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 (开卷)
第Ⅰ卷(客观题 共50分)
该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请你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每当法老去世,工匠们都会欢呼雀跃。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正在为能决定所有人共同幸福的神建造宅邸。”“宅邸”是指
A. 金字塔 B. 帕特农神庙
C. 凯旋门 D. 大竞技场
2. 九年级某学生在学习世界历史时,写下了“乔达摩·悉达多”“众生平等”等课堂笔记。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 东正教 B. 佛教
C. 天主教 D. 道教
3. 古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国文明都位于北纬20度至40度的大河流域。究其原因,在于相关区域适合
A. 海外贸易 B. 游牧生活
C. 农业耕作 D. 发展手工业
4. 下表所示内容体现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城邦 面积 (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雅典 2500 约30
斯巴达 8400 约40
A. 小国寡民 B. 等级森严 C. 军事独裁 D. 小农经济
5. 考古学家从一处遗址清理出一幅马赛克镶嵌画,画面表现了公元前333年伊苏斯会战中一位统帅奋勇冲进波斯军阵的场景。这位统帅是
A. 西塞罗 B. 亚历山大
C. 德谟克利特 D. 斯巴达克
九年级历史 第1页 共 8 页
6. 他从未当上过皇帝,却被人尊称为大帝; 他生活在共和制度之下,最终却成为了独裁者; 他戎马一生,战功彪炳,给后人留下了影响千年的历法,为后世铭记。他是
A. 大流士
B. 屋大维
C. 凯撒
D. 苏格拉底
7. 如图是某学生在复习古代某国发展历程这一专题时所绘制的年代尺(BC指公元前,AD指公元)请你判断,图中③处的帝国名称应为
A. 大秦帝国 B. 蒙古帝国 C. 东罗马帝国 D. 西罗马帝国
8. 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现在人们对希腊这一黑暗时代(指古代希腊遭受蛮族入侵)的了解要比印度遭受蛮族入侵时期的了解详尽得多,这主要应归功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他在这里说的宝贵遗产主要是指
A. 《荷马史诗》 B. 《天方夜谭》
C. 《马可·波罗行纪》 D. 《竹书纪年》
9. 吉希腊哲学成就突出,产生了多位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是其中之一。下列属于他的名言的是
A.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B. “认识你自己”
C. “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
D.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10. 萨克森伯爵每周都去教堂做礼拜或祈祷,聆听牧师讲解《圣经》,向上帝忏悔。他所信仰的宗教产生于
A. 巴基斯坦 B. 巴黎
C. 巴勒斯坦 D. 亚述
九年级历史 第2页 共8页
11. 西欧中世纪的庄园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以农业为主,食物均可自给; 鞋帽衣服也可自给,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反映了西欧中世纪庄园
A. 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 领主可以随意增加税收
C. 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单位
D. 领主完全依靠租金生活
12. “份地”是西欧庄园中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
A. 义务耕种庄园的“共用地”
B. 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C. 有偿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D. 无条件耕种自己的“份地”
13. 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A. 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B. 扩大了农庄的自主权
C. 加速了地主阶级形成
D. 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14. 中世纪某个西欧城市,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英镑税金的代价,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这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A. 投票表决 B. 武力斗争
C. 金钱赎买 D. 制定法律
15. 下列选项中,与欧洲中世纪被称为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无关的是
A. 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B. 法学、医学为专业课程
C. 选拔官吏的需要
D. 教师行会的出现
九年级历史 第3 页 共 8 页
16. 拜占庭帝国自14世纪初开始面临来自亚洲的新威胁,这里的“新威胁”是指
A. 马其顿王国
B. 东哥特王国
C. 查理曼帝国
D. 奥斯曼帝国
17. 据某文献记载: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这里的“圣地”“是指
A. 玻利维亚
B. 大马士革
C. 麦加
D. 开罗
18. 右图中的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A. 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B. 古代阿拉伯人、罗马人
C. 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D. 古代埃及人、阿拉伯人
19. 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新开垦的土地应该归
A. 国王分配
B. 集体共有
C. 相邻庄园的领主
D. 垦殖者
20. 16世纪在英国流传着一首歌谣: “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检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陈。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歌谣透露的信息是英国
A. 棉纺织业的兴起
B. 手工工场的发展
C. 机器工厂的景象
D. 农场生活的惬意
九年级历史 第4页 共 8 页
21. 13、14世纪,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欧洲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反映了欧洲
A. 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B. 农村思想文化逐渐僵化
C. 农村外交领域走向开放
D. 农村政治制度趋向专制
22. 研究文艺复兴,可以参阅下列文艺作品中的
A. 但丁的《神曲》
B.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C. 托尔斯泰的《复活》
D.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23. 文艺复兴期间,工匠不再受到鄙视,人们重视纺织、制陶、制玻璃以及冶金方面的实用技术。这一现象
A. 改变了农村的土地关系
B. 体现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C. 导致了欧洲城市的衰落
D. 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兴起
24. 下图是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巴哈马群岛东南端)在1992年发行的一枚纪念银币,上面印有“1492—1992”,以纪念500年前的一位航海家。这位航海家是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25. 刘宗绪在《世界近代史》中写道:“它是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船队,掌握着各国商品运输中的很大一部分。”“它”是
A. 西班牙 B. 英国
C. 荷兰 D. 葡萄牙
九年级历史 第5 页 共 8 页
第Ⅱ卷(主观题 共50分)
26. (14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摘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及其在法制发展史上的地位。(4分)
材料二 雅典的民主制度就是通过公民自己参与国家的各类管理机构来实现他们的民主权力的。这样,充分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使他们能以主人公的姿态为国家的兴旺发达献计献策献力……
—宋慧娟《奥林匹亚圣火辉映环球的希腊文明》
(2)依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制度的实现途径。依托于该制度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什么 该“民主政治”在哪位历史人物主政期间发展到高峰 (6分)
材料三 《查士丁尼法典》为代表的罗马法恰好是一种完整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摘编自李雅书《古代罗马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15---16世纪西欧各国出现“采用罗马法”热潮的原因。除《查士丁尼法典》外,在罗马法制建设中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法律文献,请写出被誉为“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渊源”的法律文献名称。(4分)
九年级历史 第6页 共 8 页
27. (16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创举,打破了人类相对隔绝的状态,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体。它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国家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和掠夺的道路,它们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延缓了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发展进程,造成了上述地区的落后。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写出该历史事件的发生对欧洲及亚非拉美地区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村料二 “三角贸易”分三个航程:欧洲人首先自欧洲国家的港口出发,到达非洲西部海岸后,以廉价的制成品如酒、军火、棉织品及各种装饰品换取或掠夺奴隶,称为“出程”或“初程”然后把奴隶从非洲运到美洲,同美洲交换矿产和农产品,称为“中程”。最后,把从美洲带回来的工业品原料和农产品运回欧洲,在欧洲市场出售,称为“归程”。
——引自吴秉真《非洲奴隶贸易四百年始末》
(2)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请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完成“三角贸易”路线示意图(圆圈中填写地域名称),并在方块中注明出程、中程、归程。(6分)
材料三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对外交往的方式与西方有何不同 (4分)
九年级历史 第7 页 共 8 页
28. (20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所反映的制度内容最早出现在哪个王国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特点。(8分)
材料二 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按照中国的模式,……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 新的拥有土地的耕种者需向中央政府纳土地税和劳务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描述了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 文中提到的日本人游历的“天朝”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 材料二涉及了改革中哪一方面的内容 (6分)
材料三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例举出这一时期出现新兴城市的欧洲国家或地区。(6分)
九年级历史 第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