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5节机械效率与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5节机械效率与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3-30 07:13:31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10.5机械效率》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在实例中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经历测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学习测算简单机械效率的方法。
3.知道任何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增强节能意识,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课前准备
复习回忆
在图1甲、乙、丙中,若不计机械重、绳重及摩擦,F1= 、F2= 、F3= 。如果参照图甲、乙、丙进行实验,你认为F1 、F2、 F3与物重的大小关系可能会怎样?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什么是机械效率
活动1:参照“复习回忆”中的图甲、乙、丙进行实验,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施加在绳子末端的拉力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哪些功对我们是有用的?
3.哪些功对我们是无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4. 这些功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二、机械效率总是一定的吗?
活动2: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出如图2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课本第171页的表格中(在原表格下再增加一行)。
讨论:
1.测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理论依据(即原理)是什么?
2.根据测算原理,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这些物理量如何测量?
3.只测重物移动的距离或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能不能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重物移动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都不测出,能不能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比较甲、乙、丙三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说 明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既能弄清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又能把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区分开来。
通过学生对额外功多少的讨论,意识到我们做功时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从而归纳出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
通过实验,既让学生学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又能使他们认识到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不变的。
沪科版八年级《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案(两学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经历探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认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都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
学时安排
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认识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第二学时探究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学习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第一学时
课前准备
1.自带物品
1号干电池一节、2号干电池一节、木块(或泡沫块)、橡皮、硬纸板等。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动能和势能
活动1:列举生活中能够做功的物体。
活动2: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射出的箭、运动的球、流动的水、流动的空气等物体都能够做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悬吊的电扇、起重机吊起的重物、被举起的杠铃等物体都能够做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3.张开的弓、变形的撑杆、蹦极时张紧的橡皮绳等物体都能够做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活动3: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运动着的不同物体具有的动能大小一样吗?你认为动能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根据上面的活动和你的生活经验,提出你的猜想。
2.讨论:
①要研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是否有关,应保持 不变,改变 ,比较 ;②要研究动能的大小跟速度是否有关,应保持 不变,改变 ,比较 。
3.根据以上设计思路,自选器材,设计实验。
提供的器材有:
A.1号干电池 B.2号干电池 C.木块(或泡沫块) 
D.橡皮  E.硬纸板  F.大钢球  G.小钢球
H.斜面
所选器材是
思考:所选器材在实验中各起什么作用?动能的大小如何显示?
4.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5.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说 明
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引出能量的概念。
通过比较、归纳得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讨论时,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案,同学之间相互修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通过讨论,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制定计划和实验方案。
第二学时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请把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简要记录下来。
2.家庭实验
自制小方桌:取一块方形的薄木板,用锤子轻轻地在木板的四角钉四根相同的钉子(为防止木板劈裂,事先可以先用锥子在四个角锥四个小孔),小方桌就制成了,带到课堂备用。
3.自带物品
课前请带来下列物品:小石块、较大的石块、自制的小方桌、纸盒、沙子、海绵块、细线、螺母等物体。
4.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活动4: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被举高的不同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大小一样吗?你认为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你的猜想。

2.讨论:
①要研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质量是否有关,应保持 不变,改变 ,比较 ;②要研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高度是否有关,应保持 不变,改变 ,比较 。
3.根据以上设计思路,自选器材,设计实验。
提供的器材有:
A.小石块 B.较大的石块 C.自制的小方桌
D.纸盒  E.沙子  F.海绵块  G.钩码
所选器材是
思考:所选器材在实验中各起什么作用?重力势能的大小如何显示?
4.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5.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活动5: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什么实验可以证明你的猜想?生活中有哪些事实或现象也能证明你的猜想?
二、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活动6:单摆实验:用细线拴住螺母制成一个单摆,将螺母拉到一定的高度释放,仔细观察小球的摆动情况。
滚摆实验:将悬吊滚摆的绳子缠绕在滚摆上,放开手。仔细观察滚摆的上下运动情况。
1.比较螺母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势能和动能的情况:当螺母从最高点向最低点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当螺母从最低点向最高点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又是如何变化的?
2.以上实验能说明什么?
活动7:分析蹦床运动员在蹦床比赛中能量的转化。
思考:
为什么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一次比一次低?
说 明
有了上节课的探究做基础,本探究完全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完成整个探究过程。
单摆实验取材容易,一定让学生亲自做,为学习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滚摆实验可由教师或学生演示,但要让学生自主分析。
教师搜索何文娜在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录像或蹦极等类似的事例,让学生分析讨论能量的转化情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