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雨 霖 铃
柳永
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读准字音,在诵读中感知作品内容。
2、在多种诵读方式中品鉴意象,分析手法,体味情感。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家中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因为做过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解 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
淋铃》。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
翻制而成。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
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
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正 音寒蝉
骤雨
凝噎
暮霭
今宵
无绪(chán)
(zhòu)
(yē)
(ǎi)
(xiāo)
(xù) 雨 霖 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朗读(把握节奏,感受情感)整体感知体现本词主旨的是哪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关于离愁: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九歌·少司命》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的这种“伤离别”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品品柳永独特的离别情。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品读深味
作者的“伤离别”是如何体现的?
请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内容+手法+感情)
抓意象,悟情感 酒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悲时杜甫说: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感慨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惜别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居易说: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孤独时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思念时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哀伤时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折柳送行,柳谐音留。
折柳赠人,以示挽留。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苏轼
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
是残月,最易引起愁思。月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酒”无味,
“柳”留人,“晓风”秀丽,“残月”凄迷。作者借景
抒情,用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自己借酒浇愁、苦
闷难捱的愁苦心情。 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 (欧阳修《玉楼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跟着音乐一起唱读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布置作业诗词本是一家,那么大家能不能选取《雨霖铃》中的意象,把这首词改写成诗呢?试试看吧! 别佳人
帐饮都门外,相望兰亭边。凝噎留意处,执手望泪眼。
晓风杨柳岸,良景徒虚年。纵有千番情,更与何人言。
长亭别
寒蝉凄切骤雨歇,执手相望语凝噎。
杨柳晓风残月夜,那堪冷落清秋节。姓名
孙文丽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山东菏泽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雨霖铃》
一、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苏教版必修四的“笔落惊风雨”单元的“词别是一家”中一首词,本单元学习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对诗词文赋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雨霖铃》是婉约派词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首饱含了千种风情的别离词,这首词以“离情”为线索,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选择讲这首词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抓意象,析手法,悟情感"这一鉴赏诗词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
二、学生分析
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宋词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经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有待加深,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读准字音,在诵读中感知作品内容。
2.??????在多种诵读方式中品鉴意象,分析手法,体味情感。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互联网、PPT、网络音频等技术。
1、上课前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歌曲《雨霖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文导入时,用电脑显示资料图片配合教师介绍时代背景
3、课中播放视频名家诵读,感受名家,营造诵读的学习氛围。
4、在学生诵读环节,配以视频和音乐,学生出色的朗读,和谐的音乐伴奏,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画,?引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5、课后播放视频《品读经典,光亮人生之品读<雨霖铃>》,借鉴名家精华, 加深对诗歌和柳永的理解。
6、课堂上,巧用课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利于文本理解的即时生成。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我们走近文本,触摸一下柳永的情感脉搏吧!
学生跟唱
视频
展示目标
1、熟读诗歌,读准字音,在诵读中感知作品内容。2、在多种诵读方式中品鉴意象、分析手法、体味情感。
齐读目标
PPT展示雨霖铃.ppt
诵读感知
提出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倾听并自由诵读全词
播放诵读视频
诵读展示
理解词意基础上把握情感
多种方式的诵读
配音乐和视频
整体感知
?
体现本词主旨的是哪一句?关于离愁的诗句。
?
讨论交流
PPT展示
品味涵咏
抓意象,析手法,悟情感
?
讨论交流
PPT展示
拓展思维:
?????我们学习了《雨霖铃》这首词,结合柳永的身世背景,请你谈谈你是怎么看待柳永这个人的?言之成理即可。
课下写作
播放视频《品读经典,光亮人生之品读<雨霖铃>》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学习诗词,朗读是非常重要的,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本设计紧扣诗词文本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自主诵读中体会诗词的美,在多种诵读方式中体味情感。让学生自己品读意象,分析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到了让学生个体直接与文本对话。
课前播放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让学生跟唱,营造诗词气氛,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课中播放视频名家诵读,感受名家对本词的理解和演绎。课后播放视频《品读经典,光亮人生之品读<雨霖铃>》,借鉴名家精华, 加深对诗歌和柳永的理解。 课堂上,巧用课件,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利课堂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