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古诗文默写 学案(含解析) 2025年中考语文部编版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3 古诗文默写 学案(含解析) 2025年中考语文部编版专题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3 13:2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三 古诗文默写
中考考情分析
古诗文默写是中考必考考点。分值为6分左右,2024年分值6分,2023年分值6分,2022年分值5分,总体比较稳定。
考查范围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60篇(段)、统编教材7~9年级要求背诵的古诗文、教材中“课外古诗词诵读”的部分诗词。
考查方式为直接性默写、理解性默写、情境式默写。考查特点:直接性默写多考查中心句、名句、含有易错字的重点句;理解性默写多考查哲理句、写景句、主旨句、人格修养句等,设问直接,没有理解障碍;情境式默写多考查含有同一意象或表达同一情感(思想)的句子。
(2024·河北3题,6分)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学校举办主题活动。请补全本次活动开场白。
饮食与诗文,自古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山肴野蔌,(1)        ,太守宴也”,山野风味散发着与民同乐的欢愉;“莫笑农家腊酒浑,(2)        ”,丰盛的食物洋溢着待客的热情;“(3)        ,(4)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粗茶淡饭彰显了安贫乐道的情操;“虽有嘉肴,弗食,(5)        ”,美味菜肴隐喻了一心向学的智慧;“(6)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内心丰盈源自精神食粮的营养。味蕾的享受,文化的传承,让美食与诗文交相辉映!
(2023·河北3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从“参差荇菜,(1)      ”看到欢快的劳动场景,从“唧唧复唧唧,(2)      ”感受到劳动者的美好形象,从“(3)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体会到劳动表现的幸福安宁。中华古诗文,佳作如林,我们还会发现许多与“劳动”相关的诗文,如陶渊明的“(4)      ,悠然见南山”,表现归隐田园的恬淡;柳宗元的“(5)      ,下见小潭”,寄寓发现美景的欣喜;《岳阳楼记》中的“(6)      ,此乐何极”,抒发了劳动者的畅快之情。
(2022·河北2题,5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所写的是一些事物、一种情境,而所表现的却是一种情致。
【乙】李白的诗里有一种豪迈之气。他偏好那些宏大的、壮观的物象,如大鹏、沧海、长风、雪山等,它们构成了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丙】雨中登香山,水秀山清,除了密林深处间或有小鸟啁啾声外,几乎是万籁俱寂。此时此地我心中溢满了诗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2)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       ,       ”。
(3)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句子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课文中陶渊明的名篇《     》。
(2021·河北2题,6分)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
(3)      ,古来共谈。(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在《论语·子张》中,子夏认为,“博学而笃志,        ”,仁德就在其中了。
(5)在《三峡》一文中,郦道元仅用“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三峡两岸山势高峻的特点。
考点一 直接性默写
  给出上句或下句,根据要求直接写出相应句子。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柳暗花明又一村。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富贵不能淫,       ,       。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三章》)
【解析】 本题考查直接性默写。作答时,一是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二是要根据题目中的提示信息,快速定位,从记忆中搜索出正确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答案】 (1)山重水复疑无路 箫鼓追随春社近 (2)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1.辨明名句(篇)的特征,抓住复习要点。
一般能成为名句(篇)的,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巧用修辞,意蕴深刻。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蕴含哲理,令人深思。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情景交融,意味深长。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情感积极,警策励志。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凡是有以上特点之一的名句(篇),应是中考复习的重点。
2.反复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学习古诗文来说,诵读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句意,理解文意,反过来便能“见义知句”。
3.归纳积累。
我们可以将相关的诗文名句按照不同的类别归类整理。如“送别类”“怀乡类”“爱国类”“理想类”“描写类”等,并把它们做成卡片,便于比较记忆。
4.严谨细心。
不论是平时复习还是中考应试,都要养成严谨细心的习惯,提高背诵、默写的准确率,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默写与运用。
(1)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默写古诗文。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
(2)日月之行,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会挽雕弓如满月,        ,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请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任选一首,在下面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2)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古文中常有写四季美景的佳句,如《醉翁亭记》中的“        ,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宋濂自小刻苦读书,他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到“天大寒,        ,        ”,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也不懈怠抄书。
考点二 理解性默写
  给出一定的提示,根据提示及对古诗文的理解,写出相应的语句。
在下列横线处写出相应的句子。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着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的哲理的诗句是:        ,        。
(2)下面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句子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          ”。
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性默写。这类题解答要点在于将题意与相关诗文结合,然后填写最恰当的句子。
第(1)题,首先确定句子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再抓住题干中“蕴含着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的哲理”这一关键提示语,结合诗意,我们便不难想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进而准确作答。
第(2)题,首先确定句子出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再抓住“水中的荇藻”这一关键提示语,结合文章,与之相关的句子便呼之欲出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答案】 (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理解性默写也叫提示性默写,命题者通常会在题干中给出一些提示信息,如给出相应古诗文的作者、篇名、描写对象、叙写内容、思想情感、修辞手法、诗句的字数及格律等,然后要求我们填出相对应的语句。理解性默写考查的不仅是记忆能力,还涵盖了理解能力和联想融合能力,是对我们古诗文学习的综合检测。
回答此类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2024·江西)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想象奇特的诗句是:       ,       。
(3)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孟子开篇就提出了“       ,       ”的观点。
(2024·福建)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论语>十二章》中“        ,        ”,大意是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2)郦道元《三峡》中描写山势起伏、绵延不断的两句是:      ,      。
(3)崔颢《黄鹤楼》中“                 ”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杜牧《赤壁》中“        ,        ”两句借史事写自身,发议论,抒感慨。
(2024·广安节选)诗文填空。
(1)在李清照《渔家傲》一词中,化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典故的词句是:        。
(2)在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体现“只有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事物假象迷惑”的哲理的诗句是:        ,        。
(3)在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中,抒发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是:       ,       。
考点三 情境式默写
  给出一个情境主题,在这一主题下默写相应的语句。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2024年春晚,最“出圈”的歌当属《上春山》了。其歌词巧妙化用十多首古诗词,一诗一景,写出了万物复苏的春意和“步步登高”的祝愿,传统文化的光芒激起了人们诵读古诗文的热情。我们读“海日生残夜,(1)      ”,在日夜交替、冬春消长里感悟变迁;我们读“(2)      ,(3)      ”,在钱塘湖春鸟的活力里焕发生机;我们读“(4)      ,(5)      ”,在原本应烟柳明媚,如今却满目荒芜里感受诗圣杜甫的忧国忧民,痛心战争的残酷;我们读“野芳发而幽香,(6)      ”,又在春夏的不同风光里沉醉于四时之乐……春天读诗,我们留住古风雅韵,让无限春光永驻心间!
【解析】 本题考查情境式默写。首先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语句;其次准确作答,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莺、暖、燕、啄、繁。
【答案】 (1)江春入旧年 (2)几处早莺争暖树 (3)谁家新燕啄春泥 (4)国破山河在 (5)城春草木深 (6)佳木秀而繁阴
情境式默写,就是根据题干设置的情境和给予的主题提示进行诗文填空。它真正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2024·广西)根据语境,填写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名句。
文物里的中国多姿多彩,诗词里的中国隽永千年。
先秦诗人以“(1)      ,在水一方”营造浪漫意境,北魏郦道元以“清荣峻茂,(2)      ”赞美春冬胜景,唐代陈子昂以“前不见古人,(3)      ”慨叹时间绵长,(4)    (人名)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抒写雄心壮志。南宋晏殊借花落燕归暮春图,表达“(5)      ,(6)      ”的惆怅之感;元代马致远借深秋晚景图,抒发游子“(7)      ,(8)      ”的浓重乡愁……
中华文明史册上的优秀诗文灿若繁星,给世代中国人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
(2024·陕西)请将下面诗文名句补充完成。
漫游三秦,邂逅文人墨客,探访古今先贤,感悟人文情怀:我们登上潼关古城,眺望群山,凝视黄河,张养浩笔下“(1)        ,(2)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壮观景象浮现眼前;与友人漫步西安古城墙,感受都市繁华,憧憬美好未来,吾辈坚信“(3)        ,(4)        ”(《行路难》其一);远望古蜀之地,同挚友道别,一起为友情高歌“(5)        ,(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告别长安,坐高铁,穿秦岭,达汉中,拜谒武侯祠,诸葛亮出师北伐时铿锵的誓言——“攘除奸凶,(7)        ,还于旧都”(《出师表》),依然萦绕在耳边;“(8)        ,再回延安看母亲!”(《回延安》)心中无数次默诵着贺敬之的诗句,乘飞机由陕南奔向革命圣地延安,畅饮延河水,拥抱宝塔山。
(2024·河南)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了解河南,感受美好。我们走进乡村人家,能感受到“(1)        ,(2)        ”(陆游《游山西村》)的热情;驻足黄河岸边,会联想到“大漠孤烟直,(3)        ”(王维《使至塞上》)的壮观;登上高山之巅,能领悟到“(4)        ,(5)        ”(王安石《登飞来峰》)的哲理。热爱河南,我们要厚植“(6)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家国情怀,带着“(7)        ,(8)        ”[李白《行路难》(其一)]的自信乐观,奋发努力,为老家河南增光添彩!
(2024·保定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在古代文人笔下,月亮具有无穷的魔法与魅力。“晓镜但愁云鬓改,(1)        ”(《无题》),李商隐用它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2)        ,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用它传递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心;“(3)        ,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陆游用它表达对乡间生活的喜爱;“自非亭午夜分,(4)        ”(《三峡》),郦道元用它写出三峡的隐天蔽日;“(5)        ,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杜牧用它营造出迷蒙冷寂的氛围;“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6)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则用它委婉道出自己宦途失意的苦闷。
【详解答案】
河北中考·真题体验
1.(1)杂然而前陈者 (2)丰年留客足鸡豚 (3)一箪食 (4)一瓢饮 (5)不知其旨也 (6)以中有足乐者
2.(1)左右流之(或左右采之/左右芼之)
(2)木兰当户织 (3)其中往来种作
(4)采菊东篱下 (5)伐竹取道
(6)渔歌互答
3.(1)白露为霜 宛在水中央 (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3)桃花源记
4.(1)乱花渐欲迷人眼 (2)高处不胜寒
(3)山川之美 (4)切问而近思
(5)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中考考点·技法突破
考点一 直接性默写
1.(1)梦回吹角连营 (2)小桥流水人家
(3)醉翁之意不在酒
2.(1)教然后知困 (2)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3)西北望 (4)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3.《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或《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4.(1)无案牍之劳形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3)千骑卷平冈 (4)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5)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考点二 理解性默写
1.(1)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3)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2.(1)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2)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3)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1)九万里风鹏正举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3)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考点三 情境式默写
1.(1)所谓伊人 (2)良多趣味 (3)后不见来者 (4)李白 (5)无可奈何花落去 (6)似曾相识燕归来 (7)夕阳西下 (8)断肠人在天涯
2.(1)峰峦如聚 (2)波涛如怒 (3)长风破浪会有时 (4)直挂云帆济沧海
(5)海内存知己 (6)天涯若比邻
(7)兴复汉室 (8)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3.(1)莫笑农家腊酒浑 (2)丰年留客足鸡豚 (3)长河落日圆 (4)不畏浮云遮望眼 (5)自缘身在最高层 (6)先天下之忧而忧 (7)长风破浪会有时
(8)直挂云帆济沧海
4.(1)夜吟应觉月光寒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从今若许闲乘月 (4)不见曦月 (5)烟笼寒水月笼沙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