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思维】专题01 物质的变化 实验基本操作--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新思维】专题01 物质的变化 实验基本操作--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04 18:29:0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 实验基本操作
考点分布 课标要求
考点1 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 1.知道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生成沉淀、产生气体、发生颜色变化、发光,以及吸热或放热等现象。 2.了解物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3.学会试剂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及连接、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考点2 常见仪器及基本操作
01 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生成新物质
常伴随现象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位置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
举例 ①燃烧 ②发酵:酿酒、酿醋 ①物质的物态变化:水变为水蒸气等 ②活性炭净水
联系 ①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②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
二、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1物理性质的定义为: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的定义为: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1.2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吸附性、吸水性等。例如:氧气易溶于水,这是氧气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例如:氧气具有助燃性,这是氧气的化学性质。
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考向1 物质的变化
文物修复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修复措施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小刀剔除铁器表面锈层
B.稀盐酸除去瓷器表面碳酸钙
C.氢氧化钙溶液封护酥松的石质文物
D.碱性溶液除去纸质文物中的酸
【答案】A
【解析】【解答】A、小刀剔除铁器表面锈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稀盐酸除去瓷器表面碳酸钙是值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溶液封护酥松的石质文物的原因是氢氧化钙与石质文物中的某些成分反应生成了更为坚固的保护层,该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碱性溶液除去纸质文物中的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考向2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 B.铜丝作导线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D.氮气作保护气
【答案】D
【解析】【解答】A. 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 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 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023·河南)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甘蔗榨汁 B.棉纱织布 C.白土烧瓷 D.楠木造船
【答案】C
【解析】【解答】A. 甘蔗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棉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白土烧瓷中涉及到燃烧,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
D.楠木造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故答案为C
2.(2023·重庆)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铜雕锈蚀 B.枯木腐朽 C.冰雪消融 D.火山烈燃
【答案】C
【解析】【解答】铜雕锈蚀、枯木腐朽、火山烈燃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冰雪消融只是物质形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因此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冰雪消融,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2024·宿迁)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点火起航 B.箭器分离 C.月背着陆 D.采集月壤
【答案】A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点火起航,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箭器分离、月背着陆、采集月壤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A。
4.(2023·武汉)《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纺纱织布 B.伐木制舟 C.烧制陶瓷 D.海水晒盐
【答案】C
【解析】【解答】A. 纺纱织布,只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伐木制舟,只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烧制陶瓷 ,泥土与陶瓷不是一种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 海水晒盐,是溶质与溶剂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2020·广东)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汽油挥发 C.大米酿酒 D.玻璃破碎
【答案】C
【解析】【解答】A、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汽油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大米酿酒生成了酒精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2022·成都)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答案】B
【解析】【解答】A. 玻璃透光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B. 钛合金耐腐蚀是说钛合金不易与氧气、酸、碱等反应,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
C. 不锈钢硬度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属于物理性质。
D. 橡胶弹性良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B。
7.(2024·凉山) 凉山非遗文化绚烂多彩,彝族刺绣、银饰、漆器、会理绿陶都是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过程中明显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用针线制作刺绣
B.用锤子敲打制作银饰
C.将木材制成各种形状的木质漆器胎体
D.用孔雀石配釉烧制绿陶
【答案】D
【解析】【解答】A、 用针线制作刺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用锤子敲打制作银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将木材制成各种形状的木质漆器胎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用孔雀石配釉烧制绿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24·内江)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D.食醋用于除水垢
【答案】A
【解析】【解答】A、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食醋用于除水垢,是利用了醋酸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2024·青岛)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液体 B.有特殊气味 C.易挥发 D.能燃烧
【答案】D
【解析】【解答】A、无色液体属于酒精的颜色和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答案错误;
B、有特殊气味属于酒精的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B答案错误;
C、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体,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酒精易挥发属于物理性质。故C答案错误;
D、无色液体属于酒精的颜色和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有可燃性是通过该物质能够燃烧表现出来的,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24·齐齐哈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石墨作电极 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C.乙醇作燃料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A
【解析】【解答】A、 石墨作电极是利用其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B、 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利用其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 乙醇作燃料利用其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利用其与酸能反应,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023·抚顺)下列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使用火药 B.指南针用于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冶炼金属
【答案】B
【解析】【解答】A、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指南针指引航海,只是指示南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用泥土烧制陶瓷,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冶炼金属需要用还原剂与化合物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2.(2024·武威)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玻璃破碎 C.石蜡熔化 D.酒精挥发
【答案】A
【解析】【解答】A、铁锅生锈的过程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石蜡熔化过程是指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该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2024·扬州)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粉碎铁矿石 B.高炉炼铁
C.钢铁的腐蚀 D.用盐酸除铁锈
【答案】A
【解析】【解答】A、 粉碎铁矿石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 高炉炼铁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 钢铁的腐蚀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用盐酸除铁锈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2024九下·黑龙江)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钻木取火 C.滴水成冰 D.沙里淘金
【答案】B
【解析】【解答】A、木已成舟的过程只是形状的改变,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钻木取火是物质燃烧,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滴水成冰的过程是水由液态变成固体,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沙里淘金是指将金子从沙子中淘洗出来,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5.(2024九下·广安)2024年广安市博物馆开馆运行。现代的3D数字画卷与传统的铁犁、石磨、风车等展品让广大市民大饱眼福。下列选项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铁犁生锈 B.纺纱织布 C.石磨磨豆 D.风车吹谷
【答案】A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铁犁生锈过程中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纺纱织布、石磨磨豆、风车吹谷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A。
6.(2024九下·广元)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翠云廊时作出的“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重要指示,某校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茶园采茶叶 B.古树挂标牌 C.稻草编草鞋 D.糯米酿米酒
【答案】D
【解析】【解答】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茶园采茶叶、古树挂标牌、稻草编草鞋,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糯米酿米酒,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D。
7.(2024九下·黑龙江)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石墨有润滑性——制作电池电极
B.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
C.氧气有助燃性——用作火箭燃料
D.金属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制作导线
【答案】D
【解析】【解答】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池电极,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作助燃剂,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金属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作导线,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24·菏泽)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表述合理的是(  )
A.熟石灰能与酸反应——改良酸性土壤
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冶炼金属
C.氧气能助燃——用作燃料
D.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用作氮肥
【答案】A
【解析】【解答】A、熟石灰是碱,能与酸反应,来改良酸性土壤,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冶炼金属,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氧化性,能支持燃烧,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氨气,做肥料时会降低肥效,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2024·河北)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盐水用于选种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答案】C
【解析】【解答】A. 盐水用于选种,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B. 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C. 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氢氧化铝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正确;
D. 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答案为:C。
02 常见仪器及基本操作
1.托盘天平
(1)调平
(2)称量:左物右码,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垫称量纸;称量潮湿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瑞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3)复位:称量完毕后,砝码放回,游码归零。
(4)误差分析:“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2.仪器的连接
(1)玻璃管插入常孔橡皮塞:先把要播入寒子的玻璃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3.实验室药品取用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不指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脸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4.固体药品的取用
(1)存贮:广口瓶
(2)粉末固体取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操作时先使容器倾斜,用药匙小心地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容器直立。
(3)块状固体取用,镊子夹取。(“一横、二放、三慢竖”)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5.液体药品的取用
(1)存贮:细口瓶或滴瓶;(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强容器的气密性)
(2)不定量(较多)液体取用:直接倾倒。注意事项:
a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来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药品;
b瓶口必须紧换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防止药液损失;
c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防止药液酒出腐蚀标签;
d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防止药品潮解、变质。
(3)不定量(较少)液体取用:胶头滴管。注意事项:
a应在容器的正上方竖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
b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c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专管专用)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4)一定量的液体取用:量筒(配套使用胶头滴管)。注意事项:
a操作:先向量简中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余下部分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正确读数: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简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考向 实验基本操作
【典例】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量取液体 B.检测装置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加热液体
【答案】B
【详解】A、量筒读数时,平视量筒并且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切,故A不符合题意;B、胶头滴管取液后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沾污或腐蚀橡胶胶帽,故B符合题意;C、倾倒液体,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试管略微倾斜,瓶口紧挨试管口,故C不符合题意;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应用外焰加热,且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024·攀枝花)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吸取液体 B.添加酒精
C.溶解 D.制取氢气
【答案】D
【解析】【解答】A. 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先按住胶头,挤压出空气,再插入被吸液体,以免挤入的空气与瓶内试剂发生反应,故操作错误;
B.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故操作错误;
C. 量筒只用于量取液体体积,不能用于配置溶液或作反应容器,故操作错误;
D. 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液体要没过长颈漏斗底部进行液封,故操作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4·武威)规范实验操作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前提条件。下列图示操作规范的是
A.取用固体药品 B.测溶液的pH
C.滴加液体 D.倾倒液体
【答案】B
【解析】【解答】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防止药品别污染同时防止药品腐蚀手,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测溶液的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去待测溶液滴于pH试纸上,过一会儿与标准纸色卡进行对比读数,该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以免污染滴管,从而污染药品,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液体药品的取用时,瓶塞倒放于桌面,细口瓶标签面向手心,防止药品腐蚀标签,该图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024·扬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入锌粒 B.稀释浓硫酸
C.蒸发溶液 D.点燃酒精灯
【答案】C
【解析】【解答】A、取用锌粒需横持试管,用镊子将锌粒放在试管口,再直立试管,使锌粒滑入试管底,不能将锌粒直接投入直立试管中,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搅拌,不符合题意;
C、蒸发氯化钠溶液时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液体外溅,符合题意;
D、酒精灯用火柴点燃, 不能用燃着酒精灯对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24·凉山) 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读取液体体积 D.点燃酒精灯
【答案】D
【解析】【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搅拌散热,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气密性,导管放入水中,手握试管,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不符合题意;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不符合题意;
D、酒精灯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酒精灯对火,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2024·湖南)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实验中,涉及到的部分实验操作如下,其中安全、规范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加铁钉 D.称量
【答案】A
【解析】【解答】A、酒精灯用火柴点燃,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不符合题意;
C、取用块状固体横持试管,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直立试管,使药品滑入试管底,不能将药品直接投入直立试管中,不符合题意;
D、天平称量药品时要将砝码放右盘,药品放左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2023·潜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药品 B.读取液体体积
C.二氧化碳的验满 D.倾倒液体
【答案】A
【解析】【解答】A、取用固体药品时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符合题意;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火柴放在集气瓶口处,观察火柴是否熄灭,不符合题意;
D、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4·枣庄)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滴加液体 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 D.液体读数
【答案】A
【解析】【解答】A、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该悬于容器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以免污染滴管和药品,故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桌面,标签面向手心,试管与容器紧挨,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量取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液体的凹液面平行读数,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2024·菏泽)探究氢氧化钠性质时,涉及到的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 B.加水溶解
C.测酸碱性 D.滴加盐酸
【答案】B
【解析】【解答】A、粉末状固体药品取用用钥匙,不能用手来取,防止污染药品,有腐蚀性药品更不能用手来取药品,故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固体药品的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来加快溶解速度,故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测溶液的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去待测溶液滴于pH试纸上,过一会儿与标准纸色卡进行对比读数,该图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用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以免污染滴管,从而污染药品,该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2024·东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酚酞试液检验其酸碱性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取用 D.检验
【答案】C
【解析】【解答】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24·常州)下列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系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药品 B.加热药品
C.收集氧气 D.氧气验满
【答案】C
【解析】【解答】A、取用粉末状药品时,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选项错误;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故选项错误;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控空气法收集氧气。故选项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2024九下·宿迁)下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系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取用药品 B.读取水量
C.称取药品 D.加速溶解
【答案】C
【解析】【解答】A、取用氢氧化钠用药匙,瓶塞倒放,不符合题意;
B、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易潮解,具有腐蚀性,称量时不能放纸上,需放玻璃器皿中称量,符合题意;
D、溶解时要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024九下·北京市)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解析】【解答】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不符合题意;
B、加热试管内液体,用酒精灯外焰,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三分之一,不符合题意;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搅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2024九下·滨州)试管是实验中常用仪器,试管口朝向可能因实验的不同而不同。下列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错误的是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
C.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药品
【答案】C
【解析】【解答】A、加热试管内液体,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三分之一,不符合题意;
B、块状固体取用应横持试管,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直立试管,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试管底部,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符合题意;
D、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在试管口上方垂直悬空滴加,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或接触试管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24九下·山西)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常用倾倒的方法取用。如图所示,关于实验用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 B.试剂瓶标签的位置
C.试剂瓶瓶塞的放置 D.试管口倾斜的方向
【答案】D
【解析】【解答】A、试管中取用液体药品时,最多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二,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标签要向着手心,不符合题意;
C、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不符合题意;
D、倾倒液体时,试管口应略倾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2024九下·武汉)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取用氯化钠 B.称量氯化钠
C.量取水 D.溶解氯化钠
【答案】A
【解析】【解答】A、氯化钠为粉末状药品,取用氯化钠时,瓶塞应倒放,用药匙取用,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要将氯化钠放纸上,并放左盘上称量,不符合题意;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不符合题意;
D、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2024九下·广安)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A、正确闻气体气味要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不符合题意;
C、试管安装橡皮塞,要手持试管,将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不符合题意;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2024九下·潍坊)下列粗盐提纯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粗盐 B.溶解粗盐
C.除去不溶物 D.蒸发结晶
【答案】D
【解析】【解答】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体积,不能作配制溶液的容器,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过滤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蒸发结晶时用玻璃棒搅拌来加快蒸发速度同时防止液滴飞溅,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24九下·内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移走蒸发皿
C.滴加液体 D.倾倒液体
【答案】C
【解析】【解答】A、使用酒精灯时,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否则酒精灯内酒精容易洒出,引起失火,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2024九下·自贡)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加热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移走蒸发皿
【答案】C
【解析】【解答】A、正确闻气体气味要用手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不符合题意;
B、加加热试管内液体,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三分之一,不符合题意;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符合题意;
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2024·长沙) 科学种田,助力乡村振兴,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酸碱性土壤。小张同学在实验室测量土壤样品酸碱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取水 B.量水
C.溶解 D.测
【答案】C
【解析】【解答】A. 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量筒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操作错误。
B. 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故操作错误。
C. 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操作正确。
D.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 实验基本操作
考点分布 课标要求
考点1 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 1.知道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生成沉淀、产生气体、发生颜色变化、发光,以及吸热或放热等现象。 2.了解物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3.学会试剂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及连接、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考点2 常见仪器及基本操作
01 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
常伴随现象 常伴随 等现象 物质的 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
举例 ①燃烧 ②发酵:酿酒、酿醋 ①物质的物态变化:水变为水蒸气等 ②活性炭净水
联系 ①在物理变化中, 发生化学变化; ②在化学变化中, 伴随有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
二、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1物理性质的定义为:物质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的定义为:物质 表现出来的性质。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需要通过 才能表现出来。
1.2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吸水性等。例如:氧气易溶于水,这是氧气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主要包括: 、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例如:氧气具有助燃性,这是氧气的化学性质。
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考向1 物质的变化
文物修复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修复措施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小刀剔除铁器表面锈层
B.稀盐酸除去瓷器表面碳酸钙
C.氢氧化钙溶液封护酥松的石质文物
D.碱性溶液除去纸质文物中的酸
考向2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 B.铜丝作导线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D.氮气作保护气
1.(2023·河南)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甘蔗榨汁 B.棉纱织布 C.白土烧瓷 D.楠木造船
2.(2023·重庆)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铜雕锈蚀 B.枯木腐朽 C.冰雪消融 D.火山烈燃
3.(2024·宿迁)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点火起航 B.箭器分离 C.月背着陆 D.采集月壤
4.(2023·武汉)《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纺纱织布 B.伐木制舟 C.烧制陶瓷 D.海水晒盐
5.(2020·广东)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汽油挥发 C.大米酿酒 D.玻璃破碎
6.(2022·成都)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7.(2024·凉山) 凉山非遗文化绚烂多彩,彝族刺绣、银饰、漆器、会理绿陶都是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过程中明显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用针线制作刺绣
B.用锤子敲打制作银饰
C.将木材制成各种形状的木质漆器胎体
D.用孔雀石配釉烧制绿陶
8.(2024·内江)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D.食醋用于除水垢
9.(2024·青岛)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液体 B.有特殊气味 C.易挥发 D.能燃烧
10.(2024·齐齐哈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石墨作电极 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C.乙醇作燃料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2023·抚顺)下列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使用火药 B.指南针用于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冶炼金属
2.(2024·武威)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玻璃破碎 C.石蜡熔化 D.酒精挥发
3.(2024·扬州)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粉碎铁矿石 B.高炉炼铁
C.钢铁的腐蚀 D.用盐酸除铁锈
4.(2024九下·黑龙江)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钻木取火 C.滴水成冰 D.沙里淘金
5.(2024九下·广安)2024年广安市博物馆开馆运行。现代的3D数字画卷与传统的铁犁、石磨、风车等展品让广大市民大饱眼福。下列选项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铁犁生锈 B.纺纱织布 C.石磨磨豆 D.风车吹谷
6.(2024九下·广元)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翠云廊时作出的“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重要指示,某校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茶园采茶叶 B.古树挂标牌 C.稻草编草鞋 D.糯米酿米酒
7.(2024九下·黑龙江)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石墨有润滑性——制作电池电极
B.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
C.氧气有助燃性——用作火箭燃料
D.金属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制作导线
8.(2024·菏泽)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表述合理的是(  )
A.熟石灰能与酸反应——改良酸性土壤
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冶炼金属
C.氧气能助燃——用作燃料
D.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用作氮肥
9.(2024·河北)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盐水用于选种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02 常见仪器及基本操作
1.托盘天平
(1)调平
(2)称量: ,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垫称量纸;称量 或具有 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 (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3)复位:称量完毕后,砝码放回, 。
(4)误差分析:“左码右物”
2.仪器的连接
(1)玻璃管插入常孔橡皮塞:先把要播入寒子的玻璃的一端 ,然后稍稍用力
,使它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3.实验室药品取用
(1)三不原则:不能用 接触药品,不要把 去 药品的气味,不得 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不指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脸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 ,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4.固体药品的取用
(1)存贮:
(2)粉末固体取用, 。(“一斜、二送、三直立”)操作时先使容器倾斜,用药匙小心地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容器直立。
(3)块状固体取用, 夹取。(“一横、二放、三 ”)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5.液体药品的取用
(1)存贮:细口瓶或滴瓶;(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强容器的气密性)
(2)不定量(较多)液体取用:直接倾倒。注意事项:
a细口瓶的瓶塞必须 在来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药品;
b瓶口必须紧换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防止药液损失;
c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 处,防止药液酒出腐蚀标签;
d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防止药品潮解、变质。
(3)不定量(较少)液体取用:胶头滴管。注意事项:
a应在容器的正上方竖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
b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 或 ,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c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专管专用)不能 ,也不能 。
(4)一定量的液体取用:量筒(配套使用胶头滴管)。注意事项:
a操作:先向量简中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余下部分用 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正确读数: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简内液体的 的最低处保持 。
考向 实验基本操作
【典例】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量取液体 B.检测装置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加热液体
1.(2024·攀枝花)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吸取液体 B.添加酒精
C.溶解 D.制取氢气
2.(2024·武威)规范实验操作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前提条件。下列图示操作规范的是
A.取用固体药品 B.测溶液的pH
C.滴加液体 D.倾倒液体
3.(2024·扬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入锌粒 B.稀释浓硫酸
C.蒸发溶液 D.点燃酒精灯
4.(2024·凉山) 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读取液体体积 D.点燃酒精灯
5.(2024·湖南)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实验中,涉及到的部分实验操作如下,其中安全、规范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加铁钉 D.称量
6.(2023·潜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药品 B.读取液体体积
C.二氧化碳的验满 D.倾倒液体
7.(2024·枣庄)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滴加液体 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 D.液体读数
8.(2024·菏泽)探究氢氧化钠性质时,涉及到的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 B.加水溶解
C.测酸碱性 D.滴加盐酸
9.(2024·东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酚酞试液检验其酸碱性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取用 D.检验
10.(2024·常州)下列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系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药品 B.加热药品
C.收集氧气 D.氧气验满
1.(2024九下·宿迁)下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系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取用药品 B.读取水量
C.称取药品 D.加速溶解
2.(2024九下·北京市)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稀释浓硫酸
3.(2024九下·滨州)试管是实验中常用仪器,试管口朝向可能因实验的不同而不同。下列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错误的是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
C.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药品
4.(2024九下·山西)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常用倾倒的方法取用。如图所示,关于实验用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 B.试剂瓶标签的位置
C.试剂瓶瓶塞的放置 D.试管口倾斜的方向
5.(2024九下·武汉)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取用氯化钠 B.称量氯化钠
C.量取水 D.溶解氯化钠
6.(2024九下·广安)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2024九下·潍坊)下列粗盐提纯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粗盐 B.溶解粗盐
C.除去不溶物 D.蒸发结晶
8.(2024九下·内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移走蒸发皿
C.滴加液体 D.倾倒液体
9.(2024九下·自贡)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加热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移走蒸发皿
10.(2024·长沙) 科学种田,助力乡村振兴,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酸碱性土壤。小张同学在实验室测量土壤样品酸碱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取水 B.量水
C.溶解 D.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