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 粤沪版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十章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A卷)(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 粤沪版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十章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A卷)(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2-04 14:21:4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沪粤版)
第二十章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A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80分)
注意事项:
1.测试范围: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第20章。
第Ⅰ卷 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山东)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固态可燃冰属于二次能源 B. 水能、风能、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 核聚变获得核能的方式与普通核电站一致 D. LED屏幕主要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固态可燃冰直接从自然界获得,是一次能源,故A错误;
B.水能、风能和太阳能可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是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
C.普通核电站的能源是通过核裂变得到的,与核聚变获得的方式不同,故C错误;
D.LED是发光二极管,主要由半导体材料制成,故D错误。
故选B
2、(2024年山西)近年来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逐渐增多。为增加供电稳定性,需要储能系统进行调节。研究发现可利用“深井拉铁”技术储存电能,还能实现废旧矿井的再利用。如图所示,用电低峰时,电动机利用多余电能将重物提升至高处;用电高峰时,重物下降带动发电机发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风能和太阳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 用电低峰时,重物上升,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 用电高峰时,重物下降,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 重物质量一定,井越深,能储存的电能越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风能和太阳能都是自然界源源不断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用电低峰时,电动机利用多余电能将重物提升至高处,重物上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
C.用电高峰时,重物下降带动发电机发电,重物下降,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重物质量一定,井越深,重物被提升的高度越大,重物具有的机械能越多,能储存的电能越多,故D正确。
故选D。
3、关于能源,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能、地热能都是一次能源
B.风能、水能、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D.大量氢核的裂变,可以在瞬间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答案:C
4、关于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归根结底来自远古时期的太阳能
B. 自然界中水能的循环再生过程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C. 空调将室内空气的内能转移至高温的室外需要消耗电能
D. 热水自然变凉,能量自发的从高温物体转移至低温物体
答案:B
5、(2023年湖南怀化)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太阳能 D. 天然气
答案:C
解析:
可再生能源指的是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不需要人力参与便会自动再生,是相对于会穷尽的非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
故选C。
6、(2023年广东广州)某路灯照明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白天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对蓄电池充电,晚上蓄电池对路灯供电,对下图方框中能量形式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是“电能” B. 乙是“太阳能” C. 丙是“电能” D. 丁是“机械能”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整个过程是太阳能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通过蓄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蓄电池中,晚上蓄电池对外放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供应路灯工作,路灯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和号”核心舱升入太空后与地面通过电磁波联系
B. “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后质量会变大
C. “国和一号”核能发电技术是利用核聚变而获得巨大的能量
D. 时速600公里“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同名磁极相吸的原理工作
答案:A
解析:
A.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天和号”核心舱升入太空后,与地面通过电磁波联系,故A正确;
B.“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样品密封封装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带回地球后样品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
C.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来释放能量的,不是利用核聚变,故C错误;
D.“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故D错误。
故选A。
8、下列关于能源与材料,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超导材料可以用来输电,减少电能损耗
B. 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利用核聚变原理
C. 石墨是导体
D. 漂亮又节能的LED灯的核心部件材料是半导体,它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答案:B
解析:
A.超导材料电阻为零,在通电时不发热,用超导材料制造输电线可以大大降低电能损耗,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来释放能量的,不是利用核聚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石墨容易导电是导体,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半导体是指导电性可受控制范围可从绝缘体到导体之间的材料。发光二极管(LED)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具有单向导电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核能是原子核裂变或聚变释放出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原子核带负电
C. 当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原理工作的 D.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A
解析: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A正确;
B.原子核内的质子是带正电的,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是带正电的,故B错误;
C.当前的核电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工作的,故C错误;
D.核燃料是用一点少一点,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补充,所以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故选A。
10、我市积极利用区域优势,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在城步南山、新邵龙山、邵东黄帝岭、洞口苏宝顶等地方建立了风力发电站。下列能源中与风能同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煤炭 B. 石油 C. 太阳能 D. 天然气
答案:C
解析:
AB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经过地质年代形成的,在短期内不能得到补充,是所以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BD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在自然界中能源源不断的获得,是可再生能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1、(2024年湖北武汉)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为了更好践行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武汉市区某高架桥上修建了一段全封闭“光伏声屏障”试验路段,如图所示。“光伏声屏障”既可以控制噪声,又可以提供电能,比传统的声屏障设备更节能环保。
(1)“光伏声屏障”是通过阻断噪声______的方式来控制噪声的;
(2)“光伏声屏障”路段每一块玻璃上贴满了81个小光伏电池板,这些光伏电池板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这段“光伏声屏障”试验路段每年发电约,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__kg的无烟煤释放的能量。(无烟煤的热值为)
【答案】 ①. 传播 ②. 电能 ③.
【解析】
【详解】(1)[1]“光伏声屏障”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通过阻断噪声传播的方式来控制噪声的。
(2)[2]光伏电池板利用太阳能发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释放的能量
完全燃烧无烟煤的质量
完全燃烧无烟煤的质量为。
12、(2024年山东滨州)2023年12月6日,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运投产,成为世界首个实现模块化第四代核电技术商业化运行的核电站,标志着我国在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领域实现了全球领先。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利用原子核_____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时释放的能量进行发电的,电能属于___________(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
【答案】 ①. 裂变 ②. 二次
【解析】
【详解】[1]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目前核聚变人类还无法有效控制。
[2]电能是二次能源,它需要依靠利用其他能源转化而来。
13、(2024年广东)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___________(选填“聚变”或“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太阳能属于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请写出太阳能的1个优点:___________。
【答案】 ①. 聚变 ②. 可再生 ③. 环保/安全/经济
【解析】
【详解】[1]在太阳内部,太能之所以能发光发热,实质相当于无数个的氢弹爆炸而造成的,即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核能。
[2]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
[3]太阳能的优点是:清洁无污染,环保,安全,经济。(或环保;节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
14、(2023河北)秉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开发新能源、更好地利用已知能源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课题,开发和利用核能就是一个有效途径。核能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________或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发生聚变时释放的能量,通过可控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解决人类能源问题。1g核燃料聚变时释放的能量约为1×105kW·h,假设把1×105kW·h的能量完全转化为电能,可供年用电量为1000kW·h的家庭使用________年。太阳也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它向外辐射的能量是我们的能源宝库。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实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请你写出一种转化方式或一个相关的实例:________。
答案: ①. 裂变 ②. 100 ③. 太阳能集热器
解析:[1]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时释放出的惊人的能量叫做核能,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核裂变和核聚变。
[2]可供年用电量为1000kW·h的家庭使用
[3]太阳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方式:光热转换,例如用太阳能集热器把水加热;光电转换,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例如太阳能电池。
15、可燃冰作为一种新型燃料。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可直接点燃,1m3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0m3的天然气。根据以上信息可知,可燃冰是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1m3的可燃冰释放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J,若该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将______kg的水从10℃加热到90℃。[c水=4.2×103J/(kg ℃),天然气的热值q =4.2×107J/m3,环境为标准大气压]
答案: (1). 不可再生 (2). 6.72×109 (3). 2×104
16、(2020广东).目前人们正致力于开发太阳能、核能、凤能、海洋能、氢能……其中核能是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核电站利用原子核______(选填“聚变”或“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电能属于______(选填 “一次能源” 或“二次能源”)。
答案: 不可再生 裂变 二次能源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17、李东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研究煤油和酒精热值的大小关系.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燃烧了质量相等的煤油和酒精,加热两个烧杯中质量相等的水,并记录杯中水的初温和末温(如表)
(1)李东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酒精两种燃料,热值较大的是 ;
(2)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瓶中燃料减少的质量并记录;利用公式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酒精的热值.你认为他的实验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 .
【答案】 煤油 偏小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没有被水全部吸收或燃料不可能完全燃
【详解】(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燃烧了质量相等的煤油和酒精,加热两个烧杯中质量相等的水时,甲杯水的温度升高的较多,即甲煤油灯燃烧产生的热量多,所以煤油的热值大;(2)因为燃料不可能完全燃烧且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水吸收、存在热损失,所以直接计算得出的热值比实际值要小,因此这样的计算结果不太准确.
【点睛】(1)由表格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甲杯水的温度升高的较快,即甲煤油灯燃烧产生的热量多,所以其热值大;(2)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水吸收、存在热损失,所以直接计算得出的热值比实际值要小.
18.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使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许多科学家认为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阳湖中学科技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在相同光照情况下升温的快慢.
(1)活动步骤
①选两只 (相同/不同)的透明广口玻璃瓶,并在用来密封广口玻璃瓶口的木塞中间各钻一小孔.
②将装有二氧化碳气体和装有空气的两只广口玻璃瓶都盖上木塞,并在木塞中间的小孔中各插入 .
③将两只广口玻璃瓶放入冰箱冷藏室一段时间,使两瓶气体的 相同.
④从冰箱中取出两只广口玻璃瓶,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⑤每隔3min观察并记录数据(持续观察30min).
(2)请你在下面空白处设计一个供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交流
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从而造成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频发等一系列气象灾害,人类已认识到温室效应加剧的危害,正在制定国际公约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请你提出一个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合理化建议: .
【答案】 相同 温度计 初始温度
时间/min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空气温度/℃
二氧化碳温度/℃
开发新能源或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
【详解】(一)(1)要研究不同气体在相同光照情况下升温的快慢,就必须保证其他因素都相同,所以应选两只相同的透明广口玻璃瓶;(2)我们的实验目的是比较二氧化碳和空气的升温快慢,所以我们就要使用温度计来测出它们的温度;(3)它们都放在冰箱中,环境温度是相同的,所以它们的初始温度相同,这样就便于我们去比较它们升温的快慢.(二)因为我们实验中要测量三个物理量:时间和空气、二氧化碳的温度,所以我们将表格设计为三行;每隔三分钟记录一次,持续30分钟,所以应将表格设计为12列.
时间/min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空气温度/℃
二氧化碳温度/℃
(三)开发新能源或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
【点睛】一、(1)要探究不同气体在相同光照情况下升温的快慢,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2)要测温度,就必须使用测温度的工具---温度计;(3)为了便于观察两种气体的升温快慢,应使两瓶气体的初温相同.二、实验中要测的物理量决定表格的行数,实验观察的次数决定表格的列数.三、因为二氧化碳的排放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化石能源燃烧所带来的,所以开发可以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可以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
19、大量研究表明,我国家庭分散燃烧煤炭是产生雾霾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效利用及用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已经刻不容缓。太阳能热水器很好的利用了清洁能源。小明家太阳能热水器可装水,在夏季可以将这些水从加热到【,煤炭热值】。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如果煤炭加热水的效率为,加热上述水需要多少煤炭?(保留2位小数)
(3)节约能源也可以减少雾霾的产生,可是有人认为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不必节约能源,这种观点为什么不对?
【答案】(1)4.2×107J;(2)4.67kg;(3)不对,因为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是有方向性的,不是所有的能源都可以直接利用的
【分析】知道水的质量、比热容、初末温度,由吸热公式可以求出水吸收的热量;煤炭来提供热量,不计热量损失,根据公式变形可求得煤炭的质量;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但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是有方向性的,故需要节约能源。
【详解】(1)水吸收的热量
(2)煤炭放出的热量
需要煤炭
(3)不对,因为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是有方向性的,不是所有的能源都可以直接利用的。
答:(1)水吸收的热量是;
(2)如果煤炭加热水的效率为,加热上述水需要煤炭;
(3)不对,因为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是有方向性的,不是所有的能源都可以直接利用的。
20、某品牌无人机驾驶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用时5min45s,消耗燃油1.5kg,已知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是1.38×107J,燃油的热值为4.6×107J/kg.求:
(1)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J?
(2)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
【答案】(1)6.9×107 (2)20%
【详解】(1)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热量:
Q=mq=4.6×107J/kg×1.5kg=6.9×107J;
(2)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η==×100%=20%.
答:(1)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6.9×107J;
(2)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20%.
科学阅读题与简答题(共1小题,共5分)
21、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022年3月23日,如图甲所示,“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24.授课期间,“太空教师”与地面课堂师生的实时互动交流是通过 进行传播的。空间站太阳翼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为空间站供电,电能是 次能源;
25.火箭发射过程中,火箭的机械能总量是 的;如图乙所示,在空间站与神舟十三号对接过程中,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是 的。
【答案】24. 电磁波 二 25. 增大 运动
【解析】24.[1]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授课期间,“太空教师”与地面课堂师生的实时互动交流是通过电磁波进行传播的。
[2]电能是消耗其它能源经过加工转换来的,属于二次能源。
25.[1]火箭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火箭的质量不变(燃料的燃烧使得燃料质量减少对于火箭总质量的变化可忽略不计),速度增大,动能增大;火箭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是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所以机械能增大。
[2]对接过程中,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与空间站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神舟十三号是运动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沪粤版)
第二十章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A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80分)
注意事项:
1.测试范围: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第20章。
第Ⅰ卷 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山东)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固态可燃冰属于二次能源 B. 水能、风能、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 核聚变获得核能的方式与普通核电站一致 D. LED屏幕主要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
2、(2024年山西)近年来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逐渐增多。为增加供电稳定性,需要储能系统进行调节。研究发现可利用“深井拉铁”技术储存电能,还能实现废旧矿井的再利用。如图所示,用电低峰时,电动机利用多余电能将重物提升至高处;用电高峰时,重物下降带动发电机发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风能和太阳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 用电低峰时,重物上升,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 用电高峰时,重物下降,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 重物质量一定,井越深,能储存的电能越多
3、关于能源,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能、地热能都是一次能源
B.风能、水能、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D.大量氢核的裂变,可以在瞬间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4、关于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归根结底来自远古时期的太阳能
B. 自然界中水能的循环再生过程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C. 空调将室内空气的内能转移至高温的室外需要消耗电能
D. 热水自然变凉,能量自发的从高温物体转移至低温物体
5、(2023年湖南怀化)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太阳能 D. 天然气
6、(2023年广东广州)某路灯照明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白天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对蓄电池充电,晚上蓄电池对路灯供电,对下图方框中能量形式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是“电能” B. 乙是“太阳能” C. 丙是“电能” D. 丁是“机械能”
7、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和号”核心舱升入太空后与地面通过电磁波联系
B. “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后质量会变大
C. “国和一号”核能发电技术是利用核聚变而获得巨大的能量
D. 时速600公里“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同名磁极相吸的原理工作
8、下列关于能源与材料,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超导材料可以用来输电,减少电能损耗
B. 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利用核聚变原理
C. 石墨是导体
D. 漂亮又节能的LED灯的核心部件材料是半导体,它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9、核能是原子核裂变或聚变释放出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原子核带负电
C. 当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原理工作的 D.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10、我市积极利用区域优势,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在城步南山、新邵龙山、邵东黄帝岭、洞口苏宝顶等地方建立了风力发电站。下列能源中与风能同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煤炭 B. 石油 C. 太阳能 D. 天然气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1、(2024年湖北武汉)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为了更好践行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武汉市区某高架桥上修建了一段全封闭“光伏声屏障”试验路段,如图所示。“光伏声屏障”既可以控制噪声,又可以提供电能,比传统的声屏障设备更节能环保。
(1)“光伏声屏障”是通过阻断噪声______的方式来控制噪声的;
(2)“光伏声屏障”路段每一块玻璃上贴满了81个小光伏电池板,这些光伏电池板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这段“光伏声屏障”试验路段每年发电约,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__kg的无烟煤释放的能量。(无烟煤的热值为)
12、(2024年山东滨州)2023年12月6日,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运投产,成为世界首个实现模块化第四代核电技术商业化运行的核电站,标志着我国在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领域实现了全球领先。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利用原子核_____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时释放的能量进行发电的,电能属于___________(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
13、(2024年广东)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___________(选填“聚变”或“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太阳能属于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请写出太阳能的1个优点:___________。
14、(2023河北)秉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开发新能源、更好地利用已知能源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课题,开发和利用核能就是一个有效途径。核能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________或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发生聚变时释放的能量,通过可控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解决人类能源问题。1g核燃料聚变时释放的能量约为1×105kW·h,假设把1×105kW·h的能量完全转化为电能,可供年用电量为1000kW·h的家庭使用________年。太阳也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它向外辐射的能量是我们的能源宝库。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实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请你写出一种转化方式或一个相关的实例:________。
15、可燃冰作为一种新型燃料。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可直接点燃,1m3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0m3的天然气。根据以上信息可知,可燃冰是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1m3的可燃冰释放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J,若该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将______kg的水从10℃加热到90℃。[c水=4.2×103J/(kg ℃),天然气的热值q =4.2×107J/m3,环境为标准大气压]
16、(2020广东).目前人们正致力于开发太阳能、核能、凤能、海洋能、氢能……其中核能是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核电站利用原子核______(选填“聚变”或“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电能属于______(选填 “一次能源” 或“二次能源”)。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17、李东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研究煤油和酒精热值的大小关系.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燃烧了质量相等的煤油和酒精,加热两个烧杯中质量相等的水,并记录杯中水的初温和末温(如表)
(1)李东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酒精两种燃料,热值较大的是 ;
(2)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瓶中燃料减少的质量并记录;利用公式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酒精的热值.你认为他的实验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 .
18.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使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许多科学家认为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阳湖中学科技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在相同光照情况下升温的快慢.
(1)活动步骤
①选两只 (相同/不同)的透明广口玻璃瓶,并在用来密封广口玻璃瓶口的木塞中间各钻一小孔.
②将装有二氧化碳气体和装有空气的两只广口玻璃瓶都盖上木塞,并在木塞中间的小孔中各插入 .
③将两只广口玻璃瓶放入冰箱冷藏室一段时间,使两瓶气体的 相同.
④从冰箱中取出两只广口玻璃瓶,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⑤每隔3min观察并记录数据(持续观察30min).
(2)请你在下面空白处设计一个供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交流
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从而造成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频发等一系列气象灾害,人类已认识到温室效应加剧的危害,正在制定国际公约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请你提出一个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合理化建议: .
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
19、大量研究表明,我国家庭分散燃烧煤炭是产生雾霾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效利用及用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已经刻不容缓。太阳能热水器很好的利用了清洁能源。小明家太阳能热水器可装水,在夏季可以将这些水从加热到【,煤炭热值】。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如果煤炭加热水的效率为,加热上述水需要多少煤炭?(保留2位小数)
(3)节约能源也可以减少雾霾的产生,可是有人认为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不必节约能源,这种观点为什么不对?
20、某品牌无人机驾驶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用时5min45s,消耗燃油1.5kg,已知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是1.38×107J,燃油的热值为4.6×107J/kg.求:
(1)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J?
(2)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
科学阅读题与简答题(共1小题,共5分)
21、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022年3月23日,如图甲所示,“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24.授课期间,“太空教师”与地面课堂师生的实时互动交流是通过 进行传播的。空间站太阳翼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为空间站供电,电能是 次能源;
25.火箭发射过程中,火箭的机械能总量是 的;如图乙所示,在空间站与神舟十三号对接过程中,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是 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