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六单元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8月
教学目标
一、深情朗诵,感受爱国之情 二、合作鉴赏,体会用词之妙 三、学习写法,领悟艺术之美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2.学习“寄情于梦”的写法,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在品读中把握关键字句,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问题和情感表达。 3.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音频、视频等资源,营造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景。
教学过程
时间
1.开头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风雨交加的音频,营造课堂氛围。 提问:如果要在中国古代诗人中评选一位最爱国的诗人,你会选谁?引出陆游及其作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分钟
新知探索 一: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 简要介绍陆游的生平、创作背景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创作时代。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陆游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抒情诗。作者由于主张坚决抗击金族侵略者,反对屈辱求和,触怒南宋王朝的投降派,这时已被罢官在家乡闲住多年,而且不得过问政治,甚至不得到家乡以外的地方旅行。写作这首诗时他的年龄也已68岁,但他的报国壮志并没有衰退。从这首诗中可以明显看出这点。 5分钟
2. 初读感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教师富有感情地进行范读,要求学生在倾听过程中注意字音的准确、节奏的把握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同时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学生跟随教师逐句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初步感受诗歌的整体氛围与情感基调。 学生自由诵读,教师在教室里巡回走动,倾听并纠正个别学生的读音错误或节奏不当之处,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基本读准、读顺诗歌。 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其朗读的优点与不足,教师进行总结与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全班齐声诵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大意与情感。 10分钟
3.诗歌讲解与深入理解(15 分钟) 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重点解释 “僵卧孤村不自哀” 中 “僵卧” 描绘出诗人年老久病、卧躺不起的状态,“孤村” 则点出其居住环境的偏僻孤寂,然而诗人并不因此而哀伤,体现出其豁达与坚韧;“尚思为国戍轮台” 的 “尚思” 强调诗人虽身处困境,却依然心系国家,渴望奔赴边疆为国守卫的强烈爱国情怀;“夜阑卧听风吹雨” 描绘出夜深人静时,诗人卧在床上听到风雨交加的声音,此句既写实,又为下文的梦境埋下伏笔;“铁马冰河入梦来” 中 “铁马冰河” 形象地展现出战场上骏马奔腾、冰河凛冽的壮观景象,而这一切都在诗人的梦中出现,表明诗人日思夜想的都是收复失地、征战沙场。 深入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讲解前两句实写诗人的现实处境,后两句虚写梦境,通过现实的孤苦与梦境的壮烈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与壮志难酬的悲愤。提问学生从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中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境与情感寄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对比手法:引导学生发现 “僵卧孤村” 与 “为国戍轮台” 之间的强烈反差,组织小组讨论这种对比对表现诗歌主题和诗人情感起到了怎样的强化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理解。 借景抒情:探讨 “风吹雨” 这一自然景象除了描绘出当时的天气状况外,如何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动荡不安以及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悲愤,让学生理解自然景物在诗歌中所承载的丰富情感内涵。 介绍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讲述南宋时期频繁遭受金兵侵扰,国土大量沦陷,人民生活困苦,而南宋朝廷却偏安一隅,有志之士报国无门的历史状况。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体会诗人陆游在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不仅是个人的情怀抒发,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与对民族复兴的强烈渴望,从而使学生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 15分钟
4.小组讨论与情感体会 提出问题:“诗人在年老体衰、处境艰难的情况下,为何仍然对国家的命运如此关切,这种爱国情怀在当今社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与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感悟。 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肯定与补充,引导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深刻体会诗人爱国情怀的伟大与崇高,以及这种情感在不同时代都具有的激励人心、凝聚力量的重要价值。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集体交流,进一步升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感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保持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8分钟
5.课堂小结 在黑暗的夜晚,有一位年迈的诗人,他孤独地站在北方边疆。他的身影瘦长,像一杆长矛,坚强而坚定。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过去战场的回忆,那些曾经的荣耀和喧嚣。他希望,即使死去,也能葬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守护着大宋的辽阔北疆。他是南宋精神的象征,铁骨铮铮,他的声音在天地间回响,永远守望着这片土地。 1分钟
6.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加深对诗歌的记忆与理解。 2、写一篇短文,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谈谈对陆游爱国情怀的认识以及在当今时代如何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字数在 300 字左右。 1分钟
教学反思
在本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陆游的诗歌世界,深入体会其爱国情怀。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和情感,但仍有一些方面值得我深入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诵读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对诗歌的熟悉程度有所提高。然而,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时,小组讨论虽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但部分小组的讨论深度不够,可能是由于我在问题设置上不够精准,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导致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难以深入挖掘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