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学习目标
1.结合国情,说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利用中国农业分布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农业活动的分布特征,能够在图上指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3.结合实例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用身边实际例子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旅程1 ——农业的概念
农业
P90
阅读教材90-91页,
思考:
农业的生产部门有哪些?
自主学习
P90
广 义
狭 义
农业
种植业
种植业 畜牧业
渔 业 林 业
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
种植业
P90
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林木以及对树胶、松脂等林产品进行采集和加工
林业
P90
靠放牧或饲养牲畜及家禽等获得产品,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畜牧业
畜牧业
P91
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
渔业
P91
农业的重要性
根据农作物判断农业类型
谷物、蔬菜、棉花
种植业
肉、蛋、奶
畜牧业
鱼、虾等
渔 业
水 果
林 业
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吃的(粮食、蔬果、肉蛋奶等)穿的(棉毛纺织品等)都来自农业
P91
西部
东部
读图,说说我国农业分布的东西差异。
分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
西部:以畜牧业为主
东部:以种植业为主
西牧东耕
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区
探究1——农业分布的东西差异
P93
中国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西藏牧区
P93
宁夏平原
伊犁河谷
绿洲农业
西部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P93
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区
种植业
林业
渔业
说说我国东部农业的分布。
P93
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区的平原地区。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说说我国东部种植业的分布。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P93
东南林区
东北林区
西南林区
中国三大林区
东北林区(天然林)
西南林区(天然林)
东南林区(人工林)
读图,说说我国东部林业的分布
P93
沿海地区
是我国海洋渔业的基地
南方地区
是我国淡水渔业的基地
读图,说说我国东部渔业的分布。
P93
秦岭—淮河
探究2——农业分布的南北差异
读图,说说我国农业分布的南北差异。
P94
秦岭—淮河
北方:旱地
南方:水田
读图,说出南方和北方的耕地类型。
1
P94
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水稻喜高温、多雨
南稻北麦
读图,说出主要作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2
P94
甜菜喜温凉,耐寒、耐旱、耐碱
甘蔗喜高温、喜湿,年降水量要求>800mm
读图,说出主要作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2
南甘北甜
P94
秦岭—淮河
读图,说出主要作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2
南油菜 北花生、大豆
P94
秦岭—淮河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
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一年两到三熟
华南:
一年三熟
读图,说出南方和北方的作物熟制差异。
3
P94
【解释】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什么是“因地制宜”?
【内涵】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 生长的地区。
活动3 ——说文解字
P95
思考:因地制宜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有哪些呢?
旅程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P96
热量
光照
水分
土壤
作物生长需要哪些自然条件?
P96
思考:因地制宜要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呢?
探究3——影响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P97
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技术
P97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P97
(1)自然因素:地形、光照、热量、水分、土壤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科技、政策
图中A、B、C、D四地各适合发展哪个农业部门?
A
B
C
D
林业
畜牧业
种植业
渔业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粮则粮、宜渔则渔
活动3 ——争当农业规划师
1
P96
农业的生产部门 布局原则
种 植 业
林 业
渔 业
牧 业
一般布局在山区。山区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不适合发展种植业。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一般布局在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一般布局在高原、山地。这里气候温暖,草类茂盛,地广人稀。
一般布局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区。
旅程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P96
我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对比图
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1.优良品种不断涌现,改变了农业增产方式
广种薄收
优质高产
旅程4——走科技强农之路
P98
冬储白菜
大棚蔬菜
2.温室、大棚等广泛运用,丰富了“菜篮子”
旅程4——走科技强农之路
P98
人工劳作
机械化收割
3.机械化水平提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P98
人工灌溉
滴灌技术
4.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P99
5.绿色、低碳、生态农业不断推广
有机农业
低碳农业
无土栽培
中国人工喷洒农药
美国机械化喷洒农药
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P99
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P99
农业
人口大国
概念及主要部门
传统:提供农产品
现代:为工业提供原料和消费市场
生活需求
经济效益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西部
东部
重要性
科技强农
影响
因素
影响
因素
南方
北方
思维导图
沙场练兵
检测一下你对知识点的掌握吧!
(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 近年来,茶饮料种类不断出新,特别受年轻人的喜爱。我国某地茉莉花茶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它是用加工后干燥的茶叶,与茉莉鲜花混合窖制而成的再加工茶。下图为该地垂直生态农业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茶园和茉莉花分别最适宜布局在(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 近年来,茶饮料种类不断出新,特别受年轻人的喜爱。我国某地茉莉花茶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它是用加工后干燥的茶叶,与茉莉鲜花混合窖制而成的再加工茶。下图为该地垂直生态农业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2.茉莉花茶为赢得更多年轻人的喜爱,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种植规模,增加花茶产量 B.采用现代技术,摒弃窖制特色
C.改进传统工艺,创新茶饮品牌 D.引进国外品种,提高产品价格
C
(2023·海南.单元检测)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左图示意中国农业结构变化统计,右图示意我国四大牧区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从2000年 2030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渔业比重不断下降
B.种植业比重基本不变
C.林业比重先升后降
D.畜牧业比重不断上升
4.关于我国四大牧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牧区海拔最高 B.②牧区是西藏牧区
C.③牧区在湿润区 D.④牧区在平原地区
D
B
(2023河南郑州单元检测) 油菜在我国分布极广,可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个大区。冬油菜,是指生长过程中需要越冬的油菜,集中分布在气候温暖,雨量较多的地方。春油菜是指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一年生油菜,不能越冬。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油菜产地中,种植春油菜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
A.黑龙江省 B.山东省
C.江西省 D.四川省
6.影响春油菜和冬油菜产地分布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
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地形
A
B
(2023河南郑州单元检测) 油菜在我国分布极广,可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个大区。冬油菜,是指生长过程中需要越冬的油菜,集中分布在气候温暖,雨量较多的地方。春油菜是指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一年生油菜,不能越冬。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7.油菜花竞相怒放,流金溢彩,花色醉人,可以在夏季观赏到油菜花的是( )
A.兴化
B.门源
C.婺源
D.罗平
B
(2023.乐山中考) 土豆喜温凉喜光照。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之称的河北省沽源县人口较少,夏季平均气温17.9℃,年日照时数达3246小时,种植土豆面积超31万亩,土豆产量大、品质上乘。右图为翻收土豆场景照片。据此完成8-10题。
8.依据材料,沽源县出产优质土豆的优越气候条件有( )
A.降水充足 B.终年高温
C.光照充足 D.水源充足
9.该地能进行如照片所示大规模翻收土豆,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
A.人口众多 B.平坦区广
C.森林广布 D.河流众多
C
B
(2023.乐山中考) 土豆喜温凉喜光照。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之称的河北省沽源县人口较少,夏季平均气温17.9℃,年日照时数达3246小时,种植土豆面积超31万亩,土豆产量大、品质上乘。右图为翻收土豆场景照片。据此完成8-10题。
10.为进一步扩大土豆销量,下列措施最恰当的是( )
A.利用网络强化宣传
B.腐烂在田里做肥料
C.大量减少土豆种植
D.大力促进本地消费
A
11.(2023·乐山中考) 阅读农业生产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种植“非粮化”是指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我国经济大省山东省地形分布情况见右图,该省中低海拔地区气候差异不大。该省不同区域因自然条件不同,客观上存在种植“非粮化”差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同一地区种植“非粮化”类型发生变化。
(1)平原 广泛或大面积 高 低
(1)分析山东省种植“非粮化”空间差异。(8分)
山东省西部地形以▲为主,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成本较低,可▲种植粮食作物;中东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宜规模化种植的地块小,种植粮食作物成本较▲。因此,山东省西部地区种植“非粮化”程度▲(“高、低”2个词中选填一个)于中东部地区。
11.(2023·乐山中考) 阅读农业生产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种植“非粮化”是指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我国经济大省山东省地形分布情况见右图,该省中低海拔地区气候差异不大。该省不同区域因自然条件不同,客观上存在种植“非粮化”差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同一地区种植“非粮化”类型发生变化。
(2) 高 高
(2)比较山东省经济发达区种植“非粮化”时间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因为土地价格、人工成本▲,导致种植“非粮化”类型从棉花、花生等经济效益较低的品种转向蔬菜、瓜果等经济效益较▲的品种。
11.(2023·乐山中考) 阅读农业生产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种植“非粮化”是指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我国经济大省山东省地形分布情况见右图,该省中低海拔地区气候差异不大。该省不同区域因自然条件不同,客观上存在种植“非粮化”差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同一地区种植“非粮化”类型发生变化。
划定永久基本粮田;稳定种粮农民补贴,让种粮农民得到合理收益;坚持并完善粮食作物(如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健全产粮大区支持体系等。
(3)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过度种植“非粮化”的合理建议。
12.(2023·山东·一模)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左图为洛阳市地形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洛阳牡丹的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目前通过科技研发,洛阳已有九大色系的1100多个牡丹品种,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开辟了国外市场,誉满天下。右图为牡丹生长习性简介图和洛阳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以温带气候为主,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等;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
(1)依据资料,分析“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答出1点即可)
12.(2023·山东·一模)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左图为洛阳市地形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近年来,洛阳牡丹产业发展迅速。下图示意洛阳牡丹产业的发展举措。
以牡丹花为重点,开发出与牡丹花相关的可食用产品,如牡丹花饼等,加快农业产业步伐;创建牡丹花文创产品,如牡丹花刺绣之类的;开办牡丹花会,提高洛阳牡丹花品牌影响力等
(2)依据上图,说出洛阳发展牡丹产业的主要措施。(答出2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