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孔乙己
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理解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
通过品读有关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描写的语句,分析他的性格特征。
抓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洞悉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认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1
2
3
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4
我曾问鲁迅先生,其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译了外国文。 ——孙伏园《关于鲁迅先生》
BY YUSHEN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主要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多部.
本文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杂志,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一篇反封建主义小说的力作。
附和( ) 不屑( )置辩 荤( )菜
咸亨( )酒店 羼( )水 拭( )
蘸( ) 阔绰( ) 舀( )水 涨( )红
绽( )出 哄( )笑 间( )或 着( )了慌
打折( )腿 门槛( )
hè
xiè
hūn
hēng
chàn
shì
zhàn
chuò
zhàng
hōng
zháo
kǎn
shé
jiàn
zhàn
yǎo
不屑置辩:
颓唐:
分辩:
缠夹不清:
附和:
之乎者也:
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屑,值得。
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辩白,辩解。
搅扰、夹杂不清。
(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用来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讽刺意味。
序幕(1~3):交代了故事的社会背景和典型环境,为孔乙己的出场和性格命运的展开做铺垫。
发展(4~8):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传神地刻画了孔乙己的迂腐性格,展示了他不幸的遭遇。
高潮(9~12):通过对孔乙己被打事件的描绘和孔乙己的露面,展现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结局(13):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大约的确死了。
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
孔乙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在文中划出描写他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并作简要赏析。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外貌描写
是他食不果腹的象征。
是经常受人凌辱的记号。
是岁月的记录,更是潦倒的象征。
穷困潦倒,四肢不勤,时常受欺凌。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又脏又破”的长衫是贫穷的标记,也是孔乙己作为读书人的清高的证明。
穷酸,爱面子,唯恐失去读书人的身份。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孔乙己的穿着与姿态,生动诠释了这个时代贫苦人困窘的生活状态。
这是贫困与被打后病痛的折磨所致。
外貌的改变是他悲惨遭遇的写照,他不仅精神被毒害,连身体也被摧残得不成样子,却至死不悟。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语言描写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迂腐可笑。
表现了孔乙己喜欢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且迂腐不堪的性格。
死要面子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对 比
动作描写
“排”字表现出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向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表明自己是规矩人。 这一个“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出他掩饰自己贫穷的虚荣心理。
“摸”字表明孔乙己穷酸潦倒到了极点 。从“排”到“摸”的动作变化,说明孔乙己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穷酸潦倒至极。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一个“罩”字生动地写出了贫穷、饥饿而又善良的孔乙己在那群天真无知的孩子面前,为了护住那仅有的一点儿下酒菜可笑而又寒酸的动作。
走
孔乙己已经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
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照应上文“打折了腿”,反映了孔乙己遭遇的悲惨;也说明孔乙己好喝(酒)成性,即使腿断了,也要用手“走”来买酒喝。封建教育就是这样毒害了无数个读书人 。
“笼”字揭示了他心灵疮疤被戳痛时骤然变色的情态。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表明他的骄傲、自负、自命清高。
“不屑置辩”“颓唐不安”相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的内心活动,写出了孔乙己被别人奚落没有“进学”时的精神状态。
神态描写
(1)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在鲁迅笔下,孔乙己是一个失败者,是众人眼中的笑料。他的悲惨命运是他那可怜又可笑的个性特征所致,更是整个社会环境逼迫的结果。
(2)他好喝懒做,又迂腐可笑,挣扎在社会底层,又不认同“短衣帮”,不肯与他们为伍。他实际上连加入“短衣帮”的本钱与资格都已丧失,成了人人轻视与耻笑的对象。
结合全文分析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3)他越是在现实生活中碰壁,越是受到人们的取笑和嘲弄,就越是渴望在“高人一等”的幻想中得到心理支撑与平衡。而咸亨酒店里的所有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把他作为嘲弄与取笑的对象,专以揭开他的心灵伤疤为乐。他唯一被人记起的理由,就是他还拖欠酒店掌柜十九个钱。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由此可见一斑。
(4)他善良又无能。第7段中孔乙己教“我”写字,一老一少、一热一冷,精彩的对比,反映了孔乙己在人们心中地位之低,表明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对不幸者十分冷漠,表现了他的迂腐可笑和心地善良。
长衫主顾
掌柜
短衣帮
小伙计
孩子们
笑
没有人性 自私卑劣
麻木不仁
解脱
天真无邪
揭露批判
同情批判
冷酷无情
麻木愚昧
等级观念
纯真无邪
超越个人悲剧范畴,揭示更广泛的社会悲剧意义
孔乙己,是能让人们笑口常开的开心果,他一到店“店内外就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勾画文章中有关“笑”的语句,说说不同人物的笑的不同含义。
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是有哪些?
直接原因:偷窃挨打,困顿而死。
自身因素:热衷科举、自命不凡、好吃懒做、鄙视体力劳动……
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悲剧制造者)
作者塑造“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我”是孔乙己悲剧的见证人。这种第一人称写法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作者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深沉的批判力量,让人感受到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当时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使作品更增加了悲剧的意味。
说一说:文中有一段内容是插叙,是哪一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第5段,补充交代了孔乙己的:
①身份——“读过书……”;
②境况——“愈过愈穷……讨饭”;
③脾气——“好喝懒做”;
④品行——“比别人都好,从不拖欠”。
这一段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说一说: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篇幅来写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
酒店里等级森严,酒客和掌柜的势利冷漠正是孔乙己所处的环境,深刻揭示了顾客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为孔乙己的出场作铺垫,预示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结合语句进行分析。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这处环境描写紧扣“冷”字,让读者感受到天气的寒冷,为后面被打断腿后穿一件破夹袄的孔乙己的出场做了铺垫,激起读者对孔乙己的同情、怜悯之心,也增添了孔乙己命运的悲剧色彩。
同学们,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塑造的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形象,与别里利夫何其相似。面对时代的变革,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 )
(2)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 )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1.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便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字对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绽”字写出了孔乙己急于争辩的神态,额上青筋暴起似乎历历可数的形象,逼真地表现出孔乙己当时窘迫尴尬、又羞又恼的神态。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中的“绽”字十分传神,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排”字使孔乙己穷酸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
2.本文用字准确,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用词的妙处。
A.《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夕,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用孔乙己的悲剧讨伐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
B.小说以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撷取孔乙己人生中的几个典型片段构成情节,布局精巧。
C.小说用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对比,揭露了社会的病态,批判了群众的麻木。
D.本文中既有社会环境描写,也有自然环境描写。
解析: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A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孔乙己
开端:交代环境和社会背景
发展和高潮
结局:大约的确死了(悲惨结局)
断腿前:酒客取笑其偷东西、嘲笑其未进学、教小伙计识
字、分茴香豆
断腿后:长久未见、坐着来酒店、用手走去
控诉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揭露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