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含蓄”之美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是中国古诗多为四、五、七言,四、八句的短制,不能不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蓄大;另一方面则与儒、道两家的思想有关。儒家诗教主张的“美”“刺”,都要求委婉曲折,温柔敦厚,乐而不淫,怨而不怒。道家则认为“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并认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儒、道两家上述思想有相通之处,即都重视“无”与“有”、“虚”与“实”、“内”与“外”、“言”与“意”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相通之处反映到诗学上面,就都以“含蓄”“蕴藉”“空灵”为美,以直语、铺排语、说尽语为不美。
“含蓄”这一说法,较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所谓“文约”“辞微”,指诗里说出来的比较简约;所谓“指大”“义远”,指所暗示出来的意味丰富深远。到了唐代,探讨“含蓄”美成为诗学发展的时尚,如皎然《诗式》中“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白居易《文苑诗格》中“为诗宜精搜,不得语剩而智穷,须令语尽而意远”等。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他把“含蓄”作为其中的一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唐后,像梅圣俞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苏轼的以“一点红”表现“无边春”、王士祯的“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尾”等说法,都未超出司空图的概括。对“含蓄”美的重视,成为中国诗学的一大传统。
含蓄的艺术之美,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诗人面对的社会生活和心中涌动的感情是丰富多彩的,诗人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生活和流动多变的感情全部直说出来。诗人所采取的“策略”,必然是以个别概括一般,即“以少总多”“万取一收”,企望在“言外”建立起一个以有限表现无限的艺术世界。
含蓄的艺术之美,又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其心理机制就是读者对诗作中空白的填充与投射。相信读者能充分地把握诗歌字面以外的景象和意味,对作品的“思而得之”,会获得再创造的愉悦。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追求含蓄之美是诗人成熟的标志。郑板桥说过:“始余画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层功力,最为难也。近六十外,始知减枝减叶之法。”(《郑板桥集》)所谓“减枝减叶之法”就是含蓄之法。这是以切身体会来说明含蓄美是艺术的高格和极致,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可能要花毕生的精力才能够追求到它。
(取材于童庆炳《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
材料二
文学作品大概可分为三种,情尽乎辞,情溢乎辞,或是辞溢乎情。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指出与此类似的分别,不过他把“情”叫做“精神”,“辞”叫做“物质”:物质恰足表现精神的是“古典艺术”,例如希腊雕刻,体肤恰足以表现心灵;精神溢于物质的是“浪漫艺术”,例如中世纪“哥特式”雕刻和建筑,热烈的情感与崇高的希望似乎不能受具体形象的限制,磅礴四射;物质溢于精神的是“象征艺术”,例如埃及金字塔,以极笨重庞大的物质堆积在那里,我们只能依稀见出它所要表现的精神。
黑格尔最推尊古典艺术,就常识说,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和顺积中,英华外发”,我们的古圣古贤也是如此主张。不过,情溢乎辞也未尝没有它的好处。语文有它的限度,尽情吐露有时不可能,纵使可能,意味也不能很深永。艺术的作用在于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不尽,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拿绘画来打比,描写人物,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把一切形色,都尽量地和盘托出,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寥寥数笔,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有趣。画家和画匠的分别就在此。画匠多着笔墨不如画家少着笔墨,这中间妙诀在于能以有限寓无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秕糠。
在普通情境之下,“辞溢乎情”总不免是一个大毛病。我们看到一大堆漂亮的辞藻,期望在里面玩味出来和它相称的情感思想,略经咀嚼,就知道它索然乏味,心里仿佛觉得受了一回骗,作者原来是一个穷人要摆富贵架子!不过“辞溢乎情”有时也别有胜境。汉魏六朝的骈俪文就大体说,都是“辞溢乎情”。固然也有一派人骂那些作品一文不值,可是真正爱好文艺而不夹成见的虚心读者,必能感觉到它们自有一种特殊的风味。我曾平心静气地玩味庾子山的赋、温飞卿的词、李义山的诗和商籁、弥尔顿的长短诗,觉得他们的好处有一大半在辞藻的高华与精妙,而里面所表现的情趣往往很普通。我最初无法在理论上找到一个圆满的解释。我放眼看一看大自然,天上灿烂的繁星,大地在盛夏时所呈现葱茏的花卉,我们就不能借它们娱目赏心么?再看一看艺术,中国古瓷上的花鸟,波斯地毡上的图案,不也都“美丽”得令人欣喜?我们欣赏它们所表现的情趣居多呢,还是欣赏它们的形象居多呢?我因而想起,辞藻也可以供人欣赏。“辞溢乎情”的文章如能做到这地步,我们似也毋庸反对。
(取材于朱光潜《谈文学》)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诗有字句长度的限制,多为四、五、七言,四、八句的短制。
B.儒、道两家思想都重视“无”与“有”、“言”与“意”的辩证关系。
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人的感情流动多变,难以全部直说。
D.含蓄美是诗人成熟的标志,年龄越大的诗人写出的作品越具含蓄美。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较于希腊雕刻而言,黑格尔更推尊中世纪的“哥特式”雕刻。
B.情溢乎辞的作品虽意味不深永,却能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空间。
C.画家用大笔头画法描画人物,比画匠工笔细描的更显生动有趣。
D.真正爱好文艺的虚心读者,会认为“辞溢乎情”的作品才最好。
3.材料中的下列论述,与“含蓄美”无关的一项是( )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但见情性,不睹文字
C.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D.和顺积中,英华外发
4.在追求文学辞藻上,两则材料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
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别离,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翼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
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辞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选自王逸《离骚经序》,有删改)
(二)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①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食其糟而饮其醨②?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选自《楚辞·渔父》)
【注释】①淈(gǔ):搅浑。②醨(lí):薄酒。③汶(mén)汶:污浊。
(三)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千金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牲①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时,虽欲为孤豚②,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曳尾于污渠之中而自快,不为有国者③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注释】①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牲畜。②孤豚:小猪③有国者:掌握国家政权的人。
(节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 冀:希望,期望。
B.援天引圣,以自证明 援:帮助,救助。
C.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高举:(行为)高出(于世俗)。
D.子亟去,无污我 亟:赶快,马上。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B.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C.卒客死于秦 为之于未有
D.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牲乎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不正确一项是( )
A.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
大凡君子,没有谁不仰慕他的清高,赞美他的文辞。
B.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您已经不是三闾大夫了吧?为什么到这里来呢?
C.众人皆醉,何不食其糟而饮其醨?
既然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跟着吃那酒糟、饮那酒呢?
D.我宁曳尾于污渠之中而自快。
我宁愿在小水沟里甩着尾巴自我身心愉快地游戏。
8.下列对上文及课文《屈原列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骚经序》阐释了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评价了《离骚》的比兴手法,并将其与屈原现实中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
B.王逸推尊《离骚》为“经”,强调了“道径”功用,用以表明屈原虽被放逐仍守“正道”,还希望国君能醒悟并回到“正道”上来。
C.屈原的《离骚》中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虬龙鸾凤以托君子,目的是表现自己追慕古贤。
D.《屈原列传》中楚怀王因忠奸不分,而兵败失去国土,自己也客死秦国,这从侧面凸显了屈原在楚国存亡中的重要作用。
9.材料(一)和课文《屈原列传》中都写楚怀王受秦国欺诈而客死于秦的史实,但内容上前者略、后者详,请简要分析同一素材不同处理的原因。
10.屈原和庄子在面对人生境遇变化时,做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屈原与庄子不同的人物形象。
三、整本书阅读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在《论语》中,孔子常把“君子”与“小人”进行对比请你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出“君子”有哪些特点。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②,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做知州时悼念妻子王弗的作品。②千里孤坟:王弗葬地在四川眉山,与苏轼任职的山东密州相距遥远。③短松冈:长着矮小松树的山冈,指王弗坟莹所在地。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词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活着的人对逝者,都是茫然无知。
B.“纵使”三句将现实与梦境的场景连接起来,把死别后的思念和忧愁,形象地体现在容颜的苍老上,感情深沉而忧伤。
C.“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中,“无言”包括了万语千言,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之感。
D.下片全部记述梦境,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浓墨重彩,字字血泪,情调凄凉哀婉。
13.苏轼这首词表达了对亡妻深切的思念,请结合这首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五、名篇名句默写
14.在横线处填作品原句。要求:工笔正楷,不连笔,字迹清晰。
①《论语·泰伯》中的“,”两句,说明士人和君子应肩负着时代的使命,责任重大。
②《<老子>四章》强调不丧失自己立身之基,人谢世,但是精神价值长存的句子是“,”。
③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其中“,”两句浸透了人事变化、江月永恒的哲理。
④李白的《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⑤《屈原列传》中,作者高度评价屈原光辉人格的句子是“,”。
六、作文
15.请在下面题目中任选其一,完成一篇微写作,不少于180字。
高二年级举办“红尘百态,戏里乾坤”戏剧展演活动。活动经历了前期准备、演出汇报和反思总结三个阶段。一部分同学担任了导演、编剧、演员、剧务等,深入体会戏剧角色;另一部分同学作为观众在欣赏中学习,大家都在这次活动中收获颇丰。
①在戏剧活动的准备阶段,你参与了其中一个剧目的排演,每天紧张忙碌,而父母对你的学习及期中考试备考表示担忧,希望你能“弃戏从学”。请写一段文字去劝说你的父母。要求:层次清晰、有理有据、语言得体。
②在戏剧活动的演出阶段,你完全被一部戏剧吸引了,放学后迫不及待地跟其他年级的同学分享你的感受。请你写一段文字,说明该剧目的主要内容和欣赏它的原因。要求:符合事实,层次清晰、理由充分。
16.按要求作文。
古人教子常云:“业精于勤,荒于嬉”,“玩物易丧志”。
以《中国古代漆器》《明代家具珍藏》《蟋蟀谱集成》《北京鸽哨》等“世纪绝学”享誉中外的文物鉴赏家王世襄,总结自己一生时说:我这辈子没干别的,净玩儿了。
2022年杭州亚运会首次将电子竞技作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电竞并不简单等同于玩游戏。
请以“说‘玩’”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者以“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议论文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记叙文立意积极健康,人物形象鲜明,故事设计合理,感情真挚自然。不少于800字。(议论文选择①,记叙文选择②)
答案及简析:
一、现代文阅读
1.D
“年龄越大的诗人写出的作品越具含蓄美” 错误,材料一只是说追求含蓄之美是诗人成熟的标志,并不是年龄越大越有含蓄美,表述过于绝对。
2.C
A 项,黑格尔最推尊古典艺术,并非中世纪的 “哥特式” 雕刻,该项错误;B 项,情溢乎辞的作品意味深永,该项错误;D 项,文中未提及 “辞溢乎情” 的作品最好,该项错误。
3.D
“和顺积中,英华外发” 意思是和顺积聚在心中,英华显露于外,强调的是内在情感与外在表现的关系,与 “含蓄美” 无关。A 项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B 项 “但见情性,不睹文字”、C 项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均体现了含蓄美。
4.
材料一认为追求含蓄之美,重视以简约文字暗示丰富深远意味,以有限表现无限,不提倡直语、铺排语、说尽语。
材料二认为情尽乎辞是文学理想,但情溢乎辞能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有其好处;“辞溢乎情” 虽常是毛病,但有时也别有胜境,辞藻可供人欣赏。
二、文言文阅读
5. B
“援” 应是 “引用” 的意思。
6.A
A 项,均为连词,表目的,用来。B 项,代词,他的 / 连词,于是,就。C 项,介词,在 / 介词,在…… 时候。D 项,语气助词,表疑问 / 介词,相当于 “于”,在。
7.B
这句话应译为 “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
8.C
“目的是表现自己追慕古贤” 错误,这些比兴手法主要是用以表达自己的忠贞以及对奸佞的批判等,与追慕古贤关系不大。
9.
材料(一)主要阐释《离骚》创作缘由等,重点在屈原作品与经历的关联,楚怀王之事非重点,故简略。
《屈原列传》是全面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楚怀王受欺诈客死秦国对屈原命运影响重大,详细写可突出屈原所处政治环境恶劣,凸显其忠诚与遭际,也能展现楚国由盛转衰过程。
10.
屈原:坚守正道,忠贞爱国,虽遭谗言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以死明志,如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表现出高洁傲岸、执着坚定的形象。
庄子:追求自由逍遥,视名利如粪土,不愿被权势束缚,宁可在污渠中曳尾自快,如拒绝楚威王相位邀请,体现出超脱豁达、随性自在的形象。
三、整本书阅读
11.
君子团结他人而不勾结,以道义为准则,胸怀坦荡,成全他人好事而不促成坏事,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又保持自身独特性。
四、古代诗歌阅读
12. D
“下片全部记述梦境” 错误,下片先写梦境,“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是梦醒后的想象与抒情。
13.
直抒胸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直接表达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与难以忘怀。
虚实结合,上片写实,如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写妻子葬地遥远,自己的孤寂;下片写虚,“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写梦中相见场景,虚实相生,强化思念之情。
细节描写,“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通过无言落泪的细节,深刻表现出夫妻重逢时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借景抒情,“明月夜,短松冈” 借明月下的短松冈之景,烘托出对亡妻的思念与追悼之情,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深沉。
五、名篇名句默写
14.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②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⑤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六、作文
15. (略),根据要求进行写作,注意符合相应情境与文体要求,语言通顺得体,结构清晰合理,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与具体情节,议论文要有明确观点与恰当论据论证。
16. (略),议论文要紧扣 “说‘玩’” 主题,阐述对 “玩” 的认识、思考,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记叙文要围绕 “玩” 展开情节,塑造人物,表达积极健康主题与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