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读取以下时间轴,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中间还隔着一个新朝。
温故而知新
第13课
1.能用时间轴梳理西汉、新朝、东汉的历史进程;知道建立东汉的基本史实,能说出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和影响。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史实,并能说明这两大问题与东汉走向衰亡的关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 知道黄巾起义的基本史实,理解农民起义的作用。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一)西汉灭亡
①朝政腐败
②地主兼并土地,百姓流失所离。
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1.阅读课本P73,说说西汉后期的国家出现了哪些问题?
2.王莽篡汉
想一想:王莽新政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加剧社会矛盾,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二)东汉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5年
刘秀(汉光武帝)
洛阳
(三)“光武中兴”
阅读P73-P74,找出光武帝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及产生的作用,并完成表格。
措施 作用
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 增加劳动力
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减轻田租 恢复和发展生产
减轻刑罚,赦免囚犯 缓和阶级矛盾
合并郡县,裁剪官员 加强中央集权
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
1.措施
(三)“光武中兴”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初期,人口和垦田的数目有所恢复,出现了“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rěn),百姓殷富,粟斛(hú)三十,牛羊被野”的情景。
依据材料分析,经过刘秀的励精图治,东汉社会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1)社会安定,经济恢复
(2)百姓安居乐业
光武中兴(王朝从衰败到重新振兴)
2.影响
连一连
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局部)
请在课本P74,找一找东汉时期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
农业 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王景治理黄河
手工业 发明水排,利用鼓风冶铁;青瓷烧制技术成熟
3.经济表现
(三)“光武中兴”
拓展延伸
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指出两者的异同之处。
比较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朝代 西汉 东汉
皇帝 汉文帝、汉景帝 光武帝
背景 社会经济凋敝、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目的 巩固统治 措施 以农为本、轻徭薄赋、勤俭治国 释放奴婢、减轻田租、减轻刑罚、合并郡县、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影响 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
想一想
1.概括古代盛世局面的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1)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调整统治措施:重视发展经济、轻徭薄赋、重用人才等
2.你有哪些启示?
(1)统治者要推行良策,重视民生
(2)成有节俭败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1.背景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
2.表现
请在课本P75归纳政局动荡的表现
(1)在中央:外戚宦官专权 削弱中央集权
(2)在地方: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民生困苦,农民起义
通过东汉绿釉陶水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外戚
外戚宦官专权,豪强大族势力膨胀,对东汉统治产生什么影响?
三、黄巾起义
1.背景
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从来必可轻。(小民的头发就像韭菜一样,剪去了会在长起来;头像鸡一样,割的时候会鸣叫。官员有什么好怕的,从来都是可以轻视的。)
一《太平御览·菜茹部》
这是东汉后期的一首民谣。说说这首民谣反映出当时民众什么样的情绪。
对黑暗统治的愤怒,不甘心受压迫的情绪,以及敢于反抗的意志。
背景:阶级矛盾和统治内部集团的矛盾尖锐,局势动荡,社会危机加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请在课本P76页,找一找背景。
时间
人物
特点
结果
影响
结合教材和视频,找出相关信息:
三、黄巾起义
背景
时间
领导者
组织
特点
结果
影响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
184年
张角
太平道
有组织、有准备
失败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三、黄巾起义
课堂小结
兴
衰
外戚宦官交替
专权反复出现
豪强大族
势力膨胀
黄巾起义
州牧割据
瓦解统一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
重建统一
巩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