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信息科技上册(2024)教学设计
1.3 树立正确在线观念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指向) 1 . 信息意识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与区别,理解 数字身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关注并识别网络信息的真实性 和安全性的意识。 2 . 计算思维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学会使用键盘输入信息,创建并管理 自己的简单数字身份信息(如用户名、密码等)。引导学生思考 在线行为对数字身份的影响,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利用数字化工具(如在线平台、教育软件)进行探索性学 习,了解并体验数字身份的不同应用场景。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设计个性化的数字身份标识,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4 . 信息社会责任 理解并遵守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识别并抵制网络 不良行为。培养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责任感,学会尊重他人隐私, 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数字身份的概念及其与显示身份的异同;掌握建立和管理数 字身份信息的基本方法;理解并遵守在线行为的基本规范。 教学难点: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特别是如何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保 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如何在网络空间中展现出负责任的态度 和行为。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在线行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 中提炼出正确的在线观念。
情景法:设计场景,让学生置身于不同的情境中,体验在线生活 中的各种情境,加深对正确在线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促进 思想碰撞和相互学习。
教学过程
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猜猜我是谁”游戏。 PPT 展示交互式碎片图片谜题游戏 三张数字身份信息组成的碎片谜题,学生限 时内通过点击线索、推理猜测的方式,找到 对应人物的真实身份。 每张谜题图片答对了翻转成为一张碎片 最后三张碎片组成一张图——揭示主题:数 字身份 总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正是通过数字身份 的一些信息猜测的真实身份,什么是数字信 息呢? 激 发 学 生 学 习兴 趣,初步认识数字 身份与现实身份 的关联
2、知识探究 结合 PPT,讲述数字世界的广阔和多彩,以及 数字身份在网络社交、学习、娱乐等方面的 应用。 总结,数字身份是在线社会用于识别和验证 个人身份的数字信息。 通过现实数字身 份和个人身份信 息的对比图,让学 生充分了解数字 世界和数字身份。
3、活动探索 “探索身份的双面世界” 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异同点 1 、现实生活中,我们用身份证或学生证用来 让小学生理解数 字身份(如网络账 号、游戏角色等) 与 现 实 身份 的区
证明身份,在数字化世界里,怎么证明自己? 2 、“数字身份可以随便改变吗?为什么?”、 “现实身份中哪些信息不能随意透露给网络上 的陌生人? PPT 展示对比表格 别与联系。
4、任务实践 1 、任务主题“建立我的数字身份” 情景任务卡,“小明的不幸遭遇”,小明喜欢打 游戏,有一次登录了一个“神秘岛屿探险网站” 他自己建立了一个账号,玩的开心,但是下 次他登录了发现无法进入游戏,才意识到自 己的账号被盗取了,原来是因为他的账号密 码太简单了,请你帮忙小明设计一个账号密 码,免于被盗的风险 2 、PPT 展示小知识:创建账号和密码规则 用户名:引导学生思考并选择一个独特且易 于记忆的用户名,避免使用个人信息。 密码设置:详细讲解密码设置规则,如长度 至少 8 位,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符 号,不使用常见词汇或生日等易猜测信息。 3 、实践操作:在教师的监督下,学生模拟建 立自己的账号和密码。 这里增加学生使用键盘得技巧,如双字符键, 强调切换中英文输入法等。 4 、小组检查:学生相互检查对方的账号和密 本环节通过让学 生自己建立数字 身份体会如何在 复杂的网络环境 中保护个人隐私 和信息安全 鼓励学生尝试使 用 不 同的 用户 名 风格,体现个性。 同时本次课作为 学生第二次练习 使用键盘,学习到 键盘用双字符键 等新方法。
码设置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提出改进建议。 5 、分享交流: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账号 名和密码设置思路,教师点评并强调安全要 点。
5、讨论分享 “ 网络行为小侦探” 准备几个模拟的网络行为案例小组内讨论, 为案例中的人物出谋划策,并探讨其网络行 为产生的后果。 每组推选一名“ 侦探” ,上台汇报小组讨论结 果,并给出“ 结果”和建议。 案例一:小明的网络安全意识 小明在上网时,总是很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 信息。一次,他在一个看似有趣的网站上看 到了参加抽奖活动的链接,要求填写姓名、 年龄和联系电话。小明记得老师讲过,不要 随意在不明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于是他决 定不参加这个活动。 提问:你们觉得他是否应该参加这个活动呢 讨论,汇报结果 结果: 通过角色扮演和 案例分析,加深学 生对在线行为规 范的理解,培养批 判 性 思 维 和团 队 协作精神。 最后给出一个正 面或者反面教材 得案例结果,让学 生产生 强 烈的 反 差感,更加印象深 刻。
案例二:智慧举报网络谣言 小华在浏览新闻时,发现了一篇关于“学校即 将关闭” 的谣言文章,迅速在同学间传播开来, 引起了大家的恐慌。小华认为这可是一件大 事,是不是要赶快告诉身边的朋友呢 提问:你们觉得他应该怎么做呢 讨论,汇报结 果 结果: 案例三:网络诈骗的陷阱 小丽在网上购物时,收到了一个来自“ 客服” 的短信,称她的订单出了问题,需要她点击 链接重新填写信息。小丽很谨慎的说自己看 订单没有问题,问这个“客服”怎么证明,结果 “客服”说了很多小丽的信息,如姓名地址和身 份证信息,小丽陷入了怀疑。 提问:小丽是否应该点击连接进去看一看到 底是什么情况呢?
6、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通过案例,我们应该怎么做 提出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播放视频,介绍并解读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 明公约,强调其在网络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 何在日常生活中 践行公约,促进网 络文明。
课后作业
请与家人分享你对数字身份的理解,探讨如何安全、文明健康的上网
教学反思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设计,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案例分析和合作 探究环节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节课设计仍有待改进之处,部 分学生在创建数字身份信息时缺乏创新性和个性化,可能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 引导和鼓励;在线行为规范的讨论中,部分学生还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上,未 能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