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23 马说韩愈初读课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课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语法知识;
2、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寓意,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重点)作家作品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文学成就: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韩愈。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字音衹(zhǐ)槽枥(cáo)(lì)
骈死(pián)食马者(sì)
外见(xiàn)粟(sù)字词通假字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才美不外见(xiàn)
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yé)通“饲”,喂通“现”,表现通“才”,才能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古今异义
一食或尽一石
词类活用
策之不以其道
衹辱于奴隶人之手
食之不能尽其材古:有时、有的人
今:或者名作动,用鞭子打形作动,辱没使动,使……竭尽一词多义
(1)食不饱 一食或尽粟一石
(2)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3)安求其能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能
(4)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5)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之不能尽其材吃量词,顿动词,用鞭子打名词,鞭子能够,能力因为凭借吃尽竭尽文言句式
(1)倒装句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
(2)省略句
策之不以其道疏通文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虽:即使 辱:辱没 骈:两马并驾
于:介词,在 以:因为 称:著称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量词,顿 或:有时
食:通“饲” 是:指示代词,这
且:尚且 等:一样,相等
安求:怎么能要求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策:用鞭子打 以:按照
道:正确的方法 策:鞭子内容主旨1、请用原文填空
(1)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2)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3)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4)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2、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⑤不以千里称也
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
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
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3.本文采用了 的写法,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做 而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了 什么社会现象。
托物寓意
食马者
千里马 圣明的君主
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 4、本文开篇出人意料地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有悖常理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
作者想要强调的是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要给机会使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同时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主题小结课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