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一、核心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通过“金湘潭、银益阳”的案例,了解某区域或某城市交通方式和布局特点以及不同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变化,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综合思维:通过案例探究,理解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帮助学生分析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布局与区域发展关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调查、网络查询,了解我域或城市周边交通线或站点布局,并做出评价,设计改进方案,提升地理实践力。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增强学生观察和联系实际的能力。
人地协调观:通过认识交通运输的发展要与区域发展相适应,两者才能共同相互促进、互相协调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2. 难点
分析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交通运输变化和布局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动态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四、考查方向
1.以交通统计图、区域地图、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发展趋势、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2.以区域地图、交通统计图、示意图、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
3.以区域地图、城市规划图、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图、热点材料等为载体,考查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朝晚期,郑州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1906年,从北京卢沟桥经由河南至湖北汉口的卢汉铁路(后称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其后,从开封到洛阳的汴洛铁路(陇海铁路前身)与京汉铁路在郑州交会,使郑州成为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这两条铁路不仅繁荣了郑州的经济,也改变了郑州城市的框架。1954年,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随着京九、焦柳、宁西、新兖(河南新乡至山东兖州)、太焦等铁路的建成,加之郑西、郑徐等高铁的通车,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也是我国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机场。2016年,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1.在图4-1上,将经过郑州的铁路干线用红笔描出来。
2.说一说,郑州如何从一个小县城发展成省会城市,进而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答案提示:郑州: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使郑州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转运中心;加强了郑州的对外联系;扩大了郑州的服务范围; 促进了郑州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等级,使郑州由一个小县 城成为省会城市,进而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你周边有这种因交通条件改变而发生较大变化的城镇吗 说一说其发展历程。
答案提示:石家庄:原为河北省正定县下属的一个村庄,1907年正太路全 线通车,当时的石家庄村东侧,便成了京汉、正太两条铁路的 交会点,石家庄成为交通枢纽,从而发展为大城市。石家庄的发展变化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有直接关系。
(二)讲授新课(20 分钟)
一、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它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不同历史时期的交通运输方式
(1)古代 我国北方:以马匹和马车作为重要交通工具
我国南方:水运发达
(2)现代
①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
②发展趋势:高速度、网络化。
③带来的变化:大幅度提高了运量,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交通时间,增强了原材料、产品和人口的流动性。
1.任务:对一个区域的交通线网、场站进行组织,客流、货流进行分配、引导等。
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
①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平原对线路的限制较小,为节约建设成本,往往比较平直,选线时要处理好与农田、城镇的关系(尽量少占耕地)
山区线路多呈“之”字形,沿等高线修建或开凿隧道,为降低线路坡度,减小施工难度;保证行车平稳安全;
②地质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交通建设应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③气候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频率及强度,以及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小结:
(2)人文因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于现有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条件,考虑当前的交通运输实际,预测客流、货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4.一般原则: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其他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5.不同历史时期的交通运输方式
(1)古代:北方:以马匹和马车作为重要交通工具
南方:水运发达
(2)现代
①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
②发展趋势:高速度、网络化。
③带来的变化:大幅度提高了运量,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交通时间,增强了原材料、产品和人口的流动性。
6.五种常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优缺点:
二、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交通运输会提高沿线地区的可达性,加速区域的综合发展。区域整体水平的提升,城市的发展壮大,又会促进交通运输的建设。
(1)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联系。古代水运地位突出,较大的城市多沿河流发展。我国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的繁盛,皆与水运有关。西方的重要城市,如巴黎、伦敦、维也纳、布达佩斯等的兴起,也与河流有着密切关联。
除水运外,由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需要,古代十分重视道路的建设,许多城市依托陆路交通发展起来。例如,从西安往西,沿古丝绸之路可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城市。在西方,罗马帝国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对欧洲城市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城市迅速崛起。我国一些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就是依托铁路发展起来的,比如石家庄、株洲和怀化。
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的城市格局带来很大影响。由于京杭运河的开凿,我国南方与北方的经贸联系得以加强,扬州、济宁、聊城等城市凭借运河得到充分发展。当运河严重淤塞后,这些城市的发展明显受阻。但随着京沪铁路的建成通车,铁路运输逐步取代水运,铁路沿线的城市便迅速发展壮大。
(2)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对沿线地区产生重大影响,不仅提高了可达性,更强化了区位优势,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进而形成经济带,即以交通干线为主轴,以途经的大中城市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为主体的带状经济区域。
经济带可分为沿海型、沿河型、沿路型、复合型等类型。沿海型经济带以港口城市为核心,以沿海航线和交通干线为发展轴,如日本东海道经济带。沿河型经济带是由河流干流及支流、城市、工业区等构成的经济带,以河流为发展轴,以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如长江经济带。沿路型经济带以铁路、干线公路为发展轴,以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如陇海—兰新经济带。复合型经济带依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逐步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3.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10 分钟)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展示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示意图。讲解在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商业网点密度较小,且多分布在交通干线沿线的居民点;而在平原地区,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商业网点密度较大,往往形成多级商业中心。
分析交通条件是影响商业网点密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交通不便会限制商业活动的范围和规模。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以城市中的商业街为例,展示城市主要商业街与交通干线的位置关系。讲解商业街多分布在城市交通便利的中心地带或交通干线的十字路口处,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流量。
以大型购物中心为例,分析其选址通常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地方,如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方便消费者驾车前往。同时,交通枢纽附近也往往是商业网点集中的区域,如火车站、汽车站周围的商业繁荣。
(三)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20 分钟)
1. 案例分析(10 分钟)
读教材P85图4-3,试从交通运输线的长度、密度等方面,分析我国东西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差异的原因。
提示: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线路里程长,密度大,通达度高;交通线路类型多样,形成网状交通运输格局;西部交通线路里程短,密度小,通达度相对较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东部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平坦,交通线路修建的难度低。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少,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修建难度大、成本高。
2.材料:十三五”湘西交通发展将进入黄金期2016年12月,设计时速350公里,湘西州境内全长约178公里的张吉怀高铁正式开工建设,途经湘西永顺、古丈、吉首、凤凰等4县市。
2017年1月,湘西机场建设正式启动。随着张吉怀高铁和湘西机场的开工建设,湘西州将迈入“高铁时代”和“航空时代”,昔日的地理困境将彻底破解。敢叫天堑变通途,湘西行路不再难。
2017年11月30日,永吉高速建成通车,全州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80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形成了以吉首为中心的湘西两小时经济圈。
十三五”期间,是湘西交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和机遇期。湘西交通人充分发挥“先行官”的作用,深入推进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加快完善全州7个深度贫困县交通基础设施,探索推进“交通+特色产业”“交通+旅游+扶贫”“交通+电商快递”等扶贫模式,积极构建新型旅游交通路网体系,全面重点规划建设2000公里产业支撑路网(农村公路),1000公里旅游公路、1000公里旅游慢行体系,力争完成建设投资600亿元。
课件展示:吉首市主要交通线路分布图、张吉怀高铁规划图、湘西机场规划图等。
思考:湘西地区交通建设快速发展,高铁、飞机场的建设会对吉首市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提示:
1.高速公路、铁路、高铁的修建,能够带动吉首市的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2.完善交通运输网,改变吉首市的交通状况,利于招商引资,促进吉首市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3.吉首市优质农产品丰富,交通的发展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
4.吉首市自然环境优美,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突出,交通的发展有利于吉首市的旅游业发展。
5.吉首市外出务工人员多,交通的发展方便外出务工。
3.阅读教材P87“活动”材料,以扬州的兴衰为例,分析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提示:交通运输的变化引起城镇的繁荣与衰落
2. 小组讨论(10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5 - 6 人。 提出问题:“分析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要求小组讨论并形成方案,重点考虑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聚落建设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阐述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在各小组讨论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运输方式,分析其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他的影响和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主要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分类、特征,综合分析影响交通运输业的区位的因素,教学过程中需要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案例,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学习,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