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精读名家散文
提高阅读写作
先生传
差不多
胡适
第
九篇
学习导入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在《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中说:“不用任何形容,只是清清楚楚写下来的文章,而且写得好,就是最大的本事,真正的功夫。”还说:“文艺工作者的本事就是用浅显的话,说出很深的道理来。”
本文就是这样一篇典范之作,这篇讽刺小说,来嘲讽那些处事不认真的人,一方面针砭国人敷衍苟且的态度,一方面也可见其弘扬科学精神的用心和薄弱。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吗?
学习目标
3.体会讽刺手法的表达效果
2.了解讽刺手法
1.了解胡适
认识作者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安徽宣城市绩溪县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曾担任过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主要作品
整体感知
一起做“侦探”带着问题阅读文章
1.什么是讽刺手法?
2.常见的讽刺手法有哪些?
3.阅读本文,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1.什么是讽刺手法?
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常采用夸张或反讽等方式,收获幽默的效果。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人或事物,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低的效果。
理清概念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设问开头,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与思考
差不多先生是你,是我,也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表达对这种无原则,不讲究这一类人的讽刺。
你认可差不多先生的话吗?为什么?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礼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列举一系列差不多先生生活中所做的“差不多”的事有什么作用?
列举差不多先生买糖、搞错地名,写错字等事情让大家体会在生活中这种凡是只求差不多,不精确态度实际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仅会闹笑话,也会影响生活。
差不多还是差太多?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让汪大夫给自己治病结果将自己治死了,这里运用了那种修辞手法?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差不多先生因固守其“差不多”的准则对生死也视为平常、不以为意,以致弥留之际还说活人与死人也差不多,至死不悟,最终成了可嘲可笑、可怜可叹的悲刷人物。
前面的几个诙谐有趣的小故事,已经生动、传神地刻画出差不多先生这一特殊的人物形象,为什么还要写最后两段?
升华主旨,后两段写国人“称赞”差不多先生 “是一位有德行的人”,并取法号“圆通大师”,甚至由于差不多先生的声名远播,“无数无数的人”学习效法 变成了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让“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几番深人达到更为深的层面,讽喻了国人懒惰散漫、得过且过,好马虎行事、不求真务实的劣根性,大大增强了警示世人的效果。
文章赏析
文章以平实的口吻叙述了差不多先生的轶事,字里行间又无不洋溢着诙谐幽默的情调。尽管差不多先生的所作所为大都属于生活琐事,但他“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便使这些“生活琐事”具有了广泛性和普遍意义。这是作者采用讽刺、见微知著,通过以小见大,夸大其词来表现深远的主旨。
胡适曾系统地学习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与方法,使他眼光敏锐,胆大心细,具有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因此他写这篇讽刺小说,来嘲讽那些处事不认真的人,一方面针砭国人敷衍苟且的态度,一方面也可见其弘扬科学精神的用心和薄弱。鲁迅也曾经说过:「中国四万万的民众害着一种毛病。病源就是那个马马虎虎,就是那随它怎么都行的不认真态度。」(语出日本人内山完造所作之鲁迅先生一文)正可说明本文的立意。
阅读思考
1.培养细致认真的学习态度:差不多先生总是以“差不多”的态度对待事情,这种马虎、敷衍的态度会导致错误和遗憾。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应该养成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避免在学习上马虎应付。通过这个故事,小学生可以认识到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2.认识到敷衍带来的后果:差不多先生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最终给他自己带来了麻烦和困境。这提醒小学生,如果总是以“差不多”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可能会错失很多机会,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小学生应该明白,只有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追求完美,才能避免犯错,走向成功。
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1.深入了解一个作者——胡适
2. 理解什么是讽刺手法
3.知道实现幽默讽刺效果的技巧
学习总结
知识点补充
语言如何做到幽默讽刺的?常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运用反语,明褒暗贬或明贬暗褒。
2:运用引号,表示否定、讽刺。
3:运用对比,通过对比,形成反差,达到讽刺效果。
4:漫画式夸张
5:书面语和口语混搭,庄谐并出。
6:寓庄于谐或寓谐于庄。寓庄于谐,用诙谐幽默语言来说明事理,使人在轻松、愉悦中感其深刻的蕴含;寓谐于庄,调侃中不失文雅,庄重中又含风趣。
7:引用名句,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造成幽默效果。
8:重复,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
课堂讨论
学考链接
1.今天所学的哪些知识跟考试相关?
2.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开放题)
了解讽刺手法读出言外之意
阅读理解读了本文个人有什么启发
谈谈自己感悟类题
吹牛的
庐隐
妙用
庐隐:吹牛的妙用
吹牛是一种夸大狂,在道德家看来,也许认为是缺点,可是在处事接物上却是一种刮刮叫的妙用。假使你这一生缺少了吹牛的本领,别说好饭碗找不到,便连黄包车夫也不放你在眼里的。
西洋人究竟似乎白痴,什么事都只讲究脚踏实地去做,这样费力气的勾当,我们聪明的中国人,简直连牙齿都要笑掉了。西洋人什么事都讲究按部就班的慢慢来,从来没有平地登天的捷径,而我们中国人专门走捷径,而走捷径的第一个法门,就是善吹牛。
吹牛是一件不可轻看的艺术,就如《修辞学》上不可缺少“张喻”—类的东西一样,像李白什么“黄河之水天上来”又是什么“白发三千丈”,这在《修辞学》上就叫作“张喻”,而在不懂《修辞学》的人看来,就觉得李太白在吹牛了。
而且实际上说来,吹牛对于一个人的确有极大的妙用。人类这个东西,就有这么奇怪,无论什么事,你若老老实实的把实话告诉他,不但不能激起他共鸣的情绪,而且还要轻蔑你冷笑你,假使你见了那摸不清你根底的人,你不管你家里早饭的米是当了被褥换来的,你只要大言不惭地说“某部长是我父亲的好朋友,某政客是我拜把子的叔公,我认得某某某巨商,我的太太同某军阀的第五位太太是干姊妹”吹起这一套法螺来,那摸不清你的人,便帖帖服服的向你合十顶礼,说不定碰得巧还恭而且敬的请你大吃一顿燕菜席呢!
吹牛有了如许的好处,于是无论哪一类的人,都各尽其力的大吹其牛了。
但是且慢!吹牛也要认清对方的,不然的话,必难打动他或她的心弦,那么就失掉吹牛的功效了。比如说你见了一个仰慕文人的无名作家或学生时,而你自己要自充老前辈时,你不用说别的,只要说胡适是我极熟的朋友,郁达夫是我最好的知己,最妙你再转弯抹角的去探听一些关于胡适、郁达夫琐碎的遗事。比如说胡适最喜听什么,郁达夫最讨厌什么,于是便可以亲亲切切的叫着“适之怎样怎样,达夫怎样怎样”,这样一来,你便也就成了胡适、郁达夫同等的人物,而被人所尊敬了。
“如果你遇见一个好虚荣的女子呢,你就可以说你周游过列国,到过土耳其、南非洲!并且还是自费去的,这样一来就可以证明你不但学识、阅历丰富,而且还是个资产阶级。于是乎你的恋爱便立刻成功了。
你如遇见商贾、官僚、政客、军阀,都不妨察言观色*,投其所好,大吹而特吹之。总而言之,好色者以色吹之,好利者以利吹之,好名者以名吹之,好权势者以权势吹之,此所谓以毒攻毒之法,无往而不利。
或曰吹牛妙用虽大,但也要善吹,否则揭穿西洋镜,便没有戏可唱了。
这当然是实话,并且吹牛也要有相当的训练,第一要不红脸,你虽从来没有著过一本半本的书,但不妨咬紧牙根说:“我的著作等身只可恨被一把野火烧掉了!”你家里因为要请几个漂亮的客人吃饭,现买了一副碗碟,你便可以说:“这些东西十年前就有了”,以表示你并不因为请客受窘。假如你荷包里只剩下一块大洋,朋友要邀你坐下来八圈,你就可以说:“我的钱都放在银行里,今天竟匀不出工夫去取!”假如那天你的太太感觉你没多大出息时,你就可以说张家大小姐说我的诗作得好,王家少奶奶说我脸子漂亮而有丈夫气,这样一来太太便立刻加倍的爱你了。
这一些吹牛经,说不胜说,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感谢聆听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