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专题训练:选择题100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专题训练:选择题100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2-03 14:3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专题训练:选择题100题
1.为适应干燥的环境,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下列与此功能无关的是( )
A.蚯蚓的环状体节 B.人类皮肤的角质层
C.蝗虫的外骨骼 D.乌龟的甲
2.制作酸奶、泡菜是人们利用了( )的发酵作用.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放线菌 D.乳酸菌
3.下列几种鸟类的足,金雕的足最可能是( )
A. B.
C. D.
4.下表中的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对应错误的是
A 蚯蚓 体壁
B 鲫鱼 鳃
C 青蛙 肺与皮肤
D 家鸽 肺与气囊
A.A B.B C.C D.D
5.如图为哺乳动物牙齿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A.图中①适于磨碎食物
B.狼的牙齿与图甲相同
C.具有图乙骨骼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D.图中③适于撕裂食物
6.下列关于“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腔肠、扁形、线性动物身体都不分节,有口无肛门
B.软体动物的贝壳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都具保护作用
C.和两栖动物比较,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D.鸟类不一定都会飞,会飞的动物也不一定都是鸟类
7.雄园丁鸟通过搭建复杂的巢穴来吸引雌园丁鸟,但园丁鸟并不是天生就会筑巢,小园丁鸟要当五六年左右的“学徒”,才慢慢学会搭建技巧。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下列动物行为与“园丁鸟筑巢”相同的是(  )
A.孔雀开屏 B.蜘蛛结网 C.蚂蚁建巢 D.老马识途
8.图中能表示多数骨骼肌与骨的附着关系的是(  )
A. B. C. D.
9.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青蛙、大鲵 B.蟾蜍、乌龟 C.青蛙、水蛇 D.蜥蜴、蝾螈
10.下列适合于水中生活的动物是( )
A.青蛙 B.麻雀 C.蚂蚁 D.苍蝇
11.下列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①蝾螈;②蚯蚓;③蜥蜴;④蜈蚣;⑤丹顶鹤;⑥蜗牛
A.②④⑥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①③⑤
12.制作酸奶必需的微生物及处理方法是
A.乳酸菌,开盖 B.甲烷菌,密封 C.乳酸菌,密封 D.醋酸菌,开盖
13.小明到医院检查出患有蛔虫病,下列关于蛔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口有肛门 B.体表有角质层
C.靠捕食获取营养 D.是蛔虫病的病原体
14.如图是巴斯德实验的图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变量唯一原则,变量是曲颈瓶
B.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对曲颈瓶的设计
C.该实验用到的探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
D.该实验证明了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
15.袁隆平科研团队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培育出了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亩产达到926.6kg,他们培育超级杂交水稻的过程正是运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物种类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性 D.染色体多样性
16.下列不属于社会行为特征的是(  )
A.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B.年龄最大的为首领
C.形成一定的组织
D.有些群体有等级
17.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A.分裂生殖 B.种子繁殖 C.孢子繁殖 D.自我复制
18.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肠道病毒,患者多为5岁以下儿童,主要特征是口腔和手足产生水疱。下列有关该病原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感染某些植物 B.没有细胞结构
C.可以独立生活 D.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19.下列选项中全都属于学习行为的一组是(  )
A.蜘蛛结网、孔雀开屏 B.狗辨主客、鹦鹉学舌
C.大雁南飞、惊弓之鸟 D.蜜蜂采蜜、老马识途
20.课本“观察蚯蚓”实验的主要实验目的是观察其
A.外部形态和运动 B.生长和生殖 C.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D.呼吸和消化
21.细菌的生殖方式和主要营养方式分别为( )
A.营养生殖、异养 B.营养生殖、自养 C.孢子生殖、自养 D.分裂生殖、异养
22.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采取(  )
A.观察法和文献法
B.观察法和实验法
C.统计法和推理法
D.推理法和文献法
2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涉及的动物行为依次是(  )
A.求偶、觅食、产卵 B.交配、产卵、觅食
C.觅食、产卵、交配 D.产卵、交配、觅食
24.一对雌雄企鹅见面时一起摇头,这说明企鹅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是(  )
A.气味 B.声音 C.动作 D.形态大小
25.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
B.哺乳动物的胚胎都在雌性体内发育
C.哺乳为幼崽成长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
D.体表都被毛
26.鲸属于哺乳动物是与下面哪一特征有关
A.胎生哺乳 B.体表覆羽 C.体温恒定 D.用肺呼吸
27.下列关于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甲烷菌制作酸奶 B.利用醋酸菌制作泡菜
C.利用酵母菌发面蒸馒头 D.利用乳酸菌制作米酒
28.下列各项搭配中错误的是
A.生产胰岛素一一大肠肝菌 B.沼气一一甲烷杆菌
C.足癣一一细菌 D.美味酸奶一一乳酸菌
29.下列有关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节肢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与飞行生活相适应
B.鸟的前肢变成翼,长骨中空,这些特点都与飞行相适应
C.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D.蝗虫有三对足、两对翅,善于跳跃、适于飞行
30.我们所说的“大豆”,属于以下分类单位中的(  )
A.界 B.科 C.种 D.纲
31.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比赛项目中,以下动作手臂肌肉收缩情况与其他不同的是(  )
A.击剑手刺出长剑 B.拳击手屈臂防守
C.射箭者屈肘搭箭 D.攀岩者攀爬向上
32.动物牙齿特点与其食性相适应,下列对植食性动物牙齿分化描述正确的是( )
A.无犬齿,门齿、臼齿较发达 B.无臼齿,犬齿、门齿较发达
C.犬齿发达,有门齿和臼齿 D.有犬齿,门齿、臼齿较发达
33.丹顶鹤也叫仙鹤,它每呼吸一次,就完成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独特的呼吸方式与(  )有关。
A.龙骨突 B.气囊 C.胸肌 D.翼
34.下列关于鸟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鸟类属于恒温动物
B.鸟类的骨骼具有轻、薄等特点
C.家鸽的气囊是与飞行相适应的结构
D.蝙蝠能飞行,因此属于鸟类
35.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
A.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 B.病原菌
C.寄生细菌 D.螺旋菌
36.人的咀嚼动作是由咀嚼肌的收缩而牵引某一块骨引起的,这块骨是( )
A.上颌骨 B.下颌骨 C.脑颅骨 D.颧骨
37.“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膀3对足,头上两根感觉须,里面是肉外是骨。”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是下列生物中的( )
A.鸟类 B.昆虫类
C.鱼类 D.蜘蛛类
38.下列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曲霉体内含有大量的酶,可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B.酵母菌可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C.乳酸菌含有的酶能够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
D.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是杀死食品内的细菌
39.我国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很多珍稀动物,下列不属于我国特有珍稀动物的是(  )
A.金丝猴 B.白鳍豚 C.斑头雁 D.扬子鳄
40.“吃海鲜到陈村”,茂名陈村海鲜品种多、价格廉、味鲜美,下列海鲜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扇贝、龙虾 B.鱿鱼、墨鱼 C.海胆、牡蛎 D.鲍鱼、带鱼
41.“蜜蜂采蜜”和“大雁南飞”这两种动物行为分别属于( )
A.防御行为和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和节律行为
C.取食行为和节律行为 D.节律行为和繁殖行为
42.关节软骨的作用是(  )
A.为骨提供营养 B.使骨生长 C.减少摩擦 D.使骨长粗
43.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如下结果。
动物 甲 乙 丙
成功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136 52 8
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最可能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44.下列哪组动物全部属于软体动物( )
A.河蚌、蜗牛、涡虫 B.牡蛎、扇贝、河虾
C.鲍鱼、带鱼、鱿鱼 D.田螺、枪乌贼、鲍鱼
45.霸王岭睑虎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爬行动物,目前仅分布在海南,外貌习性与壁虎相似,但天性胆小害羞,白天躲藏在岩石缝隙、溶洞附近,夜幕降临后才出来活动。下列哪项不是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
A.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 B.用肺呼吸
C.陆上产卵,卵有卵壳保护 D.生活过程不需要水
46.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具有细胞核 B.具有细胞壁
C.具有遗传物质 D.与细菌大小接近
47.家兔的下列特征中,属于哺乳动物所特有的是(  )
①体表被毛 ②体内有膈 ③胎生哺乳 ④用肺呼吸 ⑤体温恒定 ⑥消化道长 ⑦小脑发达.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⑦
48.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出某些动物的特征,其中错误的是(  )
A.海蜇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有肛门
B.蛤蜊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和贝壳
C.蝗虫有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
D.鳄鱼体表覆盖鳞片,用肺呼吸
49.“竭泽而渔”这个成语告诫人们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下列做法属于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资源的是( )
A.渔业生产以捕捞为主 B.平均分配全年捕捞时间
C.分散到所有水域进行捕捞 D.捕捞网具规定最小网目尺寸
50.日常生活中,许多食品、药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或真菌.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对真菌利用的是( )
①制作酸奶 ②制作米酒 ③制作泡菜 ④生产抗生素 ⑤制作面包.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51.喇叭藻是一种分布于浅海岩礁周围的大型藻类。其坚硬带刺的外表和体内的化学物质能抵御部分食草动物的攻击,并为周围的其它藻类提供“庇护所”。因此,在喇叭藻分布区域往往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喇叭藻特殊的结构是适应环境的表现 B.喇叭藻会影响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生物
C.其他藻类对喇叭藻的生存没有任何影响 D.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主要指物种的多样性
52.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A.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
B.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
53.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含学习行为的一组是( )
A.猫捉老鼠、老马识途 B.蜘蛛织网、孔雀开屏
C.大雁南飞、惊弓之鸟 D.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54.鱼不停地用口吞水,再从盖后缘排水,其作用是
A.排泄废物 B.维持身体平衡 C.进行散热 D.进行呼吸
55.下列植物中通过种子繁殖后代的是()
A.满江红 B.金鱼藻 C.地钱 D.桫椤
56.妈妈将买来的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冷藏,蔬菜可保存一段时间不腐败,主要是因为( )
A.冰箱里没有微生物 B.冰箱里缺少微生物生存的氧气条件
C.冰箱的低温使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慢 D.冰箱使微生物不能与食物接触
57.关节头和头节窝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的软骨,叫做( )
A.关节面 B.滑液 C.软骨层 D.关节软骨
58.下面的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
①鲍鱼 ②中华鲟 ③鲸鱼 ④海马 ⑤章鱼 ⑥鲨鱼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59.一群大象在行走时,突然停下脚步,领头的大象往前挪动几步,似乎听到了什么动静,然后整个象群在“头象”的带领下立刻折向而行,这一现象说明大象具有( )
A.取食行为 B.社会行为 C.攻击行为 D.学习行为
60.在制作糖蒜时,往往需要加入上一次泡制糖蒜的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灭菌 B.接种
C.提供有机物 D.重复利用,节约原料
61.水稻是我国南方广泛栽培的粮食作物,水稻的种类繁多,有5000多种,这体现了
A.物种的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环境的多样性
62.蜥蜴的皮肤干燥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
A.爬行 B.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C.从外界吸收水分 D.辅助呼吸
63.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是(  )
A.胎生、哺乳 B.后代存活率低
C.腔内有膈 D.用肺呼吸
64.如果农田中某种野草在地球上永远消失,对人类有何影响( )
A.没有任何影响 B.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C.减少农作物产量 D.丧失一个基因库,其潜在价值消失
65.我国海关对凡入境的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在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 )
①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将快速增长 ②其天敌数量较多 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④很快被淘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6.如下图为长骨的解剖结构模式图,小明打篮球时不慎骨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养,骨又重新愈合了,对他的骨愈合起重要作用的是图中的哪个结构(  )
A.骨松质 B.骨密质 C.骨髓腔 D.骨膜
67.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提醒我们要注重生态建设,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内涵的是(  )
A.生物数量多样性 B.生物种类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多样性
68.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资料分析案例中提到呼伦贝尔的某草场牧民为保护牛羊,大量猎杀狼,狼的减少使野兔的数量大增,致使牧草被过度啃食,草场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该事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B.帮助种子传粉、传播种子
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毛皮
69.如果农田中某种野草在地球上永远消失,对人类有何影响
A.没有任何影响
B.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C.提高农作物产量
D.丧失一个基因库,其潜在价值消失
70.完成屈肘动作的正确顺序是( )
(1)骨骼肌收缩
(2)骨受到肌肉牵拉绕关节产生动作
(3)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A.(1)(3)(2) B.(2)(3)(1) C.(3)(1)(2) D.(2)(1)(3)
71.下列生物可产生抗生素的是( )
A.细菌 B.青霉 C.病毒 D.酵母菌
72.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分别靠(  )来呼吸。
A.肺和气囊 B.鳃和肺 C.气管和气门 D.肺和鳃
73.某贫困地区通过种植大型真菌姬松茸,实现了脱贫。姬松茸味纯鲜香,食用价值高。下列关于姬松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B.细胞内有叶绿体
C.进行分裂生殖 D.有根茎叶的分化
74.蝗虫具有的运动方式是
A.奔跑和飞行 B.行走和爬行 C.跳跃和游泳 D.跳跃和飞行
75.扬子鳄因强盛的生命力繁衍至今,是最古老的活化石之一。下列对扬子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头部后面有颈,不利于灵活转动
B.四肢短小,有利于支撑身体爬行
C.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没有卵壳
D.生殖和发育未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76.珍稀动植物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必须加以妥善的保护 现有几种动物:①中华鲟 ②大鲵 ③避役④黄嘴鸢⑤蝙蝠 以下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① ②生殖发育方式都为卵生 变态发育
B.③ ④和⑤才是真正适应陆生环境的脊椎动物
C.④ ⑤都体温恒定 有牙齿的分化
D.① ②和③都体外受精,④和⑤都体内受精
77.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是一只可爱的熊猫形象,它属于哺乳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
A.体温恒定 B.胎生哺乳 C.用肺呼吸 D.有发达的神经系统
78.我们吃的面包暄软多孔,那么制作面包时主要用到的微生物是( )
A.曲霉 B.酵母菌 C.乳酸菌 D.醋酸菌
79.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只绿鹭会把面包片放到水面上,吸引小鱼前来取食,再借机将小鱼捕食。下列关于绿鹭这种“钓鱼”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依赖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B.与遗传因素没有关系
C.形成过程中可能受环境因素影响
D.可以使绿鹭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
80.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千差万别。有关下列四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丁是变温动物 B.丁水陆两栖,是两栖动物
C.图乙成虫对农作物有害 D.丙的心脏结构最复杂
81.鱼的种类繁多,有生活在海洋中的,有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等淡水水域的。下列关于鱼类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鱼呼吸的过程中,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
B.鱼大多呈流线型,利于减少游泳时遇到的阻力
C.鱼的运动器官是鳍,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胸鳍的摆动
D.鳃丝的颜色鲜红是因为里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82.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破伤风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木耳属于真菌
B.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真菌能进行光合作用
C.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真菌是多细胞生物
D.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的小,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83.下列不属于巴斯德的成就的是( )
A.第一个发现细菌存在
B.证实细菌是由原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C.发现了乳酸菌
D.提出了巴氏消毒法
84.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的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其他系统的调节
B.运动所需动力来自骨骼肌的收缩
C.关节腔里的韧带使关节保持灵活
D.骨骼肌收缩时受到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
85.下列动物及其气体交换部位搭配正确的是( )
①蚯蚓——湿润的体壁②蝗虫——气门③青蛙——肺和皮肤④鸟——肺和气囊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
86.抹香鲸生活在海洋中,形状像鱼,有鳍,体表光滑无毛,但它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类的主要原因是( )
A.用肺呼吸 B.心脏分为四腔
C.体温恒定 D.胎生、哺乳
87.俗话说“蛙满堂,谷满仓”。青蛙是“田园卫士”。关于青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
B.青蛙的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完全能满足它对氧气的需求
C.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能感知声波
D.青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88.青少年学生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其主要原因是( )
A.骨中无机物超过2/3,骨硬脆
B.骨中有机物超过1/3,骨弹性大
C.骨中无机物不到2/3,骨硬脆
D.骨中有机物不到1/3,骨弹性小
89.在水族箱中饲养“虎皮”热带鱼需要安装加热棒、温度计、气泵、光照灯、过滤器等设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安装光照灯是由于热带鱼的生活需要光照
B.安装气泵的作用是保证鱼的生活需要的氧气
C.安装加热棒和温度计是为鱼提供适宜的温度
D.安装过滤器可以去除水体中的杂质等使水体干净
90.苍耳的果实表面有钩刺,可以钩挂在动物的体表传播;枸杞的果实颜色鲜艳而且有香甜的浆液,动物吃下果实后,不少种子随着粪便排出而分散。这些事实表明(  )
①动物和植物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②所有植物都靠动物传播种子
③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④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91.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猎豹捕食羚羊
B.蛭吸附在水牛的皮肤上
C.小丑鱼躲进海葵中避险
D.工蚁照料蚁后产下的卵
92.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鳄类,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动物之一。为了保护扬子鳄,国家把它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与扬子鳄相符的是(  )
A.卵的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卵在水中孵化
B.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C.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D.身体表面覆盖着较大的角质鳞片,靠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93.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既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就叫两栖动物
B.青蛙前肢短小,后肢粗壮,适于跳跃;后肢趾间有蹼,适合划水
C.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可以摆脱水的束缚
D.蝾螈、大鲵、蟾蜍、乌龟等都是两栖动物
94.下列有关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蛭和蚯蚓一样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体节构成
B.蛭可以通过吸盘吸附在动物和人的皮肤上,吸食血液
C.蛭体内能产生一种强力抗凝剂——蛭素,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
D.蛭的身体分节使躯体运动更加灵活,其运动仅靠刚毛即可完成
95.关于线虫动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线虫动物都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和农作物体内
B.营寄生生活的线虫动物消化管结构简单,但是生殖能力很强
C.线虫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身体能分出前后、左右和背腹
D.蛔虫、蛲虫、钩虫、丝虫都是线虫动物
96.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B.有些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地衣,是自然界的拓荒者
C.人体内有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D.玉米瘤黑粉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97.如图所示,培养基上有两处菌斑:A处为黑色,呈绒毛状;B处较小且表面光滑。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A处可能是细菌或真菌的个体
B.B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
C.A处可能是某种真菌的菌落
D.B处可能是由一个细菌繁殖后形成的
98.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物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
B.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这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总是不利的
C.动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不能被植物利用
D.没有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99.下列有关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是两种截然不同、互不相关的行为类型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这属于学习行为
D.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100.关于“观察蚯蚓”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体表,主要目的是防止蚯蚓体表干裂
B.离环带近的是前端,颜色深、光滑的是背面
C.靠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D.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组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D A A D B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B C B D B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A C C A C C A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A B D A B B D C B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C C A D D C A A D B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C A B D B C D B B B
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B B B D C D A A D C
题号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答案 B B A D B B B B B B
题号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答案 C A A C C D B B A B
题号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答案 D D B D A D A A D A
1.A
【分析】陆生动物适于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的共同特征:
(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以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
(2)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如骨骼和四肢等,以适于陆地运动,便于觅食和避敌。
(3)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如肺和气管等。
(4)一般都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以适应多变的陆地环境,及时作出适应性反应。
【详解】蚯蚓的环状体节,可以增加它运动的灵活性,使身体灵活自如的运动,为了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蝗虫等昆虫的外骨骼,人的皮肤具有角质层,乌龟等爬行动物的细鳞或甲,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泡菜也是美味的小吃,制泡菜也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出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降低菜的品质。
3.A
【分析】适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详解】A.该图为金雕等鸟类的足,特点是锐利、具有钩爪,适于捕捉小动物,A符合题意。
B.该图为啄木鸟等鸟类的足,特点是两只朝前,两只朝后,便于抓握树干,能抓握和钩挂在树上,适于攀援在树上,B不符合题意。
C.该图为野鸭等鸟类的足,特点是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C不符合题意。
D.该图为鹤等鸟类的足,该类鸟喜欢生活在水边,适于在浅水中,涉行,但不会游泳,捕食鱼、虾、贝和水生昆虫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试题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它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A正确;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正确;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正确;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气囊可以储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D错误。
考点:动物的分类。
5.A
【分析】图中:①是门齿、②是臼齿、③是犬齿。
【详解】A.图中①是门齿,适于切断食物,A错误。
B.所代表的动物,除了具有门齿和臼齿外,还有发达的犬齿,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因此是肉食性的,B正确。
C.乙所代表的动物,没有犬齿,只有门齿和臼齿,臼齿发达,用于磨碎食物,这是与草食性生活相适应的,C正确。
D.图中③是犬齿,用于撕裂食物,D正确。
故选A。
6.A
【详解】试题分析:腔肠、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线形动物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大多有贝壳,其作用是利于保护柔软的身体; 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卵生,其受精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完全摆脱了对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大多数的鸟类会飞,除了鸟,昆虫、哺乳动物蝙蝠也能飞。
考点:动物的分类。
7.D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园丁鸟筑巢”、“老马识途”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而“孔雀开屏”、“蜘蛛结网”和“蚂蚁建巢”都是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D。
8.B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详解】A.只有一块肌肉跨越了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另一块肌肉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A错误。
B.两块骨骼肌都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B正确。
C.两块骨骼肌都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C错误。
D.骨骼肌在两骨中间,附着在了相邻的骨上,只是没有跨过关节,D错误。
故选B。
9.A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详解】青蛙、大鲵都属于两栖动物;蟾蜍是两栖动物、乌龟是爬行动物;青蛙是两栖动物、水蛇是爬行动物;蜥蜴是爬行动物、蝾螈是两栖动物。因此属于两栖动物的是青蛙、大鲵。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两栖动物的特征。
10.A
【详解】试题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根据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物、水生生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
解:根据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物、水生生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其中蚂蚁属于陆生动物;麻雀、苍蝇属于空中飞行动物;青蛙属于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适合于水陆两栖,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水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11.D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据此解答。
【详解】②蚯蚓、④蜈蚣、⑥蜗牛,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脊柱,为无脊椎动物;①蝾螈、③蜥蜴、⑤丹顶鹤,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构成脊柱。
故选D。
12.C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意义,如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思考答题。
【详解】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因此制作过程要密封。可见C符合题意。
【点睛】多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13.C
【详解】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如线,有口有肛门,A正确;
蛔虫的体表有角质层能防止寄主消化液的侵蚀,B正确;
蛔虫营养物质主要是靠寄生动物体内的半消化的食物,C错误;
蛔虫是蛔虫病的病原体,D正确。
14.B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巴斯德的实验是为了探究使食物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空气,还是自身产生。因此,控制的变量是细菌。
【详解】A.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变量唯一原则,鹅瓶颈的巧妙之处是细菌只能落在瓶颈弯曲处,而不能进入肉汤,空气可以进入。断开鹅颈管外界微生物才可进入瓶内,本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A错误。
B.空气中的微生物能被弯曲的瓶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可见,巴斯德的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使曲颈瓶内没有细菌进入,B正确。
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可见,该实验用到的探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法,C错误。
D.此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的,D错误。
故选B。
15.C
【详解】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利用野生水稻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的基因和栽培水稻进行杂交,从而培育出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多样性,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6.B
【分析】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内部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形成一定的组织,高等动物有的还形成等级次序。
【详解】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在营群居动物中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如狒狒营社会行为,在各个组成成员之间,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排成等级次序,其中只有一个雄性个体最占优势,其为社群中的首领,并不以年龄最大的为首领,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D
【分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
【详解】病毒的繁殖方式是复制方式繁殖;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一分为二,繁殖能力很强,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孢子生殖是指母体产生孢子繁殖后代,如霉菌、苔藓植物等;种子繁殖是由种子发育为新的个体,属于有性生殖。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病毒的繁殖方式。
18.B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简单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详解】A.肠道病毒属于动物病毒,不会感染植物,A错误。
B.肠道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正确。
C.肠道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C错误。
D.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D错误。
故选B。
19.B
【分析】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
【详解】蜘蛛结网、孔雀开屏、大雁南飞、蜜蜂采蜜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狗辨主客、鹦鹉学舌、惊弓之鸟、老马识途都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符合题意。
故选B。
20.A
【分析】蚯蚓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靠刚毛运动,体壁进行呼吸。
【详解】“观察蚯蚓”的实验的主要实验目的是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认同“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观察蚯蚓”实验包括:1. 体形的观察,2.体表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腹面每个体节的中央。用手触摸蚯蚓的身体表面,3.环带的观察,距离环带较近的一端是蚯蚓的前端,4.把活蚯蚓放在一张粗糙的纸上,观察其运动。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蚯蚓的身体结构、呼吸、刚毛的分布和运动。
21.D
【详解】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
22.B
【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等。
【详解】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和实验法是人们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但是文献法、统计法、推理法不是研究动物的主要方法,有时在进行研究动物的行为等也需要这些研究方法。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3.A
【分析】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一系列行为。
【详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蛙的鸣叫,属于求偶行为;穿花蛱蝶深深见,穿花蛱蝶在觅食;点水蜻蜓款款飞,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A正确。
【点睛】此类题目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繁殖行为的特点。
24.C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
【详解】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一对雌雄企鹅见面时一起摇头,这说明企鹅之间可以通过动作传递信息。
故选C。
25.C
【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幼崽出生时已经基本发育完整,所以不易受到天敌的攻击,能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增加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
【详解】A.胎生哺乳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哺乳动物的存活率,A错误。
B.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但鸭嘴兽属于哺乳动物,其生殖方式是卵生,B错误。
C.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哺乳为幼崽成长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提高后代的成活率,C正确。
D.除了鲸等少数水生种类的体毛退化以外,大多数哺乳动物体表都被毛,D错误。
故选C。
26.A
【详解】试题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鲸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
考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7.C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做馒头、面包、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酸菜要用到乳酸菌等。
【详解】A.利用甲烷菌生产沼气,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A错误。
B.制醋要用到醋酸菌,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B错误。
C.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利用酵母菌发酵来蒸馒头,C正确。
D.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利用酵母菌的发酵可以制作米酒,D错误。
故选C。
28.C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详解】A.把人胰岛素基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A正确。
B.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B正确。
C.有的真菌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使人患臂癣、足癣等皮肤病,C错误。
D.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D正确。
故选C。
29.A
【分析】(1)鸟类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是: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食物;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2)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3)蝗虫的身体分为一头部,二胸部,三腹部。蝗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是感觉器官;有一对复眼,是主要的视觉器官,还有三个能够感光的单眼;其足和触角都有分节的特征。蝗虫的胸部,运动器官都着生在身体的这一部分。前足和中足适于爬行,后足适于跳跃;有一对革质的前翅和一对膜质的后翅,适于飞行。
【详解】A.节肢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与飞行生活无关,A错误。
B.鸟外型呈流线型结构,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翅膀展开利于飞行;骨中空,有利减轻体重,这些特征都有利于飞行,B正确。
C.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因其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身体两侧大多有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C正确。
D.蝗虫属于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着生有三对足、两对翅,善于跳跃、适于飞行,D正确。
故选A。
30.C
【分析】生物分类的单位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详解】生物分类的单位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一种生物属于一个物种。大豆属于植物界、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中的大豆种。综上所述大豆属于“种”这个最小单位。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分类及其分类单位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
31.A
【分析】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当双臂垂提重物时或引体向上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详解】A.图中击剑手刺出长剑时候,上肢处于伸肘状态。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A符合题意。
BCD.拳击手曲臂防守、射箭者屈肘搭箭、攀岩者引体向上时候,上肢处于屈肘状态,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A
【分析】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适于撕裂肉食。
【详解】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其中门齿用于切断食物,臼齿用于磨碎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所以牙齿的作用为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肉食性动物如狼等的犬齿发达,适于撕裂肉食;而植食性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家兔牙齿的分化及其与食物的适应。
33.B
【分析】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据此解答。
【详解】丹顶鹤属于鸟类,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想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完成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熟练掌握鸟类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34.D
【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详解】A.鸟类的体温不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是处于恒定状态,所以属于恒温动物,A不符合题意。
B.鸟类的骨骼具有轻、薄等特点,可以减轻体重,适宜空中飞行,B不符合题意。
C.家鸽的气囊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所以家鸽的气囊是与飞行相适应的结构,C不符合题意。
D.蝙蝠虽能飞行,但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不是鸟类,D符合题意。
故选D。
35.A
【分析】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详解】A.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正确。
B.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错误。
C.寄生细菌对自然界物质循环不起重要作用,错误。
D.螺旋菌又称幽门螺旋菌是一种在胃黏膜上发现的革兰氏阴性螺旋杆菌,对自然界物质循环不起重要作用,错误。
故选:A。
【点睛】了解寄生、共生、腐生以及自养的概念,结合题意,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36.B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人的咀嚼动作是由咀嚼肌的收缩而牵引头骨中的某一块骨引起的,这块骨是下颌骨。
故选B。
37.B
【分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一对触角,体表有外骨骼.
【详解】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和单复眼,其中触角具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即题干中的头上两根感觉须;一般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即里面是肉外是骨,所以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是昆虫的主要特征,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8.D
【分析】(1)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2)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详解】A.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体内含有大量的酶,能引起发酵现象,将一些有机物进行分解,如曲霉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A正确。
B.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B正确。
C.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含有的酶能够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使得奶和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其的品质,C正确。
D.防止食品腐败依据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D错误。
故选D。
39.C
【分析】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金丝猴、麋鹿等。
【详解】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都是我国特有珍稀动物,A、B、D不符合题意;斑头雁是高原鸟类,生活在高原湿地湖泊亦见于耕地,迁徙和繁殖时结成小群,分布于中亚、克什米尔及蒙古国,越冬在印度、巴基斯坦、缅甸和中国云南等地。不属于我国特有珍稀动物,C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
40.B
【分析】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
【详解】A.扇贝是扇贝属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的代称,扇贝又名海扇,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它的闭壳肌干制后即是“干贝”,被列入八珍之一;龙虾是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龙虾科下物种的通称。又名大虾、龙头虾、虾魁、海虾等。龙虾属于节肢动物,A错误。
B.鱿鱼,也称柔鱼、枪乌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鞘亚纲十腕总目管鱿目开眼亚目的动物;墨鱼是贝类,亦称乌贼鱼、墨斗鱼、目鱼等。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十腕目,乌贼科。中国所指的“墨鱼”或叫“乌贼”,大多是中国东海主产的曼氏无针乌贼和金乌贼两个种。因此鱿鱼、墨鱼都属于软体动物,B正确。
C.海胆又称海肚脐、刺海螺,大连人称刺锅子,属棘皮动物门、海胆纲、海八珍之一,为暖海底栖种类,生活在潮间带以下的岩石中和珊瑚礁底,白天潜伏于海底,夜间出来活动,依靠管足和棘在海底爬行,以腹足类和其他棘皮动物及各种海藻为饵;生蚝是牡蛎的别称,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蛤类的一种,又名蛎黄、蚝白、海蛎子、青蚵、生蚝、牡蛤、蛎蛤。生蚝生长在温、热带海洋中,以法国沿海所产最为闻名,C错误。
D.鲍鱼其名为鱼,实则非鱼,种属原始海洋贝类,单壳软体动物。由于其形状恰似人的耳朵,所以也叫它“海耳”。带鱼属于脊索动物门下脊椎动物亚门中的硬骨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又叫刀鱼、裙带、肥带、油带、牙带鱼等,性凶猛,D错误。
故选B。
41.C
【分析】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如昼夜节律、月运节律、季节节律等。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详解】由分析可知,蜜蜂采蜜可以获得食物,属于取食行为;大雁南飞是受季节变化形成的节律行为,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2.C
【分析】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的表面覆盖一层关节软骨。
【详解】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关节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故选C。
43.A
【分析】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详解】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最高等;甲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甲最低等。可见A正确。
故选A。
44.D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 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详解】A.河蚌、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是软体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A错误。
B.牡蛎、扇贝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是软体动物;河虾属于节肢动物,B错误。
C.鱿鱼、鲍鱼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是软体动物;带鱼属于鱼类,C错误。
D.田螺、鲍鱼和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都是软体动物,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45.D
【分析】爬行动物用肺呼吸,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霸王岭睑虎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详解】A.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A不符合题意。
B.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卵生,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C不符合题意。
D.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而生活过程中需要水,D符合题意。
故选D。
46.C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详解】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观察需要电子显微镜),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可看清,但比病毒大。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特点。
47.A
【分析】哺乳动物具有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
【详解】哺乳动物一般具有③胎生哺乳,①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②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特点,④用肺呼吸、⑤体温恒定、⑥消化道长、 ⑦小脑发达等不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A正确。
【点睛】哺乳和胎生是最显著的特征,以此判断动物是否是哺乳动物。
48.A
【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详解】A.海蜇生活在海水中,体表有刺细胞,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A错误。
B.蛤蜊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具有贝壳,属于软体动物,B正确。
C.蝗虫属于节肢动物,有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C正确。
D.鳄鱼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用肺呼吸,D正确。
故选A。
49.D
【分析】海洋鱼类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人类不加以保护就会消失的,要合理开发利用。
【详解】海洋鱼类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人类不加以保护就会消失的,要合理开发利用。国家采取渔业政策保护,教导民众执行;国家制定法律规则,实行定期捕鱼,还要实行定期限令禁止出海捕鱼;在鱼类繁殖期间停止捕鱼同时加大鱼类繁殖力;国家也可以对饲养鱼类有成效的人实施奖励,鼓励其投资鱼类繁殖产业如规定。 如我国设制“禁渔期”、“禁渔区”、“规定网目尺寸”的目的是保护产卵期的亲鱼和育肥期的幼鱼,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保护海洋鱼类资源的措施目的。
50.B
【详解】试题分析:①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使奶具有甜酸风味;
②酿酒时要用到酒曲,主要成分是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③制醋用醋酸菌,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醋酸菌属于细菌;
④抗生素有很多,如青霉素,生产青霉素要用到青霉.青霉属于真菌。
⑤做面食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
考点: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51.C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指的是原有的环境条件由于生物的存在而发生变化;生物适应环境指的是生物在某种环境条件下为了趋利避害而主动对自身进行的调节或改变;环境影响生物指的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生物的生存状态发生改变。
【详解】AB.根据提供“其坚硬带刺的外表和体内的化学物质能抵御部分食草动物的攻击,并为周围的其它藻类提供庇护所”的描述可知,喇叭藻特殊的结构是适应环境的表现,喇叭藻会影响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生物,AB不符合题意。
C.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因此,其他藻类对喇叭藻的生存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影响,C符合题意。
D.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喇叭藻可以为周围的其它藻类提供“庇护所”,因此,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主要指物种的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A
【分析】此题为基础题,考查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A错误。
B.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正确。
C.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
D.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D正确。
故选A。
53.B
【详解】试题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猫捉老鼠、蜘蛛织网、孔雀开屏、大雁南飞、尺蠖拟态等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老马识途、惊弓之鸟、鹦鹉学舌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和特点。
54.D
【分析】鱼不停地用口吞水,再从盖后缘排水,其作用是进行呼吸。
【详解】鱼类用鳃呼吸,鳃是由鳃丝鳃弓和鳃耙组成的,主要的结构是鳃丝,鳃丝呈鲜红色,因为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这样鱼的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转化为鲜红色的动脉血。因此,鱼不停地用口吞水,再从盖后缘排水,其作用是进行呼吸。
故选D。
55.B
【分析】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详解】AD.满江红、桫椤都属于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AD不符合题意。
B.金鱼藻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B符合题意。
C.地钱属于苔藓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几种主要的植物类群的生殖特点,结合题意,即可正确解答。
56.C
【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详解】A.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几乎无处不在。实际上,冰箱内仍然可能存在一些耐寒的微生物,只是它们的活动受到了低温的限制,A错误。
B.冰箱具有一定的空间,而且经常打开,因此冰箱内不缺少微生物生存的氧气条件,B错误。
C.冷藏条件下,低温会显著减缓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和繁殖速度,这有助于延长食物的保鲜时间,减少腐败发生,C正确。
D.冰箱随时可打开,冰箱里也有微生物,因此冰箱内的微生物会与食物接触,D错误。
故选C。
57.D
【详解】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故选D。
58.B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真正属于鱼类要具备鱼类的基本特征:其中②中华鲟、④海马、⑥鲨鱼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它们都属于鱼类;①鲍鱼、⑤章鱼的身体柔软,属于软体动物;③鲸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因此,②④⑥属于鱼类,故B符合题意。
【点睛】关键知道鱼类的主要特征,即: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59.B
【分析】社会行为
1.概念:动物营群居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3.常见的动物:昆虫类的蚂蚁、蜜蜂;狮子、大象、狒狒、猴子、狼等多数高等动物。
4.社会行为的意义:①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②有利于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5.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详解】A.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A错误。
B.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题干中的现象说明大象群中形成了等级,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 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这一现象说明大象具有社会行为,B正确。
C.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C错误。
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D错误。
故选B。
60.B
【分析】接种是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将目的微生物移接到培养基质中的过程。
【详解】接种是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将目的微生物移接到培养基质中的过程。在制作糖蒜时,往往需要加入上一次泡制糖蒜的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接种,B正确。
故选B。
【点睛】接种是食用菌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也叫做播种。
61.B
【详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遗传多样性是指同种个体间因为人们需要的不同,经历长时间的人工选择所产生的结果。如水稻是我国南方广泛栽培的粮食作物,水稻的种类繁多,有5000多种,是因其生活环境的不同所致,故体现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而不是物种多样性。
62.B
【详解】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保持水分,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陆生。
点睛: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63.B
【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体毛的主要作用是保温;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将身体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以乳汁哺育后代。
【详解】选项中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有:胎生、哺乳、体腔内有膈和用肺呼吸。后代存活率低并不是哺乳动物的特征,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它们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
故B错误,ACD正确。
故选B。
64.D
【分析】考点: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详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 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 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某种野草在地球上永远消失,那么这个物种的基因库也就消失了,其潜在价值消失。潜在价值即今天 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
65.C
【分析】伴随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国际交往,一些物种由原生存地借助于人为作用或其他途径移居到另一个新的生存环境并在新的栖息地繁殖并建立稳定种群,这些物种被称为外来物种。
【详解】外来有害物种的适应能力一般较强,同时,缺少天敌,故增长迅速。它们在大量繁殖过程中会和境内生物在营养物质、栖息地以及自然条件(光照、氧气、二氧化碳)等方面竞争,由于他们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会对境内生物产生威胁,C符合题意。
故选C。
66.D
【分析】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髓位于骨髓腔内。
【详解】A.骨松质分布在长骨的两端,结构比较疏松,呈蜂窝状;骨松质的空隙内终生存在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A错误。
B.骨密质致密而坚硬,大部分集中在骨干部分,B错误。
C.骨髓腔中有骨髓。在幼年时,人的骨随腔中的骨髓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人骨髓腔内的骨髓是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主要是贮存营养,C错误。
D.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D正确。
故选D。
67.A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可见A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68.A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A.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在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题干中“某草场为保护牛羊,大量猎杀狼,狼的减少使野兔数量大增,致使牧草被过度啃食,草场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故A符合题意。
B.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是指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故B不符合题意。
C.促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对食物的分解利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C不符合题意。
D.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毛皮,是指人类利用动物作为食物,利用动物的皮毛生产生活的原料,不属于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9.D
【详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某种野草在地球上永远消失,那么这个物种的基因库也就消失了,其潜在价值消失。潜在价值就是目前还未被使用,可能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故如果农田中某种野草在地球上永远消失,人类将丧失一个基因库,其潜在价值消失,D正确。
故选D。
70.C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转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完成屈肘动作的正确顺序是(3)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1)骨骼肌收缩,(2)骨受到肌肉牵拉绕关节产生动作。
故选C。
71.B
【分析】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是有益的,分析解答。
【详解】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故选B。
【点睛】掌握真菌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抗生素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内容,就能解答本题。
72.B
【分析】
【详解】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故B符合题意。
【点睛】考生对两栖动物特征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73.A
【分析】真菌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四个部分,根据组成身体的细胞数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两类。
【详解】A.姬松茸属于真菌,它的细胞体内有细胞核,A正确。
B.姬松茸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B错误。
C.姬松茸可以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C错误。
D.姬松茸是蘑菇,因此没有根茎叶的分化,D错误。
故选A。
74.D
【分析】蝗虫的运动方式是跳跃和飞行。
【详解】蝗虫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所以蝗虫具有的运动方式是跳跃和飞行,D符合题意。
故选D。
75.B
【分析】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详解】A.扬子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颈有利于灵活转动,A错误。
B.扬子鳄四肢短小,有利于支撑身体爬行,B正确。
CD.爬行动物陆地上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起到保护作用;爬行动物真正的适合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CD错误。
故选B。
76.B
【分析】①中华鲟属于鱼类,②大鲵属于两栖动物,③避役属于爬行动物,④黄嘴鸢属于鸟类,⑤蝙蝠属于哺乳动物。
【详解】A.①中华鲟属于鱼类,卵生、体外受精,但不经过变态发育;②大鲵属于两栖动物,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故A错误。
B.③避役属于爬行动物,④黄嘴鸢属于鸟类,⑤蝙蝠属于哺乳类。它们生殖和发育过程中都摆脱了水环境的限制,是真正适应陆生环境的脊椎动物,故B正确。
C.④黄嘴鸢属于鸟类,体温恒定但没有牙齿分化,而具有喙,蝙蝠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牙齿出现分化,故C错误。
D.①中华鲟和②大鲵是体外受精,③避役是体内受精、④黄嘴鸢和⑤蝙蝠都是体内受精的动物,故D错误。
故选B。
77.B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哺乳胎生。
【详解】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体毛的主要作用是保温;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将身体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以乳汁哺育后代。所以,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的主要原因是胎生哺乳,故选B。
78.B
【分析】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曲霉和酵母菌是真菌,乳酸菌和醋酸菌是细菌,细菌都是单细胞原核生物。
【详解】A.利用曲霉可以制作酱油和腐乳等,A不符合题意。
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可以用于酿酒,在有氧条件下可以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面包暄软多孔,B符合题意。
C.乳酸菌可以用于制作酸奶,C不符合题意。
D.醋酸菌可以用于制醋,D不符合题意。
79.B
【分析】从获得的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不管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都与遗传因素有关。
【详解】绿鹭这种“钓鱼”行为是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绿鹭这种学习行为是它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0.B
【分析】观图可知:甲是鱼类、乙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丙是家鸽属于鸟类、丁乌龟是爬行动物。
【详解】A.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甲、乙、丁,A正确。
B.两栖动物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潮湿陆上生活,用肺呼吸,肺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衍生物,黏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功能。乌龟虽水陆两栖,但用肺呼吸,是爬行动物,B错误。
C.乙为蝗虫,蝗虫的成虫会对农作物产生危害,因为它们会大量吃掉庄稼。资料表明,蝗虫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C正确。
D.甲鱼类的一心房一心室;乙节肢动物类只有心室,结构最为简单;丙鸟类两心房两心室;丁爬行动物类的两心房一心室,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鸟类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最为复杂,适合高代谢率的飞行,D正确。
故选B。
81.C
【分析】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通过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进行呼吸;鳃丝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颜色鲜红;鱼的运动器官是鳍,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鱼大多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详解】A.鱼呼吸的过程中,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这与鱼的呼吸有关,A正确。
B.鱼大多呈流线型,利于减少游泳时遇到的阻力,B正确。
C.鱼的运动器官是鳍,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而不是仅来自鳍的摆动,C错误。
D.鳃丝的颜色鲜红是因为里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D正确。
故选C。
82.A
【分析】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为真核生物。
【详解】A.破伤风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木耳属于多细胞真菌,故A正确。
B.大部分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B错误。
C.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故C错误。
D.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的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故D错误。
故选A。
83.A
【分析】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明微生物不能凭空产生,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详解】A.第一个发现细菌存在的人并不是巴斯德,通过显微镜明确观察到细菌的是列文·虎克,故A符合题意。
B.巴斯德通过著名的鹅颈瓶实验,成功地证实了细菌是由原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而不是自然产生的或从空气中“自生”的。这一发现对微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C.巴斯德在微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贡献,其中包括对乳酸菌的研究。他通过实验证实了乳酸菌的存在和其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巴斯德提出了巴氏消毒法,这是一种通过加热处理来杀死或去除液体中病原体的方法。这种方法在食品工业和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保障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84.C
【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有骨连接和骨构成,能够活动的骨连接是关节。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详解】A. 哺乳动物的运动不仅仅依赖于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还需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配合。例如,神经系统负责控制和协调运动,呼吸系统提供氧气,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以及排除废物,消化系统则提供能量来源,故A不符合题意。
B.骨骼肌是哺乳动物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当骨骼肌受到神经刺激时,它会收缩并产生力量,从而驱动骨骼和关节进行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关节腔内的韧带主要起固定作用,它们连接关节的骨端,确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而关节的灵活性主要来自关节软骨、关节囊和滑液等因素,它们减少了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和阻力,故C符合题意。
D.骨骼肌的收缩是由神经系统的兴奋刺激引起的。当神经冲动到达骨骼肌时,它会触发肌肉细胞的收缩反应,从而产生力量和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5.C
【分析】①蚯蚓属于环节动物,②蝗虫属于节肢动物,③青蛙属于两栖动物,④鸟属于鸟类。
【详解】①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它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①正确;
②蝗虫的腹部有气门,气门与体内的气管相通,气管是蝗虫的呼吸器官,所以蝗虫是靠气管进行气体交换的,②错误;
③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③正确;
④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体内受精,卵生,孵卵育雏,④正确。
故选C。
86.D
【分析】哺乳动物一般具有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心脏四腔;胎生哺乳;体内有膈;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神经系统发达等特征。
【详解】A.虽然心脏分为四腔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如鲨鱼)共有的特征,但它并不是区分哺乳动物和鱼类的关键特征。因为并非所有鱼类的心脏都只有两腔,所以心脏腔数的多少并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动物是否为哺乳动物的主要依据,A不符合题意。
B.虽然用肺呼吸是哺乳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某些鱼类(如肺鱼)也能进行肺呼吸。因此,虽然用肺呼吸是哺乳动物的一个特点,但它并不是区分哺乳动物和鱼类的最主要原因,B不符合题意。
C.体温恒定是哺乳动物和鸟类共有的特征,而并非哺乳动物独有。因此,体温恒定也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动物是否为哺乳动物的主要依据,C不符合题意。
D.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独有的生殖和哺育方式。鱼类通常通过产卵、体外受精的方式繁殖,幼体在孵化后独立生活,不进行哺乳。因此,胎生、哺乳是区分哺乳动物和鱼类的最主要原因,D符合题意。
故选D。
87.B
【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详解】A.青蛙的皮肤确实裸露,并且能分泌黏液。这种黏液有助于青蛙保持皮肤的湿润,因为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需要保持湿润以进行气体交换,A正确。
B.青蛙的幼体(蝌蚪)用鳃呼吸,而成体则主要用肺呼吸,同时皮肤也辅助呼吸。青蛙的肺并不像高等陆生动物的肺那样发达。实际上,青蛙的肺呼吸功能相对较弱,不能满足其全部对氧气的需求,因此皮肤呼吸对其来说非常重要,B错误。
C.青蛙的眼睛后面确实有鼓膜,这是青蛙听觉系统的一部分。鼓膜能够感知声波,帮助青蛙捕捉和定位声音,这对于青蛙捕食和逃避天敌都非常重要,C正确。
D.青蛙的后肢确实发达,趾间有蹼。这种结构使得青蛙既能够跳跃,也能够在水中划水,从而适应其两栖生活的需要,D正确。
故选B。
88.B
【分析】不同时期骨的成分及特性如下表: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详解】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由此可见,青少年学生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其主要原因是骨中有机物超过1/3骨弹性大,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9.A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本题中,光照灯不仅为热带鱼提供光照,也为水族箱中的水草等植物提供了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光照。
(2)生物体为了生存和繁衍,会对其所处的环境产生适应性。这种适应性可以体现在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多个方面。在本题中,热带鱼需要光照、氧气和适宜的温度来保证其生存和繁衍,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详解】A.安装光照灯不仅是因为热带鱼的生存需要光照,更主要是因为水草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A错误。
B.鱼类通过鳃来呼吸水中的氧气。在水族箱中,由于水体相对较小,且鱼类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同时鱼类的排泄物和残留食物也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导致水质恶化。安装气泵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提高水体的溶氧量,从而保证鱼类的生活需要,B正确。
C.热带鱼通常生活在温暖的水域中,它们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它们的生存和繁殖。安装加热棒可以保持水族箱中的水温在适宜的范围内,而温度计则用来监测水温,确保水温不会过高或过低,C正确。
D.安装过滤器确实可以去除水体中的杂质、悬浮物和部分有害物质,有助于保持水体的清洁和透明,D正确。
故选A。
90.B
【分析】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详解】①苍耳的果实能钩挂在动物的体表进行传播,枸杞的果实被动物吃下后,种子随着粪便排出而分散。这些事实都表明动物和植物之间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而植物则通过提供果实等方式吸引动物,①正确。
②虽然很多植物确实依赖动物进行种子传播,但并不是所有植物都如此。有些植物通过风、水等其他方式进行种子传播,②错误。
③苍耳和枸杞的例子都清楚地表明,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这是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作用,③正确。
④虽然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也参与传粉过程,但题目中给出的苍耳和枸杞的例子并没有涉及动物帮助植物传粉的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