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23梅兰芳蓄须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经历: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他蓄须明志,在没有经济来源时,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戏。
课文共九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用三句话简明介绍了梅兰芳先生的生平。后两句为转折关系,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第2-7自然段记叙了梅兰芳先生用各种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藏身租界,远避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打针装病,险些丢命。第8自然段写了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先生重新登台演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点明了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的意义,并予以高度评价。
课文在叙述梅兰芳想尽办法拒演时,选取了多个事例,逐层推进,让读者不断地感受到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如,第2自然段中,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梅兰芳深居简出,不再登台。课文就直接以议论的形式表述他此时的困难:忍受着作为艺术家不能演出、不能创作的痛苦,忍受着虚度艺术生命的精神折磨。第3-4自然段中,梅兰芳在用尽各种借口后,不得不用蓄须的办法来表示抗议,表明决心。课文详细地描写了戏园子老板给梅兰芳开出的优厚条件。一面是缺钱养家,一面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金钱,用强烈的对比,既写出了此时的困难,又从侧面突出了梅兰芳不为生活低头折节,令人敬仰的气节风骨。再如,第5-7自然段中,当日本侵略军硬要他参加庆祝演出时,梅兰芳先生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这部分写得很详细,特别是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家里查看病情,险象环生的过程,足见与日本人周旋斗争的危险性。再一次彰显了梅兰芳先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从深居简出、荒废艺术生命到蓄须明志、卖房度日的生活困窘,再到打针装病,差点儿丢掉性命,从课文内容的安排中能感受到梅兰芳拒演过程中困难的升级和危险的加剧。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课文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理解“租界”“斩钉截铁”“妄想”等词语。
2.能借助时间轴,梳理文章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批注阅读,抓住主要事件中的关键细节,体会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4.阅读课后链接,巩固运用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梳理文章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事件中的关键细节,体会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
◎了解人物,揭示课题
播放一段央视《梅兰芳》纪录片视频。
正如视频里所介绍的,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表演大师,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很多很多,其中有一个故事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
揭示课题:梅兰芳蓄须
齐读课题。理解“蓄须”:就是把胡子留着,不刮掉。梅兰芳演的是京剧中的旦角,也就是女主角,必须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可他为什么要蓄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惑,走进课文。
◎抓住主要事件,把握主要内容
1.学习生字词
第一组词:租界 香港 沦陷
借助这三个词语,大致了解时代背景:帝国主义列强在旧中国的一些重要城市强行占据的地方,称之为“租界”,帝国主义在租借享有特权。香港长期被英国殖民统治。1941年12月,日本侵略者占领香港,香港沦陷。
第二组词:纠缠 逼迫 骚扰 要求 妄想
第三组词:邀请 忍受 拒绝 签订 宁可
2.出示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默读课文,说说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3.借助表格,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日本人使用的手段 不断纠缠 多次逼迫 要求必须上台演出
梅兰芳拒绝的办法 藏身租借深居简出 营须明志 打针生病
梅兰芳经历的困难
和危险 虚度生命 买房度曰 险去性命
4.借助表格,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可以加上时间、地点和必要的连接词。
◎批注阅读,感受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1通过概括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你感受到了梅兰芳是个怎样的人?
交流后相机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2.聚焦“民族气节”:从什么地方可以感受到了梅兰芳的民族气节呢?
学生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作批注。
3.交流分享,围绕“民族气节”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938年底,有人邀请他去香港演戏。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深居简出”“虚度生命”等关键词,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深居简出:梅兰芳常呆在家里,不轻易出门。
虚度生命:梅兰芳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现在不能演出、不能创作,生命就好像完全失去了意义。
但是即便要虚度生命,也不给日本人演戏,这就是民族气节!
当然,梅兰芳是不会虚度生命的,他是怎么做的呢?
呈读语句:
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一个艺术大师就用这种方式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
说一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热爱?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引导学生抓住“借口都用尽了”“只能蓄须明志”进行体会。
想象一下,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梅兰芳可能找了哪些借口?
梅兰芳演的是京剧里的旦角,都是女性角色,“蓄须”意味着什么?
“蓄须明志”,明的是什么志?(中国人的志气!中国人决不给日本侵略者演戏的志气!)
不演戏,梅兰芳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陷入了困顿,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师生分角色对话,教师读戏园子老板的话,学生想象梅兰芳会怎么拒绝。
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拒绝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日本侵略者这次是直接“要求”梅兰芳“必须上台演出”,这等于是直接下达命令,容不得你拒绝了!那梅兰芳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引导读出“斩钉截铁”的语气,感受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为了拒绝演出,梅兰芳这次想出的办法,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
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了一个军医来检查。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引导学生抓住“滚烫滚烫”“看不出破绽”“差点儿丢了性命”等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4.小结,再次呈现之前梳理的表格,横向看,说说有什么发现:
日本人使用的手段 不断纠缠 多次逼迫 要求必须上台演出
梅兰芳拒绝的办法 藏身租借深居简出 常须明志 打针生病
梅兰芳经历的困难
和危险 虚度生命 买房度曰 险去性命
日本人使用的手段:不断纠缠→多次逼迫→要求必须上台演出
——手段越来越恶劣!
梅兰芳拒绝的办法:深居简出→蓄须明志→打针生病
——办法越来越不顾一切!
梅兰芳经历的困难和危险:虚度生命→买房度日→险丢性命
——困难和危险越来越大!
然而,梅兰芳有没有没有向日本人妥协?不给日本人演戏的决心有没有动摇过?
是的,梅兰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呈读语句: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5.如果有兴趣,课后可以查好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这位京剧大师。
◎自主阅读《难忘的一课》
1.找事件线索标志
地点的变换:
走近一间教室,站在窗外……
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的空位上坐下……
这位教师一定要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
反复出现的语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抓住这两条线索关联的人物、事件,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堂总结
梅兰芳先生不但在戏曲艺术中造诣精深,他更是艺术家的爱国典范!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更受到全世界的尊重!
板书设计
23梅兰芳蓄须
避港拒演 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 打针装病
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