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2 19:5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公元前
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并逐渐建立起许多小国家的是(   )
A.苏美尔人 B.雅利安人
C.希伯来人 D.阿拉伯人
2.阿育王在印度知名度较高,他在位时,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当时的首都是(   )
A.哈拉帕 B.华氏城
C.摩亨佐·达罗 D.迦毗罗卫城
3.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种的大河流域产生的,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等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4.佛教最初反对婆罗门特权,宣扬“众生平等”,迎合了广大贫民百姓;后来宣扬“忍耐顺从”,得到统治者的追捧,最终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该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佛教的教义 B.佛教的发展原因
C.佛教的产生 D.佛教的对外传播
5.下面是王老师上课时的板书示意图。由此可知,王老师讲的是哪个古代国家的历史(   )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巴比伦 D.古罗马
5.2021年4、5月间,印度的新冠肺炎患者每日剧增,大量感染新冠肺炎的低种姓人群得不到及时救治。下列关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②第四等级首陀罗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③不同等级的人可以通婚 ④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公元前 6 世纪,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在这种情况下,释迦族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出家苦行修道。后来,创立了(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7.佛教最初传播于恒河流域,后传遍南亚次大陆,又传往东亚、东南亚。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上述材料中涉及佛教(  )
①产生的背景 ②传播的路线  ③教义  ④地位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如图标注出的四个文明古国,在地理位置方面的相同点是(  )
A.位于大河流域 B.位于亚洲大陆
C.四面邻近海洋 D.处在内陆盆地
9.某校九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把“古代印度文明成果”确定为研究课题。下列研究内容能列入该课题的是(  )
①种姓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阿拉伯数字 ④佛教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 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下面对孔雀王朝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属于古印度早期文明
B.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C.首都华氏城位于印度河流域
D.统一了整个印度半岛
11. 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起源于婆罗门教,至今已经有3 000年的历史,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其核心教义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据此可知 (  )
A.印度的顶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
B.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
C.印度教是刹帝利进行统治的工具
D.印度教为种姓制度提供理论基础
12. 在古代印度,最早的“不可接触者”是指从事屠宰、制革、埋葬、清扫等职业的人,这些职业在高级种姓看来是最不洁的,是亵渎神的,从事这些工作的人自然就被认为是不洁者。这说明种姓制度中等级划分的依据之一是(  )
A.职业 B.种族
C.肤色 D.信仰
13. 《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侮辱刹帝利,罚款50帕那;侮辱吠舍,罚款25帕那;侮辱首陀罗,罚款12帕那。这反映了种姓制度下各等级 (  )
A.世代相袭
B.宗教权利不平等
C.职业分明
D.法律地位不平等
14. 中外关联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对其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
A.都反映了种姓制度
B.都反映了封建等级制
C.都反映了分封制度
D.都维护了奴隶主利益
15.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周围国家和地区传播,在东方许多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面貌,构成了“东方佛教文化圈”。佛教在古老的东方得以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  )
A.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B.法律体系逐渐完备
C.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D.实现了社会的公正
16.下列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等级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刹帝利 ②吠舍 ③婆罗门 ④首陀罗
A.③①②④
B.③④①②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17.在一部反映古代印度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的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首陀罗担任国家官吏
18.下列有关印度等级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等级之间界限森严
B.低等级的人不允许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
C.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
D.低等级的人可以通过做官成为高等级的人
19.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创立于(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前3世纪
C.1世纪
D.7世纪
20.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佛教产生于(  )
A.印度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摩奴法典》说:“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显著特点,并指出材料一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位造出不同的人,其目的何在。
材料二 佛教自创立以来,就在古印度广泛传播。与婆罗门教晦涩的教义相比,释迦牟尼的说法不立文字,简单易懂,因此,佛教受到了社会底层百姓的欢迎。另外,由于许多僧院接近城市,一些商人和贵族与佛教多有接触,虽然他们不能成为全职的僧人,但他们在金钱和土地方面对佛教有所扶植,甚至一些王国的君王也成为了佛教的信徒。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教快速发展的原因。
22、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古老的大陆有着灿烂的文明。今天让我们畅游亚非大陆,领略古老灿烂的文明。
材料一 如图。
(1)图一文明发祥于哪一大河流域?上面两幅图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们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如图。
(2)图三石柱上刻写的是哪个文明古国的什么文明成果?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地位?
(3)图四反映了哪个文明古国的什么制度?
(4)图一、三、四反映的是三个不同文明古国的文明代表,这三个文明古国有何共同的文明特征?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婆罗门贵族给种姓制度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他们编造说造物主“原人”用自己的嘴变成了婆罗门,用手变成了刹帝利,用腿变成了吠舍,用脚变成了首陀罗。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以后,种姓制度走向成熟。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相互之间界限严明,不能通婚、共食、交往,礼仪上也有严格规定。贱民们只能住在与世隔绝的村庄或城镇外的住房里,只可以使用他们自己的寺院和水井,他们必须非常小心地避免玷污各种姓中的成员,也就是说,不可与后者发生任何肉体上的接触,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不可以进入后者的视线。
(1)材料一中婆罗门贵族宣扬造物主创造等级说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种姓制度给印度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刹帝利贵族……通过战争与掠夺,在经济上也拥有最多的财富……可是也有许多婆罗门没落了,他们从事过去被他们看不起的低种姓的职业,有的当了医生、樵夫、商人、农民、牧人、猎人和屠夫……有不少吠舍靠经商或放高利贷致富。他们占有许多土地和财产,成了新的奴隶主。……随着经济地位的改变,富有吠舍的政治地位也有了提高,有些人还参加了地方政府的管理工作,挤进了统治阶级的行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教兴起的背景。
24.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显示的是哪种制度 该制度诞生于哪一流域 根据图片,指出其中的统治阶级。
材料二 佛教自创立以来,就在古印度广泛传播。与婆罗门教晦涩的教义相比,释迦牟尼的说法不立文字,简单易懂,因此,佛教受到了社会底层百姓的欢迎。另外,由于许多僧院接近城市,一些商人和贵族与佛教多有接触,虽然他们不能成为全职的僧人,但他们在金钱和土地方面对佛教也有所扶植,甚至于一些王国的君王也成为了佛教的信徒。
——摘编自廖永江《信仰的力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教快速发展的原因。
(3)佛教与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有何联系
答案
1-5BBCBA 6-10BBADB 11-15DADDC 16-20ABDAA
21、(1)印度的种姓制度呈等级分布。维护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2)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22、(1)尼罗河。金字塔,象形文字。
(2)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4)源于大河流域,是奴隶制的文明等。
23、 (1)维护高种姓的统治。
(2)社会状况:不同等级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贱民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影响: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严重束缚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3)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刹帝利贵族和吠舍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种姓特权日益不满。
24、1)种姓制度。印度河流域。婆罗门、刹帝利。
(2)早期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3)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中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