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目标解读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数学和天文等科技以及书法、绘画与雕塑等文化成就。
2.通过史料分析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3.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高效学习
1、《齐民要术》的作者、地位、内容
2、祖冲之的成就(4点)
3、王羲之的代表作、其代表作被称为什么、他被誉为?
4、顾恺之的代表作
5、这一时期石窟代表、影响
东汉
西晋
十六国
(前秦)
东 晋
宋 齐 梁 陈
魏
蜀
吴
南朝
隋
北方民族大融合
南方经济大发展
南北经济发展
科技文化繁荣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
壹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名人档案 时代 北朝
籍贯 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
简历 任北魏高阳郡太守
经营过农牧业生产
主要成就 编写《齐民要术》
职业 农学家
《齐民要术》是平民百姓谋生的主要技术。
“齐民”指一般群众,一般老百姓;“齐民要术”含义为一般群众(老百姓)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
壹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包含哪些方面的生产技术?
《齐民要术》全书共十卷,其内容涉及方面广泛。卷首的“序”列举、论证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及其途径。正文十卷,前三卷讲粮食作物以及蔬菜的种植;第四、五卷讲果树和林木;第六卷是讲动物饲养的,包括饲养畜禽和人工养鱼;第七、八、九三卷讲述酿造、食品加工和文化用品等,基本上属于副业的范畴。
《齐民要术》包含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完整。
壹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材料: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 种谷》
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只有根据天时和土壤条件来进行生产,才能获得好收成。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劳而无获。
壹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材料: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先生称《齐民要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这一书被翻译成多种外文传阅,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
这部农业科学技术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贰 科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圆周率都听说过吧?哥算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
祖冲之是南朝宋齐之际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千年。
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生产为主,特别关注天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掌握地球、太阳、月亮的运行规律,了解季节轮换、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合理安排农事。而精确历法的关键之一就是精算圆周率。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对把握这些天体的运行规律有决定性作用。
古人为什么要计算圆周率?
贰 科学家祖冲之
成就① 数学 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把圆周率精确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后人将“这个精确推算值”用他的名字命名为“祖冲之圆周率”,简称“祖率”, 著作《缀术》、算筹
成就② 天文历法 首次精密测出回归年日数(365.2428),与现代测得回归年长度仅差万分之六日左右,即一年只差50多秒。
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成就③ 机械制造 指南车(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千里船(日行百余里)
贰 科学家祖冲之
通过了解祖冲之的成就和经历,你认为他有何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叁 灿烂的文化
时期 书法发展
曹魏 ①书法名家:锺繇和胡昭。
②均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锺繇尤擅楷书,刚柔兼备。
西晋 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
东晋 ①书法新高度的人物:王羲之
②评价:书法为古今之冠
③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④他被誉为:书圣
北魏 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张猛龙碑》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叁 灿烂的文化
2、绘画
宗教画
山水画
《女史箴图》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现存9段,为绢本设色,藏于大英博物馆。作品描绘女范事迹,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娇柔、矜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
顾恺之《女史箴图》
顾恺之《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现存有宋代摹本,全卷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在现存的中国古代绘画中,《洛神赋图》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叁 灿烂的文化
3.雕塑
代表:
特点:
①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②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特点。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叁 灿烂的文化
4. 文学
曹操父子
陶渊明
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
刚健雄劲
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
慷慨豪迈
细腻婉转
叁 灿烂的文化
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处于分裂局面,但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2)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3)外来佛教的传入,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成为文化发展的前提;
(5)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
启示:文化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在交流与融合中进步。
叁 灿烂的文化
领域 代表人物 朝代 主要成就
农学 贾思勰 北朝 主要成就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数学 历法 机械 祖冲之 南朝 圆周率精确到 小数点后第7位 领先世界近千年
《大明历》 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书法 王羲之 东晋 《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
绘画 顾恺之 南北朝 《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山水画兴起 石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文学 曹操父子建安文学;陶渊明的田园诗;南北朝民歌 课堂实战
B
B
1.北魏时期,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 )
A.南北文化的交流 B.民族交融的趋势
C.阶级矛盾的缓和 D.传统科技的转型
2、三国时期魏国数学家刘徽运用有“极限”思维,求得圆周率为3.1416。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说明了我国( )
A.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包容性 B.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
C.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泛性 D.古代科技对后世影响的深远性
课堂实战
C
3、《洛神赋图》是顾恺之读曹植写的《洛神赋》有感而作。在画中,顾恺之运用散点的方式巧妙地安排了“相遇”“嬉戏”“离别”等多个空间场景,将独立的故事情节跨越时空融会贯通,使观者不知不觉中按照画家所构建的连续空间进行解读。材料意在强调( )
A.曹植心路历程的变化 B.洛神生动的形神气韵
C.画家高超的创作技巧 D.画作极高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