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讲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1.(2024·石家庄一模)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人工胰岛素的合成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 )
A.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阶段 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
C.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阶段 D.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
2.(2024·临沂)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海洋化学起源说”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B.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证明了无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C.在地质年代晚近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D.通过对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膀比较,推测它们可能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3.(2024·凉山州)地球上“第一只鸟起飞,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在我国辽宁,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馆中的“中华龙鸟”和“辽宁古果”等众多化石让人震撼不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生物总是从体形小的进化到体形大的
C.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D.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晚近形成的地层里
4.(2024·广东)图甲是甲骨文“鱼”字,乙是约4 700万年前的鱼化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甲中的①表示鱼的鳃
B.乙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C.通过甲、乙均能看出鱼具有脊柱
D.甲出现的时间比乙形成的时间晚
5.(2024·菏泽)下图为生物进化树中的植物进化历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乙代表的植物类群分别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B.植物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甲→乙→原始被子植物
C.自然选择决定原始生命进化成不同种类原始植物的方向
D.从生活环境看,植物进化的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
6.(2024·广西)叶(又叫叶子虫)善于伪装,成虫的翅有叶脉一样精致的纹路,可以“模拟”出叶子被啃食后的模样(如图所示)。叶这种体态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
A.人工选择 B.自然选择
C.遗传变异 D.生物适应环境
7.新情境(2024·宿迁)一种新上市的杀虫剂在使用初期,对某种害虫的杀灭效果显著,但随着这种杀虫剂使用次数的增加,该种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数量也逐渐增多。下列选项中,能够完整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
A.人工选择 B.自然选择
C.遗传变异 D.生存竞争
8.(2024·宜宾)叶海龙全身覆盖的叶状附肢并非用来游泳,而是使自身隐藏于周围的大型海藻中,以避免被天敌发现。下列关于叶状附肢形成的原因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地质变化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经常使用的结果 D.主动变异的结果
1.(2024·广安)现代马的进化过程有比较完整的化石证据。下图是马及其前肢的进化过程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现代马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
C.现代马的形态、前肢特征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D.从始祖马到现代马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2.(2024·泰安)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米勒的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B.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C.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食物、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
D.在进化过程中生物趋向产生有利变异,并通过遗传逐代积累
3.(2024·云南)海南角螳是海南特有的一种螳螂,经过长期的进化,其体色和苔藓的颜色相似,有助于它们生活在长满苔藓的岩壁或者树干上。下列叙述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
A.海南角螳为适应环境发生了变异
B.海南角螳可以随环境改变体色
C.与苔藓颜色相似的海南角螳更易存活
D.海南角螳与其他螳螂之间不存在生存斗争
4.(2024·达州)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人们对生物进化过程的认识将越来越接近历史原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环境对地雀的形态特征起选择作用
B.新近形成的地层里只能找到复杂、高等的生物化石
C.米勒实验证明,原始地球上能产生蛋白质等有机物
D.由于滥用抗生素,细菌出现了耐药性变异
5.(2024·湖南)某种比目鱼可以通过调节体色和花纹来融入不同的环境。这种生存技巧( )
A.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不利于躲避敌害
C.不利于捕食
D.是主动变异形成的
6.(2023·株洲)完善有关生物进化的概念图。
① ,② ,③ ,④ ,⑤ 。
【详解答案】
基础夯实
1.B 解析: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可见是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B符合题意。故选B。
2.B 解析: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证明了无机物能形成简单有机物,而不是原始生命,B错误。故选B。
3.B 解析: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与体形无关,B错误。故选B。
4.A 解析:A.鱼类的运动器官是鳍,甲中的①表示鱼的鳍,A错误。B.生物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乙是约4 700万年前的鱼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B正确。C.鱼类的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通过甲、乙均能看出鱼具有脊柱,C正确。D.甲是甲骨文,大约出现在3 500年前,乙是约4 700万年前的鱼化石,因此,甲出现的时间比乙形成的时间晚,D正确。故选A。
5.B 解析:据图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乙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B错误。故选B。
6.A 解析: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作人工选择,例如:各色菊花、肉鸡的培育和信鸽,A符合题意。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由此可见,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B 解析: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害虫的抗药性的产生机制是:害虫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异,这些变异中包含具有抗药性的变异,药物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不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样,一代代选择并积累下去,害虫就产生了抗药性。所以,害虫个体间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随着杀虫剂的不断使用,害虫的抗药性强这一性状逐渐得到了选择和加强,存活下来的个体由于具有了更强的抗药性,因而杀虫剂的效果就越来越差了,B符合题意。故选B。
8.B 解析:A.叶状附肢的形成需要可遗传变异遗传给后代,地质变化不会引起可遗传变异,A不符合题意。B.具有有利变异(即具有更好的伪装能力)的叶海龙个体,能够完美地融入周围的大型海藻中,更容易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那些形态结构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因此,叶海龙的形态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符合题意。C.经常使用也不能引起叶海龙产生可遗传变异,不能将叶状附肢传给后代,C不符合题意。D.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不能主动变异,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能力提升
1.B 解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因此化石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A错误。现代马是由躯体较小的始祖马,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故从始祖马到现代马以及现代马的形态、前肢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D错误。故选B。
2.D 解析: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在进化过程中,生物不能趋向产生有利变异。生物的有利变异会通过遗传逐代积累加强,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故选D。
3.C 解析:A.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个体间会在许多方面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海南角螳发生了变异不是为了适应环境,是随机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B.由题干可知,海南角螳经过长期的进化,其体色和苔藓的颜色相似,有助于它们生活在长满苔藓的岩壁或者树干上,并没有说明海南角螳可以随环境改变体色,B不符合题意。C.与苔藓颜色相似的海南角螳可生活在长满苔藓的岩壁或者树干上,这样更易躲避天敌捕食,更易存活,C符合题意。D.海南角螳与其他螳螂之间存在生存斗争,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A 解析:A.地雀的进化表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地雀喙的形态和大小等具有选择作用,因此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环境对地雀的形态特征起选择作用,A正确。B.新近形成的地层里也能找到简单、低等的生物化石,B错误。C.米勒的实验证明了无机小分子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C错误。D.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本来就存在着“耐药性”个体,使用抗生素后,不耐药的个体被杀死,耐药性个体能够生存并将耐药性基因传递给后代,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升高,D错误。故选A。
5.A 解析:A.比目鱼能够调节体色和花纹以适应不同环境,这一特性是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逐步形成的。具有这种能力的比目鱼更有可能在躲避天敌和捕食猎物时获得成功,从而提高其生存和繁衍的概率,A符合题意。B.比目鱼通过调节体色和花纹,可以使其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这大大降低了被天敌发现的风险。这种伪装技巧在保护比目鱼免受捕食者威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B不符合题意。C.比目鱼的这种变色能力除了躲避敌害外,还有助于其捕食猎物,可以更好地接近猎物,增加捕食成功的概率,C不符合题意。D.比目鱼调节体色和花纹的能力并不是主动变异形成的,而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化石 对比(或比较) 原始生命 自然选择 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