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静海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3 22:1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静海六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试卷左边的密封线内。祝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是一位令人 的人,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了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深谙历史的学者。司马迁说:他是周王朝政府档案馆的馆长,就是周守藏室之史,那时的政府档案馆中所保存的文献,无非是文官们记事记言的历史罢了。看多了罪恶,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冷酷,便是 ,超凡入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综观老子的遗著,好像他这两者 ,犹如乾坤始奠之前的混沌宇宙。不过我相信,当老子带着满面风霜,一脸慈悲,走出守藏室时,他已洞穿人生的厚壁。在阳光下他眯眼看人间,人间混乱两无道,正如一塌糊涂的历史。他心如止水。一切把戏都 ,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识,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那些厚重的典籍守不住也藏不住了。他抬头看看西天的晚云,去意满怀,是的,该走了。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望而生敬 改头换面 兼收并蓄 如数家珍
B. 望而生畏 改头换面 兼而有之 了如指掌
C. 望而生敬 脱胎换骨 兼而有之 了如指掌
D. 望而生畏 脱胎换骨 兼收并蓄 如数家珍
2. 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是周守藏室之史,就是周王朝政府档案馆的馆长,那时的政府档案馆中所保存的文献,无非史官们记事记言的历史罢了。
他 是周王朝政府档案馆的馆长,就是周守藏室之史,那时的政府档案馆中所保存的文献,无非是史官们记事记言的历史罢了。
C. 他是周王朝政府档案馆的馆长,就是周守藏室之史,那时的政府档案馆中所保存的文献,无非史官们记事记言的历史罢了。
D. 他是周守藏室之史,就是周王朝政府档案馆的馆长,那时的政府档案馆中所保存的文献,无非是史官们记事记言的历史罢了。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小的守藏室将面临一场浩劫,因为周朝的大厦将倾,山河将崩,九州幅裂
第1页, 共10页
B. 小小的守藏室将因为周朝的大厦将倾,山河将崩,九州幅裂,面临一场浩劫
C,周朝的大厦将倾,小小的守藏室将面临一场浩劫,山河将崩,九州幅裂
D. 周朝的大厦将倾,山河将崩,九州幅裂,小小的守藏室将面临一场浩劫
4.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和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名丘,字仲尼,开创了儒家学派,被尊称为“圣人”。《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其编辑者是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
B. 南宋理学家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两篇分章断句,加以注释,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C. 老庄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表达常有突破俗见之处。比如老子看到“有”依赖于“无”起作用,体现出朴素的辩证哲学思想
D. 墨子,名翟,创立了墨家学派。墨家的兼爱,不同于儒家的仁爱,它是一种不讲血缘亲疏与等级贵贱的无差别的爱。
5.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勉) 复众人之所过(重复)
B. 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受)
C.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卖) 自伐者无功(夸耀)
D. 天下归仁焉(归顺)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赠送)
6. 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A.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B. 治之于未乱
C. 仁以为己任 D.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7.(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②譬如平地
③复众人之所过 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⑤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⑥强行者有志
⑦君臣父子皆孝慈 ⑧小子何莫学夫诗
A. ①⑤⑥⑧ B. ③④⑥⑦ C. ①④⑥⑧ D. ②④⑦⑧
8. 下列选项的各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故不孝不慈亡 不足以事父母
B. 当察乱何自起 虽覆一篑
C. 火之始然 余食赘行
D. 知皆扩而充之矣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2页, 共10页
80多年前,长征的胜利鼓舞了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长征途中,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 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一百年,又何尝不是一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 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 “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 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自省,遭遇的挫折和取得的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
马克思曾经说过,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们应明确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 “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 “大渡河”需要征服。决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
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在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在红军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护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
80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季琳欢《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材料二:
长征是“当今时代一次无与伦比的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约54%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只有4%超过40岁。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25岁; 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
第3页, 共10页
湘只有29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所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走向胜利的密码。
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
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努力唱响“新时代、新长征、新青年”主旋律,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成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砖添瓦的新时代青年。
(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
9.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时期长征精神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所以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更需要大力弘扬。
B.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英雄气概,源于革命战士们对共产主义信仰追求的坚守。
C.跨越新时期的“雪山”“草地”,征服新征程上的“金沙江” “大渡河”,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D.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只要继续坚持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下,不少年轻人通过重走长征路这一方式,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了长征这一传奇史诗。
B.在长征队伍里,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可见年轻人是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性因素。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需要我们聚合众力、融合众智,走好
新时期长征路。
第4页, 共10页
D.虽然80多年前的长征早已成为历史,但在当今时代鼓励年轻人重走长征路、感受学习长征精神仍有必要。
11.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新时期在青少年中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的一项是( )
A.近日,四川省正式启动“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红色旅游年活动。
B.某市组织党员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长征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C.电影《红色往事》的公益放映,标志着“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
D.参加“重走长征路”的中学生表示将坚守和弘扬长征精神,走好他们今后的人生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节选自《礼记·大学》)
(二)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敌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念,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教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1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明明德 彰明
B.先齐其家 使整齐有序
第5页, 共10页
C.如恶恶臭 厌恶
D.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偏爱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查是皆以修身为本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B.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 夫晋,何厌之有
C.食而不知其味 人而不仁,如礼何
D.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C.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
D.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这说明他们也要“慎独”。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3分)
(2)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3分)
四、默写(每空一分,共12分)
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大学之道》中“ , ”两句针对全体社会成员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
(2)在.《<论语>十二章》中, “ , ”,这两句很好地解释了“文”和“质”的关系。
(3)了解别人很重要,认识自己更难能可贵,在《老子》四章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 , ”。
(4)《老子四章》中劝诫人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两句是:“ , 。”
(5) 《老子》四章中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 “ , 。
(6)《<老子>四章》中, “ , ”两句,表达了对“久”和“寿”独特和引人思考的认识。
五、诗歌鉴赏
第6页, 共10页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股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句一个“骇”字写出了人们观赏龙舟竞渡的惊恐心理,突出龙舟赛的紧张热烈。
B.颈联写楚国端午日举行龙舟赛的风俗至今犹在,表达人们对屈原深深的怀念之情。
C.尾联闲暇日江亭聚会,醉意中指责《离骚》不能消除忧愁,烘托自己的怨愁之深。
D.本诗从端午节赛龙舟风俗写起,引发对屈原的思念,最后直接抒发情感,层次分明。
18.颌联对赛龙舟的场面描写富有特色,深得诗评家称赞,请任选三个角度简要赏析。(6分)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书道深深深几许
朱以撒
①天阶夜色,清凉如水。这时把玩苏东坡灵性洋溢的行草小品,也就顺带想起他的一些趣事。
②那年晚秋,命途多舛的苏东坡赴任定州,途经雍丘,倜傥无羁的米芾正是雍丘县令,便留东坡小住。这个夕阳余晖的黄昏,米芾的住处一片清新幽静。东坡一洗身心的疲惫,恢复往日的调侃和风趣。此时,“精笔、佳墨、妙纸三百列其上,而置馔于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每酒一行,即申纸共作字,二小吏磨墨,几不能供。薄暮,酒行既终,纸亦书尽,互相易携去”。
③时过境迁,从这些佚事剥落的色彩上,轻易可以感受到昔日的文雅情调:书道,在这样的时间段上,在这些人的举止上,是怎样一种浑然的融汇啊! 而日子如逝水,许多年月随同那时的热爱之情,都远远地老去了。黑白两色,点线抽象,居然会有如此宏大的力量和诱人的魅力,不仅映现出人的精神世界细微之处的生生不息,同时也展现了辽远无垠的宇宙之理——阴阳之变。
第7页, 共10页
有时,人不免陷于浓艳的色调里,使生命迷失于张扬状态,只有在脱身之后,才会感到黑白二极的朴素、庄重和冷峻,它甚至就潜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无意地抵御五色迷目七音乱耳。
④回首书道的前尘旧痕,整个儿的变迁更迭,充满了复杂的内容。一管羊毫,一张宜纸,一砚墨香,积蓄了太多的哲理与情思。今人的纵笔泼墨与古人比起来,究竟缺失些什么呢 如果从本领上论,今人的精湛和机智已经超过了晋人和唐人,可致命的是今人的颖悟远比古人浮浅,古人能从惊蛇走虺的瞬间感悟沧桑世相,今人则大抵就兹论兹了。日落月出,寒来暑往,每日砚池遨游,意在笔先也罢,随意落笔也罢,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快乐起来,理应成为首选。许许多多古代的文人墨客正是借助这种纯粹私人性的行笔过程,来消解与生俱来的愁烦和失意。往往一场笔墨畅游,阴霾散尽又见曙色。
⑤书道烟云处,援笔纵横中,活生生地包孕了书法家整个心灵的律动和精神的排遣。至乐者,有晋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令人心游江南秀色而忘返; 至哀者,有唐人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戚戚哀哀一枕清泪; 至狂者,有唐人怀素书《自叙》: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至怪者,有清人郑板桥,隶体参入楷法,书技又添画意。真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若是人在尺幅之前,幻象又着实奇异。从疾转的笔迹里,李太白品出了楚汉鏖战的激荡风云,戴叔伦看到了龙盘蛇踞、怪兽屹立。其中美妙情状,可谓难以毕述。这就是古典书道的诱惑呀!
⑥在雪白的宣纸上或浅唱低吟或磅礴放歌,有一种游戏般的乐趣,古人称之为墨戏。墨戏远离了致用,接受了消闲,方能体味化机之趣。说白了,以黑亮的点线交织对白的空间切割,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游戏。这个游戏有一定的规则,比规则更重要的是游戏者先把全身的精神重负卸下来,哪怕先暂时卸下片刻。书卷人家若说清高孤傲这不假,若说超然则未必,通常是内心世界默默地肩负了太多的沉重,吸纳了满把的累。唐人以法则捉控笔墨,而在宋人眼里,如此高雅的艺术只适宜用来“消日”“解愁”:参与者未必人人善书,可是谁也不曾把字迹优劣放在心头,只重纵笔过程的乐趣,自由的毫端无处不达。
⑦时日的流转改写了书道的命运,甚至在今日,惯于敲击键盘的双手也能制作出宛如真迹的作品来,我却由此更加怀想起书道之源——自然。书道的滥觞期有如传说那般,什么神农见嘉禾八穗而作穗书,什么黄帝见景云而作云书,我都乐于相信。云飘浮过来,风吹拂过来,水湍流过来,四季轮回过来,无不蓄藏着久远沧桑的灵性。一条激越欢快的溪流,可以使人想见书道的气脉通畅; 一缕袅娜迷蒙的炊烟,又会引导人们欣赏那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巨大魅力。
⑧而书道渐渐改变了那种精神娱乐的过程,进入毫厘不爽、点线无误的精确计较之中。从元代赵孟頫笔下已经可以看出些许端倪了,他的笔性不可谓不好,只是太精工,反而走向极端少了余甘。从笔墨来看,元人闲雅、诙谐的情调已经走失了许多,每一笔每一画都别精抉微以求无误。明清科举制需要一拨规矩写字的书生,笔墨落纸处,但见点画一律,造型一律,色调一律,死相毕露。
第8页, 共10页
那曾是逸致栩栩然、气度翩翩然,汲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的深深书道,可怜沉沦了。
⑨苏东坡曾放言: “适意无异逍遥游。”其实,在鸿蒙初发时,书道根本谈不上技巧。从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刻画符号,着实把玩不出什么玄机,从殷周青铜器铭中的族徽观之,也只是随意而已。而拂开岁月的风尘,博大的书道正在走向名副其实的雕虫小技。貌似繁荣的今日,书道明显地卷入了竞争的旋涡里,柔韧的羊毫下充满着咄咄逼人的征伐气息,而书道一进入竞争轨道,它那从容闲雅的文人气味就消失了,还有那孤傲啸洁的气度也逃不脱奴化的阴影。一个又一个书道竞赛此起彼伏,竞赛背后是奖品和证书,这免不了使人跃跃欲试心如沸水。竞技场上的争纷淹没了多少纯真的欢愉,更无奈的是我们的精神走入了掮客们规划的功利世界里,多少灵气随风飘散!
⑩有多少岁月悄然飘逝啊! 那孕育起晋书的风韵、唐书的豪气、末书的随意的日子,如今发生了令前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只不过人毕竟是人,只要存活在世,总是要不懈地驱赶自己的心灵马车找寻精神的牧场。也许在我们承袭了太多的世俗欢乐中,应腾出一方空间来迎受美丽的书道古风,并且心悦诚服地说:执子之手,与尔同行。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 ) ( ) (4分)
A.文章题目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词句,吸引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全文语言意蕴深厚,展现了作者对于书法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思考。
B.作者认为今人虽然就书写论书写,但惯于敲击键盘的双手也能制作出宛如真迹的作品,其技艺的精湛虽然无法超越古人,但笔墨所积蓄的哲理与情思还是非常丰富的。
C.作者在文中追溯了书道的起源,提及了传说中神农所作的“穗书”和黄帝所作的“云书”,由此可见其对书道中饱含自然灵性和深刻哲理的认识。
D.唐人重法则,元人求精准,明清人讲规矩,而宋人纵笔则不在意字迹的优劣,更注重乐趣和自由,作者在比较之后,对宋人更懂书道给予了肯定和赞美。
E.掮客,本是替人介绍买卖、赚取佣金的人,作者认为书者参与的貌似繁荣的书道竞争,背后往往是玩弄技巧与心术,导致本真的艺术秩序发生了错位。
20.文章开头引用了苏轼的故事,有何作用 (6分)
21.赏析第⑤段。 (6分)
第9页, 共10页
22.文章蕴含了作者何种情思 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述今人应如何对待书道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5分)
七、作文: 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 也有人说,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才最重要。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第10页, 共10页
静海六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
高二年级语文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1-5 CADAC; 6-10 BCCDB
11-14 DCD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15. (1) 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世合宜。
(2) 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的庄稼好。
16. (1)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5)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6)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7. C
18.①运用叠词“猎猎”“嘻嘻”描摹旗子被风吹动和鼓被擂击的声音,增强气势,富有节奏感;
②运用比喻,彩旗如云,鼓声如雷,烘托了赛龙舟热闹壮阔的场景;
③运用夸张,写云旗在云霄翻动,雷鼓震动细流,突出其声势浩大;
④视听结合,从视觉写云旗翻青汉的壮阔,从听觉写雷鼓股碧流的巨响,多角度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景;
⑤描绘色彩,“青”“碧”,增强立体的质感,富有画面的感染力;
⑥对仗工整,“云旗”对“雷鼓”,“猎猎”对“嘈嘈”,“翻”对“殷”,“青汉”对“碧流”,对仗非常工整,增加词语表现力,使语句更具韵味。
19. B、 E
20.以苏轼的故事指出书法能够使人身心愉悦,具有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 开篇以苏轼的故事能够引出下文对书道的阐述;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21.
示例一:运用整句句式表达(或排比修辞)。全段多用结构相同、相似的句子,使形式整齐,节奏协调,音韵和谐,语势激荡,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运用这种语言形式,充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古典书法蕴含来自心灵深处的丰富的情思(哲理,精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典书道的内涵所在;能给观赏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生发美丽情状;表达了对古典书道由衷的感慨和赞赏之情。
示例二:整散结合。全段整句与散句交替使用,错落有致,避免了单调呆板,收到节奏协调、音韵和谐、语势激荡而又自由活泼、挥洒自如、语气舒缓的效果。运用这种语言形式,充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古典书法蕴含来自心灵深处的丰富的情思(哲理,精神)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典书道的内涵所在;能给观赏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生发美丽情状;表达对古典书道由衷的感慨和赞赏之情。
22.文章蕴含了作者对书道的喜爱,赞美,惋惜之情; 今人可以研习书法技巧,通过参加书法培训班、向书法名家学习等方式,系统地学习书法的基本技巧,提高书写水平。今人也可以多多了解书法历史文化 。总之,今人应积极学习、传承、创新和推广书道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23.作文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