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学目标】
活动1:阅读课标内容,浏览教材,分析、提炼本课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1.8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目标:
1.利用教材叙述和有关史料,了解北洋军阀统治的基本史实,概括其统治特点。概述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方面新变化的主要情况,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在掌握基本史实和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责任担当,初步形成系统地、辩证观察和分析历史事物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情境问题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概念解析:何为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由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的民国军阀势力。源于1895年袁世凯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因归北洋大臣(后袁世凯兼任此职)节制,故称北洋新军。北洋军阀的统治始于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终于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
引导学生宏观浏览教材,明确本课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四个方面探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一、政治:北洋军阀的统治
1.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战争
活动2:据下列图片及教材,列举袁世凯统治时期的重大事件。
列举重大史实,宏观了解袁世凯统治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1)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国民党在1912年12月开始的国会选举中大胜
(3)1913年3月发生刺杀“宋教仁案”
(4)1913年7至9月,“二次革命”
(5)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6)1914年5月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7)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另组中华革命党
(8)1914年底袁世凯公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9)1915年5月,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10)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
(11)1915年底,护国战争
(12)1916年6月,袁世凯郁郁寡欢而死
袁世凯死后,“群龙”无首,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通过地图和有关文字了解大致情况。
2.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1917年)
(3)护法运动(1917年)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孙中山
介绍第一次护法运动之后的军阀混战局面。补齐相关内容。
(4)军阀混战
1920年7月,直皖战争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6年4月,三一八惨案后段祺瑞下台
1926年7月,北伐战争打败直系
1928年12月,东北易帜,北洋军阀统治结束
3.加入协约国参加“一战”(1917年8月)
用中国劳工的图片和信息进行说明。
1916年至1918年间,至少有14.5 万名中国劳工被招募前往欧洲,被派往法国、比利时等地的前线及后方,为协约国军队承担挖掘战壕、修理坦克、装配炮弹、运输弹药、建工事、修铁路、架桥梁、清理战场等非战斗任务,约有 2 万中国劳工在战争中因疾病、战火等原因去世。中国劳工以勤劳坚忍的精神,为协约国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支持,对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给出1912—1917年大事年表,提出活动要求。
活动3:据上述史实,概括民国前期政治上的基本特点。
学生概括提炼信息,得出结论。
(1)民国有名无实,独裁统治与帝制复辟交替出现;
(2)军阀割据混战,政治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
(3)革命党为维护辛亥革命果实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均告失败;
……
二、经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运用教材中的材料,提出活动要求。
活动4:椐下列史料和教材叙述,指出民国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主要原因及影响。
材料1: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中国年鉴第一回》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1.基本特点
民族工业迅速发展,企业数和投资额巨增,涉及行业众多,以轻工业为主。
2.主要原因
①中华民国建立,提供政治前提。
②新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提供政策支持。
③列强忙于“一战”提供市场条件。
④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提供市场条件。
……
3.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由于军阀混战,民族工业的发展仍然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次陷入困境。
在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经济发展的共同作用下,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三、社会生活:文明开化新气象
给出图片和文字材料,请学生观察、思考,概括民国初年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情况。
材料2:“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律师兴,讼师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
改阳历,剪发辫,易服饰,废止缠足;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等……。社会生活日益理性、文明。
四、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原因
(1)兴起: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材料32: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活动5:椐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原因:
①袁世凯独裁、复辟,尊孔复古;
②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阻碍思想解放和共和政体的稳定;
③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大力支持;
④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壮大;
……
材料43:“本志同仁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说:《〈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活动6:椐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拥护“民主”,反对旧思想、旧礼教、旧伦理、旧政治。
(2)拥护“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进行文学革命,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用两首《蝴蝶》诗,感悟新旧文学之部分特点,并用胡适的话,理解文学革命的意义。
“先要做到文字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胡适
活动7:椐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其局限。
材料5: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 ——武斌《世纪中国·光荣与梦想》
材料65:青年得此(《新青年》),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 《通信》(《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
材料76: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
意义:
①思想解放: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青年觉醒:青年知识分子受到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洗礼。
③文化转型:是一场文学革命,促进了白话文的普及。
④民族曙光: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
①缺少群众基础。
②对东方文化存在绝对的否定,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
【课堂小结】
知识结构小结,整体掌握知识:
阶段特征小结,认识历史趋势:
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政治上,一方面民国有名无实,独裁统治与帝制复辟交替出现;同时,军阀割据混战,政治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另一方面革命党为维护辛亥革命果实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和张勋复辟先后失败。
经济上,以轻工业为代表的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社会生活上出现文明新风尚,推动了社会进步。
思想文化上,一方面旧文化仍十分顽固,甚至出现尊孔复古逆流;另一方面,新型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总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新旧并存、相互较量的时代,也是一个混乱剧变中孕育新希望的时代。
【作业布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