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导学案
编制: 审核:
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把握情感和节奏。
2.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旨。
3.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
4.了解结构上回旋往复的特色,体会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风。
学习重点
1. 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旨。
2. 把握本文的艺术特点。
学习难点: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探讨法。
课时:2课时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他的命运开始于漫游,也结束于漫游。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加上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因此不到三年就被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李白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他粪土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侯,傲视权贵,同情人们,关心政局。有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情绪。他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情感注入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世骇俗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与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丑恶,淋漓尽致,真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诗中强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最可珍贵的瑰宝。
2. 《蜀道难》写于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当时著名诗人贺知章前往探望,首先见到了《蜀道难》,赞叹不已,连连称赞说“谪仙呀谪仙!”.后人就开始称李白为“诗仙”。《蜀道难》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也是指《蜀道难》这首诗而言的。
3.李白诗中的一些名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们对李白的评价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一、学法指导:
1.根据注释和参考资料,理解每句诗的大意,理清思路,熟悉内容。
2.抓住关键词语句子,理解诗歌主旨。
二、课前预习题
1.根据注释,并借助参考书,理解诗句意思,在文中做好重要词语的音和义的标注,勾画疑难点。
给加点字注音
噫吁嚱( ) 鱼凫( ) 秦塞( ) 扪参( )
石栈( ) 猿猱( ) 豺狼( ) 峥嵘( )
抚膺( ) 巉岩( ) 飞湍( ) 咨嗟( )
砯崖( ) 崔嵬( ) 吮血( ) 喧豗( )
萦岩峦( ) 咨嗟( )
3.疏通文意, 解释下列加点字。
噫吁嚱,危乎高哉 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 可以横绝峨眉巅: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使人听此凋朱颜:
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连峰去天不盈尺:
砅崖转石万壑雷: 一夫当关
所守或匪亲: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侧身西望长咨嗟: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解题,疏通文句,为赏析诗歌打好基础。
一、反复朗读
第一步:读准字音和节奏
第二步:读出感情
二、展示预习题答案,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可以是词语、句子的含义等。
三、合作探究题:
1.阅读第一段,思考:
①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句后,作者是分几层来描写蜀道的,并请简要概括层意。
②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奇之又奇”,试以本段为例,说说诗人展开了哪些艺术想象,奇在何处。
2.诗人在第二段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3.如何理解第三段中的“狼与豺”、“猛虎”、“长蛇”?
四、课堂检测
1.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A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C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E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F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道之难 之:的。 B.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那。
C.以手抚膺坐长叹 膺:胸口。 D.但见悲鸟号古木 号:哭,叫。
3.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两组是( )
A.开国何茫然/青泥何盘盘 B.尔来四万八千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西当太白有鸟道/一夫当关 D.猿猱欲度愁攀援/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五、课堂小结:诗歌节奏划分方法
①音节划分法:四言诗一般为“二二”,五言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般为“二二一”,或“二—二”,六言诗一般为“二二二”,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
② 意义划分法:有时有些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从音节上划分是行不通的,比如,“七八个星天外”,便不能划分成“七八/个星/天外”。这时就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也就是说划分为“七八个星/天外”。不能将一个有完整意义的词分开,否则会读破词语。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注意以意义划分法为主,以音节划分法为辅。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理解主旨,把握诗风。
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合作探究
1、诗歌有三“叹”,分别叹的是什么?
一叹:
二叹:
三叹:
2、主旨句出现了三次,主旨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3.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人认为是为友人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感到忧虑,表达含蓄而执著的惜别之情;有人认为是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因为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你认为是什么,请陈述你的理由。
三、课堂检测
诗歌中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根据手法写出相应的诗句及表达效果。
神话传说:
虚写映衬:
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摹写神情、动作:
借景抒情:
运用夸张:
四、课堂小结:这首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1.离奇大胆的 。在描绘险峻时,用“六龙回日”“百步九折”“扪参历井”“去天不盈尺”等词语,进一步具体形容,使人惊心动魄。
2.瑰丽丰富的 。全诗用了很多神话传说,使人不仅从空间上想象到蜀道之难,而且还能从历史的长河中去想象,增添了艺术的诱惑力。
3.奔放热烈的 。连续的感叹词,重复的惊叹句和咏叹式的小结语,三者交互使用,形成结构上的盘旋反复,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和节奏感。
4.变幻的 。乐府古诗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严格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的限制,李白充分运用了这一特点,使诗的语言形式更加自由活泼。全诗把散文句式和谐地运用到韵文中间,巧妙地为抑扬顿挫的情感语气服务。
课后练习
1.全是诗中地名的一组是( )
A.蜀——秦塞——蚕丛——太白 B.秦塞——太白——鱼凫——峨眉
C.青泥——剑阁——锦城——蜀 D.太白——青泥——锦城——剑阁
2.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__入__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_。
A.秦 蜀 气势磅礴 忧虑与关切
B.蜀 秦 气势磅礴 忧伤与无赖
C.秦 蜀 气贯长虹 忧虑与关切
D.蜀 秦 气贯长虹 忧伤与无赖
3. 下列对文段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豪放的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写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是写实。
4.在空缺处默写词语或句子。(课文默写时要特别注意的)
A. ,危乎高哉! 及 ,开国何茫然!
B. 有鸟道,可以横绝 。
C. 壮士死,然后 猿猱欲
D.百步九折 。 , 坐长叹。
E. 不可攀 绕林间。又闻子规 。
F.飞湍瀑流 , 转石万 雷。
G.剑阁 而 。 所守或匪亲,化为 。
H. 避猛虎, 避长蛇 侧身西望 !
5.阅读李白《登太白峰》,完成下题。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
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1.诗中两个“太白”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阳穷登攀”中一个“穷”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怎样描写太白峰的高峻雄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想象的乘风而去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蜀道难》中与“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出同一机杼的两句诗句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作文经典历史人物素材------李白 素材运用之文章片段
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2.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3.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昔日他骑御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温网博客Z1et x4}2_
4.傲岸独立的个性。无论是得意之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是失意之日,始终保持傲岸不羁的个性。应诏入京之时,他一路狂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赐金放还”之后,他愤然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他不失耿介光明之志。“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面对炙手可势的权贵,他始终保持着人格的尊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西卒不复。”
5.豪迈超脱的人生。李白一生充满自信。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对未来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这种乐观的情怀,让诗仙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始终豪迈。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旷世才华,入永王幕府之后,他曾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沙。”这与隐居隆中却高吟《梁父咏》的诸葛孔明何其相似。他始终以豪迈而超脱的情怀去拥抱阴
6.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2004年重庆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节选)
7. 你说你要“举杯邀明月”,只有天际的一轮圆月才读懂你的情思。别人都以为你豪放不羁,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你,还会有什么让你眉头紧锁?他们不知道你心中的热情——入仕,像普通的读书人一样,达则兼济天下。可当你还来不及感谢如愿以偿,一颗热忱的心就开始冰凉,他们不需要你的治国贤才,他们只不过是打着惜才的幌子,只要你在后宫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艳歌。……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影在你朦胧的醉眼中逝去。一个逗号慢慢缩成了句号,一具腐朽的尸体就有了一个传颂千古的名字:李太白。 (2004年浙江 ( javascript:;" \t "_self )高考满分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节选)
心中的李白
一杆笔,时重时轻,描绘了他的跌宕起伏,同他的喜怒哀乐一起,挥洒出不朽的诗篇。 、
他似一位仙人,温润如玉。在诗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里翩翩起舞,那些字句化作个个精灵,随着他旋转旋转。有人曾评价他的诗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同在清澈的流波中绽放的青莲一般恬美、动人。杜甫也曾称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此人,便是李白。
与李白结缘,还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本页数不多《妈妈教我学唐诗》里,我第一次见到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由于还太小,即便倒背如流,却仍未了解其中的情感 ( javascript:;" \t "_self )。只是,那月如霜所透出的寒冷将他的大名深深的刻在了我的骨子里。
李白是天才的。即便是醉了酒,却仍能在那一个霎那间提笔写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吹拂栏露华浓”。有人说:第一个把花比做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便是蠢材。而他既不是庸才也不是蠢材。他牵合勾勒,挥毫自如,从衣着写起,而写衣着又避开头背腰裙的翠羽眀珰,而从美貌如仙的“仙”字着笔,故“云想衣裳”则可想到其“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婀娜娉婷的娇姿,“花想容”则想见其“雪肤玉貌”的面容。“露华浓”指的是带露的牡丹,而牡丹乃富贵之物,能配得上的只有杨贵妃。李白的轻轻一挥,便把贵妃这个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绰约多姿,好像站在我们面前一样。如此之人,非天才也?
同样的,李白也是个庸才。纵然他有干一番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事业的政治抱负,又旷世的才能,却掩饰不了他在政治上的空白。他是向往自由的,向往那个有着“翼若垂天之云”的逍遥世界,那些所谓的明里暗斗,钩心斗角的繁复世界约束了他的自由,他厌恶至极,对于权贵,他的态度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只配做个诗人,放眼天地,挥写自由。 温网博客;
无论是天才还是庸才,却阻止不了我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折服,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赞叹:对“众鸟商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孤寂的向往。那位青莲居士,在我心中,永远是一朵不谢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蜀道难》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合作探究. 1 ①阅读第一段,思考: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句后,作者是分几层来描写蜀道的,并请概括层意。
分为四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 ( http: / / www.21cnjy.com )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第四层描写蜀道之高,度越之难。
②见《教师用书》
2.诗人在第二段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的气氛?
“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以借景抒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来渲染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以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来渲染惊险的气氛。
3.如何理解“狼与豺”、“猛虎”、“长蛇”?
课本中有注释,即“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这样,把“狼与豺”理解为“比喻叛乱的人”,而“化为狼与豺”的就是指守关的将领了。“朝避”句为互文,“猛虎”“长蛇”有的理解为凶残的叛乱者,也有人认为是兼指叛乱的人和异类。
课堂检测:2A 3AC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 诗歌有三“叹”,分别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是什么?
一叹:高 难行 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二叹:险 可畏 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山水险恶
三叹: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申戒 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2.①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
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
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主旨句出现了三次:
A.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张本。
B.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
C.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跟开篇相照应。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
3.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主旨? 有理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此题是引导学生抓住诗歌的关键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句来理解诗歌的主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再根据文中“问君西游何时还”“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句,本诗的主题是“送友人入蜀”,是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综观全诗,叙议结合,多扣诗题,看不出有什么言外之旨。如果说除了担心友人旅途艰险之外还有什么寓意的话,也不过是笼而统之地为友人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感到忧虑,这其中还掺杂了含蓄而执著的惜别之情。当然,也不能否认这其中有以蜀道喻仕途艰难、功业难成的意思,不过要理解成处处有深意,就未免牵强附会了。
课堂检测:1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写出了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出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课堂小结:夸张,想像,感情,句式。
课后练习:1D 2A 3D(是虚写)
1.前者为山峰名字,后者是星宿名称。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用相关联想,登太白峰而见太白星,极富情趣。
2.太白山高峻,但诗人攀登到夕阳在山也要登上峰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
3.首先,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侧面烘托了山的高峻。随后写他和太白星倾耳密语、接谈融洽的情景,化实为虚,以虚写实,夸张地表现出太白山直插云空的雄姿。
4.诗人想象自己乘着习习和风飘然飞升,自由轻快,飘飘然有出世之思。他举起双手飞向皎洁的明月,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追求个性自由,追求光明理想。
5.①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②连峰去天不盈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