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二章 机械振动
第4节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想一想:
哪些方法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
1.知道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原理
2.学会用单摆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3.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和误差分析
用单摆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单摆的简谐运动周期
要根据上式测量重力加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周期T、摆长
一、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
单摆在偏角很小(小于5°)时,可看成简谐运动
需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
①质量不计
摆线:
秒表、刻度尺、游标卡尺、铁架台
摆线细且弹性小
摆球密度、质量大的小球
单摆摆线是长些好还是短些好?为什么?
减小摆长的测量误差
摆角更容易满足小于5°的要求
单摆的振动缓慢,方便计数和计时
长些好
3.实验器材
摆球:
③不可伸缩
质点(体积小、质量大)
②长度远大于小球直径
组装单摆时,细绳上端应选择哪种悬挂方式?为什么?
PK
避免摆长发生变化,减小测量误差
4.实验步骤
用米尺量出从悬点到小球上端的悬线长,再用游标卡尺测量出摆球的直径,则摆长
(1)测摆长
思考:摆长如何测量?
摆长=
绳长+小球半径
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θ<5o)由静止释放(保证其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30次全振动(通过平衡位置标记60次)所用的时间t,计算得单摆周期T。改变摆长多次重复实验。
①为什么要保证摆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
圆锥摆振动周期与单摆振动周期不同
(2)测周期
圆锥摆
思考:
②为什么要测出单摆完成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再算出周期?
减小单次测量因人的反应时间而引起的误差
避免因测量次数太多而引起的偶然误差
③记录振动次数时,为什么要以摆线通过平衡位置处的标记为准?
人脑更能准确地判断小球是否处于平衡位置,提高测量准确性
在平衡位置,摆球速度最大,对于相同位移误差的时间测量误差更小
二、数据处理
实验次数 摆长l(m) 周期T(s) 加速度g(m/s2) g的平均值
1
2 3 每改变一次摆长,将相应的l和T代入公式g 中求出g值,最后求出g的平均值。设计如表所示实验表格:
1.平均值法
由得 作出 T2-l 图像,即以T2为纵轴,以l为横轴。其斜率,由图像的斜率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2.图像法
三、误差分析
主要来自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悬点是否固定,摆球和摆长是否符合要求,最大摆角是否不超过5°,是否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等。
(2)测长度和摆球直径时,读数也容易产生误差。秒表读数读到秒的十分位即可。
1.系统误差
2.偶然误差
(1)主要来自于时间测量,测量时间时要求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在记次数时不能漏记或多记。同时应多次测量,再对多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
1.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摆长时需将细线拉紧
B.应从摆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C.若将n次摆动的时间误记为n+1次摆动的时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将偏大
D.若单摆的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摆长变大,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将偏大
C
2. 某同学在实验室做“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悬挂单摆时,为了调节摆长方便,将摆线缠绕在铁架台的横杆上
B.测量周期时,选取最高点为计时起点
C.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角较大
D.测量周期时,先测几十次全振动的总时间,然后通过计算求出周期
D
(2)测量出多组周期T、摆长L的数值后,画出T2-L图线如图所示。此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
A.g B. C. D.
(3)在(2)中,描点时若误将摆线长当作摆长,那么画出的直线将不通过原点,由图线斜率得到的重力加速度与原来相比,其大小______。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C
C
3.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
(1)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的直径时示数如图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_______mm。
(2)用毫米刻度尺测出摆线长L;当单摆稳定后,用秒表测量单摆n次全振动的时间t,则单摆的周期T=_______。(用题中涉及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可表示为g= 。(用L、D、n和t表示)
19.90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实验思路:当摆角较小时,单摆做简谐运动,根据其周期公式可得:
数据分析
实验装置
物理量的测量
周期的测量:
摆长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