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5-10班)(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5-10班)(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3-28 20:5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5-10班)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我国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已正式启动.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32He,每百吨32He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2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2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32He和42He互为同位素
C.32He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42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42He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2.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XO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
A.HX B.H2X C.XH4 D.XH3
 
3.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N2 B.CO2 C.NaOH D.CH4
 
4.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氧化性强弱:F2<Cl2 B.金属性强弱:K<Na
C.酸性强弱:H3PO4<H2SO4 D.碱性强弱:NaOH<Mg(OH)2
 
6.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XYZ B.X3YZ C.XYZ2 D.X2YZ3
 
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ⅠA族
B.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8.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D.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9.下列关于ⅦA族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
B.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
C.Ⅶ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价
D.ⅦA族元素其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10.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1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D.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12.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2和O3互为同位素
B.O2和O3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等物质的量O2和O3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13.某主族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该元素一定是(  )
A.ⅠA族元素 B.第ⅦA元素 C.第三周期元素 D.金属元素
 
14.下列事实是由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结果的是(  )
A.次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弱
B.氯能置换硫化氢中的硫
C.常温下单质硫为淡黄色固体,而氯气为黄绿色气体
D.硫能在空气中燃烧,而氯则不能
 
15.医学研究证明,用放射性I治疗肿瘤可收到一定疗效,下列有关I叙述正确的是(  )
A. 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B. I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
C. 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ⅦA族
D. I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9
 
16.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A.XY B.XY2 C.XY3 D.X2Y3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2分)
17.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中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回答以下问题:
主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1)在这些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
(2)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其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碱性最强的是      ,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      ;
(4)在③~⑦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5)在⑦与⑩的单质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      ,可用什么化学反应说明该事实(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四种短周期元素,乙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乙原子核外电子数少1;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丁原子核电荷数比丙原子核电荷数多2.请回答:
(1)甲是      元素(填元素符号),甲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是      元素(填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3)丙是      元素(填元素名称),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
(4)丁是      元素(填元素名称),甲与丁两种元素可组成的物质有      、      .(填化学式)
 
19.A、B、C、D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
(1)A为      ,B为      ,C为      .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      .
(2)写出A、B的化合物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A、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属      (“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4)写出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14-2015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5-10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我国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已正式启动.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32He,每百吨32He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2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2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32He和42He互为同位素
C.32He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42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42He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同位素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原子符号ZAX的含义,A表示质量数, Z表示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C.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D.He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是稳定结构.
【解答】解:A.24He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故A错误;
B.23He和24He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
C.23He的质子数为2,质量数为3,中子数为3﹣2=1,故C错误;
D.因He原子的结构稳定,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符号的含义、核素的种类以及同位素的概念,难度不大,明确概念是解答本题关键.
 
2.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XO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
A.HX B.H2X C.XH4 D.XH3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分析】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根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确定最高正价,进而求得最低负价,得出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
【解答】解: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XO4,所以X的最高正价是+5价,所以最低负价为﹣3价,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XH3.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正负化合价之间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解答.
 
3.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N2 B.CO2 C.NaOH D.CH4
【考点】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共价键,第IA族、第IIA族和第VIA族、第VIIA族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解答】解:A.N2中N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故A正确;
B.CO2中中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极性键,故B错误;
C.氢氧化钠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故C错误;
D.CH4中C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的判断,根据这几个概念的内涵来分析解答即可,注意离子键、共价键的区别,注意并不是所有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稀有气体不含化学键,为易错点.
 
4.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阴离子;
和电子层中,K层只能容纳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据此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K层只能容纳2个电子,Be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
B.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氯离子正确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
C.钙原子的次外层为8个电子,钙原子正确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电子总数为18,最外层为8个电子,硫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与阳离子、阴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
 
5.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氧化性强弱:F2<Cl2 B.金属性强弱:K<Na
C.酸性强弱:H3PO4<H2SO4 D.碱性强弱:NaOH<Mg(OH)2
【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A.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B.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的碱性越强.
【解答】解:A.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则氧化性强弱:F2>Cl2,故A错误;
B.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金属性强弱:K>Na,故B错误;
C.非金属性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酸性强弱:H3PO4<H2SO4,故C正确;
D.金属性Na>Mg,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强弱:NaOH>Mg(OH)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知识,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把握元素的性质与对应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的关系,把握比较的角度,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6.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XYZ B.X3YZ C.XYZ2 D.X2YZ3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由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最高正价数,可知:X、Y、Z分别是在ⅠA族、ⅣA族和ⅥA族,因此X、Y显正价,而Z只能显负价(﹣2),X只能显+1价,因此求出Y显的价数与其所在的位置ⅥA族相符即可.
【解答】解:由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最高正价数,可知:X、Y、Z分别是在ⅠA族、ⅣA族和ⅥA族,由短周期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可知:X可能为H、Li或Na,Y可能为C或Si化合价可能为+2价、+4价,﹣4价等,而Z可能为O或S,化合价为﹣2价,则
A.XYZ中Y的化合价为+1价,不符合C的化合价特点,不存在HCO或HSiO的物质,故A错误;
B.X3YZ中Y的化合价为﹣1价,不符合C的化合价特点,不存在H3CO或H3SiO的物质,故B错误;
C.XYZ2中Y的化合价为+3价,不符合C的化合价特点,不存在HCO2或HSiO2的物质,故C错误;
D.X2YZ3中Y的化合价为+4价,C或Si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最高化合价为+4价,存在H2CO3或H2SiO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ⅣA族,特别是碳元素价态比较特殊,特别是在有机物中.
 
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ⅠA族
B.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A、根据ⅡA族的金属元素也能生成碱;
B、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确定位置;
C、根据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D、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为碳元素,其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解答】解:A、因ⅡA族的金属元素也能生成碱,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故A错误;
B、原子序数为14的原子为硅,有三个电子层,每一层的电子数分别为2、8、4,所以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故B正确;
C、因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C错误;
D、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为碳元素,其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14C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长式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要求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特点要熟悉,周期表中周期与周期之间,族与族之间含有较多规律,在学习中要善于抓住这些规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D.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由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X>Y>Z,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X>Y>Z,
A.由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X>Y>Z,则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依次减弱,故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阴离子的还原性按照X、Y、Z的顺序逐渐增强,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照X、Y、Z的顺序逐渐减弱,故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单质的氧化性按照X、Y、Z的顺序逐渐减弱,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明确非金属比较的常见方法是解答的关键,学生应注重对规律性知识的归纳.
 
9.下列关于ⅦA族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
B.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
C.Ⅶ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价
D.ⅦA族元素其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考点】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
C、一般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氟元素没有正化合价.
D、元素周期数=原子电子层数,ⅦA族元素原子获得电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层不变.
【解答】解: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故A错误;
B、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故B错误;
C、氟元素没有正化合价,ⅦA族元素除氟元素外其它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价,故C错误;
D、ⅦA族元素原子最外层获得电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层不变,元素周期数=原子电子层数,所以ⅦA族元素其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同周期及同主族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难度不大,注意化合价变化规律,氟元素没有正化合价,氧元素一般没有正化合价.
 
10.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根据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可知,在周期表中的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则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的变化来解答.
【解答】解:A.原子半径大小与核外电子层数有关,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不一致,故A错误;
B.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但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则不能决定元素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故B错误;
C.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故C正确;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学生明确原子的电子排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应熟悉元素的性质来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D.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A、根据Li、Be、B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分析;
B、根据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分析,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根据P、S、Cl最外层电子数目判断最高正价;
D、根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分析.
【解答】解:A、Li、Be、B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别为1、2、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故A正确;
B、N、O、F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半径大小顺序为N>O>F,故B错误;
C、P、S、Cl最外层电子数目分别为5、6、7,最高价分别为+5、+6、+7,故C正确;
D、Li、Na、K、Rb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12.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2和O3互为同位素
B.O2和O3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等物质的量O2和O3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同位素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
【分析】A.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
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D.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反比,其分子个数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反比,再结合分子构成判断.
【解答】解:A.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臭氧和氧气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臭氧分子是由3个O原子构成,臭氧属于单质,故C错误;
D.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反比为3:2,其分子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3:2,每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O原子、每个氧气分子中含有2个O原子,所以其含有原子个数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氧气和臭氧为载体考查了基本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等知识点,根据同素异形体、单质、化学变化等基本概念及物质的量的计算来分析解答,注意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分异构体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13.某主族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该元素一定是(  )
A.ⅠA族元素 B.第ⅦA元素 C.第三周期元素 D.金属元素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如:S元素最外层6个电子,位于ⅥA族、C最外层4个电子,位于ⅣA族,所以某主族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该元素一定位于周期表中ⅠA族.
【解答】解: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与族序数关系为: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则:某主族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该元素一定位于周期表中ⅠA族,属于ⅠA族元素,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明确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
 
14.下列事实是由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结果的是(  )
A.次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弱
B.氯能置换硫化氢中的硫
C.常温下单质硫为淡黄色固体,而氯气为黄绿色气体
D.硫能在空气中燃烧,而氯则不能
【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比较非金属性可通过以下角度:①氢化物的稳定性,②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④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⑤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⑥与变价金属反应的化合价高低等.
【解答】解:A.比较非金属的强弱,应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HClO不是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氯能置换硫化氢中的硫,可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B正确;
C.颜色属于物理性质,非金属性的强弱属于化学性质,不能用物理性质来证明化学性质,故C错误;
D.S在空气中燃烧体现的是还原性,能证明元素的金属性强弱,但不能证明非金属性强弱,另如氮气能在纯氧中燃烧,但碘却不能,N非金属性比I强,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非金属性的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易错点为D,注意比较的角度.
 
15.医学研究证明,用放射性I治疗肿瘤可收到一定疗效,下列有关I叙述正确的是(  )
A. 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B. I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
C. 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ⅦA族
D. I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9
【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A.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
B.质子数相同的元素为同一种元素;
C.碘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VIIA族;
D.元素符号左下角数字为其质子数,左上角数字为其质量数,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质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解答】解:A.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 I属于碘元素,是碘的一种同位素,故A错误;
B.质子数相同的元素为同一种元素, I属于碘元素,故B错误;
C.碘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VIIA族, I也属于碘元素,所以位于第五周期第VIIA族,故C错误;
D.该核素中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质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35﹣53﹣53=29,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的有关知识,明确元素中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并结合元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来分析解答,难度不大.
 
16.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A.XY B.XY2 C.XY3 D.X2Y3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从元素周期表结构和原子结构方面入手,考虑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关系.
【解答】解: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则X原子可能是硅原子(2,8,4)或锂原子(2,1),
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则Y原子可能是锂原子(2,1)或氢原子(1),
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SiH4,LiH(氢原子得到电子,生成金属氢化物,中学阶段很少涉及),
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不可能为SiH4,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化合价关系,明确原子结构中每层电子数的关系来推断元素是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2分)
17.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中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回答以下问题:
主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1)在这些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K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F ;
(2)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Ar ,其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HClO4 ,碱性最强的是 KOH ,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 Al(OH)3 ;
(4)在③~⑦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Na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Cl ;
(5)在⑦与⑩的单质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 Cl2 ,可用什么化学反应说明该事实(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Br+Cl2=2NaCl+Br2 .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N,②为F,③为Na,④为Mg,⑤为Al,⑥为Si,⑦为Cl,⑧为Ar,⑨为K,⑩为Br.
(1)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2)稀有气体Kr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其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各层电子数为2、8、8;
(3)氟元素没有最高价含氧酸,上述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钾的金属性最强,故氢氧化钾的碱性最强;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
(4)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
(5)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单质的活泼性逐渐减弱,可以根据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证明.
【解答】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N,②为F,③为Na,④为Mg,⑤为Al,⑥为Si,⑦为Cl,⑧为Ar,⑨为K,⑩为Br.
(1)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故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K,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
故答案为:K;F;
(2)稀有气体Kr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其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各层电子数为2、8、8,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Ar;;
(3)上述元素中除F(F没有正价)外Cl的非金属性最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该酸为HClO4,K的金属性最强,则KOH的碱性最强,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
故答案为:HClO4;KOH;Al(OH)3;
(4)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在③~⑦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原子半径最小的是Cl,
故答案为:Na;Cl;
(5)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单质的活泼性逐渐减弱,所以氯气的活泼性强于溴单质,可以通过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来证明,反应方程式为:2NaBr+Cl2=2NaCl+Br2,
故答案为:Cl2;2NaBr+Cl2=2NaCl+Br2.
【点评】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应用,需要学生熟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结构,注意掌握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实验事实.
 
18.四种短周期元素,乙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乙原子核外电子数少1;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丁原子核电荷数比丙原子核电荷数多2.请回答:
(1)甲是 Na 元素(填元素符号),甲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
(2)乙是 Mg 元素(填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3)丙是 碳 元素(填元素名称),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二周期第IVA族 ;
(4)丁是 氧 元素(填元素名称),甲与丁两种元素可组成的物质有 Na2O 、 Na2O2 .(填化学式)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甲、乙、丙、丁是四种短周期元素,乙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乙是Mg元素;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乙原子核外电子数少1,则甲为Na元素;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则丙是C元素;丁原子核电荷数比丙原子核电荷数多2,则丁是O元素,据此答题.
【解答】解:甲、乙、丙、丁是四种短周期元素,乙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乙是Mg元素;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乙原子核外电子数少1,则甲为Na元素;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则丙是C元素;丁原子核电荷数比丙原子核电荷数多2,则丁是O元素.
(1)甲是Na元素,Na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故答案为:Na;2Na+2H2O=2NaOH+H2↑;
(2)乙是Mg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Mg;;
(3)丙是碳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IVA族,故答案为:碳;第二周期第IVA族;
(4)丁是氧元素,甲为Na,二者可组成的物质有Na2O、Na2O2,故答案为:氧;Na2O、Na2O2.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根据原子结构确定元素,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
 
19.A、B、C、D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
(1)A为 碳 ,B为 氧 ,C为 钠 .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 H2SO4 .
(2)写出A、B的化合物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  
(3)A、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属 共价 (“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4)写出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2SO4(浓)CO2↑+2SO2↑+2H2O .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A、B、C、D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淡黄色的固体E为过氧化钠,则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则M层电子数为8﹣2=6,故D为硫元素;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原子序数小于氧元素,故A为碳元素.
【解答】解:A、B、C、D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淡黄色的固体E为过氧化钠,则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则M层电子数为8﹣2=6,故D为硫元素;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原子序数小于氧元素,故A为碳元素.
故A为碳元素,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D为硫元素;E为过氧化钠.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碳元素,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 H2SO4.
故答案为:碳、氧、钠; H2SO4.
(2)A、B的化合物为CO2,E为过氧化钠,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
(3)A为碳元素,B为氧元素,A、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属于共价化合物.
故答案为:共价.
(4)D为硫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 H2SO4,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CO2↑+2SO2↑+2H2O.
故答案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点评】考查结构性质与位置关系、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全面掌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