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教材分析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高中必修二第三专题课文。这个单元以“历史的回声”为内容编写课文。它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在于学习如何把握历史瞬间,进行忠实记录。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所作。面对历史陈迹,遥望江面上的点点帆影,不禁抚今思昔,心潮激荡,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词作。
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工具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词这种文体并不算生疏。在讲这节课之前,学生通过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对怀古诗、豪迈派词、开端观赏诗词的要领等已有打仗,但他们对诗词的明白和观赏还停顿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另有待提高,分外是遇到用典较多的诗词,明白起来就更感费力,以是老师要引导学生联合对典故的明白,进入特定的审盛情境,以造就学生的观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体会辛弃疾的豪迈词风。
2、能力:引导学生使用“典故分析法”赏析这首词。
3、情绪:感觉词人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互联网、文档软件、展台投影等技术。
一、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以批注法对文本自读批注,初步理解文本。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作者的信息,为后面具体赏析词中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二、课堂上
巧用PPT课件激发学生的想象,即时利用文档软件,补充语文教学,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
三、重点赏析
展示经典范文,组织学生分专题研讨“你眼中的辛弃疾”,学生交流讨论,用展台投影展示个人评论结果。
四、课后
???搜集关于评价辛弃疾的美文上传至班级平台。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课前准备
准备电影剪辑音频资料,制作新授课PPT
学生以批注法对文本自读批注,初步理解文本。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作者的信息,为后面具体赏析词中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上网查询
导入
面对赤壁的惊涛骇浪,苏轼怀念古人,引起无限遐想。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
大声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PPT展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
诵读感知,体味风格
?
?
?
找典故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2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学生回归文本,大声朗读,感受景物特点和写作风格
PPT
分析典故作用,得出作者的观点立场及文章主旨
1(孙权)
赞叹惋惜
2(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赞叹与惋惜。抗金北伐。
3(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批草率出兵批评
4(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
?
今昔对照,不堪回首担忧
5(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悲愤
交流课前搜集信息,对人物进行合理评价,并把辛弃疾的人生境遇通过表格进行比较
展台投影
总结
分析到这里,就已经知道了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终不被重用理想无法实现的辛弃疾在词作中用了这么多的典故,是用来“伤今”的。(板书:伤今)同时,他也用古人形象声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大声诵读,结合电影剪辑片段体悟全文的思想感情
音频视频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这节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突破难点时,每个典故又计划了多少小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渐进式思索,所设题目师生互动性强,很好的表现老师主导性,突出了学生主体职位地方,每个题目都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在小组间构造抢答角逐,这样就极大地变更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充实到场,求知欲强,应该收到较好的讲堂结果。
设计紧扣古典诗歌的文本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会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
课堂上,巧用课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师生对话。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学生课前收集素材,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初步走进作品,为知人论世打下基础,营造浓浓的古典气氛。激发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诵读借助范读电影片段激发情感。
?
课件19张PPT。《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词集《稼轩长短句》。辛词内容广泛,意境深远,用典颇多,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其爱国词作情辞慷慨,爱憎分明,艺术感染力很强。 作 者 介 绍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人(今属山东)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参加耿京抗金队伍,为掌书记。次年南下,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罢官。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达二十余年,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抚,为北伐作准备,因反对韩侂胄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开禧元年(1205年)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
后来,韩侂胄不听辛弃疾劝告,于开禧二年(1206年)草率出兵,结果大败而归。次年,韩侂胄被杀。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 辛弃疾朗读 梳通 揣摩 品味 欣赏 背诵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千古江山
(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金戈铁马
(4)元嘉草草
(5)赢得仓皇北顾
(6)可堪回首久远的年代英雄业绩精锐部队草率落得不堪,哪堪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些什么?孙仲谋刘 裕舞榭歌台 风流业绩 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刘义隆拓跋焘 金戈铁马 万里如虎 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廉 颇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上 片下 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用孙权典 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 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在这大好河山上,自古以来多少代兴,多少代亡,现在国势又日益衰微了。“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深恨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紧承上句,并且用“总”修饰“被”:这就既慨叹孙权时期京口繁华景象和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更表明了英雄人物及其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当时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用刘裕典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志》:“丹
徒旧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时宅业。”史载刘裕曾
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
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
业。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 单写“斜阳”之下的“草树”,用“寻常”修饰“巷陌”,表明刘裕出身寒微,突出他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含有讽刺南宋朱紫权贵失地误国的意思。“金戈铁马“,表现出刘裕统帅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气吴万里如虎”,更表现出他灭南燕、平后秦,所向无敌的气势声威。这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构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不满庸懦统治者的感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此处用何典故,用意有在? 理解背景:宋宁宗继位(1200年)后,韩侂胄受到重用,他很想有一番作为政治上打击投降势力,启用主战派,当时,朝野上下笼罩在一片北伐的气氛中。但军事上的准备显然不足,特别是缺乏将领,此时已经65岁的辛弃疾看得十分清楚,虽然自己表面上得到韩侂胄的重用,调防京口,但韩侂胄并未充分相信自己。 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旨在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辛弃疾忧国愤时,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反对草率冒进。这首因时为事而作的词中,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当然旨在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北伐。如果联系到张浚的草率北伐(宋孝宗隆兴元年,即1163年)失败,也只能从警告韩侂胄方面来理解。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典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借廉颇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老而弥坚、抗敌之志不衰的报国之情和老大无成、壮志难酬的愤慨。爱国之情,忠义之气,溢于言表!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些什么?孙仲谋刘 裕舞榭歌台 风流业绩 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刘义隆拓跋焘 金戈铁马 万里如虎 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廉 颇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景仰之情)(赞叹之情)(警告当局)(怒斥偏安)(壮志未已)借 古 讽 今上 片下 片怀 古 古代文人的怀古之作,往往是借托对古人古事 的追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赤壁怀古》(苏轼)《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赞美周瑜 褒贬古人抒发建功立业的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感慨。表达抗金主张、对国事的忧虑和壮志难酬的愤慨。本文写作特色手法:1、大量用典,借古讽今
2、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
风格:豪放悲壮、慷慨愤世问题探讨 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 " 掉书袋 " 的毛病。你认为如何? 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 " 京口怀古 " 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咏史—草草
仓皇忆昔—扬州路
烽火 伤今—神鸦社鼓自比—廉颇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