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防灾减灾 课件(26页)

文档属性

名称 6.3防灾减灾 课件(26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13 13:4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是我国继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后,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2日设为“防灾减灾”日,提醒社会各界更加重视防灾减灾。你知道国家在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吗?遭遇自然灾害,你该怎么做?
PART-01
防灾减灾
结合材料,认识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
能结合实例,阐述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阅读课本110-112页,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防灾减灾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其具体手段。
1.灾害监测
3.灾害救援与救助
2.灾害防御
4.灾后恢复
灾中
灾后
灾前
防灾减灾手段
“ 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人造卫星
气象站
水文站
地震台
灾害监测
地  位:是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
监测手段: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
动态监测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
卫星云图
案例:气象监测预报&水文监测
黄河龙门水文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吊箱内进行水文测验
岳阳城陵矶水文站
24小时监测出湖水量、沙量、水质等
对高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进行流量测验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一、目前我们可以预报地震了吗?
不能,只能预警。(注意预报和预警的区别)
二、我们能够对地震进行预警的原理是什么?
思考
受地震台网密度等因素限制,我国目前尚难做到对每次地震精确预警。
预警≠预报
利用纵波速度快于横波(这个时间差给地震预警留下空间),电波速度(电视、广播、短信等)快于地震波速度来进行预警。
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
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加固建筑物等防灾工程总拦蓄水量近182亿立方米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荆江大堤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建设防护林,防风固沙,减少沙尘暴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施行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思考:自然灾害发生后,政府应该依据什么来决定所要调配的救援人员和物资的数量呢?
应急响应级别 Ⅳ级-一般 Ⅲ级-较大 Ⅱ级-重大 Ⅰ级-特别重大
死亡人数 20人以上、50人以下 50人以上、100人以下 100人以上、200人以下 200人以上
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人数 10万人以上、50万人以下 50万人以上、100万人以下 100万人以上、200万人以下 200万人以上
表示颜色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的救灾应急响应级别
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识。一级为最高级别。


灾害救助与救援
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灾后心理救援服务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救援队展开救援工作
灾害救助与救援
活动
1. 你认为地震专业救援队应包括哪些专业救援人员?
管理和协调人员
从事技术和保障的专家
从事搜索、营救的官兵
医护人员
认识地震专业救援队
表6.2 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地震救援行动(2001—2015年)
3. 讨论强震发生后国际救援的
重要性。
强震后,灾区情况复杂,救援难度大;
国际救援可以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和装备优势,提高救援速度,最大限度挽救更多的生命财产损失;
国际救援可以使各国合作,互帮互助,形成整体救援能力;
国际救援有利于救援技术的交流,促进各国救援水平的提高;
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促进国际间其他领域(尤其是救援设备生产)的合作。
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这一过程也有助于重建灾区,增强防灾能力。
九寨沟灾后重建
重建后的汶川
灾后恢复
阅读课本112-113页,完成下列要求
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如何做好灾前准备?灾害发生时应如何自救与互救?灾后如何自我保护?
1.灾前准备
2.灾中救助
3.灾后自我保护
洪涝灾害
泥石流等
地震
自救与互救
对于较难准确预测的,如地震,做好灾前准备也能减少损失。
准备应急救援包和应急卡片
地震演练
牢记撤离路线和应急避难场所
参加地震演练
灾前准备
对于能准确预测的洪涝、台风等,要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
应急救援包该有哪些东西?
求救类
高频哨、救援绳
照明类
蜡烛、打火机、防水火柴、应急手电、电池
防护类
防尘口罩、防滑手套
防灾头巾、安全帽
生活类
保温应急毯、保温帐篷、超薄保温雨衣、压缩饼干、应急水、可调扳手、备用眼镜。
急救类
急救药品包、创可贴、纱布绷带、棉球、无纺布胶带、酒精消毒片。
若能逃脱,按预先设计的逃生路线撤离
洪涝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讨论:不同自然灾害发生时,应该如何正确逃离才能尽可能减少损失?
灾中救助
灾中自救
洪水:1、尽量撤离到地势高的地方。
2、注意水中的电线,以防触电。
地震:1、有序撤到安全地带。
2、如不能撤离,应寻找三角地带蹲下。
泥石流: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
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若不能逃脱,要尽可能进行自我保护,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
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避防
山体滑坡时自救逃生示意
灾害过后,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洪灾过后,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的水,入住前要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
地震后往往还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
2021年10月山西太原市指定五家洪涝灾害医疗救治医院
全面消毒
确保食物和用水安全
灾后自我保护
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
①兴建水库,退耕还湖————调节径流
②修筑堤坝,疏浚河道
③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水位
④植树造林
①加强洪水的监测和预报
②加强防灾、减灾意识
③严格控制滥砍滥伐
④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
⑤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
⑥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
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
洪涝灾害
滑坡灾害
①实施护坡工程;恢复地表植被
例如加固岩体——通过岩体改造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
①技术措施如加强预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②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管理;
③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通过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减灾管理及公众减灾教育等。
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
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