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3 18:1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学习目标
1.掌握西晋的建立及统一,八王之乱等基本史实,知道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十六国的建立。(时空观念)
2.认知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历史解释)
3.了解对西晋灭亡的过程,知道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4.西晋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西晋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启示我们应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223年,刘备驾崩。刘禅继位,诸葛亮扶助朝政。234年,诸葛亮病逝,蜀汉开始衰落。
是谁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历史局面?
曹丕死后,出身于世族豪门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之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三国尽归司马氏”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1.背景: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曹魏中期,司马懿控制魏国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
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 ,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社会安定下来,有利于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司马昭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专权时,小皇帝曹髦不甘心做傀儡,对手下说: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随后他带领侍卫出宫,不料消息走漏,司马昭派军队进行拦截,杀死曹髦。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3)都城:洛阳
3、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1)时间:公元266年
(2)建立者: 司马炎(晋武帝)
2.西晋建立:(重点)
晋武帝司马炎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西晋

西晋
263年
266年
280年
220年
221年
222年-229年
266年司马炎篡权建立晋朝
263年魏灭蜀



280年西晋灭吴
三国归晋
由分裂走向统一
266年
280年
316年
建立
统一
灭亡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1)政策: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2)现象:缺乏治国能臣,而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1.西晋的统治:
当时社会拜金之风盛行,人们唯利是图。
导致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1.西晋的统治
材料一:西晋建国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27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的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思考:西晋初期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做法造成了怎样的不利局面
②、西晋初年恢复分封制,大封同姓王;不利:被封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在世家大族当权背景下,社会风气低下,道德沦丧,唯“钱”是论盛行。
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2.八王之乱
①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侯,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②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
东海王司马越
汝南王司马亮
楚王司马玮
赵王司马伦
齐王司马冏
长沙王司马乂(y ì )
成都王司马颖
河间王司马颙
(1)八王之乱的背景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2)概况: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在洛阳一带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4)影响:
(1)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2)中原人口为躲避战乱,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高潮。
(3)实质:统治阶级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内乱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4.西晋灭亡
内忧:
统治腐败,奢侈腐化,追求享乐,金钱至上。
八王之乱
外患:
西晋的统治面临还面临什么挑战?
匈奴左贤王刘宣愤恨地说:“晋为无道,奴隶御我”……
——《二十四史全译 晋书》
西晋残酷的民族政策激发了内迁各族的反抗
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内迁各族进攻的双重打击下316年灭亡
启示:提倡节俭;处理好民族关系;注意民族平等团结
根本原因:统治阶级昏庸无能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壁画
结合诗歌和墓壁画,说说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北方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1.迁移:东汉以来,居住在西、北边境和东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长期与汉人友好往来,逐渐走向定居生活,不断向内地迁移。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
崇尚武力,文化落后
农耕民族
(汉人)
游牧民族
(胡人)
文化先进,不善征战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2.五胡内迁的原因:
材料一:东汉末年以来,各地封建军阀长期混战,中原地区人口大量死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及西晋统治者为补充兵源,发展生产,鼓励甚至强制少数民族内迁……晋武帝在位时,仅匈奴边塞者就有三十万左右。——《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的研究》
材料二: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
①三国两晋统治者为补充兵源,发展生产,鼓励甚至强制北方各族内迁。
②少数民族遭受了旱灾、蝗灾、饥荒等。
③气候变冷,北方游牧民族面临生存危机。
北方各族内迁地图
中原地区人口南迁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3.内迁时期:
东汉、魏、晋时期
4.民族及迁入地区:
①西北的羌族和氐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②蒙古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
③鲜卑族迁到辽宁,以及陕西及河套地区。
④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匈奴

鲜卑
鲜卑
西晋时,关中人口有100多万, 其中内迁各族占据一半。
迁到汾河流域的匈奴人多达数万户,超过迁居当地的西北各族人口之和。
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 羌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5.内迁的影响
依据材料自主归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影响: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多元和一体。
材料: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的胡床、方凳等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少数民族采桑图(魏晋墓砖画)
少数民族耕作图(魏晋墓砖画)
汉族士大夫食用烧烤(魏晋墓砖画)
少数民族从游牧转入农耕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
十六国时期前燕墓葬壁画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促进民族交融
课堂小结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时间:266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司马炎(晋武帝)
316年,匈奴人攻陷都城,西晋灭亡
八王之乱
人口大量南迁,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峰。
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北方各族的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随堂训练
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2、苻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下列对他的统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任用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 B.整顿吏治,厉行法治
C.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D.统治残酷民族矛盾尖锐
3、西晋第一个皇帝是( )
A.司马懿   B.司马师 C.司马昭   D.司马炎
4、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C
B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