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第四单元 以“思辨之光”赏“文艺之美” -【大单元学习任务单】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学评一体化】第四单元 以“思辨之光”赏“文艺之美” -【大单元学习任务单】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3 18:3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习任务单
【单元学习任务】
核心任务 课型安排 学习任务 课时安排
学校报社将开辟一个新的栏目“文艺之美”,现面向九年级各班征稿,撰写该栏目的首刊文章《美在意象》,积极向校报投稿。 单元导读课 任务一:文体知识大复盘任务二:扫清阅读障碍任务三:初读知大意 1课时
单篇精读课 《山水画的意境》精读《无言之美》精读《驱遣我们的想象》精读 6课时
整合联读课 《短文两篇》整合联读 3课时
读写共生课 任务一:完善思维导图任务二:梳理论证思路任务三:写作指导,润色修改明技巧任务四:牛刀小试,修改润色解迷津 2课时
单元小结课 任务一:梳理单元知识,探究文艺论文阅读策略任务二:勾连单元知识,撰写鉴赏文段 1课时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
【学习目标】
1.回忆议论文阅读策略,梳理议论文相关知识点。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熟悉文章内容。
【课前预学】
1.关于作者
培根:                                   
                                   
马南邨:                                   
                                   
李可染:                                   
                                   
朱光潜:                                   
                                   
叶圣陶:                                   
                                   
2.熟读本单元课文
自主学习,给生字词语注音,积累重点字词。
【课中探究】
任务一:文体知识大复盘
自学:回忆前面的议论文学习,在已有框架上进行补充,完成议论文阅读方法思维导图学习单。
【议论文阅读思维导图学习单】
任务二:扫清阅读障碍
自学:通读五篇课文,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扫清阅读障碍,熟悉文章内容,完成课文阅读学习单。
【课文初读记录学习单】
课文 需要完成的任务 方法建议
《谈读书》 有疑惑的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读全文,注意字音,记录重点。
《不求甚解》
《山水画的意境》
《无言之美》
《驱遣我们的想象》
展学:小组代表分享、交流,其余学生帮助解决疑难。
我的记录:                                   
                                   
                                   
                                   
                                   
                                   
任务三:初读知大意
互学:各小组成员交流每一篇课文的阅读收获。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1.了解作者相关信息与文章写作背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文章。
2.可以选择本单元课文有意义的语句进行积累并背诵。
第二课时 《山水画的意境》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课中探究】
任务一:走进国画大师李可染
结合任务导学单的任务以及所查阅的资料,梳理采访提纲上的任务。
“走进国画大师李可染”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简介
采访主题 了解李可染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提出的意境问题。
访谈开场白
采访提问 您认为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中国古代诗歌是非常讲究意境的。意境在中国山水画中是指什么呢?
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如何获得意境呢?请您谈谈看法。
在创作中国山水画的过程中,画家如何将意境表现出来?
任务二:文艺论文阅读的独特之处
思考:怎么阅读本单元中的三篇文艺论文?其阅读策略有什么独特之处?
我认为应该这样读本单元的文艺论文:
阅读策略是:
任务三:读课文,梳理论述思路
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作者对中国山水画创作提出了什么观点,并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主要内容:
作者观点:
行文思路:
结构层次: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作者在结尾说诗人、画家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请小组合作,课外查阅资料,思考古典诗歌要从哪些方面经营意匠呢?运用今天所学的论证思路特点合作完成一篇小练笔。
小练笔:
第三课时 《山水画的意境》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引导学生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课中探究】
任务一:填写“核心概念图”
自学 快速浏览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填写“核心概念图”。
任务二:绘制文章思维导图
任务三:学习论证
自学 仔细阅读课文第三段,并仿照本段的论证方法来完成论证。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1.思考: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开头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2.阅读课文中关于“意匠”的阐述,结合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谈谈诗句里的“意匠”是如何体现的。
第四课时 《无言之美》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收集文章出现的观点性句子。
2.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课中探究】
任务一:“我为大师作名片”
“朱光潜”的名片
姓名: 籍贯: “朱光潜”的肖像画
属相: 体型:
代表作品:
经历与地位:
美学主张:
任务二:调动先知促理解
快速浏览课文,勾画文中出现的观点的句子,结合下表梳理知识。
新学的知识+已知的知识=理解
想想你已经了解的知识:
想想你正在学习的这篇课文:
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它们有哪些不同点:
此文要探讨的话题是什么?
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什么?
任务三:跳读课文填图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你认同朱光潜先生提出的“无言之美”吗?结合你看到的美术作品,听到的音乐作品,或读到的文学作品,谈谈你的想法,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提示:认同或者不认同皆可,有理有据,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我认同/不认同:
理由:
第五课时 《无言之美》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2.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借鉴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课中探究】
任务一: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自学 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梳理论证思路,绘制思维导图
结构层次:
论证思路:
思维导图:
任务二:让思路不断延伸
自学 结合表格中的问题,深入探讨“无言之美”
在同一个话题上不断深入思考的有效方法
我同意/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因为……
一开始我认为……但是现在我觉得……
是什么让你产生了这样的观点?
你能说说更多与此相关的事吗?
我看到作者说……我觉得……
这篇文章说……这让我想到……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无言之美》是作者的第一篇美学论文,从观点到论述也许都有不完善的地方,文章发表近一个世纪了,学术在发展,或许有些认识已经过时了,请从“批判性阅读”的角度,再读《无言之美》,尝试质疑一下,你对哪些观点有疑问?你觉得哪些论述有漏洞?
                                   
                                   
                                   
第六课时 《驱遣我们的想象》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把握核心概念,梳理概念之间关系,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及作者论证思路。
2.赏析本文意蕴深刻的语言,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课中探究】
任务一:预习检查,感知文本
互学 小组交流预习所得,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解释、作者简介等。思考: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再读《天上的街市》,区别想象与联想。
1.字音字形
驱遣( ) 歌谣( ) 桥堍( ) 契( )合
旷( )远 海啸( ) 苟( )安 拘泥( )
飞掠( )
2.词语解释
驱遣:
桥堍:
刻板:
怅然:
苟安:
拘泥:
3.作者简介
叶圣陶
4.知识链接
课文节选自《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原载1937年《新少年》第3卷,后收入《阅读与写作》(开明书店1938年版)。原文共有四节,分别是“要认真阅读”“驱遣我们的想象”“训练语感”“不妨听听别人的话”,旨在教授中等学校学生或一般的青年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课文是第二节,主要以实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如何驱遣想象去鉴赏文学作品。
5.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6.简单区别想象与联想。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象/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任务二:再读课文,厘清关系
自学 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总结归纳文章的中心观点,理清课文脉络。
互学 小组交流,填写思维导图,阐述本文的论证思路。并思考讨论:文章举的两个例子,论证思路几乎一致,会不会显得重复?能否删掉其中一个?你还有其他的论据可以补充吗?
作者观点
中心观点
举例一分析
举例二分析
补充论据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1.完成练习册“积累与运用”相关内容。
2.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驱遣想象在鉴赏文艺中的重要性,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简单谈一谈。
第七课时 《驱散我们的想象》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学会欣赏文艺作品,把握鉴赏方法,在欣赏时驱遣想象,感受作品的艺术美,涵养高雅情趣。
2.实践作者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课中探究】
任务一:驱遣想象,学以致用
互学 运用有关文艺鉴赏理论鉴赏一篇诗文和一幅国画。
(1)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片段: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助读材料:
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如果拘泥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荒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叶圣陶《文艺作品的鉴赏》
(2)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3)屈金来《独钓寒江雪》
(1)
(2)
(3)
任务二:拓展阅读,提升方法
互学 小组合作,选读文学作品《文艺作品的鉴赏》和《文心》,概括欣赏文艺作品还需要掌握哪些方法。
【选段一】 可见文艺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见 一些晶莹的宝石。 这些晶莹的宝石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 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面发展。 好的文艺值得一回又一回地阅读,其原由在此。否则明明已经知道那文艺中间 讲的是什么事物了,为什么再要反复阅读? 可见阅读任何东西不可马虎,必须认真。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见晶莹 的宝石,也随时会发见粗劣的瓦砾。于是吸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 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 取着走马看花的态度的,决谈不到文艺鉴赏。纯处于被动的地位的,也谈不到文 艺鉴赏。 要认真阅读。在阅读中要研究、考察。这样才可以走上文艺鉴赏的途径。
你的结论
【选段二】 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 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 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作“语感”。 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文字上去。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 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 心情契合。
你的结论
【选段三】 鉴赏文艺,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要通过作者的文字去认识世界,体会人生,当然要靠读者自己的努力。有时候也不妨听听别人的话。别人鉴赏以后的心得不一定 就可以转变为我的心得;也许它根本不成为心得,而只是一种错误的见解。可是只要 抱着参考的态度,听听别人的话,总不会有什么害处。抱着参考的态度,采取不采取, 信从不信从,权柄还是在自己手里。即使别人的话只是一种错误的见解,我不妨把它 搁在一旁;而别人有几句话搔着了痒处,我就从此得到了启发,好比推开一扇窗,放眼 望出去可以看见许多新鲜的事物。阅读文艺也应该阅读批评文章,理由就在这里。
你的结论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来鉴赏学过的诗文经典。选择以下任意一则材料,驱遣想象进行鉴赏。可模仿本课第8段或第9段的写法,把你的鉴赏过程和体验写成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②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③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④朱自清的《春》第四段(“桃树、杏树……还眨呀眨的。”)
⑤贺敬之的《回延安》第一部分(“心口呀……扑在亲人怀……)
                                   
                                   
                                   
                                   
第八课时 《短文两篇》整合联读
【学习目标】
1.通读两篇课文,积累读书名句,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2.区分观点与材料,把握两篇文章的主要观点。
【课前预学】
预习检测,基础知识我了解
随笔
1.反复朗读《谈读书》,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内容。
2.完成预习提示②: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引发你思考的语句,以旁批的形式记下自己的感悟。
【课中探究】
任务一:积累读书名句
活动1 读读,说说
自学 快速默读两篇文章,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边读边画出引发你思考的语句,以旁批的形式记下自己的感悟。
互学 哪些语句引发了你的思考?或者你对哪些语句有感触?交流、集句,简说批注和感悟。
活动2 比比,分分
自学 如果给这些关于读书的经典语句分分类,可以怎么分?(角度提示:可按语言特点,也可依据论述内容)
互学 将自学中的不解之处进行小组内的交流,查漏补缺。
我的收获:
任务二 区分观点与材料
互学 把这些语句还原到课文中,默读两文,想一想哪些语句是作者的观点,哪些是论证观点的材料?请小组讨论、辨析。
【回顾旧知】
观点即论点,是作者对所要议论的话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观点的表述要明确鲜明,常用句式:……是……/……要(应该)……/……能够(将会)……
论证观点的材料即论据,可以是历史事件、生活事例或统计数据等,也可以是理论道理、民间谚语、名言警句,即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观点有: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背诵《谈读书》。
第九课时 《短文两篇》整合联读
【学习目标】
1.精读两篇文章,绘制思维导图,把握作者观点及论证思路。
2.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课中探究】
任务一:梳理《谈读书》论证思路
自学 在《谈读书》中,作者是如何论述“读书”问题的?默读课文,请在文中找出标志其论述思路的关键语句,补充下面思维导图。
任务二:梳理《不求甚解》论证思路
自学 默读《不求甚解》,把握作者观点,圈点勾画文中表达观点的句子,划分层次,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任务三 统整读书观点
自学 《谈读书》是一篇警句式的随笔,没有事实论据来佐证观点。《不求甚解》中关于陶渊明、普列汉诺夫、诸葛亮的事例能拿来论证《谈读书》的哪个观点?试着选择一个事例补充阐述。
我有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关于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很多名家都有阐述。请尝试把下列论述作为道理论据来补充阐释两文中的某个观点。
《读 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第十课时 《短文两篇》整合联读
【学习目标】
1.认识立论和驳论两种不同的论证方式;
2.对比《谈读书》《不求甚解》在主题和论述方面的异同,巩固一般议论性文章的阅读策略。
【课中探究】
任务一:认识议论方式
自学 比较《谈读书》和《不求甚解》的思维导图,想一想:两文提出论点的方式一样吗?两位作者是怎样摆明观点、论证观点的?
互学 小组成员讨论,能指出两文在论点提出上的差异及论证上的不同
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学过的这些议论文,哪些是立论文,哪些是驳论文?
《敬业与乐业》《论教养》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怀疑与学问》 《谈创造性思维》 《创造宣言》
立论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驳论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归纳概括,梳理异同
互学 除了论证方式不同,两篇还有哪些不同?请结合对《谈读书》《不求甚解》的理解,再次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填写下面表格。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论述方式 论述角度 论述思路 论述方法 论述结构
《谈读书》 立论
《不求甚解》 驳论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在《读书就是要“过河拆桥”》一文中,作者也提出了一些读书方法。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对比《不求甚解》中谈到的读书方法,撰写一篇300字以上的读书感悟。
读书就是要“过河拆桥”
冯友兰
①我的读书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②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浩如烟海,书虽多,有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
③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评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把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让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现在我们所读的古典著作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这些书之中有些还要被刷下去,不过直到现在为止,它们都是榜上有名的。
④在读书的时候,先要解其言,就是要攻破语言文字关。攻这道关的时候,要先做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之类。
⑤有句老话“言不尽意”,意思是说,他所说的话总比他的意思少,因为语言总离不了概念,概念对于具体事物来说,总不会完全合适,不过是一个大概轮廓而已,有些意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
⑥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话全懂了,还未必能知道作者的意思。从前有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
⑦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⑧知其意之后,还要明其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作者主观的认识和判断,也就是客观的道理在他主观上的反映。
⑨理和意既然有主观客观之分,意和理就不能完全相合。人总是人,做不到全知全能。他主观上的反映、体会和判断,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读书仅至知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所得的意所误。如果明其理,就有自己的意。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我还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得出的意就可能比较正确,这个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处理事务,解决问题。
⑩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把书读活了,就是书为我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第十一课时 《美在意象》读写共生
【学习目标】
1.复习、绘制并完善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论证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在初步学习文艺论文的基础上,将文艺论文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尝试写作文艺论文。
【课中探究】
任务一:完善思维导图
互学 复习本单元课程,以《短文两篇》和《驱遣我们的想象》为例,绘制并完善思维导图。
《谈读书》:
《不求甚解》:
《驱遣我们的想象》:
任务二:梳理论证思路
互学 通过对所选课文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的复习,再次梳理论证思路,借鉴文艺论文的论证技巧与方法。
《谈读书》
《不求甚解》
《驱遣我们的想象》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学校报社将开辟一个新的栏目“文艺之美”,现面向九年级各班征稿,撰写该栏目的首刊文章《美在意象》,请积极投稿。请你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写作提纲,再完成写作。
要求:
1.思维导图要包含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三个部分。
2.结合文艺论文阅读策略带给写作的启示,议论要紧贴论点对论据进行深入分析,不可以只是围绕观点简单罗列论据。
3.按要求撰写议论文,500字左右。
第十二课时 《修改润色》读写共生
【学习目标】
1.明确修改润色的原则,学会并掌握修改润色作文的方法。
2.培养修改润色的兴趣,养成在写作中多次修改的习惯。
【课中探究】
任务一:写作指导,润色修改明技巧
自学 自读课本“修改润色”相关内容,圈点勾画并归纳修改润色的具体要求和原则。
互学 小组交流探讨,形成统一结论。
修改润色的要求
修改润色的原则
修改润色的方法
任务二:牛刀小试,修改润色解迷津
自学 以上一节课所作《美在意象》为例文,对自己认为不对、不顺、不美、不达意之处进行修改。
互学 组内文章互换,补充修改对方没有发现的问题,并阅读对方修改的部分,至少分析3处对方这一修改的理由。再换回自己的文章,至少分析3处对方这一修改你的文章的理由,并再次修改润色。
你的发现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再次修改作文《美在意象》。
第十三课时 单元小结课
【学习目标】
1.梳理本单元的相关知识,探究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
2.能运用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欣赏作品。
3.提升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情趣。
【课中探究】
任务一 梳理单元知识,探究文艺论文阅读策略。
互学 小组成员结合先前绘制的思维导图,从本单元课文的涉及领域、论述内容、论证材料、论述方法等角度梳理单元知识,探究文艺论文阅读策略,准备展学。
课题 涉及领域 论述内容 论证材料 论述方法 论述思路
《谈读书》
《不求甚解》
《山水画的意境》
《无言之美》
《驱遣我们的想象》
文艺论文阅读策略
任务二 勾连单元知识,撰写鉴赏文段。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无言之地,有时正是作者有情之处,若此时读者只拘泥于文字的表层含义,往往难以真正进入作品,获得美感体验;若读者能够驱遣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透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便可探寻作者的精神世界。
材料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材料二: 艺术是复杂的、丰富的,有时也并不徒然转折,而是神情的持续,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艺术的微妙:一在孤帆的“孤”,于长江众多船只只见友人之帆;二在远影之“尽”,帆影消失,目光追踪仍然不舍;三在“天际流”,无帆,无影,仍然目不转睛,持续凝望。
自学 请欣赏材料一中的古诗,结合材料二,尝试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意境”“无言”“想象”等知识,为这首诗写一段鉴赏文字,不少于200字。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将修改好作文的作文《美在意象》向校报投稿。
温馨提示:(要点:景与情的结合)
第一步,明确本段观点。
第二步,找到能够证明本段观点的古诗词例子。
第三步,紧扣观点,阐释分析事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