……是……、……叫…… 所谓转基因,是指把某种生物(比如植物甲)的基因中的一个或一组片段,转移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物(比如植物乙)的基因组合之中,由此创造出一个新的生物(比如植物丙)来。(2017年河北中考说明文) 准确简明/严密精确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 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等 可以这样比喻,……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恐龙无处不有》) 对……作诠释,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分类别 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为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进行说明 一种(方面、类)……另一种(方面、类)……、表序数的词 — 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摹状貌 为了使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对事物的状貌进行摹写 类似于记叙文中的描写语句,对事物进行细致描摹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中国石拱桥》) 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列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运用图表对事物进行解说 各种类型的图片、表格等 — 直观明了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①下定义要严密,必须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诠释不一定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②下定义的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可以互换顺序,其义不变,而作诠释则不能。
五、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语言特点 分类 常用词语
准确 严密 科学 表程度 比较、几乎、相当、更、最、很大程度上……
表估计、推测 大约、可能、差不多、也许……
表时间 当时、刚刚、迄今、目前、自古以来……
表范围 一切、部分、全部……
表频率 经常、常常、偶尔……
表信息来源 科学研究表明、实验结果发现……
表概数 十几、几十、左右、一两个……
生动形象 平易朴实 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风格的不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 示例:《中国石拱桥》中对卢沟桥上的石狮子的描绘,语言生动形象;2009年河北中考说明文《“长信宫”灯》中对“长信宫”灯结构的描述,语言平实、具体,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平易朴实
考点一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对象的特点。
3.文章说明了事物的哪些方面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
(八上《苏州园林》“思考探究”一题)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
【解析】 第一步,审读题干,抓要点:“课文中哪一句话”“整体特征”“从哪几个方面”。定位答题范围→第②~⑨段;考点→说明对象的特征;怎么答→在文章中找相关信息。
第二步,细读文章,找寻依据。第②段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概括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第③~⑨段的总括句是作者具体展开说明的几个方面。
第三步,梳理要点,规范答案。
【答案】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些都与前边的总括句密切相关。
(2019·河北13题)请结合全文说说何尊为什么被称为国宝。
(2010·河北15题)请将选文所介绍的淘米水的妙用依次填入下面的方框内。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本文的主要说明对象是……,其特征主要有……。
本文主要说明了……,介绍了……。
(2024·吉林)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不幸“背锅”的水稻——稻田甲烷的真正制造者
①甲烷做能源虽好,却有一大坏处——它是一种温室气体。如果它在地球大气层中含量过
高的话,会让地球平均气温剧烈上升,我们现在居住的很多平原和沿海大城市都会被汹涌的海水
淹没。
②遍布亚洲东部的稻田,现在成了某些环境科学家责难的一大对象。他们发现水稻田能排放出相当可观的甲烷,尽管总量还不能完全确定,但至少占到了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10以上。这样一来,吃一口米饭简直成了一种有愧世人的不良生活习惯!
③不过,水稻可能会觉得自己比爱吃大米的人还冤枉,因为这些甲烷并不是它制造的,绝大多数也不是它排放的。其实,水稻田里的甲烷和沼气与一部分天然气里的甲烷一样,都是由古菌制造的。水稻顶多是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不小心顺便带了一点溶解在水里的甲烷进入体内,再把它排进大气而已。与其他粮食作物不同,稻的多数品种要栽在水里。由于水层的阻碍,水稻田的土壤里出现缺氧环境,正适宜这些制造甲烷的古菌生存(要知道,氧气对它们来说完全是一种可怕的毒药!),导致稻田成为甲烷的重要排放源。
④一些陈旧的生物分类系统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简单分成动物和植物两大类。据此,基本上所有看上去不像动物的生物都被划入了植物之列。于是,海带是“植物”,蘑菇是“植物”,细菌是“植物”,古菌自然也成了“植物”。面对这种在大学里竟然一直用到21世纪初的过时分类体系,不光是水稻,所有其他植物都要大喊“冤枉”了——在地球生命的演化史上,古菌与真正的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要远多了!
⑤如今,最权威的生物分类系统一般把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先分成细菌、古菌、真核生物三大域(病毒之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姑且不论)。尽管在最新证据面前,这个划分也有点陈旧了,但至少比“不是动物就是植物”的二分法要靠谱多了。然后,真核生物再分成许多支派,在其家谱树上,动物与真菌(蘑菇之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情同姐妹。能够称得上植物的生物,只剩下陆生植物(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绿藻、红藻等几类。褐藻(海带之类)也要自立门户,不再顶着“植物”的头衔招摇过市了。
⑥产生甲烷的古菌(微生物学上称为产甲烷菌),以二氧化碳为助燃剂,以氢气或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为燃料,最后生成水和甲烷。
⑦产甲烷菌还会利用乙酸进行无氧呼吸,分解之后的产物则是二氧化碳和另一种物质——你可能猜对了——甲烷。与此相似,植物和同属真核生物的人类一样,也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在这个过程中,糖类等养分不会与氧气结合,而是在细胞中直接分解成乙醇或乳酸(就是那种让你的肌肉在剧烈运动后产生酸痛感的物质)。
⑧总之,从生命活动的基本化学反应来看,产甲烷菌是一类与真核生物极为不同的“另类”生物。用本书里的比喻来说,它们是一类非常独特的化工厂,拿手的特色产品就是甲烷——既能在人类社会中发光发热,又让人类担心得不得了的最简单的有机物。
(选自《植物的经营之道》,有删改)
请写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结合文中画线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大量使用补充说明文字(即括号里的文字),请概括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运用从本文学到的生物学知识,为“背锅”的水稻写一段“申冤”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 梳理、分析说明顺序
  1.指出选文或某一段的说明顺序,并说明其作用。
2.相连的几段可否调换顺序 为什么
(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二、2题)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解析】 第一步,审读题干,抓要点:“7~10段”“说明顺序”。定位答题范围→第⑦~⑩段;考点→说明顺序;怎么答→分析总结。
第二步,细读文章,找寻依据。根据第⑦段“首先是纬度”、第⑧段“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第⑨段“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及第⑩段“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等内容可知,在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文章分别介绍了纬度、经度、高下及古今等因素的影响,主要采用了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
第三步,梳理要点,规范答案。
【答案】 文章采用了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作者运用逻辑,可使介绍的物候学知识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理解掌握。
(2016·河北14题)选文是如何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姓氏的产生与发展”的 请简要说明。
分析说明顺序,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其次要找出能体现说明顺序的标志词;最后作出判断,具体阐述使用这种说明顺序的必要性及好处。
1.从说明对象上分析。
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空间或时间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
2.从语言标志上分析。
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说明文中通常有表示时间或事物各个阶段的发展的标志语,如朝代、年份等。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说明文中通常有表示各个方位的标志语,如上下、左右、远近、内外、东西南北等。按逻辑顺序说明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文中通常有表示逻辑层次的词语,如首先、其次、为什么、原来、因此等。
本文(第×段)采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这几段不可以调换顺序,因为它们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2024·广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拥抱5G-A商用时代
①2019年5G技术进入商用阶段以来,全球5G用户已突破15亿,5G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通信技术更新迭代和新终端新业态不断涌现,5G-Advanced(5G-A或5.5G)应运而生。它引入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新技术,可使网络性能提升10倍,满足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推进5G-A建设,不断激活发展潜能。
②从技术应用上来讲,对生产端而言,5G-A的连接能力大幅扩展,并走向全场景应联尽联,为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打开全新空间。例如在中国山东的一家工厂,运用5G-A的配电器和空开保护,加上无人机和机器人,实现了发电设备的自动化巡检、故障快速隔离和恢复供电,巡检效率提升了24倍,全年平均断电时长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③对消费者而言,5G-A可以促进沉浸式业务、家庭带宽业务体验升级,为智慧家庭、智慧文旅等提供助力。网络带宽升级,可为用户收看4K/8K高清视频等提供技术支撑,促进裸眼3D、扩展现实等沉浸式业务的规模化应用,使消费者享受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体验。中国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就可以通过终端小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观赛。
④中国正在加速推进5G-A商用建设。中国移动宣布今年将在超过300个城市部署5G-A商用网络,目前已公布首批100个商用城市名单。中国联通打造的基于5G-A的超高清浅压缩编码制播系统,创造了制播领域全球最高上行码率纪录。中国电信也在多个省市完成了三载波聚合(3CC)百站规模部署,并在钢铁、矿山、医疗等行业探索落地5G-A关键技术。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设备商,在2023年10月发布了全球首个5G-A全系列商用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原生万兆、原生绿色、原生智能三大创新技术支撑5G-A商用发展。
⑤5G-A是5G演进到6G的关键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去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审议通过《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展示了对6G的愿景和共识。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A当前研究的标准有近70%的重叠。因此,发展5G-A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今年,全球有望实现5G-A的规模化商业应用,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的世界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9日,有改动)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第⑤自然段加色的“近”字能否删去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本文对5G-A技术进行了介绍,全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
B.文章第②③自然段分别从生产端和消费端两方面介绍了5G-A技术运用的优势,语言特点主要是生动形象。
C.本文第③自然段画线句“中国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就可以通过终端小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观赛”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5G-A不仅是对5G的发展,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所以5G-A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考点三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选段或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文章或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的作用或好处。
(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三题)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解析】 第一步,审读题干,抓要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定位答题范围→全文;考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怎么答→分析要点并总结。
第二步,细读文章,找寻依据。“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受到低温的损害”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春天便来得迟了”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只比北京早十天”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比前者早九天”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第三步,梳理要点,规范答案。
【答案】
说明 方法 例句 作用
举 例 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说明物候对农业生 产的重要性
作 比 较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说明经度是决定物 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列 数 字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 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引用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 有古今的差异  
(2013·河北16题)选文第②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
在判断说明方法时,首先要理解常见说明方法的特征,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最后联系句子所在段落的具体内容分析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这段文字(这句话)运用了……(说明方法),准确(具体、生动等)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起到了……的作用。
1.有的句段可能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列举时容易遗漏,一定要注意该句段的特点,从而全面准确地辨析该句段所用的说明方法。
2.对说明方法作用的分析,一定要结合句子内容做具体分析,切忌堆砌术语。
(2024·天津)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大风车原来是这样发电
胡帆 陈海伦
①“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近些年来,山川田野间、荒漠戈壁滩、蔚蓝海面上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组拔地而起。它们在装扮风景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能源。
②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公元前2世纪的波兰,人们就建有碾米的风车磨坊;元明时期,中国建有风力水车,用来灌溉农田。现代风车的雏形,则来源于1890年丹麦提出的风力发电计划,给风磨安装了发电机。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出现,让风力发电机的发展遇冷。直到20世纪下半叶,化石能源告急,生态环境恶化,风力发电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③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轮旋转,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发电机在风轮轴的带动下旋转发电。它和纸风车结构相似,由风轮、机舱、塔筒组成。但是,纸
风车为了更漂亮可以折出很多个叶片,而风机的风轮一般为3个叶片,因为这样便于平衡,性价比更高。
④对于风力发电来说,风速达到2.5~3 m/s(微风拂面)就可发电。风越大,风轮转得越快,发的电能也越多。但是当风速达到25~30 m/s(狂风大作)时风机就会停止工作,进入“防御姿态”。因为这个时候的风可以拔起树木,摧毁房屋,如果风机继续工作就会损坏发电机组。
⑤随着风力发电的发展,风机的叶轮直径也逐渐增大,近15年间,叶轮直径已经从70 m增大到250 m。目前我国陆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处于200 m水平,其扫风面积超过32 000 m2,相当于4.5个标准足球场。
⑥从远处看,人们可能会觉得风机的叶片转得很慢。但事实上,由于机舱齿轮的加速作用,风机叶片的尖部线速度有时和高铁运行速度不相上下。不同功率、不同类型的风机转一圈产生的电量也不同,有的可发1.4度电,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晚上空调用电量;而有的可产生5.8度电,能供一个普通家庭用一天。
⑦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风力发电具有很多优势。相比火力发电,风力发电没有粉尘、硫化物、二氧化碳等的排放;相比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没有库区移民问题和蓄水对地质构造的影响,建成周期短。
⑧近年来,风力发电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能源供应紧张的背景下迅速发展。比如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的用电主要是河北张家口的风力和光伏发电输入的。相信,“十四五”时期风力发电必将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
(选自“学习强国”,有删改)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风力发电机组在装扮风景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能源。
B.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把风轮轴的机械能转变为风的动能。
C.由于机舱齿轮的加速作用,风机叶片尖部线速度有时和高铁运行速度不相上下。
D.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没有粉尘、硫化物、二氧化碳等的排放。
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利用风能、建设“风车”的历程十分艰辛。
B.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利用风能、建设“风车”的历程十分艰辛。
C.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
D.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以儿歌引出说明内容,生动活泼,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中加色的“这个时候”是指风速达到25~30 m/s(狂风大作)时。
C.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加色词“一般”“目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本文采用“分—总”结构,以空间顺序重点介绍了大风车的构造和风力发电的优势。
考点四 赏析说明文语言
  1.分析句中加色词语的含义及其作用。
2.句中加色词能否删去 请说明理由。
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八上《中国石拱桥》“积累拓展”四、1题)结合下列句子中加色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解析】 第一步,审读题干,抓要点:“加色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定位答题范围→本句;考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怎么答→分析要点,归纳总结。
第二步,细读句子,找寻依据。句中的“大约”“可能”表示对于《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的建成时间和其是不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的不确定,“有记载的”是根据《水经注》判定的。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第三步,梳理要点,规范答案。
【答案】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有记载的”指出后面判断的根据,更增强了准确性。
(2010·河北17题)选文第④段中加色的词语可以去掉吗 请说出理由。
说明文语言的首要特点是准确性,这体现在说明文中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及同义词、近义词的运用上。例如,“比较”“几乎”“相当”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表估计,“多”“有余”表数量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1.在具体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
2.对比去掉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或替换这些词语前后句子意思的改变。
3.辨析同义词、近义词在词义、搭配、范围、感彩方面的细微差别。
4.理解使用表猜测、估计等模糊性词语的好处。
题型示例 答题模式
阐释词语的意思 结合具体语境回答
分析运用某个词语的好处 用了“××”一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的……特点,更符合实际情况(或更具科学性,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判断词语能否替换 ①判断,一般不能替换;②分别解释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③结合上下文比较替换词语的不足之处;④结论: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判断某个词语能否删去 ①判断,一般不能删去;②解释要删去的词语的意思;③联系上下文,分析删去该词后句子意思的改变;④结论: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024·烟台)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
李天洋
①冬天来临,当人们拿出棉衣御寒时,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在用它们的方式准备过冬。冬眠,就是其中颇为特别的一种。冬眠可不是简单的睡眠,它不仅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也是前沿科学研究与应用的热门。
挑战生理极限的冬眠
②生物学家发现,哺乳动物的冬眠历时4至7个月,为保证冬眠期间能生存下来,它们需要在入眠前以脂肪或食物的形式贮存大量能量:熊、睡鼠等动物依靠在夏、秋季积累于体内的脂肪;仓鼠、松鼠则选择在洞穴内贮存食物。
③哺乳动物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比如体温迅速下降、代谢率大幅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具体来说,冬眠时,北极黄鼠体温最低能降到-3℃,极地松鼠降到5℃,而熊的体温仅降到30℃,睡鼠的体温维持在20℃。这说明,冬眠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并不一定伴随着超低体温现象的出现。但在代谢率上,哺乳动物冬眠期间降低幅度均较大,熊降低50%左右,小型哺乳动物甚至降至1%。在心率和呼吸方面,熊的心率从每分钟55次降到10次,呼吸从每分钟8次降到一两次;多纹黄鼠的心率从每分钟200至300次降到三四次,呼吸从每分钟200次降到1次,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这对于一个生命有机体来说,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是一个非常艰难又高级的系统工程。
④虽然在表象上,动物的“冬眠”和“睡眠”差不多,不吃不喝不动,但实际区别很大。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百余种动物被证实有冬眠现象,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类动物等。这些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时,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均会有所降低,但变化不大;而在冬眠时,这些指标则降幅很大,有的动物甚至降到濒临死亡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减少它们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帮助它们度过凛冽的冬季。冬眠可以说是动物通过节能方式应对“极限气候”的一种智慧和有效策略。
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
⑤近些年,随着癌症等医学难题陆续增多以及人类宇宙探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迫切地对动物特别是对哺乳动物的冬眠开展深入研究。人们想知道:为什么黄鼠在秋天体重激增而不得糖尿病 熊冬眠时不排泄为什么不会肾衰竭 极地松鼠在醒来后,为什么大脑没受损伤,也没有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科学家希望能尽快弄清楚动物冬眠的这些“超能力”,并应用到人类身上。
⑥依托于信息传播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实例的出现和研究结果的发表给了科学家很大信心: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
⑦2020年12月,西班牙、希腊学术研究团队在《人类学》期刊发表研究结果,他们在43万年前的人类骨骸中,找到了人类冬眠的证据,经断层扫描与显微镜观察,这些骨头与冬眠动物的骨头有相似的病变和损伤,也就是说,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远古人类是有冬眠的能力的,只不过后来自然环境变好,人类应对极端气候能力增强,不再需要通过冬眠这种方式过冬了,这个能力也就退化了。
⑧在这些实例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人工冬眠”的概念应运而生,并率先在科幻电影中“实现”了。人们在《太空旅客》《流浪地球》等电影中可以看到,为了让太空旅行者完成漫长的星际航行,会把他们放进太空冬眠舱,以冬眠的方式延长他们的寿命。
⑨为了让梦想尽快照进现实,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研发适用于太空以及医学方面的冬眠技术。
⑩受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的启发,科学家研究出了“人体冷冻法”,即在-196℃的低温下保存整个人体或头部,以期未来的科学技术能够将其复活。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这种尝试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7年,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因癌症身亡几小时后,进行了遗体的冻存处理,保存至今。但有研究者指出,通过这种方式冬眠复苏后,无法证明储存大脑信息的神经通路是否完好,因此,靠冷冻来实现人工冬眠的道路不太顺畅。
研究的成果虽然不少,但如何将基于动物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人类,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未来,当科学家最终找到人类的冬眠开关时,将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星际航行带来全新的天地。
(选自《风流一代·经典文摘》,有删改)
为什么说“冬眠”是动物的“超能力” 通读全文,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说法与本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第①段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冬眠”,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B.哺乳动物在冬眠时,体温都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较大,有的下降幅度较小。
C.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是为了解决一些现在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以及探索宇宙的需要。
D.最后一段总结概括了目前研究人类冬眠技术的成果,起到了收束全文的作用。
第④段主要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
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加色词的作用。(※)
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例子放在文中,小语认为可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而小文认为可放在第⑩段和第 段之间。你同意谁的观点 说说理由。
1999年,一位挪威的滑雪者不慎掉入冰中,被救起后已没有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13.8℃,但经过抢救,他仍然苏醒过来。2006年10月,一位攀爬雪山失踪24天才被救援的日本人,在确认新陈代谢已经停滞的情况下经过治疗生命复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五 句段的作用
  1.选文第×段写了……,有何用意
2.第×段的作用是什么
3.请结合全文,说说选文第×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八下《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思考探究”三、1题)摘编为:下面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解析】 第一步,审读题干,抓要点:“结合上下文”“作用”。定位答题范围→本句及上下文;考点→句子作用;怎么答→分析要点,归纳总结。
第二步,细读文章,找寻依据。上文“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与非洲相离”说明了陆块的分合。此处语句表明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地吻合,说明了它们原来在一起。
第三步,梳理要点,规范答案。
【答案】 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地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
(2012·河北15题)选文第①段写“一项有趣的实验”,其用意是什么
解答此类题,先要明确句段位于文章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结尾),然后根据句段的具体位置,从内容、结构、表达效果三方面综合分析。
1.开头句段。
(1)结构上:①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征的介绍;②呼应文章标题;③总领全文。
(2)内容上:①用故事、传说、个人经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生动的比喻等引出说明对象,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②开篇点题,直接介绍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的特征。
(3)表达效果上: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增强说明文的故事性、趣味性或生动性。
2.中间(过渡)句段。
(1)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内容上:①引出下文……的内容;②总结(承接)上文……的内容。
3.结尾句段。
(1)结构上:①总结全文;②呼应标题或开头。
(2)内容上:①补充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的特征;②表达愿望,提出愿景。
(3)表达效果上:引发读者对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的关注。
开头句/段:引出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间句/段:内容上介绍了……,强调了……;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结尾句/段:内容上介绍了……,强调了……;结构上总结……,照应上文……。
采用……的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具体、准确等)地说明了……,突出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揭秘膨化食品“不健康”的真相
①膨化食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流行,并迅速风靡欧洲各国,后传至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这类食品口感酥脆,咀嚼起来“咔哧”作响,味道或香甜,或咸香,或香辣。令众多消费者追捧的爆米花、薯片、果蔬片等膨化食品,是以谷类、薯类、豆类、果蔬类或者坚果籽类等为主要原料,采用膨化工艺制成的,国外又称其为挤压食品、喷爆食品、轻便食品等。其实,膨化工艺是为粗粮提供的一种很好的物理加工方式,不仅能改变原粮的外形,还能提高原粮的口感,让人们在食用时,不会像食用原粮那样难以下咽。而且经膨化工艺制成的食品具有不易回生、营养成分损失少、易被消化吸收等优点。可是在崇尚健康饮食的今天,花样百出的膨化食品虽然可口,但一直被贴着“不健康零食”标签,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②首先,膨化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中,能量与四大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是强制要求标出的项目,几乎全部膨化食品的配料表中都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是会导致血栓、引发冠心病、肥胖、影响记忆力的不健康脂肪,是人体健康的无形杀手。
③其次,膨化食品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食品。以鲜虾条的蛋白质为例,吃30克虾条会摄入2.1克蛋白质,占人体全天所需蛋白质总量的4%。鲜虾条和芝士味玉米片的营养成分含量是以“份”来标示的(一份大小可根据食品的特点或推荐量规定),按照鲜虾条净含量80克、芝士味玉米片净含量140克,我们可以计算出吃一袋膨化食品所获取的营养素占人体全天所需营养的百分比。由膨化食品营养参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吃下一袋鲜虾条或一袋芝士味玉米片,人体所摄入的能量(进入人体转化为热量)、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盐的主要元素)接近甚至超过一顿正餐。为了保证口味香浓,膨化食品中必须添加大量的油和盐,再加上原料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也就导致了膨化食品的“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
④另外,从配料表中我们得知,导致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其中的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单硬脂酸甘油酯如果被长期食用,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曾经有些含铝元素的膨化剂也是导致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原因,儿童摄入过多铝元素会导致神经系统被侵害,进而影响智力发育。现在,含铝元素的膨松剂已经被禁用,但膨化食品中依然被检测出含有微量铝元素,其可能的来源包括储存原料的容器、加工设备的输送管道、包装袋等。但大家也不必过分担心,膨化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含量如果能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就是安全的。
⑤最后,如果过量食用膨化食品,还会影响我们的正常饮食。因此,我们要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做到良好的膳食搭配,坚持每日饮食均衡和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
文章的开头段有什么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中的加色词语“几乎”能否删去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特别喜欢吃膨化食品,为了他的健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劝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六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以《××》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作用/妙处)
2.为选文拟一个标题。
(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解析】 第一步,审读题干,抓要点:“标题”“作用”。定位答题范围→全文;考点→标题作用;怎么答→分析总结。
第二步,细读文章,找寻依据。文章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首先,这个标题准确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理解大自然的语言(物候),从而更好地理解自然、利用自然。其次,这一标题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比作人类的语言,使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到这些现象所传达的信息,富有诗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三步,梳理要点,规范答案。
【答案】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如同人类的语言,传达着关于季节、气候等的信息,既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准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1.标题拟写或选用。
(1)通读选文,明确选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2)围绕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进行拟写(选择),体现主要内容。
(3)注意题干中是否有字数、句式限制等相关要求。
2.标题作用。
(1)内容上:①交代了文章的说明对象……;②点明了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③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表达效果上: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化用名言、俗语、流行语等,或引用新鲜话题、热门话题等,使标题生动、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用(化用)古诗词,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运用问句(反问句、疑问句等)、感叹句等句式,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作答时,要根据题干要求,有条理地整合归纳,形成答案。
(2024·龙东地区)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四季星空为何不同
①天文预报显示,木星合月、金星伴月、中秋满月等天象将在9月“扎堆”亮相。神秘的星空,静谧深邃又复杂多变——其中,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开阔;亦有“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柔美沉醉;还有“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的情思期盼……
②看似“静止”的星空,为何如此“多变” 事实上,虽说看上去“繁星满天”,但我们能看到在夜空中闪耀的,大多数是恒星,少部分是地球所在的太阳系中的行星。如果再细细观察还会发现,这些星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东向西发生“位移”,直至黎明时分,它们已渐渐落到了西边的地平线附近——若是用三脚架和相机来跟踪拍摄,还可以描绘出星星运行的轨迹。
③群星之所以看起来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除了自转,地球还在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一年要走过约9.4亿公里的路程。这么长路程的跋涉,这样的时间流动,就好比从赤道前往两极,一路上的“风景”当然会千变万化——这也是一年四季星空各不相同的原因。
④其实,夜空中的星星是否能被看到,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星星本身的亮度,亮度较暗的星星,即便离得近,也看不到;二是星星离地球有多远,离地球越远,越难被看到。因此,地球上能看到的星星都是那些距离不太远的星星。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更多的星星呢 除了要看当天气象方面的因素,最关键的是要看当时晚上位于地平线上的亮星有哪些。
⑤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星盘”,太阳系和周围的星星都在这个“星盘”上,一起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运动,太阳系周围的星星基本上是不变的。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当太阳在天空中时,阳光会“遮盖”住其他的星光,因此只有晚上才能看到星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天晚上出现在天空中的星星略有差别,公转会导致地球上四季的变化,与星空变化相对应,便产生了四季星空的不同。
⑥春季星空有划过天空的“春季大弧线”和众多的深空天体。秋季星空有“秋季四边形”,还可以看到北半球唯一一个可以肉眼看到的河外星系——仙女星座。仙女星座非常明亮,即使远在距地球254万光年之外,在地球上的我们依然能仅凭肉眼就看到它灿烂的光辉。冬季星空亮星较多,有显著的“地标”——“冬季大三角”,以及辨识度很高的猎户座,因此冬季也是观赏星空的好时机。
⑦天空中除了众多亮星,还有非常炫目的银河。夏季星空的最大亮点,便是璀璨的银河高挂天空,银河系的“银心”正位于人马座方向,人马座在夏夜空中逗留的时间最长——此时的星空,正是“群星闪耀时”。
⑧四季星空,各美其美——你更喜欢哪一种
(作者:胡方浩 选自《人民日报》)
本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加色词语“约”能否删去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季星空,各美其美”,你更喜欢哪个季节的星空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七 阅读拓展延伸
1.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2.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
3.就……谈谈自己的看法、建议或设想等。
4.结合链接材料、文章内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八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放眼今天的中国,如果要在纪念碑上补充建国以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人民英雄浮雕,你认为可以增加哪些 (至少写出两个)
【解析】 第一步,审读题干,抓要点:“人民英雄浮雕”“增加哪些”。定位答题范围→文中底座的浮雕;考点→拓展延伸;怎么答→分析总结。
第二步,细读文章,找寻依据。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八幅浮雕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胜利横渡长江。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抵御列强侵略,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斗争精神,反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初心。依据此可找到答案。
第三步,梳理要点,规范答案。
【答案】 示例: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南极科考;四川凉山火灾中牺牲的31位勇士;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四名戍边战士等。
(2017·河北14题)“苹果与梨嫁接长出的苹果梨”是变基因水果还是转基因水果 请根据选文说明理由。
1.解答链接材料探究性试题,首先要探究材料和原文内容的关联,然后从原文观点或主要内容中得到启示,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有些说明文的链接材料题,其实是让考生运用文中介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熟读文本,明确文本介绍的知识,然后再将文中的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解决生活中的某种问题。
2.如果题目要求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则不能脱离文本空谈,要领会作者的观点,并围绕观点谈感悟。说明文中,一般情况下都会对所说明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这些原因去提建议会更加准确、快捷。
3.解答感悟启示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然后紧扣说明内容谈体会。
联系实际举例+根据文本阐释+提出建议或发表感悟等。
(2024·南充)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守好锂资源的安全底线
①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将超过2 000万辆,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突破5 000万辆,这将会对碳酸锂产生巨大需求。从预测来看,2025年我国自产再加上进口,基本上能满足需求。但从2025年到2030年,差距将会拉开,除了我国自己能够供给的,还将有几十万吨的缺口。如果不采取措施,这个缺口在2030年前后还可能再扩大。2022年,我国进口锂精矿约284万吨,同比增长约42%。净进口碳酸锂12.57万吨,同比增长约72%,对外依存度超过60%,加之锂的价格猛涨,这种状况值得引起警惕。
②如何守好锂矿资源的安全底线 地球上已探明的锂资源中有超过60%蕴藏在盐湖中,结合我国实际,盐湖锂资源更是占到全国锂资源的70%以上,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一直以来,受到提取技术的限制,我国盐湖锂的产量较少,大量依赖进口。伴随着锂资源价格快速上涨,全球主要产锂国逐步收紧出口政策,我国企业海外买锂接连受阻。在此背景下,加大国内盐湖的开发,对保障我国锂资源的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所以在当前形势下,要继续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立足国内资源的开发和技术研发,进一步加强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发展,提高回收率,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保住锂资源供给的安全底线。
③保障锂资源需求,要将重点放在锂盐湖上,因为我国与国际相比较有两大不同之处:国外是以盐湖为主来解决锂资源的需求,而我们国内是以锂矿石为主,占84%。国内盐湖锂资源虽然占75%,但是开发的只占16%,大部分还是用矿石。所以,今后我们要逐渐加强对盐湖锂的开发。盐湖的锂资源有三大优势:一是总量大;二是成本低,与加工硬岩以及运输成本相比,盐湖提锂成本要低很多,而且可以深加工进行综合利用,这是国际趋势;三是环保优势,加工硬岩需要烧,要加酸加碱,最后才能生产出碳酸锂,对环境是有一定破坏的,而盐湖对环境比较友好。
④西藏的盐湖跟柴达木盆地的盐湖不一样,柴达木盆地的盐湖很大,盐滩就很大,盐滩底下有黏土。这种盐田,草场一般在边缘,稀稀拉拉有一点,所以它对生态影响不大。而西藏盐湖比较小,最大的就二三百平方公里,周围都是草场。这样就需要做到“一次提锂”,少做盐田或不做盐田,可以少破坏草场。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挑战,不过现在的技术,可以只用盐卤提锂了,可以提到500毫克每升了。所以我们要加强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创新,重视超前提锂、盐卤提锂等技术的推进,尽量少破坏草场,对5 000多年的盐田来一次革命,解决西藏锂盐湖开发瓶颈。如果技术攻关成功,那么西藏锂盐湖在2025年到2030年间能为国家保障锂资源需求作出更大贡献是非常有希望的。
(选自《学习时报》2023年11月1日,有删改)
下列对文本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本文用语的准确、严谨。
B.第④段介绍了西藏盐田的特点及开发的技术要求等。
C.本文介绍了我国锂资源的供给现状及盐湖锂资源的分布情况等。
D.本文综合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据预测,从2025年到2030年,我国将有几十万吨的碳酸锂的缺口。
B.地球上的锂资源中有超过60%蕴藏在盐湖中,我国的盐湖锂资源更是占到70%以上。
C.国外以盐湖为主解决锂资源的需求,国内以进口锂矿石解决锂资源的需求。
D.推进超前提锂、盐卤提锂等技术,解决了西藏锂盐湖的开发瓶颈。
对保障我国锂资源安全,你有何建议 请根据文本内容,结合当前形势,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答案】
河北中考·真题体验
一、
1.记载父辈们建国的功绩、新王迁都的成就,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
2.“中”指的是城邦中心,“国”指的是家园需要守护。“中国”一词在何尊铭文中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
3.①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又富有变化,是艺术瑰宝。②记载了周朝祖先的丰功伟绩,历史悠久,是历史瑰宝。③何尊中关于“中国”的记载,传承更迭,文化底蕴丰厚,是文化瑰宝。
二、
1.A 解析:根据原文可知,石鼓文“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A项中“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去掉了修饰词“现存的”,是错误的。
2.第③段主要写了石鼓这一文物自唐代出土以后坎坷的流传过程。
3.历代学者对石鼓文的时代的考证体现了求真求实、敢于质疑、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
1.①处于微重力、弱地磁、高真空、超低温、高洁净、多变化的太空环境中。②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高能宇宙射线“轰击”。③种子的基因们没有被完全摧毁。
2.干涉和参与。
3.转基因水果。因为苹果梨是苹果与梨的基因进行组合后创造出来的新品种。
中考考点·技法突破
考点一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古菌”或“产甲烷菌”。
2.运用拟人手法,将褐藻不属于植物这一知识说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增强说明语言的可读性。
3.化高深的概念为浅显易懂的知识;用简洁幽默的语言将知识说得清楚明白;将说明对象解释得翔实具体。
4.示例:从文中生物学分类知识可知,水稻和古菌属于不同“域”。水稻田里产生甲烷的是古菌而不是水稻,因古菌和水稻生长在同一环境下,致使水稻受到牵连,为其“背锅”。
考点二 梳理、分析说明顺序
1.5G-A。逻辑顺序。
2.举例子、列数字。举了中国山东的一家工厂运用5G-A技术的例子,并列举了“24倍”“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等相关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5G-A的运用对生产端而言,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的特点。
3.不能删去。“近”表示“接近,将近”。准确地说明了《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A当前研究的标准有接近70%的重叠。删去了就变成了“有70%的重叠”,与事实不符。“近”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D 解析:A项,文章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5G-A”;接着,第②③段分别从技术应用对生产端和消费者的影响两个方面具体说明5G-A的作用;第④段说明中国在5G-A商用建设方面的进展;最后,第⑤段强调了5G-A在5G演进到6G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对未来的意义。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本项“全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有误。B项,第②③段列举了多个事例、数据,如第②段“例如在中国山东的一家工厂”“巡检效率提升了24倍”“全年平均断电时长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整体的语言特点为准确、科学、严谨。两段中未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本项“语言特点主要是生动形象”有误。C项,该句列举了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可以沉浸式3D智能观赛这个具体事例,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力说明了5G-A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该句中没有列举具体的数据,故没有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本项“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误。
考点三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B 解析:由第③段“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轮旋转,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发电机在风轮轴的带动下旋转发电”可知,原文说的是“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而不是“把风轮轴的机械能转变为风的动能”,选项颠倒顺序。
2.C 解析:由文中画线句子“公元前2世纪的波兰,人们就建有碾米的风车磨坊;元明时期,中国建有风力水车,用来灌溉农田”可知,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公元前2世纪波兰建有碾米的风车磨坊以及元明时期中国建有风力水车的具体事例,形象具体地说明了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
3.D 解析: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开头先总述了风力发电机组的作用和发展情况,然后从风力发电的历史、工作原理、优势等方面进行分述,最后总结风力发电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的发展前景。同时,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来介绍的,重点阐述了大风车的相关知识和风力发电的特点及发展,而不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安排内容的。
考点四 赏析说明文语言
1.动物在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但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在结束冬眠后,身体机能没有受到影响,没有产生疾病。
2.D 解析:最后一段虽然提到了“研究的成果虽然不少”,但并未具体总结概括“目前研究人类冬眠技术的成果”,而是指出将基于动物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人类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并展望了未来的可能性。
3.作比较 动物的“冬眠”和“睡眠”区别很大,冬眠对于动物来说是一种通过节能方式应对“极限气候”的智慧和有效策略
4.“极有可能”指的是一种较高的可能性,但并未达到完全确定的程度。在文中指的是尽管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说法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事实。“极有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5.示例:我同意小语的观点。材料举了两个关于人类在极端低温下丧失生命体征后复苏的实例,是对第⑥段“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的说法的有力支撑,第⑦段说明了关于人类冬眠潜力的科学研究及发现。将材料放到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可以使说明的内容从动物的冬眠过渡到人类冬眠的潜力,使文章逻辑更加清晰。
考点五 句段的作用
1.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2.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举了鲜虾条的蛋白质的例子和具体数字,准确有力地说明了膨化食品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食品。
3.不能删去。“几乎”起限制作用,说明大部分膨化食品的配料表中都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删掉以后语言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示例:小明,膨化食品是不健康的零食。因为膨化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中含有反式脂肪酸,膨化食品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食品,膨化食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过量食用膨化食品还会影响我们的正常饮食。所以,我们应该少吃或不吃膨化食品。
考点六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以《四季星空为何不同》为题,点明本文的说明内容——四季星空不同的原因,标题采用设问(或问句)形式引发读者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不能删去。“约”表估计,起限制作用,说明“地球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一年要走过9.4亿公里的路程”是估计出来的。删去后,语意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约”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银河系的样貌(形状),使说明内容通俗易懂。
4.示例一:我喜欢春季星空。因为可以看到划过天空的“春季大弧线”和众多的深空天体。
示例二:我喜欢秋季星空。因为可以看到河外星系——仙女星座,仙女星座非常明亮,能看到它灿烂的光辉。
示例三:我喜欢冬季星空。因为亮星较多,有显著的“地标”——“冬季大三角”,可以辨识出猎户座。
示例四:我喜欢夏季星空。因为这个季节天空中除了众多亮星,还有非常炫目的银河。璀璨的银河高挂天空,正是“群星闪耀时”。
考点七 阅读拓展延伸
1.B 解析:第④段介绍的是西藏盐湖的特点及西藏盐湖开发的技术要求等。
2.A 解析:B项,原文的表述是“地球上已探明的锂资源中有超过60%蕴藏在盐湖中,结合我国实际,盐湖锂资源更是占到全国锂资源的70%以上”;C项,从文中可知,国内不只是以进口锂矿石来解决锂资源的需求;D项,从原文“所以我们要加强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创新,重视超前提锂、盐卤提锂等技术的推进,尽量少破坏草场,对5 000多年的盐田来一次革命,解决西藏锂盐湖开发瓶颈”可知,西藏锂盐湖开发瓶颈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3.①广泛开源,加大锂资源勘察力度,加大国内盐湖的开发;②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互利共赢;③立足国内资源的开发和技术研发,加强专业人才培养;④强化政策引领,加强理论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⑤规范锂电池回收,建设绿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