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课题 安全用电 学科 物理 课型 新授
来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第3节 节次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九年级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新课标要求 3.4.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3.4.4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实例。3.4.7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家庭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安全用电常识小到家庭大到国家,都是值得关注与注意的问题,所以本节课通过简单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在家中如何做到正确的安全用电。安全用电是初中电学的最后部分,也是学生今后生活、生产中安全使用电能的重要准则之一。本节内容是由“电压越高越危险”“常见的触电事故”“安全用电原则”和“注意防雷”几部分组成,向学生介绍了安全使用电能的注意事项,以及遇到触电事故的处理方法等,是学生安全用电的基本技能。因为学生对触电事故没有感性的认识,也无法通过实验来演示,只能结合欧姆定律等知识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所以本节重点是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以及正确处理触电事故,难点是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结合实例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学情分析 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使他们对于触电等内容已有感性认识,但是知识不系统、不准确、很模糊.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基本能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已基本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识.理与认知层面:对于将物理问题与现实生活统一的本节内容,学生一定充满好奇,甚至渴望动手,但出于安全考虑只能部分实现,因此其他部分要尽量设计的能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记住安全电压的数值。2.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3.知道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的常识。4.知道雷电的产生和预防
重点 1.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2.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的常识。3.预防雷电的常识。
难点 提高学生安全用电和雷雨天气如何防雷的意识及能力。
材料准备 制作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当前的社会里,无论十居家生活、外出旅行还是工作办公等都离不开电,电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不正确用电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轻则烧坏电路、用电器等,重则会引起火灾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等。 感受生活中电的作用和危害。 引入新知。
讲授新课 任务一:电压越高越危险问题1:是不是人体只要接触到电都会发生触电事故呢?(阅读回答) 拓展: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安全电流一般认为是10mA。问题2:人接触到家用电时,是否会触电?(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教材回答)问题3:1.5V的干电池可以随便把玩,街头巷尾的输电线虽然杂乱但也要专业人员维修,田间地头的低压输电通常很低,但几万伏的高压输电通常架设在人迹罕至的山头。这能说明什么呢?所以,在生活中当我们看不到有类似的标志时最好不要靠近,更不要尝试着去触摸。任务二:常见的触电事故拓展: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低压电和高压电,大多是按电压等级来划分的,而不是按人体安全电压来分的(通常交流1000V,直流1500V以下称为低压,以上称为高压)。人体无论接触到高压还是低压都会触电的,触电的本质就是有电流重人体流过,对人的各个器官产生损伤造成的。过渡:家用电路或输电电路中如何产生持续的电流呢?(一)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路中能形成持续电流情况有两种:一是火线上的电经一定途径之后能流回零线,二是火线上的电经其它途径直接流向大地。通常情况,人能发生触电事故,是有大于10mA的电流流经人体。(二)低压触电 分析:单线触电是电经过人体直接流回大地,而双线触电是电流经过人体流向零线,形成闭合的回路。练习:1.思考下列各情况中,人体是否会触电?2.站在高压电线上的鸟为什么不会发生触电呢? 参考答案:鸟的身体未与其他接地物体或不同电位的物体接触,也就没有形成让电流通过鸟身体流向其他地方的完整回路,所以不会触电 。(三)高压触电通过视频直观展示高压电路在接通和断开的时候容易产生电弧,尤其是导线越尖锐越容易产生电弧,以及电弧对周围人或物的危害。练习:通常在高压线上休息的鸟是不会触电的,但为什么偶尔也能在高压线上看到被电死的鸟类呢?参考答案:有可能是被高压电弧击中所致的。发生电弧触电时人是不需要接触到带电体的。当然,不接触带电体就能触电的类型不止电弧触电,其中跨步电压触电也是很危险的。 通过视频讲解跨步电压触电,以及生活中如何防止跨步电压触电。通过第二幅图和第三副图类比理解跨步电压产生的原因。任务三:安全用电的原则 请同学结合生活经验及以上学习,同时阅读课本,思考:安全用电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引导总结: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2.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3.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4.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任务四:注意防雷(一)雷电的产生 通过视频学习雷电的产生,了解雷电的本质,正确认识雷电。(二)雷电的危害 通过视频学习雷电的危害,让学生知道雷暴天气在突出的位置更容易引雷。(三)正确防雷通过安装避雷针可以有效的防止雷电对建筑物和各种用电设备的损害,那么人体该如何防雷呢? 阅读回答:1.“加在人体两端的电压越高,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危险。”2.人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而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所以会触电。3.电压越大越危险。学习触电的本质。回顾旧知识,积极回答。学习新知,了解低压触电的类型和本质。通过讨论等方式完成。学习新知,了解低压触电的类型和本质。阅读、讨论回答。学习新知。结合实际回答。 提高安全意识。巩固前一节的内容,为接下来学习做铺垫。 新知学习。巩固所学,加深理解。新知学习。巩固所学,加深理解。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学习新知。提高防雷意识,懂得如何防雷。
课堂练习 一、基础部分1.家庭电路中的电压是 V,人体的安全电压是 V。2.常见的触电事故可氛围 触电和高压触电两类,其中低压触电又分为 触电和 触电,高压触电又可以分为 触电和 触电。二、能力提升1.简述安全用电的原则。答:(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2)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3)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4)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 2.避雷针是针状金属物,它可以利用尖端放电,若云层带正电,大地带大量电子,那么尖端放电时,避雷针中电流方向是 ,(选填“从云层到大地”或“从大地到云层”)。 学生在通过交流讨论及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答案:1.220、不高于362.低压、单线、双线、电弧、跨步电压答案:从云层到大地 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安全用电一、电压越高越危险1.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2.家庭电路电压220V。二、常见触电事故1.低压触电(单线触电、双线触电)2.高压触电(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三、安全用单原则不接触低压,不靠近高压四、注意防雷 做好相关的笔记。 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
课后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题。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3节:安全用电
XXXX学校 XX教师
一、引入 生活中处处用到“电”
不正确用电造成的危害
二、电压越高越危险
1.5V的干电池可以随便把玩,街头巷尾的输电线虽然杂乱但也要专业人员维修,田间地头的低压输电通常很低,但几万伏的高压输电通常架设在人迹罕至的山头。这能说明什么呢?
触电警示标志
三、常见的触电事故
(一)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路中能形成持续电流情况有两种:一是火线上的电经一定途径之后能流回零线,二是火线上的电经其它途径直接流向大地。通常情况,人能发生触电事故,是有大于10mA的电流流经人体。
三、常见的触电事故
(二)低压触电
双线触电:
火线上的电经人
体流回零线。
单线触电:
火线上的电经人
体直接流回大地。
1.思考下列各情况中,人体是否会触电?
√
×
×
√
√
2.站在高压电线上的鸟为什么不会发生触电呢?
答:鸟的身体未与其他接地物体或不同电位的物体接触,也就没有形成让电流通过鸟身体流向其他地方的完整回路,所以不会触电。
三、常见的触电事故
(三)高压触电(1)
电弧的产生
电弧的危害
电弧触电
通常在高压线上休息的鸟是不会触电的,但为什么偶尔也能在高压线上看到被电死的鸟类呢?
答:有可能是被高压电弧击中所致的。
三、常见的触电事故
(三)高压触电(2)
产生跨步电压的原因
四、安全用电的原则
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2.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
3.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
4.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
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
五.注意防雷
正
确
认
识
雷
电
五.注意防雷
认识雷电危害
五.注意防雷
在生活中遇到雷暴天气
我们该怎样防雷呢?
2.图甲所示是家庭电路中常用的一个由两孔插座、三孔插座和开关组合而成的元件.图乙方框内是其内部示意图,“○”代表接线柱。请将图乙电路连接完整.要求:符合安全用电原则,开关只控制灯泡,方框内导线只允许连在接线柱上。
一、电压越高越危险
1.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家庭电路电压220V。
二、常见触电事故
1.低压触电(单线触电、双线触电)
2.高压触电(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三、安全用单原则
不接触低压,不靠近高压
四、注意防雷
安全用电
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