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州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辛弃疾词三首》之《一剪梅》课件(13张ppt)+教学设计(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胶州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辛弃疾词三首》之《一剪梅》课件(13张ppt)+教学设计(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8 21:44:39

文档简介

教学主题
《一剪梅》
一、教材分析
《一剪梅》高二年级《唐诗宋词》选读教材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课外自读部分的一首小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代表词作,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首词。学习诵读时学生能较好的投入其中。希望通过学习这首词把学生带入到教师设定的适合学生赏析古典诗词的情境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之美,进而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生分析
我们的学生尽管已是高二,但由于学习基础较差,缺乏应有的语文学习素养,对古典诗词兴趣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补充挑选一些相对难度较小,学生还比较感兴趣的作品,一步步、一点点地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养。
三、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品味音韵之美
2、把握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特点,赏析意境之美
3、感悟作者情感之美,理解诗歌中对愁思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导入时,展示作者另一首学生熟悉的早期作品《如梦令》PPT,演示界面呈现精美的古典美人、如画的风景,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学唱阶段给学生播放《月满西楼》动漫歌曲,画面和意境充满诗意,学生在学唱过程中就把《一剪梅》背下来了。另外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展示问题及答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较高质量地达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学生背诵《如梦令》后导入到同属作者早期作品的《一剪梅》
观看PPT,齐背学过的《如梦令》
PPT??配乐 精美的古典人物 如画的风景
诵读、品味,感受音韵之美
师范读
生生读,感受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电子白板正音,强调诵读的节奏、停顿等要求
解读,分析,赏析意境之美
?
展示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的回答予以点评或鼓励
看大屏,思考、讨论、交流、展示
让学生对照PPT中卷轴画面诵读、口味,更能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
拓展 ,延伸,理解表现手法
?
引导学生思考把愁绪具体化形象化,化无形为有形的诗句
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
学生调动积累,展示
根据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制作的动漫,画面优美生动,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背诵全词了。
?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小结三美
整理、跟唱
将动漫设置为自动播放,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通过诵读、品味,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进而解读、分析,赏析诗歌的意境之美;拓展、延伸,理解诗歌的手法之美。借助PPT演示文稿中的图片、文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品味、感受,赏析诗歌意境,理解手法,尤其是最后演示Flash动漫《月满西楼》,让学生跟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课件13张PPT。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一剪梅
李清照胶州四中 李树森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品味音韵之美
2、把握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特点,赏析意境之美
3、感悟作者情感之美,理解诗歌中对愁思的表现手法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
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知人论世品味音韵美   《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 。
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读前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要短一些;读后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稍长,以造成悬念,突出下句内容的重要性。
从整首词来看,单数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可以读得轻快短促,这就有了对比。 赏析意境美 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大家能描述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是一种怎样的优美意境吗? 4、女词人这样苦苦的思念丈夫,丈夫会不会思念她呢?感悟情感美词人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人内心的愁绪,绵绵不绝,从可见的眉头藏到看不见的心头。真如李煜所说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当然,这种愁是一种“闲愁”,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相爱的男女因分别而相思,是一种美丽而甜蜜的忧愁,与李清照晚年表达的那种国破家亡丧夫的哀愁是不一样的。拓展延伸《一剪梅》最后写愁绪的句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用平常的通俗字眼表现出新奇的意境,把抽象的愁思写得具体形象可感,化无形为有形,似乎那愁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可谓写愁思的千古绝唱。
这种写法通常叫“物化”。大家还能找一些写愁的诗句来体会一下这种写法吗?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有重量,但心小船载不动深沉的哀愁)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夸张之极)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愁思是可以象书信那样邮寄的)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亡国思乡之愁如东流的江水绵绵不绝)
5、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放在江中,随水流尽)
6、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7、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8、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把愁从船上卸下来,装在车子上)9、乡愁啊,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余光中《乡愁》
10、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用意象来渲染愁绪,多个意象共同组成抒发愁思的意境。)
布置作业1、背诵,会唱,默写在作业本上。
2、合理想象将《一剪梅》改写成为情景连贯的抒情散文,再现词的优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