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12)音乐二年级上册6.3 (音乐游戏)听一听 猜一猜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12)音乐二年级上册6.3 (音乐游戏)听一听 猜一猜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12-02 16:1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音乐课湘艺版(2012)二年级上册《(音乐游戏)听一听 猜一猜》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音乐游戏)听一听 猜一猜》
课时
1 课时 40 分钟
教材分析
“听一听 猜一猜” 是一堂充满趣味与挑战的音乐游戏课,旨在巩固学生对多种打击乐器音色的认知。教材中涉及的打击乐器各具独特音色,如三角铁明亮清脆、串铃清脆悦耳、舞板短促有力、蛙鸣筒模仿蛙鸣生动形象等。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聆听与判断中,加深对不同乐器音色的记忆与辨别能力,培养敏锐的音乐感知力,激发学生对打击乐器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音乐知识和演奏技能奠定基础,同时提升学生在音乐欣赏和表现中的综合素养。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音乐游戏充满热情。经过之前的音乐学习,学生已对部分打击乐器有了初步认识,但对其音色的准确辨别和记忆仍需加强。此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易分散,但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能保持较高的专注度。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音色的感知较为敏锐,而部分学生则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练习。在教学中,应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场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乐趣,提升音乐能力。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专注聆听各种打击乐器的声音,细腻感受其独特音色之美,体会不同音色在音乐表现中的奇妙作用,提升对音乐音色的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
学生能积极参与游戏,准确模仿打击乐器的演奏动作和声音,通过声音模仿和动作表现,展示对乐器音色和演奏方式的理解,增强艺术表现力和自信心。
创意实践
学生在游戏中大胆发挥想象力,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器声音,如用身体部位或身边物品模拟乐器发声,并能根据乐器音色特点创编简单的节奏型,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
学生了解打击乐器在不同音乐文化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理解音乐文化的多元性,激发对不同音乐文化的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聆听,精准辨别三角铁、串铃、舞板、蛙鸣筒等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迅速准确地猜出乐器名称,掌握其基本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独特的方式表现乐器声音,创编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节奏型,同时培养学生在游戏中的规则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具准备
三角铁、串铃、舞板、蛙鸣筒等打击乐器若干,自制乐器模型(如用卡纸制作的简易乐器形状),眼罩若干,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打击乐器声音的音频片段),小奖品(如音乐小徽章、卡通音符贴纸等)。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打击乐合奏音频,音频中包含三角铁、串铃、舞板、蛙鸣筒等乐器的声音。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的音乐里,你们听到了哪些特别的声音呀?这些声音像什么呢?”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分享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神秘兮兮地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音乐宝盒,里面藏着一些会发出奇妙声音的宝贝,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音乐游戏 “听一听 猜一猜”。
环节二:讲授新课(25 分钟)
感知
教师依次拿出三角铁、串铃、舞板、蛙鸣筒等打击乐器,向学生展示乐器的外观,让学生观察其形状、材质等特点。然后,教师分别演奏每种乐器,让学生仔细聆听其声音,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乐器的音色,提问:“同学们,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听听这个声音,像不像星星在闪烁?猜猜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呢?”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再次演奏乐器,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乐器的音色特点,如三角铁的声音 “明亮”“清脆”,串铃的声音 “清脆”“悦耳”,舞板的声音 “短促”“有力”,蛙鸣筒的声音 “像青蛙叫”“有趣” 等,帮助学生建立对音色的准确感知。
探究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为每个小组发放一套自制乐器模型(如用卡纸制作的简易三角铁、串铃等形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如何用这些模型模拟出真实乐器的声音,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如用手指弹拨卡纸三角铁、摇晃卡纸串铃等,提问:“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卡纸乐器发出像真乐器一样的声音呢?”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用自制乐器模型模拟一种打击乐器的声音,让其他小组的学生猜测。在猜测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判断的依据,如 “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是三角铁的声音呢?” 通过讨论和交流,加深学生对乐器音色的理解和记忆。
示范
教师邀请一名学生上台,蒙上眼罩。教师在学生面前依次演奏三角铁、串铃、舞板、蛙鸣筒等乐器,让台下的学生观察演奏动作,台上的学生通过聆听声音猜出乐器名称。教师在演奏时,故意改变一些演奏方式,如轻轻敲击三角铁和用力敲击三角铁,让学生感受音色的变化,示范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演奏动作、力度与音色的关系,如 “同学们,看老师轻轻敲三角铁和用力敲三角铁,声音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再次邀请学生上台进行猜乐器游戏,这次增加难度,连续演奏两种或三种乐器的声音,让学生猜出乐器组合,巩固学生对乐器音色的辨别能力,游戏过程中鼓励台下的学生为台上的同学加油助威,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环节三:巩固延伸(10 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包含多种打击乐器声音的复杂音频片段,音频中乐器声音的出现顺序随机。引导学生仔细聆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听到的乐器声音顺序,如画画、写数字等,提醒学生注意集中注意力,提问:“同学们,在这段音乐里,乐器们像在开音乐会,大家仔细听,看看谁能准确记住它们出场的顺序呢?”
学生记录完成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答案,然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对猜对较多的学生给予小奖品奖励,如音乐小徽章、卡通音符贴纸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乐器音色和演奏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其他打击乐器的奥秘。
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游戏过程,总结学生在辨别乐器音色和参与游戏中的表现,强调准确辨别音色对欣赏和演奏音乐的重要性,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持续热情。
作业
回家后,和家人一起玩 “听一听 猜一猜” 的音乐游戏,可以用家里的物品模拟打击乐器的声音,让家人猜。
用自己的声音模仿一种打击乐器的声音,录制下来,下节课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设计意图
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播放打击乐合奏音频,创设生动有趣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聆听和感受打击乐器的声音特点。让学生观察乐器外观并聆听声音猜测乐器,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对乐器音色的初步印象,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探究音乐环节
小组讨论自制乐器模拟声音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乐器发声的原理,加深对乐器音色的理解,通过代表展示和猜测,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音色的辨别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巩固延伸环节
听复杂音频记录乐器顺序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听力专注力和记忆力,培养学生在复杂音乐情境中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同桌交流和教师公布答案及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同时回顾总结本节课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索音乐,拓展音乐视野。
板书
听一听 猜一猜
打击乐器:
三角铁:明亮清脆,演奏方法(左手提绳,右手执棒敲击)
串铃:清脆悦耳,演奏方法(双手握住摇动)
舞板:短促有力,演奏方法(左右手各持一片敲击)
蛙鸣筒:类似蛙鸣,演奏方法(左手持筒柄,右手持刮棒刮动)
音色特点:
三角铁:(举例描述如敲击不同部位的音色变化)
串铃:(不同摇动速度的音色差异)
舞板:(用力大小对音色的影响)
蛙鸣筒:(刮动方式与音色的关系)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点,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游戏难度和教学方法。对于音色辨别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耐心指导和练习机会。在小组活动中,要加强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同时,应不断丰富游戏形式和内容,保持学生对音乐游戏的新鲜感和热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