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3 22:4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杞人忧天》同步练习
一、基础落实
通假字
(1)身亡所寄(“ ”同“ ” , )
(2)舍然大喜(“ ”同“ ” , )
2. 一词多义
(1)之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结构助词, )
因往晓之(代词, )
3. 古今异义
(1)若屈伸呼吸(古义: 今义:如,好像)
(2)亦不能有所中伤(古义: 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4. 重点词语
(1)因往晓之 (2)积气耳
(3)终日在天中行止 (4)奈何忧崩坠乎
(5)天果积气 (6)不当坠耶
(7)只使坠 (8)奈地坏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3)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4)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二、课堂探究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一句表明杞人担忧的严重程度,已至影响了正常生活。
B.“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写出了一个人想要开导杞人的原因。
C.“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晓之者”对星月的解释很幼稚,只是想暂时哄骗住他。
D.“其人舍然大喜”表现出杞人在消除心中的担忧之后无比轻松的心态。
2. 文末杞人“大喜”的原因是: 。晓之者“大喜”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作答)
3.这则寓言讽刺了哪种人?请写出一个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或俗语。
4.如果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出怎样的评价?
三、课后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世称龙能致雨,而宋儒谓雨为天地之气,不由于龙。余谓《礼》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故《公羊传》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①,不崇朝②而雨天下者,惟泰山”之云。是宋儒之说所本也。《易·文言·传》称,“云从龙”。故董仲舒祈雨法,召以土龙,此世俗之说所本③也。大抵有天雨,有龙雨:油油而云,潇潇而雨者,天雨也;疾风震雷,不久而过者,龙雨也。观触犯龙潭者,立致风雨,天地之气,能如是之速合乎?洗鲊④答诵梵咒者,亦立致风雨。天地之气,能如是之刻期⑤乎?故必两义兼陈,其理始备⑥,必规规⑦然胶执一说,毋乃不通其变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节选)
【注释】①肤寸而合:形容云气密集。肤寸:古代长度单位,比喻短小。②崇朝:从天亮到早饭时,“崇”同“终”。③本:这里有依据、依照的意思。④洗鲊:准备祭礼。鲊(zhǎ):一种用盐和红曲腌制的鱼。⑤刻期:约定或限定日期,这里指准时。⑥备:完备,这里指说清楚。⑦规规:浅陋拘泥。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世称龙能致雨 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B.天降时雨 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
C.不久而过者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D.必规规然胶执一说 公欣然曰《咏雪》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天地之气,能如是之速合乎?
3.【甲】文中杞人为所   忧虑。【乙】文中纪昀针对“天雨”和“龙雨”两种说法,认为   才能把雨的形成原因说得清楚。(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四字短语回答)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客观事物?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甲】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忱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
【乙】沈屯子多忧
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友拽之归,其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四成疾。家人因劝出游,以纾其意。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日“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益重。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选自《贤奕编》,有删减)
【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yì):闷闷不乐。
1.下列对句中加点文言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若屈伸呼吸”的“若”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若”意思不同,前者表示“你”,后者表示“比不上”。
B.“舍然大喜”的“舍”与“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不同,前者是通假字,同“释”,指消除,解除;后者指舍弃,丢下。
C.“已”的义项有“1.已经;2.停止;3.治愈;4.罢免;5.太;过。”“兴叹不已”的“已”是停止的意思。
D.“归优益重”的“益”与成语“精益求精”的“益”意思相同,都表示“更,更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家人因劝出游,以纾其意。
【参考】纾:①解除,缓解;②宽裕;③同“抒”,抒发。(《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局)
3.阅读【甲】【乙】两文,填空。(4分)
【甲】【乙】两文主要采用   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了对如同杞人和沈屯子一样,   的人的批判与讽刺。
4.【乙】文中讲述的沈屯子“多忧”的两件事都是杞人忧天吗?结合【甲】文“杞人忧天”的寓意,阐述你的看法。(4分)
《杞人忧天》
基础落实
1.(1)亡 无 没有;(2)舍 释 解除,消除。 2.(1)的/代“杞人”。
3.(1)你;(2)伤害。
4.(1)因:于是,就。晓:开导。(2)罢了。(3)终日:整天。行止:行动,活动。(4)为何,为什么。(5)果真。(6)同“邪”,用在句末表疑问或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7)即使,纵使。(8)……怎么办。
5.(1)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没有可以寄身的地方,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3)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4)那个杞国人消除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如释重负,非常高兴。 [
二、课堂探究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晓之者”对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其目的是想打消杞人的忧虑,不是哄骗他。
2、【答案】天地崩坠的忧虑消除了;帮助杞人消除了忧虑,开导成功。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结合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晓之者前去开导他。最后两人均舍然大喜。用自己的话作答,即为:杞人因为天地崩坠的忧虑被消除了而大喜,晓之者因为自己的开导有成效,帮助杞人消除忧虑而大喜。
3、【答案】讽刺那种因为不必要的事忧心忡忡、顾虑无穷而又无所作为的人。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杞人整天因不必要的事忧心忡忡、顾虑无穷而又无所作为。甚至让这些事影响到正常生活。本文讽刺的便是以他为代表的这类人。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符合要求即可。
4、【答案】对宇宙奥秘充满探索精神,对人类命运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看待问题。杞人忧天的积极面便是“探索精神”与“忧患意识”,可围绕这两个关键词作答。
三、课后提升
(一)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
A译为:世人的说法,龙能行雨。致:招致、引起。/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B译为:天能按时下雨。时:按时。/元方当时七岁。时:当时。
C译为:来去匆匆的,是龙雨。而:表顺承。/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而:表转折。
D译为:假如必定要拘泥于一种说法。然:......的样子。/太傅高兴地说。然:......的样子。
2.【答案】天地间的气体,能像这样迅速交合吗?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速:迅速。合:交合。
3.【答案】天地崩坠;两义兼陈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故必两义兼陈,其理始备,必规规然胶执一说,毋乃不通其变欤!翻译为:因此,必须将天雨和龙雨这两种说法结合起来解释才说得清楚。假如必定要拘泥于一种说法,岂不是太不懂得变化的道理了吗 故答案为:天地崩坠、两义兼陈
4.【答案】(紧扣科学、客观)在生活中我们要尊重客观实际,不偏听偏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懂得变通,不墨守陈规。
【解析】本题考查感悟启示。可以从人物及其事件出发,也可以从作品的思想倾向、语言结构等方面来谈。甲文通过杞人担忧天地崩坠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乙文故必两义兼陈,其理始备,必规规然胶执一说,毋乃不通其变欤!翻译为:因此,必须将天雨和龙雨这两种说法结合起来解释才说得清楚。假如必定要拘泥于一种说法,岂不是太不懂得变化的道理了吗 即不要墨守成规,要懂得变通。
【参考译文】
【乙】世人的说法,龙能行雨,但宋需认为雨是天地之气,不是由龙掌管的。我认为《礼经》上说“天能按时下雨,雨云是由山川而生”,所以《公羊传》认为“云触到了山石而生云气密集,不到一个早晨就能把雨酒向天下的,只有泰山”之云。这是宋儒之说的根据。《周文言传》中说“云从龙”,所以董中舒的折雨法就需要召请士龙行雨,这是世俗说的来源。一般说来,有天雨,有龙雨。云彩油然而生,雨滴凝满而下的,是天雨,狂风震害,来去匆匆的,是龙雨。根据触犯龙就立即风雨骤至的情形,可见龙雨是有的不然的话,天地之气能安合得如此迅速吗 根据准备礼谢神、答梵咒也能使风雨至的情形,又可见龙雨是有的,否则,天地之气能交合得这样准时吗 因此,必须将天雨和龙雨这两种说法结合起来解释才说得清楚。假如必定要拘泥于一种说法,岂不是太不懂得变化的道理了吗
(二)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的意思。A选项“未若柳絮因风起”中的“若”意思是“比得上”,“未若”的意思是“比不上”。
2.【答案】家里人于是劝(他)出去游玩,来缓解他(焦虑)的情绪。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关键词:因:于是。纾 :缓解。益:来。故答案为:家里人于是劝(他)出去游玩,来缓解他(焦虑)的情绪。(一个关键词未翻出扣1分,扣完为止。)
3. 【答案】语言(2分);为不必要的事情而担忧的“多忧者”(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的能力和概括文章所讲道理的能力。第一问:甲文通过两人的对话,刻画出一个“杞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乙文中沈屯子有两个忧虑,通过他的自言自语可知,一个是担忧被围困在城中的杨广,二是担忧竹子尖刺到行人。据此可知:语言描写;第二问:文章通过杞人忧天晓之者劝解的故事,讽刺了那些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结合乙文“归而益忧。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可知,也是讽刺为不必要的事情担心的人。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
4.【答案】不全是。“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2分)【乙】文中的沈屯子在听书时为历史人物杨文广将军被围困而忧虑,这是杞人忧天。(1分)而沈屯子看到尖锐的竹末,怕不小心刺到行人,这种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算杞人忧天。(1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比较阅读。据乙文可知,沈屯子有两个担忧,一是担忧被围困在城中的杨广;二是担忧竹未尖锐刺到行人。甲文中担忧天会塌下来的那位杞人是没有必要的担心,那沈屯子第一个对过往历史和虚妄未来的担忧同样是没有必要的,只有第二个对竹末尖锐怕不小心刺到行人的担忧还有些居安思危的意识,因此不是“杞人忧天”。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乙)
沈屯子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里面缺少粮食,外面的援兵被阻挡”时,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病。 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去集市上卖,他心中暗想:“竹竿梢头非常锐利,街上行人这么多,一定会有人被戳着剐着的,这该如何是好?”回到家后,他更忧郁了,世界上多忧虑的人像这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