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5课:《人民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措施;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二、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认识其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时空观念:利用时间轴和地图册,记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建立的时间和方位;了解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的时间与方位;了解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形成的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建立起时间、空间上的联系。
史料实证:对比分析前后不同时期的各类型史料,认识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效果;了解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的腾飞情况;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与加入世贸组织、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
历史解释: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家国情怀: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辉煌成就,体会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民族自豪感。结合港澳回归和两岸关系的发展,感悟“一国两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实现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加深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重庆谈判、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教学难点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四、教法学法
教法:正面讲授、史料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研读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丰子恺漫画《炮弹做花瓶,万世享太平》,让学生思考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生:和平民主
师:同学们,大家看“炮弹做花瓶,万世享太平”这句话,它体现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与向往。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曾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而人们始终期盼着和平的到来。从过去到现在,我们国家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从争取民族独立到探索国家的发展道路,最终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正是为了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安康,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大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自主学习】
梳理重庆谈判的概况?
2、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备概况?
3、探究国民党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
4、探究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够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讲授新课】本课分为五大部分:
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8-1946.6)
全面内战的爆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人民政权的巩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8-1946.6)
师:展示表格,让学生自学:重庆谈判的概况?
生:如上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师:展示内战过程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内战的大致过程。
师:展示材料,让学生探究:国民党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
生:①政治孤立:一党专政、独裁统治失去民心
②经济崩溃:滥发货币,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③社会危机:官僚资本剥削压迫,民族资产阶级受排挤,民不聊生
④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⑤美援断绝,内部分裂
师:展示材料,让学生探究: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够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政、经济、思、军)
生:①政治:统一战线,团结力量经济:土地改革,吸引农民支援前线。
②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③军事:制定正确方针政策,坚持武装斗争。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师:展示表格,让学生自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备概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生:如上
师:展示材料,让学生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根本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光明日报(2019年5月29日
材料三: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生: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③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四)人民政权的巩固
师:展示表格,让学生自学:建国后面临着那些严峻形势相对应做出的什么措施?
(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师:展示表格,让学生自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概况?思考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意义。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如上
【达标训练】
1.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 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答案】C
2.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答案】D
3.某同学编写历史剧本,在“场景”一栏中有如下五个地名,据此判断其主题是
大别山 → 锦州 → 徐州 → 北平 → 南京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B
4.1984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反映出( )
A.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发生质变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
C.农业经济发展障碍得以消除 D.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答案】D
5.(2020·海南高考)表2中农民货币收入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 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C.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 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
【答案】C
6.(2019·海南高考)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制度服务的”。这一指示( )
A.旨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B.有利于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
C.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 D.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指明方向
【答案】B
7. (2020·全国1卷高考模拟)1927年,苏联国家收购到的粮食总量只有3亿普特,比1926年的4.28亿普特减少了30%。同样,“一五”计划实施时,我国也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收支相抵,库存减少40亿斤,形势严峻。上述情形反映出当时两国( )
A.工业化潜在需求旺盛 B.粮食欠收形势十分严峻
C.工业化政策脱离实际 D.统购政策损害国民利益
【答案】A
8.(2021·浙江高考)一次国际会议的公报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七部分。公报声明:“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违反,是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一种障碍。”这次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巴黎和会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A
9.(2019·新课标全国1卷高考)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答案】D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各项复杂事件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到新中国建立后的政权巩固,再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与实施,为学生呈现了一条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这种逻辑梳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连贯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从战争到建设这一重要历史转型阶段的内涵。在讲解过程中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通过讲述人民解放战争中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支持,如淮海战役中的民工支前,培养学生对人民力量伟大的认识;通过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