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讲义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讲义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3 14:4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讲义
【课程导入】
Hello,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选择性必修三第二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依据课标要求呢,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去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本节课呢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第二个部分是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难点: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新课讲授】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接下来就正式进入我们的课堂内容。首先第一部分内容,是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中华文化的交流主要是指佛教文化传入到中国,那么我们根据材料来思考一下,在两汉时期佛教能否被当时的中国人民所广泛接受?
材料一: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身毒(今印度)寻佛取经。
——整理自《洛阳伽蓝记》
材料二: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明帝令画工图佛像……以白马负经而至,汉因立白马寺于洛城雍关西。
——《魏书》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的进步和觉悟,认为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宣扬的主要思想是今生来到人间就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各种欲望,要消除欲望就要忍受苦,那前诚的信佛才能脱离苦海,达到涅槃,那将来死了以后,灵魂出窍,飘荡到西天,佛国成佛,或者成阿罗汉,享受极乐世界。
以我们现代人的角度去看的话,佛教所宣扬的思想有一定的唯心主义成分,但是当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这一时期社会的情况属于社会动荡,战争不断,而且政权更迭频繁,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去寻求精神慰藉以解决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儒学经学化变得腐僵化,不能够满足时代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之下,佛学便受到推崇,这个时候的佛道关注社会问题,给人们以精神寄托。
【学习拓展】目前我们所现存的唯一叫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是在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间。那三教殿中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如来佛祖,佛祖的右边呢是老子,左边是孔子。
佛教的思想主张呢是主张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而儒教他主张的是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在中国传统儒学的思想中,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有损伤,而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但是佛教他主张出家剃度,离俗,清规戒律,那这样儒学和佛学之间就产生了碰撞。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佛学兴盛,兴盛的同时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我们可以见魏书中所记载说:
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极。
——《魏书·释老志》
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
——(南朝宋齐时期)范缜《神灭论》
根据魏书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来当时的许多人呀假装投靠了佛教,但是实际上是为了逃避徭役,那说明当时佛教已经背离他最初的本意,与此同时,这个时候佛教盛行带来的危害有①士兵官吏浮于人事;②不利于国家赋税徭役的征派;③出世态度有悖于儒家伦理纲常;④寺庙奢侈,僧侣不检。
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兴的修建寺庙,使得造成了国库空虚,财政负担较大,以我们学习过的古诗为例,我们曾经学过这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可以看出来在魏晋时期佛教非常兴盛,修建寺庙如此之多。
面对当时佛教盛行带来的危害,北魏的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帝都曾下令灭佛毁寺庙,遣僧侣、收田亩,因此佛教受到较大的打击。
【学习拓展】
同学们可以通过表格来看一下,当时佛教并不是一个并不是单一的一个宗教啊,当时分为很多教派,如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等,他们的创始人还有主张和教育都是不同的,但是佛教始终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佛教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达到涅槃的境界,佛教这一套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作用,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把佛教视为控制民心,稳定社会,拉拢汉族地主阶级的法宝 。
宗派 创始 教义主张
天台宗 一切“皆由心生”,止(坐禅)、观(宗教理论)并重
华严宗 法藏 “尘是心缘,心为尘因”,客观世界依赖于主观世界而存在
唯识宗 玄奘 “万法唯识”、“心外无法”
禅宗 达摩 “禅”即“坐禅”或“禅定”,意思是静坐沉思。 主张佛在心内,无需苦练修行,只需净心醒悟。 南宗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为了使佛教能够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呀,那佛教在传播的过程中也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思想,在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有记载人们借助老庄对佛教进行解释,佛教也是在不断翻译和解释之中加入了这一思想系统,并使之开始彰显它的系统性,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也征服了佛教 。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带来了深远影响,首先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中很多都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像我们所熟知的唐朝诗人王维,他就被称之为诗佛,还有柳公权的《金刚经碑》中也体现出佛教对于当时中国的影响;除了对于诗词和书法的影响以外,中国建筑艺术也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都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佛教还宣扬因果轮回,导致当时的人们采取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
云冈石窟
西方文化的传入(西学东渐)
1、明清之际
在学习完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那我们来学习一下西方文化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在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了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 利玛窦作为当时的传教士,他在北京居住了10年,在北京这个地方他连续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圆融较义》《万国舆图》等图书,其中有一些呢是他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进行合译的,我们在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时候也学习过,当时徐光启对于《几何原本》的翻译以后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除此以外,清政府当时任命汤若望等人主持今天见工作,并招揽了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了中国。
【思考探究】: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西学东渐的原因,从国际角度来讲,这个时候西方已经进行了新航路开辟,西方资本主义殖民进行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带来了思想的启蒙,欧洲近代自然科学逐渐兴起,以及新航路开辟后传教士的推动。
此时的国内皇帝支持传教士在国内宣传西方的思想,还有就是当时国内有识之士的推广。影响:
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引入了西方的某些自然科学技术,丰富了中国的传统科技,它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没有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变革。
2、19世纪中叶以后
材料 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船、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造船业和创建近代海军做出重大贡献。
——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我们都知道在19世纪中叶,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西方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得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那这个时候有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学习西方,比如林则徐和魏源等人主持学习西方,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的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等人主持的洋务运动,通过设立京师同文馆,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等等一系列的措施来学习西方的思想,那我们也知道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反而使人们意识到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了。
3、19世纪末20世纪初
材料 梁启超主张改革法制,应该“采西人之意,行中国之法,行中国之意”,走中法与西法相结合的道路,既要吸收西方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要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遗产。
——摘编自刘新《梁启超法治思想研究》
于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梁启超,康有为等人为代表开始效仿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国会,设议院,推动维新运动的开展,维新变法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他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启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成为了后来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
4、20世纪早期
材料 马克思主义学说很符合中国国情,很能够指导中国革命找到一个正确的道路,它是经过种种选择比较之后,它不是一个人,是一批人,是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期中主要是思想先进的青年人,要救国救民,大家共同认定的。
——《思想解放史录》
20世纪早期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在新文化运动开始以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开始进行新文化运动,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到十月革命以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那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都大大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那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来根据材料分析一下中国学习西方社会的历程。首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两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妄图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来达到维护清政府统治的目的,但是我们知道他最终以失败告终。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维新派借助孔子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合理性,以期待减少变法阻力,也就是我们说的利用儒学来进行托古改制,但是他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袁世凯主张复辟帝制,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等彻底提出批判,也就是否定儒学全面西化。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讲的这个历程,自主梳理一下表格,完成表格上的内容。
层次 派别和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实践活动
器物 地主阶级 师夷长技以制夷 编译书籍 仿制西方战舰
地主阶级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洋务运动
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 和平改良,君主立宪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 暴力革命,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
思想 资产阶级激进 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问题探究】
材料1 在明末的西学东渐中,传教士利玛窦占据核心地位,此人适应中国文化的传教策略,使得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成为可能。同时留下了一系列科学著作,如《山海余地舆图》《几何原本》,在科学传播方面,西洋历法是利氏赖以在中国立足的重要工具,借助于传教士而得以传播的西学,可以说这是一次全方位的、和平平等的西学东渐。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2 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西学再度开始进入中国。这一次,政府官员开始出使、考察、翻译机构的设立促使大量西学书籍的出版,新式学堂聘用大量外籍教员,并且开始派遣留学生。另外,这一时期传入的西学,举凡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民主思想、政治制度……总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所有组成部分,统统展示在中国人面前,并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态文化的不同层次全面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外壳与精神内核。
——冯天渝《中华文化史》儒学思想的形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两次西学东渐的区别,分析第二次西学东渐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区别:
渠道:传教士——学堂、翻译机构、外籍教员、留学生;
内容:宗教、科学——制度、思想;
范围:限于统治阶层——社会各阶层;
影响:未对中国社会造成根本性冲击——促进中国社会转型。
影响:
①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
②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兴起,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③推动了中国改革和革命运动的兴起;
④近代教育出现,培养了大量近代人才;
⑤推动社会习俗的变迁。
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在学习完西方思想对中国产生了怎样影响以后,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中国文化在哪些方面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呢?
我们在东亚文化圈中可以看到的是,古代的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家的政治制度大多来自于唐朝那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立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等方面也深受当时唐文化的影响 。
对东亚和东南亚
(1)文字
首先我们来看中华文化对于东亚和东南亚的影响,中国的汉字传入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推动了当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我们可以看一下图片,不管是朝鲜的英文,日本的假名还是越南的南字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2)思想
中国的思想在东亚和东南亚中等地盛行,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科学教科书,儒学成为了官学,那还有就是佛教,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又传入到了朝鲜,日本等地,使得当时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佛教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
制度
材料 7世纪初,(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制度,以儒学思想为指导,推行了“推古朝改革”……唐帝国建立后,公元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在此后二百多年中,日本共任命遣唐使18次。在返日的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大化革新……日本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新罗统一朝鲜后,更以唐制为立国规范……在学制上,新罗仿唐置国学,设儒学科和技术科。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我们再来看制度方面,古代的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于唐朝,在公元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是以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中国科举制度,和中国的科举制度基本一样。
除了刚才我们谈到的中国思想制度,对于世界的影响以外,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在律令,立法,建筑,绘画,饮食,节日等方面也深受当时唐文化的影响。
14—15世纪移民
在14~15世纪时期,中国人进入琉球,给琉球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15世纪时,大批的华侨移居到东南亚地区,在当地传播了中华文化,除此以外,郑和下西洋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对中亚、西亚及欧洲
刚刚我们学习了中国文化对于东南亚地区的影响,那我们来看一下中华文化在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地区是如何传播的吧。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下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还有指南针以及造纸术等四大发明逐渐传入到了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地区,对推动当地的教育,政治,商业活动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到了中亚,西亚以及欧洲,指的出现对于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以及商业等活动起到了重要的发展作用。火药在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到阿拉伯国家,然后又传到了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英法各国直到14世纪中叶才有应用火药和火器的记载,那火药的传播推动了欧洲的摧毁,封建制度使得骑士阶层日趋衰落,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创造了条件,指南针的外传促使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印刷术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与此同时,西方在这一时期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孔子的思想及儒家经典传入到了欧洲中国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字的等成就传入,引起了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深受喜爱,而中国式园林和建筑也逐渐成为风尚风尚。同学们可以观察一下图片中的中国瓷器 。
材料 古代中国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及对伦理道德的强调,与追求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相符,因此,一些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某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伏尔泰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除了实现精神文化方面的推崇外,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效仿。
——周晚菲《启蒙运动时期的“中国热”》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法国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
背景:①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③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权和专制统治的需要;④中国儒家思想的优秀成分具有借鉴价值。
认识:①文明没有优劣之分,东西方文明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②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有利于世界文明的发展;③文明发展应该体现出继承性、包容性和开放性。
【学习拓展】结合教材,总结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对外传播与辐射)
项目 辐射地 影响
汉字 东亚、东南亚 推动了文化交流与传播;后来各国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
儒学 东亚、东南亚、欧洲 朝、日等国的各级学校一度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
佛教 朝鲜、日本 影响了人们宗教信仰。
社会制度、节日习俗等 东亚、东南亚 朝鲜的政治制度,日本大化改新都以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科举制移植于中国。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也深受唐文化影响。
科技 (四大发明) 中亚、西亚、欧洲 造纸术推动了欧洲教育、政治、商业等的发展。火药推动了欧洲武器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渐衰落。指南针推动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欧洲人在活字印刷术基础上造出活字印刷机,推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物质文化(茶、丝织品、瓷器等) 中亚、西亚、欧洲 丰富了人们生活。
【课堂小结】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主要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连续发展,中华文化不仅在过去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当今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着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