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搭船的鸟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 搭船的鸟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3 21:1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通过描写“我”在乘船途中对一只搭船的翠鸟的细致观察,展现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捕鱼时的敏捷动作,引导学生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生物的灵动与美妙。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识字基础,但对于细致观察事物并准确描述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充满好奇,容易被生动有趣的描写吸引。然而,在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致观察来展现事物特点以及体会观察的重要性方面,可能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搭、亲、父、啦、响、羽、翠、嘴、悄、吞、哦、捕、父、啦、鹦、鹉、悄”等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能够找出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并能从文中准确找出相关语句进行说明。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圈画关键词句、小组讨论、情境想象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之处以及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如通过字形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准确书写并运用生字。
引导学生找出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并通过对相关语句的分析,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例如,作者对翠鸟的外形(羽毛、翅膀、长嘴)和捕鱼动作(冲、衔、吞)的描写,让学生理解如何从不同方面进行细致观察。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出翠鸟的灵动和作者的好奇、惊喜之情。
2. 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理解观察的重要性,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延伸到实际生活,通过举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深入体会翠鸟捕鱼时的敏捷和灵动,将文字描述转化为生动的脑海画面,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
五、教学方法
1. 朗读教学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韵律美,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感。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包括字音、语调、节奏等方面,尤其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翠鸟的特点。
2. 圈画批注法
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圈画出作者对事物进行细致观察的关键词句,通过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3. 情境教学法
创设搭船的情境以及翠鸟捕鱼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情节和翠鸟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营造情境。
4. 小组合作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针对一些问题如“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翠鸟的”“翠鸟捕鱼的情景是怎样的”等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拓宽思路,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六、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小船在水上行驶的画面、翠鸟的图片和视频、生字的动画演示等。
2. 生字卡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趣味导入
播放一段小船在水上行驶,周围风景优美的视频片段,画面中有下雨的场景以及各种鸟儿在天空飞翔、在枝头停歇等画面。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样的旅途中,如果有一只可爱的小鸟突然出现在你的船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分享自己的想法,然后引出课题《搭船的鸟》。
教师板书课题,带领学生认读“搭”“船”两个生字。讲解“搭”字,可结合生活实际,比如搭车、搭积木等,让学生理解其有借助、顺便乘坐的意思;“船”字,可以通过展示各种船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船,加深对“船”字的理解。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听出课文的节奏。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
同桌之间互相朗读,互相纠正读音。
教师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生字认读情况。例如,出示“父”字卡片,问学生:“这个字怎么读?”“谁能给它找个好朋友,组个词?”
教师再次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学习生字
学习“搭”字。
出示“搭”字卡片,教师领读。
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搭”字的含义,如搭车、搭伙等,让学生理解其有借助、连接等意思。
让学生用“搭”字说一句话,如“我搭爸爸的车去学校。”
学习“亲”字。
出示“亲”字卡片,教师领读。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亲”字上面是“立”,下面是“木”,可以联想亲人相聚在一起,站立在树木下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让学生用“亲”字说一句话,如“我的亲人都很爱我。”
学习“父”字。
出示“父”字卡片,教师领读。
结合生活实际,讲解“父”字,比如父亲、祖父等,让学生明白其指代的是长辈男性。
让学生用“父”字说一句话,如“我的父亲很勤劳。”
学习“啦”字。
出示““啦”字卡片,教师领读。
引导学生体会“啦”字在句中的语气作用,如表示陈述语气的结束,或者带有一点感叹的意味。
让学生用“啦”字说一句话,如“我做完作业啦。”
学习“响”字。
出示“响”字卡片,教师领读。
做发出响声的动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响”字的含义,就是发出声音的意思。
让学生用“响”字说一句话,如“闹钟响了。”
4. 朗读训练
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如个别读、小组读、男女对读等。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语调,引导学生读出课文的节奏。例如,“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
让学生评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和奖励。
5. 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和课文内容。
布置作业: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让爸爸妈妈帮忙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课堂练习:
给下列生字注音。
搭(dā) 亲(qīn) 父(fù) 啦(lā) 响(xiǎng)
羽(yǔ) 翠(cuì) 嘴(zuǐ) 悄(qiāo) 吞(tūn)
哦(ō) 捕(bǔ) 鹦(yīng) 鹉(wǔ)
找出下列生字中的左右结构的字。
搭、亲、啦、响、羽、翠、嘴、悄、吞、哦、捕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认读上节课所学的生字。
请几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
2.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第一段“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我们坐在船舱里。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教师提问:“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包括出行的目的、乘坐的交通工具、当时的天气状况以及船夫的状态等。
展示小船在雨中行驶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时的场景,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段,读出下雨时那种沙沙的声音和船夫摇橹的用力感。
学习第二段“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教师提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小鸟进行观察的?”引导学生找出作者对小鸟的外形进行观察的关键词句,如“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一张红色的长嘴”,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之处。
展示翠鸟的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观察翠鸟的外形,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描述。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段,读出作者看到美丽小鸟时的惊喜之情。
学习第三段“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 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
教师提问:“从作者的这些疑问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小鸟的好奇之心,因为小鸟来得悄无声息,所以作者充满了疑惑。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段,读出作者的好奇和疑惑的语气。
学习第四段“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描写翠鸟捕鱼的动作的?”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翠鸟捕鱼动作的关键词句,如“冲进、衔着、吞了下去”,体会翠鸟捕鱼时的敏捷和灵动。
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让学生观察翠鸟捕鱼的实际场景,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描述。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段,读出翠鸟捕鱼时的迅速和作者的惊讶之情。
学习第五段“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教师提问:“从这一段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得知小鸟是翠鸟后的恍然大悟之情,以及看到翠鸟捕鱼后的那种有趣之感。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段,读出作者的恍然大悟和轻松愉快的语气。
3. 体会观察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提问:“同学们,通过作者对翠鸟的观察,我们能清楚地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动作,那如果作者没有仔细观察,我们还能知道这么多关于翠鸟的事情吗?”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有没有因为仔细观察而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或者了解到一些事物的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中,听取学生的发言,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评。
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在我们了解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等方面的重要性。
4. 朗读背诵
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如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引导学生尝试背诵课文。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背诵的小技巧,如先记住每段的第一句,然后根据画面和记忆逐步背诵整段。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又快又好,给予奖励。
5. 写字教学
学习“羽”字。
出示“羽”字的演变过程图片,让学生了解“羽”字的象形字特点。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书写“羽”字,强调笔画顺序:横折钩、点、提、横折钩、点、提。学生书空练习。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羽”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学习“翠”字。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翠”字的字形结构,上下结构,上面是“羽”,下面是“卒”。可结合课文内容,讲解“翠”字在这里表示翠绿的意思,因为羽毛是翠绿的,所以上面是“羽”,“卒”可理解为结束、完成,在这里可辅助理解为翠绿的颜色很纯粹、完整,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书写“翠”字,强调笔画顺序:横折、横、横、横、竖、横、横、竖、横折、横、横、横。学生书空练习。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翠”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学习“嘴”字。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嘴”字的字形结构,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觜”。可结合生活实际,讲解“嘴”字就是我们用来吃东西、说话的部位,所以左边是“口”,右边“觜”可理解为像鸟嘴一样的形状,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书写“嘴”字,强调笔画顺序: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竖、横折、横、横、竖。学生书空练习。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嘴”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学习“悄”字。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悄”字的字形结构,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与心情有关,右边是“肖”。可结合课文内容,讲解“悄”字在这里表示安静、没有声音的意思,因为小鸟静悄悄地停在船头,所以左边是“忄”,表示心情很平静,右边“肖”可理解为像某种状态,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书写“悄”字,强调笔画顺序:点、点、竖、竖、点、撇、竖、横折、横、横。学生书空练习。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悄”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学习“吞”字。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吞”字的字形结构,上下结构,上面是“天”,下面是“口”。可结合生活实际,解释“吞”字就是把东西放进嘴里,不经过咀嚼就咽下去的意思,因为小鸟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所以上面是“天”,表示很大的范围,下面是“口”,表示嘴巴,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书写“吞”字,强调笔画顺序:横、横、撇、捺、竖、横折、横。学生书空练习。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吞”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在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学习“哦”字。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哦”字的字形结构,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我”。可结合生活实际,讲解“哦”字在句中起到表示感叹、应答等语气作用,因为作者得知是翠鸟后发出“哦”的感叹,所以左边是“口”,右边是“我”,表示是自己发出的感叹,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书写“哦”字,强调笔画顺序:竖、横折、横、撇、横、竖、横折、横、横、横。学生书空练习。
学习“捕”字。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捕”字的字形结构,左右结构,左边是“扌”,与手有关,右边是“甫”。可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捕”字就是用手去捕捉、抓取的意思,因为翠鸟是在捕鱼,所以左边是“扌”,表示用手,右边“甫”可理解为辅助理解为某种动作的完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书写“捕”字,强调笔画顺序:横、竖钩、提、横、竖、横折、横、横、竖、横折、横、横、竖。学生书空练习。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捕”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6. 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课文的理解、生字的书写等。
强调通过对翠鸟外形和捕鱼动作的细致观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以及观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像作者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布置作业:
把课文背诵给家人听,并让家人签字。
画一幅自己心目中翠鸟捕鱼的场景图,要体现出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捕鱼时的敏捷动作。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一种小动物,描述它的外形、动作等特点,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第三课时
1. 复习巩固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随机抽取学生背诵课文。
展示学生画的翠鸟捕鱼的场景图,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讲述画中的内容,通过交流进一步巩固对课文内容和翠鸟特点的理解。
2. 拓展延伸
介绍其他常见的鸟类,展示它们的图片或视频,简单介绍它们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喜鹊、麻雀、啄木鸟等。
分享一些关于观察鸟类的小趣事或科学家对鸟类研究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鸟类观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观察鸟类不仅有趣,还有很多科学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一只鸟,会选择在哪里生活?会怎样捕食?会和其他鸟类有怎样的相处方式?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口头描述或简单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课堂活动:小小观察家
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现在我们要变身成为小小观察家啦!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都值得我们去仔细观察哦,比如教室里的植物、窗外的风景、同学们的动作神态等等。大家分成小组,选择一个观察对象,然后认真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记录下观察到的内容。”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观察对象,如教室里的绿萝、窗外的树木、同桌的表情等。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要像课文作者观察翠鸟那样,从不同方面进行细致观察,比如外形、颜色、动作等。
观察结束后,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向全班同学分享本小组观察到的内容,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观察成果,指出观察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保持观察的好习惯。
4. 总结评价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在观察、记录、表达等方面的优点,如观察细致、描述准确、表达清晰等,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观察角度不够全面、记录内容不够详细等。
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课文、文化知识等,强调语文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对语文的热爱,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5. 布置作业
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一种小动物或植物,并用相机或手机记录下观察的过程和结果,下节课进行分享。
阅读一篇关于动物观察的短文,圈画出作者观察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细致观察的,并用自己的话写一篇读后感,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八、教学反思
在《搭船的鸟》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朗读教学法、圈画批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三年级学生在识字、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观察重要性以及进行自主观察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对观察对象的特点把握不够准确,描述不够详细;在写字教学中,个别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还需要进一步纠正。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针对这些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观察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