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03 22:1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大雨时,石子路边的水流往往是黄色的,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 )。
A.小石子 B.腐殖质 C.黏土和细沙 D.各种垃圾
2.白居易的《蓉江吟》中写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江面上会呈现出红色的原因 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沿直线传播
3.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燃烧的蜡烛 B.太阳 C.萤火虫 D.反光的镜子
4.如果没有光会怎么样?小科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面放一张凳子,在这个房间里他( )这张凳子。
A.能看到 B.适应后能看到 C.不能看到 D.无法确定能否看到
5.中国的西部多( ),东部多( )。
A.高山;丘陵 B.高原;丘陵 C.高山;平原 D.平原;丘陵
6.以下几组岩石中,最容易在长白山天池附近找到的一组是( )。
A.浮石、大理岩、石灰岩 B.玄武岩、浮石、花岗岩
C.板岩、浮石、花岗岩 D.大理岩、花岗岩、玄武岩
7.金沙江四川段是著名的淘金地带,这一带的沙子因含有黄金被称为“金沙”。“金沙”江的形成主要与( )作用有关。
A.沉积 B.侵蚀 C.风化 D.地震
8.为了模拟降雨对土地的影响,小科动手制作了一个“小山丘”模型,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再用喷壶向“小山丘”的顶部喷水。此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小山丘”的形状没有任何变化 B.“小山丘”上被冲出许多细沟
C.流入盆中的水依然清澈 D.彩沙的位置没有明显变化
9.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砂纸模拟的是( )。
A.被风卷起来的沙子 B.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
C.沙漠中的狂风 D.自然界的岩石
10.风的作用也会改变地形地貌,大风将岩石破碎后形成的沙和土搬运到远方,而较大较重的岩石破碎物则留在原处,形成( )。
A.沙漠 B.沙滩 C.戈壁滩 D.平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1.有些物体虽然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够 其他物体的光。
12.科科和爸爸妈妈商量来年暑假想去新疆罗布泊游玩,据说这里是典型的雅丹地貌,是受 形成的。
13.组成地壳的岩石主要分岩浆岩、 、 三种类型。
14.光由空气 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 现象。
15.火山按照活动情况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 、 和 。
16.我国的地形主要有平原、山地、 、 和盆地五大类。
17.光是沿 )传播的,传播的方向是向着 的。传播速度很快,达到每秒 。
18.常见的光源有 、 、 、 等,月亮看上去很亮是因为它反射太阳的光,所以月亮 光源。
19.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 、 、地核三个圈层。
20.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 形成。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
22.心脏每收缩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 )
23.用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时,要将最外层做厚些。( )
24.长白山天池形成的内因和雁荡山形成的内因相似。( )
25.火山喷发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 )
26.植物能减弱雨水的侵蚀作用。( )
27.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
28.风的作用和水的作用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 )
29.地震时会出现房屋倒塌,道路损毁。( )
30.将筷子垂直插入水中,筷子的形状看起来没有变化。( )
四、连线题(共5分)
31.将以下地形地貌及形成原因用线连接起来。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水(降雨)的作用
弯曲的岩层 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敦煌的雅丹地貌 地震(岩层受到挤压)
长白山天池 风的作用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火山喷发形成
五、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32.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怎样才能保护脑,让脑更健康?(至少写四条建议)
33.关闭教室中所有的灯,拉上窗帘,让一束强光(白光)通过三棱镜,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六、实验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太阳发出的光是我们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小科发现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它里面还有没有什么奥秘呢?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科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34.图中a所指的实验材料名称是( )。
35.小科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从上往下颜色依次 是( )。
A.红、黄、橙、绿、蓝、靛、紫 B.红、橙、绿、黄、蓝、靛、紫
C.紫、靛、蓝、绿、黄、橙、红 D.红、橙、黄、绿、蓝、靛、紫
36.该实验现象说明( )。
A.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太阳光会反射
C.太阳光是透明的 D.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组成的
37.在彩虹形成的过程中,其中充当三棱镜作用的是( )。
A.空气 B.空气中的小水珠 C.太阳 D.水壶
七、综合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8.火山喷发是一种可怕的自然灾害,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课堂上我们用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铁架台等实验材料做了下图的实验。
(1)利用上述实验材料,通过实验来探究火山的形成原因。这样的实验属于( )实验。
A.观察 B.模拟 C.对比 D.长周期
(2)在实验过程中,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土豆泥洞口向外冒热气 B.土豆泥洞口有小火冒出来
C.番茄酱从土豆泥洞口溢出来 D.番茄酱喷出时冒着气泡
(3)实验中,我们需要用酒精灯对罐头盒进行加热,这是因为地球内部是( )。
A.常温环境 B.低温环境 C.高温环境 D.冰冻环境
(4)在“火山”模型中,自“山顶”向下挖一个小洞,是为了( )。
A.模拟岩层裂缝 B.模拟人类矿井 C.保持气体流通 D.便于雨水进入
(5)在“火山喷发的成因”的实验中,要使实验现象更快更明显,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
A.使用稀释的番茄酱 B.土豆泥中问位置挖洞,不要挖到底
C.使用石棉网加热 D.封“火山口”的土豆泥厚实些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1.C
2.C
3.D
4.C
5.C
6.B
7.A
8.B
9.A
10.C
11.反射
12.风的作用
13. 沉积岩 变质岩
14. 斜射 折射
15. 活火山 休眠火山 死火山
16. 高原 丘陵
17. 直线 四面八方 30万千米
18. 太阳 发光的萤火虫 燃烧的蜡烛 通电的电灯 不是
19. 地壳 地幔
20.火山喷发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1.补充全面、合理的营养:
2.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4.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
33.一束强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
34.三棱镜 35.D 36.D 37.B
38.(1)B(2)B(3)C(4)A(5)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