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语句排序与衔接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
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④批评别人或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足取的。
⑥对于有些事物,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⑦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
A.⑤②③④⑦①⑥ B.②③⑦①⑥④⑤
C.⑤②③⑦④①⑥ D.②③⑦⑤⑥④①
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由于“这一代网络”中,各网络之间相互独立,导致网络间的消息传递变得非常麻烦。
②这就是NGN中最重要的“多网融合”思想。
③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中文名字被称为“下一代网络”。
④把这些内容都融合到一个网络,也便于集中控制管理,促进不同信息流间的协同合作。
⑤而在NGN里,人们可以传递语音、数据、媒体流等多种类型的信息。
⑥所谓“下一代网络”,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一代网络”而言的。
A.③①⑥⑤④② B.⑥③①⑤②④
C.③⑥①⑤④② D.⑥①③⑤②④
1.给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排序。
2.给语段的空白处选出正确的衔接句子。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经典作品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
②一个不读经典的人,不仅词汇有限,同时智力和想象力也会有限,从而导致知识和思想极度贫乏。
③读书之法,贵在选择经典作品。
④可见,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⑤一个读经典的人,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在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
A.⑤③②①④ B.⑤①②④③
C.③②④①⑤ D.③①⑤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抓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阅读语段可知,这段文字是关于读书方法的,“读书之法,贵在选择经典作品”提出了观点,③句为首句。①句阐明了经典作品的价值,即论证了“为什么要读经典”,为第二句。⑤②两句分析了“读经典的人”和“不读经典的人”的不同结果,并形成对比,分别为第三、四句。从“可见”一词可知,④句是对本段的总结,为末句。所以正确的语序应为③①⑤②④。
【答案】 D
1.做语句排序与衔接题的基本方法。
(1)通读语句,明确体裁,厘清行文思路,确认语段要介绍或探讨的对象,以及有无对比对象。
(2)明确语段的中心词或中心句,确定首尾句。一个语段通常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词或中心句展开的。一般来说,语段中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就是中心词或中心句,根据中心词或中心句可确定语段的首句或尾句。
(3)分析上下语句,筛选出关键性的词语(或短语),以此将句子分组。
①关联词。在句组中,关联词表示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在句子间也能起到很强的衔接作用。要注意观察不同的句子中是否有具有逻辑关系的关联词。
②意思有关联的词语。如代词、序数词、表相关时间或空间的词、表比较的词、同义词、近义词等。
③相互照应的词语或短语。如出现在上句末尾的词语或短语,常常与下句开头的词语或短语相互照应。
(4)代入检验。认真阅读初步排成的段落,检查语意是否连贯,若不连贯,则要就不连贯之处进行适当调整。
2.按文体解题法。
(2024·江西)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语言文字的错误看起来无伤大雅,实际上既关系到民族语文的纯正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又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不能马虎。 。唐代苦吟派诗人贾岛和韩愈“推敲”用字的故事、吕不韦“悬书城头改一字赏千金”的典故,等等,无不启示我们,对语言文字应该保持应有的敬畏和认真。
A.在这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
B.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
C.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
D.今人在这方面不如古人
(2024·甘肃)在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甘肃境内长城的修建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秦国以及秦、汉、明等朝代都在此修筑长城。
①甘肃境内现有秦、汉、明等各时期的长城遗址,素有“长城天然博物馆”之称。
②明长城主要位于河西走廊和兰州、白银、临夏、庆阳等市(州),明长城修建充分贯彻和实践了“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
③汉长城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自永登起而西行,一直到罗布泊附近,浩浩荡荡数千里。
④秦长城自临洮起而东行,蜿蜒400多公里,横跨临洮、渭源、陇西、通渭、静宁、镇原、环县和华池等县。
A.②④③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①④③②
(2024·邯郸模拟)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从春节的历史与礼俗文化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其蕴蓄与传承的丰厚文化价值。 这样的节日氛围和节日情感,对于国家与社会的安定、和谐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我们在回望中,体味国与家的发展与进步,让家国情怀在春节文化中得到更深厚的培植。
②亿万人的春运是现代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景观,它充分体现了春节所承载的巨大情感力量。
③春节是民族精神与情感的聚合。
④我们回归故里,回归家庭,在与亲友家人春节团圆、新年拜贺中获得情感滋养,筹划未来。
A.③①②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2024·石家庄模拟)填入文中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有一种符号,万千个方块,数千年发展,传承着中华文化,傲视着世界文明——这就是汉字。 , , , 。数千年来,它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丰盈着我们的灵魂,砥砺着我们的情操。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陶冶着我们的性情。珍爱汉字,写好汉字,传承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①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
②即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
③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精巧符号,创生至今,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都基本稳定
④不仅如此,汉字还是充满活力的文字系统,它经历了各种字体的发展演变
A.③④①② B.②③①④
C.④②①③ D.③①④②
(2024·河南)小组成员写了一段与河南小麦育种有关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
河南是全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 。 , ,促进了优质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为河南小麦的丰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①每一个优质麦种都凝聚着育种人的智慧
②多个“第一”的背后,优质麦种是关键
③创新集成了多套小麦育种技术体系
④河南小麦育种人综合利用远缘杂交、分子标记等技术
【详解答案】
河北中考·真题体验
1.B 解析:通读语段,结合选项可知,开头句有②和⑤两个备选项。②句总体介绍说话的两种方式,应该放在句首;⑤句阐述不应该一味追求说话方式,语意转折,不能放在句首。排除A、C两项。比较B、D两项,前三句都是②③⑦,D项把⑤列在第四句,否定过分追求说话方式,显然非常突兀,可以排除。故排序为:②③⑦①⑥④⑤。
2.C 解析:阅读各句可知,整个语段是介绍“下一代网络”的,所以③句是首句。⑥句“所谓‘下一代网络’”是解释“下一代网络”的,它紧承③句“中文名字被称为‘下一代网络’”,故为③⑥。①句解释了“这一代网络”的局限,而⑤句则突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改变和特点,并且“由于”和“而”形成转折关系,故①⑤句相连。④句里的“这些内容”指代的是⑤句里的“传递语音、数据、媒体流等多种类型的信息”,故④句在⑤句后。②句中有指代性词语“这”,指的是④句的“协同合作”,故②句在④句后。
中考考点·技法突破
1.C 解析:通读语段可知,横线前强调面对语言文字的错误我们不能马虎,横线后强调古人认真对待文字的事例给我们带来启示。横线前后论题一致,故所填句子也应聚焦论题,并引出古人事例。A项,未引出古人事例;B项,未点明论题;C项,“这方面”指代论题,“向古人学习”引出下文;D项,选段并没有提到今人不如古人。
2.D 解析:语段按照先总后分以及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最为恰当。①句先总述甘肃境内有各时期的长城遗址,且有“长城天然博物馆”之称,放在首位;接着④句具体介绍秦长城的起点和走向等,放在第二;③句紧承④句介绍汉长城的分布,放在第三;②句介绍明长城的位置及修建思路,放在最后。所以排序为①④③②。
3.B 解析:③句首先点明春节的属性,即“民族精神与情感的聚合”,引出后文,故③排在首位。②句紧承③句,进一步阐述春节所承载的情感力量,通过“亿万人的春运”这一文化景观来说明,故②接在③后。④句具体描述了春节期间人们回归家庭、团圆拜贺的情景,与②句形成层次上的递进,故④排在②后。①句总结了春节文化的意义,故①排在最后。因此,正确的排序是③②④①。
4.D 解析:纵观语段可知,谈的是汉字的特点及意义。③句承接前文“这就是汉字”,从汉字的形体入手谈汉字的稳定性,应排第一位;①句紧承③句说明汉字的功用——更好地了解祖先,应排第二位;④句紧承①句,语意递进,说明汉字经历了各种字体的发展演变,应排第三位;②句紧承④句,说明到了今天也离不开汉字,且与后文联系紧密,应排第四位。因此排序为:③①④②。
5.②①④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